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53)
2023(17507)
2022(15258)
2021(14053)
2020(11967)
2019(27215)
2018(26764)
2017(51952)
2016(28223)
2015(31464)
2014(31055)
2013(30490)
2012(27622)
2011(24789)
2010(24413)
2009(22476)
2008(21852)
2007(18845)
2006(16346)
2005(13935)
作者
(81461)
(68002)
(67481)
(64029)
(43043)
(32689)
(30440)
(26640)
(25828)
(23950)
(22988)
(22866)
(21528)
(21121)
(20982)
(20760)
(20590)
(20252)
(19451)
(19310)
(16913)
(16512)
(16382)
(15395)
(15193)
(14991)
(14912)
(14872)
(13654)
(13591)
学科
(108702)
经济(108542)
管理(86155)
(79972)
(67156)
企业(67156)
方法(54513)
数学(48187)
数学方法(47610)
(31825)
(28942)
中国(27030)
业经(24348)
(23125)
(23107)
(20464)
财务(20384)
财务管理(20340)
(20238)
贸易(20232)
地方(19756)
(19644)
企业财务(19326)
农业(19255)
技术(17779)
环境(17395)
理论(17164)
(16619)
银行(16552)
(16485)
机构
大学(399028)
学院(396212)
管理(158308)
(156720)
经济(153496)
理学(138956)
理学院(137439)
管理学(134922)
管理学院(134213)
研究(127991)
中国(93623)
(82987)
科学(80884)
(73439)
(68203)
业大(63738)
(63288)
财经(59706)
中心(58647)
研究所(58094)
(56068)
(54496)
农业(53939)
北京(51273)
(49564)
师范(48941)
经济学(47952)
(46698)
(44913)
财经大学(44808)
基金
项目(282411)
科学(221998)
基金(206969)
研究(200177)
(182291)
国家(180846)
科学基金(155615)
社会(127443)
社会科(120902)
社会科学(120872)
基金项目(110225)
(109857)
自然(103780)
自然科(101390)
自然科学(101361)
自然科学基金(99559)
(93086)
教育(92584)
资助(85151)
编号(79741)
重点(63230)
成果(63036)
(62324)
(58957)
(58605)
创新(55127)
科研(54905)
课题(54484)
教育部(53520)
国家社会(52872)
期刊
(160664)
经济(160664)
研究(109706)
中国(69701)
学报(68865)
(60589)
科学(60255)
(56784)
管理(56468)
大学(52135)
学学(49659)
农业(41176)
教育(38465)
技术(32841)
(31445)
金融(31445)
财经(29225)
业经(26775)
经济研究(26016)
(24864)
问题(21250)
(21043)
科技(19861)
(19858)
理论(18305)
业大(18144)
技术经济(18024)
图书(17421)
商业(17329)
统计(17212)
共检索到5539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松博  王亚楠  李靓  
文章提出了资质过度感对离职意愿的影响机制模型。以316名HR从业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文章发现认为自己"大材小用"的员工会产生更加强烈的离职意愿,并且组织支持感和职业身份认同均对员工资质过度感与离职意愿之间关系产生负向的调节作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雪钧  郑向敏  
目前新生代员工已经成为我国饭店业员工队伍的主力,研究饭店新生代员工离职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员工感知价值及感知利得、感知利失构面与组织承诺、家庭支持、离职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假设,构建了员工感知价值对离职意愿的影响机制模型;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中国10个省(直辖市)的83家饭店的1807名新生代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研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饭店新生代员工感知价值及其感知利得、感知利失构面显著影响离职意愿;在饭店新生代员工感知价值与离职意愿之间,组织承诺起部分中介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汪群龙  冉云芳  蒋联海  
转型期家庭、人口结构特征的变化导致社会对生活性消费需求的增加,然而提供生活性服务的家政从业者素质、专业能力、职业化水平未能有效回应社会需求。家政从业者培训与多个利益相关者有关,通过对浙江省12个市家政从业者培训现状的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明确提出构建家政从业者培训的长效机制需要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培训供需契合度;加强政策支持与媒体正面引导,提高家政从业者培训参与度;建立标准化培训机制与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升消费者培训认可度。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贾琼   姜盼   张龙  
