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29)
2023(14269)
2022(12289)
2021(11492)
2020(9378)
2019(21640)
2018(21747)
2017(41084)
2016(22408)
2015(25114)
2014(25277)
2013(25112)
2012(23458)
2011(21359)
2010(21500)
2009(19569)
2008(18912)
2007(16493)
2006(14821)
2005(13279)
作者
(67221)
(55747)
(55159)
(52281)
(35265)
(26796)
(24974)
(22004)
(21243)
(20005)
(19101)
(18886)
(17777)
(17772)
(17151)
(17085)
(16498)
(16420)
(15871)
(15746)
(13879)
(13838)
(13480)
(12606)
(12425)
(12416)
(12399)
(12302)
(11217)
(10921)
学科
(94802)
经济(94716)
管理(61719)
(57942)
(45376)
企业(45376)
方法(37338)
数学(31783)
数学方法(31428)
中国(27306)
(27290)
地方(26635)
(22687)
业经(21647)
(18982)
农业(18877)
环境(18307)
(16388)
贸易(16374)
(15766)
(15732)
(15362)
(14684)
技术(14676)
理论(14643)
银行(14642)
(14635)
(14559)
金融(14557)
地方经济(14436)
机构
大学(318602)
学院(318300)
管理(124746)
(123363)
经济(120483)
研究(114243)
理学(107174)
理学院(105850)
管理学(103988)
管理学院(103425)
中国(84701)
科学(73508)
(70595)
(58829)
(57052)
(54146)
研究所(53785)
中心(50918)
业大(50482)
(47487)
北京(45269)
(45243)
师范(44817)
农业(44593)
财经(43000)
(41873)
(39151)
(39044)
师范大学(36302)
经济学(35283)
基金
项目(219766)
科学(171683)
研究(160387)
基金(157006)
(138257)
国家(137085)
科学基金(116160)
社会(98835)
社会科(93511)
社会科学(93488)
(86584)
基金项目(84027)
自然(76142)
自然科(74250)
自然科学(74235)
(73721)
自然科学基金(72840)
教育(72328)
编号(66155)
资助(63882)
成果(53408)
(51077)
重点(49805)
(47359)
课题(46046)
(45260)
创新(42260)
科研(41703)
发展(40325)
计划(40136)
期刊
(142691)
经济(142691)
研究(94508)
中国(67029)
学报(52555)
(52414)
科学(49616)
管理(45930)
大学(38623)
教育(38426)
(37854)
农业(36977)
学学(36162)
(27424)
金融(27424)
技术(27345)
业经(24915)
经济研究(21341)
财经(19822)
(19482)
图书(18728)
问题(18613)
资源(17762)
(16846)
科技(16661)
理论(15290)
技术经济(15005)
现代(14707)
(14590)
实践(14125)
共检索到4787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艾凤巍  
[目的]分析呼伦贝尔地区耕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水平,分别建立耕地集约利用与耕地生态安全指标体系,从耕地投入强度、耕地利用程度、耕地产出水平、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等4个方面及耕地生态资源利用、耕地生态环境压力、耕地生态安全响应等3个方面共确定18个指标进行深入研究。[方法]运用频度统计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指标的获取与筛选,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借助协调发展度与相对发展度模型计算,分析协调发展水平。[结果]呼伦贝尔地区耕地集约利用与耕地生态安全发展水平均呈逐步上升趋势,整体来看前者发展状态要优于后者,两者协调发展水平呈"先升后降再升"趋势,2009年为变化转折点,原因是该时期耕地生态安全的严重滞后性。[结论]整体看来,呼伦贝尔地区耕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受到当地人口、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丽庆  邢姝媛  
[目的]面对人地关系紧张、粮食安全严峻的形势,走集约挖潜、生态兼顾的耕地利用模式是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因此,如何协调好耕地集约利用与耕地生态安全之间的关系,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方法]文章运用协调发展理论,构建耕地集约利用与耕地生态安全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分析西安市1999~2014年间的耕地集约利用与耕地生态安全协调发展程度的时空分异。[结果]研究表明:从时间上看,协调发展度整体上逐年增加,协调发展等级由最初的轻度失调转为良好协调发展型,但近年来协调发展度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从空间上看,西安市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都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其中高陵县、灞桥区的变化较显著。[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西安市耕地集约利用与耕地生态安全协调发展,实现耕地生态集约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丽庆  邢姝媛  
