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68)
- 2023(12415)
- 2022(10474)
- 2021(9574)
- 2020(7946)
- 2019(17912)
- 2018(18040)
- 2017(33137)
- 2016(17877)
- 2015(19646)
- 2014(19894)
- 2013(19129)
- 2012(17844)
- 2011(16540)
- 2010(16906)
- 2009(16069)
- 2008(15561)
- 2007(14168)
- 2006(12999)
- 2005(12026)
- 学科
- 济(85844)
- 经济(85727)
- 管理(62460)
- 业(54042)
- 企(49185)
- 企业(49185)
- 方法(26353)
- 中国(21995)
- 数学(21435)
- 数学方法(21281)
- 制(21010)
- 财(20725)
- 地方(20235)
- 业经(19939)
- 农(17563)
- 技术(17379)
- 学(16882)
- 体(16801)
- 融(14258)
- 金融(14251)
- 银(14243)
- 银行(14215)
- 理论(13793)
- 行(13740)
- 地方经济(13458)
- 体制(12474)
- 技术管理(12422)
- 划(12028)
- 策(11740)
- 和(11711)
- 机构
- 大学(255649)
- 学院(255453)
- 济(113594)
- 经济(111278)
- 管理(96925)
- 研究(90185)
- 理学(82026)
- 理学院(81178)
- 管理学(80057)
- 管理学院(79556)
- 中国(69395)
- 财(55761)
- 京(53238)
- 科学(50227)
- 所(44716)
- 财经(42357)
- 江(41064)
- 中心(40226)
- 研究所(39717)
- 经(38169)
- 农(36567)
- 经济学(35374)
- 北京(33889)
- 范(32872)
- 院(32611)
- 师范(32511)
- 业大(32232)
- 州(31760)
- 经济学院(31167)
- 财经大学(31054)
- 基金
- 项目(161862)
- 科学(129200)
- 研究(122810)
- 基金(117145)
- 家(100841)
- 国家(99976)
- 科学基金(86569)
- 社会(80652)
- 社会科(76397)
- 社会科学(76383)
- 省(64358)
- 基金项目(61282)
- 教育(57393)
- 划(53076)
- 自然(52832)
- 自然科(51634)
- 自然科学(51620)
- 自然科学基金(50741)
- 编号(48510)
- 资助(46361)
- 成果(41220)
- 创(38746)
- 重点(36740)
- 部(36321)
- 课题(35776)
- 制(35665)
- 创新(35337)
- 发(35306)
- 国家社会(33552)
- 教育部(31970)
- 期刊
- 济(141020)
- 经济(141020)
- 研究(85851)
- 中国(61784)
- 财(45286)
- 管理(43583)
- 学报(35314)
- 科学(34266)
- 农(33891)
- 教育(33641)
- 大学(28086)
- 融(26869)
- 金融(26869)
- 学学(26236)
- 技术(24603)
- 经济研究(23116)
- 财经(22845)
- 农业(21940)
- 业经(20713)
- 经(19949)
- 问题(16828)
- 技术经济(14329)
- 贸(13218)
- 科技(12967)
- 世界(12256)
- 业(11884)
- 现代(11783)
- 坛(11755)
- 论坛(11755)
- 国际(11668)
共检索到412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周溪舞,1981年任中共深圳市委常委、副书记,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期间曾兼任深圳市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1990年任政协深圳市第一届委员会主席。2009年11月于深圳逝世,享年79岁。2009年11月,周溪舞逝世后,组织上在高度评价周溪舞对深圳特区建设工作的贡献时有这样一段话:"1981年8月,周溪舞同志奉调参加深圳经济特区的筹建工作,始任市委常委兼副市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初创时期 组织者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聂高民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成功地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迈入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也是改革开放的历史新起点。在新的历史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体管所课题组 聂高民 李振京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和应对国际经济格局调整挑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攻坚阶段。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卓元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由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社与北京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共同主办的改革开放与经济理论创新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参加会议的经济学界的专家学者朱厚泽、杜润生、吴明瑜、保育钧、吴象、张卓元、周叔莲、陆学艺、贾康、李义平、刘佐、毛振华、何伟、晓亮、黄范章、赵人伟、吴念鲁、杨继绳、赵海宽、贾文广、杨启先、宋养琰等就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总结和分析,现将部分发言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期刊] 改革
[作者]
郭体卫 宗合
1991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已恢复正常增长,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从而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提供了有利条件。1991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整体上看是好的,既坚定不移地推进了改革开放,又牢牢地把握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一、1991年改革的主要特点 (一)全国改革的势头越来越好了。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的《建议》和七届人大四次会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周小川 银温泉
本文针对最近几年来流行的关于改革社会主义经济的"三驾马车"及"休克疗法"的论点,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不同的改革道路及其中的争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白胜玲
1993年经济体制改革综述经济研究所白胜玲1993年是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道路上迈出关键步伐的一年,是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具体表现在如下若干方面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确立1993年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最具重要意义的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厚廷
二十年前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确定把全党工作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由此实现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转折。回顾我国的改革历程,中国人民以非凡的勇气启动了改革进程,他们为改革的暂时失利而焦虑,为改革的巨大成果而欣喜。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诗白
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形态转化为人民的实践和现实,无疑是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社会历史事件。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揭开了世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篇章。二战后欧亚、美洲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且逐步启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合乎历史规律而产生,但也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在总结实践经验中摸索寻找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体制形式。因此,社会主义发展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茅于轼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一个社会要能正常运转,必须满足社会成员多方面的目的,包括生活比较富裕,较长的平均寿命,良好的治安,社会各成员之间生活水平的不过分悬殊等。这些目的之间各有联系,有的彼此相辅相成,有的又彼此抵触。而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解决生活富裕的目的,即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真实购买力都有较快的增长,日子过得宽裕,不那样“紧巴巴”。至于其它的目的则还要靠法治、教育、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努力。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过杰
丁任重同志的又一部新著——《经济体制改革新思考》,最近公开出版了,这是作者多年来潜心研究的一本理论著作。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作者近年来一直紧密联系我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实际,立足于国情,把经济理论研究的方向对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对经济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作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而本书内容,就是这些探索和研究的直接结果。纵观全书,便以看出它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第一,逻辑性强。全书按照国民经济微观、中观、宏观层次,逐步推进和展开理论分析进程。在微规领域,该书分析了所有制问题,主要涉及了国家所有制、集体所有制、私营经济、乡镇企业的改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石良平
综观整个8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有一个现象是很值得我们研究的,那就是居民收入的高速增长对我国经济体制所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本质上说,居民收入的高速增长与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研究已成为我国经济学研究的一大课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丁任重
作认真的分析就可以发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流程是:改革方案是由政府领导人和智囊班子制订的,改革政策要靠各级政府机构推行下去;同时,又只有政府才能对改革措施加以修正,相应地改革的荣誉由政府享有,改革的责任也由政府承担。这一事实表明,政府已成为改革的主角和主要推进力量。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皓若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展望张皓若(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举世瞩目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大体经历了以农村为重点、以城市为重点和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个阶段。特别是第三阶段,即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及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建立社会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