员工的离职意愿通常被用来衡量组织的发展水平和稳定性。当员工表达出离职意愿时,管理者对其进行恰当的挽留有助于降低员工的离职意愿。然而,既有研究尚未明晰离职挽留的构念及结构,离职挽留与员工离职意愿之间的作用机制也不明确。本文针对组织中管理者对员工的离职挽留现象,明确了离职挽留的定义,编制了离职挽留测量量表,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构建了离职挽留对员工离职意愿的影响模型。首先,本文遵循规范的量表开发流程,开发并检验了离职挽留量表。之后,为检验研究模型,本文收集了436份有效调查问卷样本数据。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积极挽留显著降低了员工离职意愿,心理安全感起到中介的作用。消极挽留显著增强了员工离职意愿,心理契约违背起到中介的作用。本文揭示了不同的离职挽留方式对员工离职意愿的影响,并为管理者有效开展离职管理提供了参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毛宇飞  
自HRBP模式传入中国以来,逐渐成为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转型的方向。基于中国HR职业发展调查数据的5077份样本,本文实证检验了HRBP模式对HR从业者职业竞争力的影响作用及机制,并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HRBP模式能够提升HR从业者的职业竞争力,并且对其外部竞争力的影响作用要大于内部竞争力;HRBP模式的影响效应存在异质性,对学历较高、经验丰富、职位级别较高以及非一线城市HR从业者的职业竞争力影响更大;HRBP模式可以通过影响HR从业者的知识水平、能力提升、职业承诺和收入满意度等渠道,对其职业竞争力产生影响。本文建议,企业应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建设,积极开展本土化的HRBP模式,并针对不同特征的HR从业者提供针对性指导培训;HR从业者在向HRBP的转型过程中,要重视自身知识拓展和能力提升,保持对工作热情与投入,提高其职业竞争力。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朝晖  段海霞  
个体的技能、知识和经验是促进员工创新的重要因素。然而,研究显示,大量的员工感知其资质水平超过了职位的正式要求,因而资质过剩的现象引起了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基于悖论视角,本文探讨资质过剩感对员工越轨创新的非线性影响机制。以287名高技术企业的员工为分析对象,研究结果表明:(1)资质过剩感与员工悖论思维之间存在U型关系。(2)悖论思维在资质过剩感与员工越轨创新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3)矛盾体验调节资质过剩感与悖论思维之间的U型关系,相比矛盾体验较弱的个体而言,当个体矛盾体验较强时,资质过剩感与悖论思维的负向关系和正向关系更强。(4)矛盾体验调节资质过剩感通过悖论思维影响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间接效应。研究结果丰富了资质过剩感对员工行为影响的非线性机制。本研究强调企业管理者要培养个体的悖论思维,引导员工在人-职位不匹配时,有效整合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之间的张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蒋明华  帅建华  
离职意愿是离职行为重要的前因变量,但并非所有程度的离职意愿都导致直接离职,知识型员工会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和离职后果而决定采取积极行为、消极行为或对抗行为来消减离职意愿,而组织支持是影响离职意愿消减行为选择的重要因素。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720名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样本数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组织支持对离职意愿消减行为中的积极行为具有正向作用,对消极行为和对抗行为具有负向作用。层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组织认同和职业认同是组织支持影响离职意愿消减行为的中介变量。组织-职业认同促进和冲突在组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振源  
以高科技企业员工为访谈对象,探索同事离职事件对留任员工离职意愿的影响路径。经多案例访谈归纳发现同事离职事件主要通过两条路径造成影响:离职同事的消极情绪感染留任员工,促使留任员工表现出消极情绪,最终产生离职意愿;留任员工将同事离职原因归因为外部,引起留任员工的共鸣和消极情绪,最终产生离职意愿。此外,结果也发现社会网络、人格特质、人口统计变量和经历离职次数等会对上述两条路径产生调节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夏春  王晓娟  朱永新  
作者调查了669名中国员工的分配公平、程序公平、组织承诺和离职倾向,使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对离职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1)分配公平对离职倾向有显著影响,其中包含直接影响和经由组织承诺而产生的间接影响(;2)程序公平对离职倾向的影响几乎为零(;3)组织承诺对离职倾向有显著的影响。文章对上述结果从多视角进行了解释和讨论。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王振源  吴俊红  孙珊珊  