[目的]面对人地关系紧张、粮食安全严峻的形势,走集约挖潜、生态兼顾的耕地利用模式是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因此,如何协调好耕地集约利用与耕地生态安全之间的关系,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方法]文章运用协调发展理论,构建耕地集约利用与耕地生态安全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分析西安市19992014年间的耕地集约利用与耕地生态安全协调发展程度的时空分异。[结果]研究表明:从时间上看,协调发展度整体上逐年增加,协调发展等级由最初的轻度失调转为良好协调发展型,但近年来协调发展度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从空间上看,西安市协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媛  彭蓉  赵明  张谊佳  赵依丹  孙道千  
在我国积极推进国家公园体制建立的背景下,国家公园内部及周边社区的协调发展成为国家公园体制建立中的重要任务和工作内容。基于我国国家公园社区发展"一地一策"的现状,以拟设立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国家公园为例,通过社区利益相关者识别和冲突分析,提出冲突解决方案,并将社区参与、社区共管、生态补偿、社区经营等方式进行整合,形成引导、组织、保障、评估等四大社区协调发展机制,从就业方式、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生态补偿等方面为呼伦贝尔国家公园周边社区发展提出建议,以期对未来我国国家公园建立科学的社区协调发展机制提供借鉴参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媛  彭蓉  赵明  张谊佳  赵依丹  孙道千  
在我国积极推进国家公园体制建立的背景下,国家公园内部及周边社区的协调发展成为国家公园体制建立中的重要任务和工作内容。基于我国国家公园社区发展"一地一策"的现状,以拟设立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国家公园为例,通过社区利益相关者识别和冲突分析,提出冲突解决方案,并将社区参与、社区共管、生态补偿、社区经营等方式进行整合,形成引导、组织、保障、评估等四大社区协调发展机制,从就业方式、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生态补偿等方面为呼伦贝尔国家公园周边社区发展提出建议,以期对未来我国国家公园建立科学的社区协调发展机制提供借鉴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尹立军  
生态旅游是旅游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然而各国、各地区间的发展程度、路径和效果是不尽相同的,究其原因,除了资源特质的差别外,还存在着对生态旅游意涵的理解程度、生态旅游发展应具备怎样的条件、生态旅游发展的困境等方面问题的分析。文章以呼伦贝尔地区为研究样本,对呼伦贝尔生态旅游发展应具备的条件和发展困境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冯方祥  陈宝瑞  朱伟峰  王道龙  
中国绿色产业发展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在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基本矛盾是高储蓄率下的产能持续增长与内需的相对不足的背景下,绿色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基础。本文以呼伦贝尔经济区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为背景,结合呼伦贝尔传统产业实际情况,运用SWOT分析方法明确了呼伦贝尔绿色产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定位了呼伦贝尔绿色产业发展目标最后,阐述了绿色产业发展基地建设布局的具体内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曹春艳  
[目的]文章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等4个方面,耕地投入强度、耕地利用程度、耕地产出水平及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共确定20个评价指标,以便对江苏省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研究。[方法]依据系统性、独立性及可操作性等原则,参照相关行业标准及研究成果进行评价指标的获取与筛选,运用均方差权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大限度提高研究结果的精确度,并得出影响江苏省协调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因素。[结果]江苏省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水平成逐步上升趋势,各地级市协调发展水平及优化趋势差异性明显,南京、无锡及苏州为协调发展度高水平聚集区,宿迁、连云港为协调发展低水平聚集区,其余地级市发展水平一般。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优化趋势方面,常州与南通优化趋势较明显,南京、无锡及苏州优化趋势较好。镇江、泰州与宿迁优化趋势不理想,其中宿迁市需作为重点城市对象进行重点关注发展。[结论]影响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耕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因素分别为城市建成区绿地覆盖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房地产固定投资总额、人均粮食产量及复种指数,最终得到在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要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利用耕地的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卢阳禄  王红梅  胡月明  刘光盛  程迎轩  肖雄  
本文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协调发展、重心迁移等模型,以广东省为实证,揭示两者间协调发展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呈较强正相关,本质上属互促共进关系,但受发展阶段和地区差异影响,两者间仍存在矛盾;户籍城镇化率是协调发展等级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后者随前者同向变化;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协调发展等级较高,协调发展类型对经济实力依赖较小,主要受产业结构、耕地资源禀赋等影响;协调发展度重心大体向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城乡统筹发展的地理空间转移;促进协调发展应结合地区特色及所处协调阶段,采取差异化创新驱动发展策略,注重加大农业机械投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雷  彭新宇  
