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20)
2023(2241)
2022(1833)
2021(1836)
2020(1593)
2019(3814)
2018(3735)
2017(6268)
2016(4252)
2015(5090)
2014(5160)
2013(4793)
2012(4259)
2011(3776)
2010(3849)
2009(3319)
2008(3565)
2007(3409)
2006(3159)
2005(2948)
作者
(9972)
(8088)
(7984)
(7651)
(5223)
(3750)
(3675)
(3258)
(3104)
(3056)
(2765)
(2736)
(2724)
(2614)
(2529)
(2523)
(2503)
(2460)
(2383)
(2383)
(2143)
(2137)
(2038)
(1987)
(1982)
(1805)
(1759)
(1683)
(1677)
(1666)
学科
管理(23652)
(15435)
企业(15435)
(15247)
(6752)
经济(6744)
(6619)
人事(6449)
人事管理(6449)
中国(5753)
(5496)
财务(5477)
财务管理(5462)
企业财务(5166)
理论(4415)
经营(4004)
(3963)
(3888)
决策(3622)
(3612)
方法(3573)
计划(3525)
学校(3208)
教育(2994)
业经(2715)
(2708)
银行(2708)
技术(2671)
教学(2547)
(2393)
机构
学院(48265)
大学(44921)
管理(21281)
理学(15987)
理学院(15774)
管理学(15639)
管理学院(15491)
(13055)
研究(12497)
经济(12330)
职业(11998)
中国(11865)
技术(10415)
(10344)
(9990)
(9985)
教育(8444)
职业技术(8207)
(7694)
(7680)
师范(7650)
科学(6943)
中心(6833)
公司(6775)
北京(6721)
技术学院(6643)
(6617)
财经(6389)
(6155)
(5733)
基金
项目(25014)
研究(22385)
科学(20230)
基金(15891)
教育(14381)
(12692)
国家(12505)
编号(11528)
社会(11405)
科学基金(11172)
(11093)
社会科(10631)
社会科学(10626)
(9926)
课题(9435)
成果(8766)
基金项目(8420)
(8320)
自然(7307)
自然科(7134)
自然科学(7134)
自然科学基金(7016)
规划(6969)
项目编号(6761)
资助(6557)
职业(6260)
(6216)
重点(5889)
(5842)
(5832)
期刊
(19989)
经济(19989)
中国(17902)
教育(16078)
研究(12549)
管理(12496)
技术(11760)
(11163)
职业(10465)
技术教育(7819)
职业技术(7819)
职业技术教育(7819)
(5570)
金融(5570)
科学(4966)
(4824)
论坛(4824)
会计(4725)
财会(4255)
学报(3955)
职教(3465)
财经(3433)
大学(3423)
(3408)
图书(3378)
(3329)
企业(3329)
(3218)
通讯(3141)
会通(3121)
共检索到88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简称国投公司)从2003年初开始进行了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从岗位管理入手,设置了管理岗位序列和专业岗位序列两条发展通道,实行岗位与职级聘任相结合的聘任制度,实施并逐步完善适合国有投资控股公司特点的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将员工和企业视为一个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促进公司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翁清雄  卞泽娟  
本文借助人与环境匹配理论、组织支持理论和工作动机理论,阐明了组织职业生涯管理(职业指导、职业支持)通过P-O(人与组织的价值观)匹配和P-J(人与岗位的能力要求)匹配促进员工职业成长的机制。本研究采取三波次时跨一年的问卷调查,收集了364个有效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发现:职业指导和职业支持均对P-O匹配和P-J匹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P-O匹配和P-J匹配对职业成长的三个维度(职业目标进展、职业能力发展、组织回报增长)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在职业生涯管理与职业成长的关系中起显著中介作用;在控制匹配的作用后,职业指导仍对职业目标进展有直接的正向影响,职业支持对职业能力发展、组织回报增长也具有直接的正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苏欢欢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深刻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如何实现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目标的结合已经成为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重点需要解决的任务。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不仅能够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优化和配置,而且还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主要围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展开分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霞  
从职业生涯管理理论、职业生涯管理内容出发,结合我国IT企业人力资源特别是核心技术人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论证了在我国IT企业中实行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必要性,并对IT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体系的建立进行了探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永红  秦雪霞  
一、引言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成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吸引优秀人才、激发员工的才智,培育员工的忠诚度,成为组织必须关注的重点。出于提升人力资源的价值的考虑,组织必须实施和加强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同时,组织架构的创新孕育出不少新的组织形式,如企业集团经营中形成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是组织复杂变革的结果。财务共享中心在实现组织财务人员的集中与管理、集团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敏  
分析了现阶段国内企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现状,找出问题,并借鉴国外企业职业生涯管理成功做法,提出建立国内企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体系的设想。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郑耀洲  温华  
本文以A公司为例,剖析了跨国公司职业生涯管理体系设计与实施,以期为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卫平  
职业生涯管理有助于提高员工的职业忠诚度,减少企业的人才流失,并能有效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人力资源利用效益。本文具体探讨了国有大型企业应如何开展职业生涯管理。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光  赵建英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国际性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被广泛运用,指导人们的思想和实践,而员工作为企业价值的主要创造者,其职业生涯管理与终身教育高度契合。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企业发展会显示出持续后劲。在厘清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与终身教育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员工终身职业生涯管理的意义及我国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系统的员工终身职业生涯管理的策略,以促进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终身性及持续性。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静  
本文根据职业生涯周期理论和职业生涯自我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从管理者角度出发,对新入职员工职业生涯自我管理的问题和策略做出研究,从而丰富了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并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职业生涯自我管理与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增益模式。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文斌  张烨  夏梦  
知识型员工更需要而且更能够对职业生涯进行自我管理。本文在对企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自我管理研究回顾的基础上,通过职业探索、职业决策管理等前沿理论的分析,重点研究中国情境下企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自我管理的难点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从横向、纵向对企业知识型员工的职业通道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知识型员工职业成功的早试错、靠近性、积累性、持续性四原则;对中国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有较强的针对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璇璇  张向前  
在民营企业核心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中涉及到企业与员工的成本分析问题,需从企业单独出资、企业与员工共同出资和员工之间出资三个角度加以考虑。从净现值模型、企业与员工委托激励合同模型和员工之间出资的博弈模型看,企业要针对员工的不同设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员工同时要积极配合企业自我管理,企业同时应给予适当补贴等进行核心员工职业生涯管理。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宜萱  
对个人品牌管理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文献进行回顾,进而对部分企业员工的能力、素质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研分析,并对这些员工的年龄、岗位、能力以及素质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匹配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员工应对个人品牌需求作出一个准确的判断,并且在个人品牌生命周期上寻找到自己的定位,根据公司为自己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机会,更加有效地规划未来发展方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辛迅  周文霞  
文章在智能职业生涯理论的基础上,以620名企业员工为样本,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确认了包含六因子的职业胜任力结构。六个因素分别为:职业控制、社会网络、自我认知、寻求指导与培训机会、自我开发、和谐平衡能力。我们通过相关及回归分析,检验了职业胜任力对职业满意度、可雇佣性和工作投入的预测作用,研究发现,职业胜任力与三个关键结果变量均显著正相关,不同的职业胜任力因素对结果变量的影响有所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