同事离职事件对留任员工的影响是员工离职研究的新动向,但同事离职情景下探索留任员工的心境、情绪反应的研究仍存在不足。结合社会比较理论和归因理论提出假设模型,探讨同事主动离职对留任员工离职意图的影响,分析情景妒忌的中介效应和离职归因的调节效应。对所在高科技行业的4家公司198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阶层回归分析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离职同事向上流动、留任员工与离职同事的表层相似性越高,留任员工的离职意图越高;离职同事向上流动、留任员工与离职同事的表层相似性越高,留任员工产生的情景妒忌也越强烈;离职同事向上流动、留任员工与离职同事的表层相似性通过情景妒忌影响留任员工的离职意图;留任员工对离职同事离...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朱征  陈星汶  刘军  范雪灵  徐蓓  
感激表达是润滑人际关系和提升个体幸福感的低成本手段,然而关于感激表达在组织中具有怎样的功能和作用却并未获得系统关注和探讨。本研究以社会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从“自我”和“关系”的视角构建了领导感激表达影响员工离职意愿的双中介模型,并探讨了员工权力距离的调节作用。通过收集三阶段276名员工的数据,研究对上述有调节的双中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员工基于组织的自尊和对领导的情感承诺在领导感激表达和员工离职意愿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员工权力距离削弱了领导感激表达通过员工基于组织的自尊和情感承诺对离职意愿的负向影响。研究结果凸显了领导感激表达在解决员工离职问题方面的价值,为理解领导感激表达对员工离职意愿产生影响的具体机制提供全面的理论视角,启发组织和管理者将领导感激表达作为降低员工离职意愿的重要手段。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慧丽  
市场规模和互联网发展水平决定着商贸流通业的经营规模和技术水平,因而会对商贸流通业的收益和该行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使用我国2003-2015年间的省级层面数据,就市场规模和互联网发展水平对商贸流通业从业者工资收入的影响展开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市场需求规模与互联网发展都显著促进商贸流通业工资水平的提升。此外,分地区的回归显示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大显著促进了东部和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工资水平上涨,而对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显著促进了中部和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工资水平上涨,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季  李倩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对生活品质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由此对绿色创业也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由于绿色创业需要同时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重目标,因而对绿色创业者的特质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果能够了解具有何种特质的创业者能够在最初的意图形成阶段就坚定绿色创业理念、形成绿色创业意愿,那么对于我们了解绿色创业行为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为绿色创业者特质构建了7个维度研究框架,并以目前最易选择绿色创业行为的大学生为研究样本,通过调查问卷的发放、问卷数据的收集、整理及统计分析,实证检验了创新性、成就需要、风险倾向、内控制源、模糊容忍度、社会责任感和环境导向价值观这7个维度对绿色创业意愿的影响,最后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季  李倩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对生活品质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由此对绿色创业也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由于绿色创业需要同时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重目标,因而对绿色创业者的特质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果能够了解具有何种特质的创业者能够在最初的意图形成阶段就坚定绿色创业理念、形成绿色创业意愿,那么对于我们了解绿色创业行为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为绿色创业者特质构建了7个维度研究框架,并以目前最易选择绿色创业行为的大学生为研究样本,通过调查问卷的发放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跃如  余航海  夏冰  
负面消极的领导行为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组织运作过程和结果。文章从破坏性领导的概念及其边界入手,借助社会交换理论和情感事件理论,选取情绪疲惫、犬儒主义作为中介变量,团队心理安全作为调节变量,来探索破坏性领导对员工态度和行为,尤其是对其离职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破坏性领导对员工个体层面行为和心理感知等方面均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员工心理感知与态度也会直接影响员工在企业中最终的行为与态度,并且情绪疲惫和犬儒主义在破坏性领导与员工离职意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中介作用,而团队心理安全在破坏性领导与员工离职意愿之间存在着负向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