草原生态补偿是促进农牧民增收和草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该机制的建立,从制度上可以保证农牧民的生计,从行为上可以引导农牧民调整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实现草原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草原生态补偿应落实好草原承包制度,要充分考虑到合理载畜量,在补偿方面以草畜平衡、管护、燃料替代等方面为重点,逐步建立和完善草原生态补偿制度体系。草原生态补偿体系在完善过程中要重点抓好落实草原保护制度,加强后期保护工作力度;积极推行草畜平衡制度,严格控制载畜量,限制超载放牧,规范草地利用制度,保护草原天然植被;加大草原地区投资力度,保障草原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草原监理机构,依法行政保护草原资源;强化牧民的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秀兰  
随着人口的增长, 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利用1986年和1996 年两期陆地卫星TM 数据, 分析探讨了呼伦贝尔盟近十年来农牧业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及其区域差异,并通过计算耕地重心,分析了近十年来呼伦贝尔盟耕地的空间变化规律,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呼伦贝尔盟农牧业土地利用变化对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 十年来, 呼伦贝尔盟农牧业土地利用变化很大, 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草地与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农牧业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差异非常明显,导致十年来呼伦贝尔盟耕地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33.15 km , 耕地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 呼伦贝尔盟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 对合理开发利用耕地资源, 促进地区农业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德平  
草原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国土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三大草原之一,东起大兴安岭西麓,西邻中蒙、中俄边境,北起额市根河南界,南至中蒙边界,东西300公里,南北200公里,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天然草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雪峰  
生态足迹是一种测量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方法。通过生态足迹的计算,可以判断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生态环境是否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据生态足迹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2005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为5.78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6.21 hm2,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0.43 hm2。尽管目前呼伦贝尔市生态环境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但最大、最重要的生态资源呼伦贝尔草原却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况,生态赤字为2.35 hm2。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月欣  
达赉湖区域经济发展过快,导致了生态环境问题和潜在危机。其原因在于: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缺乏系统的长远考虑、政府业绩评价过于重视经济利益、对生态系统认识的局限性。克服这些问题,达赉湖区域的发展应当遵循以当地人们的福祉改善为发展根本目标、立足于千秋万代统筹规划设计未来、不损害后代子孙利益等原则,采取统筹制定达赉湖区域规划、调整该区域政府业绩构成、弘扬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精髓、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等措施。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栋生  
80年代,我国实施沿海发展战略,使沿海地区,特别是广东、福建两省持续10余年实现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成功地抓往了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推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递进,增强了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沿海地区与内陆边疆地区发展的差距明显扩大,区域问如何协调发展,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热点问题。党中央根据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9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总目标,及时推出沿边发展战略。在空间总体布局上,采取“四沿”发展(沿海、沿江、沿路、沿边),有机结合,四面开窗(口)、八面来风,使宏观布局战略和区域经济政策体系更臻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