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7)
2023(1748)
2022(1463)
2021(1481)
2020(1411)
2019(3134)
2018(3169)
2017(5575)
2016(3322)
2015(3857)
2014(3905)
2013(3940)
2012(3455)
2011(2980)
2010(3113)
2009(3154)
2008(3478)
2007(3369)
2006(3199)
2005(3041)
作者
(9453)
(7703)
(7575)
(7256)
(5017)
(3544)
(3531)
(3101)
(2923)
(2853)
(2616)
(2613)
(2602)
(2529)
(2390)
(2365)
(2306)
(2282)
(2237)
(2214)
(1980)
(1935)
(1916)
(1902)
(1864)
(1687)
(1674)
(1624)
(1624)
(1532)
学科
管理(23947)
(15858)
企业(15858)
(15497)
(7193)
经济(7185)
(7137)
人事(6456)
人事管理(6456)
(5827)
财务(5805)
财务管理(5786)
企业财务(5466)
(4309)
经营(4015)
(3952)
(3916)
方法(3751)
决策(3604)
(3590)
银行(3590)
计划(3510)
(3214)
(2885)
制度(2884)
理论(2808)
业经(2794)
(2447)
业务(2300)
数学(2203)
机构
学院(41920)
大学(41857)
管理(21356)
理学(15924)
理学院(15726)
管理学(15620)
管理学院(15490)
(13449)
中国(12963)
经济(12831)
研究(10680)
(10363)
(9822)
(8600)
公司(7291)
(7010)
财经(6629)
(6451)
科学(6420)
中心(6406)
北京(6289)
(5968)
(5688)
(5638)
(5452)
银行(5423)
商学(5386)
商学院(5322)
(5149)
(5024)
基金
项目(21339)
科学(16214)
研究(15685)
基金(14848)
(12478)
国家(12356)
科学基金(11038)
社会(8824)
(8322)
社会科(8301)
社会科学(8296)
基金项目(7989)
自然(7838)
自然科(7653)
自然科学(7650)
自然科学基金(7528)
教育(7498)
(6727)
编号(6665)
资助(6415)
成果(5714)
课题(4644)
(4561)
管理(4548)
项目编号(4492)
重点(4362)
(4211)
(4073)
科研(4063)
大学(4025)
期刊
(21404)
经济(21404)
中国(13630)
管理(12796)
研究(12180)
(11770)
(7112)
金融(7112)
科学(5735)
学报(5172)
技术(4827)
会计(4775)
财会(4412)
教育(4379)
大学(4232)
(4203)
学学(3822)
(3705)
财经(3637)
(3403)
企业(3403)
通讯(3234)
会通(3215)
(3158)
图书(3076)
现代(2994)
(2958)
业经(2888)
(2715)
经济管理(2663)
共检索到804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莉  石金涛  
一般来说,员工离职决策过程可以分为8个阶段:1.对现有工作不满;2.想换工作;3.考虑换工作的得失;4.考虑换一个什么工作;5.开始寻找新工作;6.新工作与原有工作的比较;7.离职思考;8.申请离职。组织中的各种因素会形成员工对组织的态度,如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等;有了这种态度,又考虑到经济因素、人才市场的供求状况等,员工会产生离职意向;有了离职意向,加上条件允许,员工就有可能离职。在一般情况下,员工的离职不是突然的,因此,在企业中建立员工主动离职风险监控系统,提前了解员工的心理状态,及时改善影响员工心理的相关条件,可以化解员工离职的动机,防范员工离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畅  杨杰  江山  
《劳动合同法》中扩大了员工离职的权利,缩小了企业可以向员工约定违约金的范围,员工在劳动合同期限内跳槽的自由度大大增加了。本期我们探讨企业应如何进行对员工的离职管理,从而最大限度保护企业的利益并防范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汪玲漂  
离职员工也是企业的人力"资产",具有重要的"剩余价值"。离职员工管理现状企业进行员工管理的一般做法是"着重招聘,忽视离职",导致这种"虎头蛇尾"的管理现状源于企业对离职员工价值认知的偏差,没有意识到员工价值并非局限于任职时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离职员工也是企业的人力"资产",具有重要的"剩余价值",图1是离职员工延续管理的价值几何图。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汪玲漂  
离职员工也是企业的人力"资产",具有重要的"剩余价值"。离职员工管理现状企业进行员工管理的一般做法是"着重招聘,忽视离职",导致这种"虎头蛇尾"的管理现状源于企业对离职员工价值认知的偏差,没有意识到员工价值并非局限于任职时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离职员工也是企业的人力"资产",具有重要的"剩余价值",图1是离职员工延续管理的价值几何图。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俊  李善姬  
近年来,企业员工离职现象非常普遍。本文分析了企业员工离职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及员工离职原因,阐述了企业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高振勇  赵心  
本文首先分析员工离职原因,并对员工主动离职的风险和防范策略作了简单分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做好离职员工的延续管理和再入职管理。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秦元元  沈士仓  
在现代社会中,主观、客观等多方面的因素会引发雇员产生挫折感,并且更多地表现为妥协、甚至是消极的种种行为。这不仅影响到雇员的正常工作及生活,而且,还波及到企业的和谐稳定和进一步地发展。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对雇员挫折加以重视并实施有效的预防和管理。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周焕成  胡建萍  
按照政策规定对预防接种等项目实行部分收费,是改变卫生防疫工作不搞经济核算的状况,广开财源、发展防疫事业的一个途径。鉴于长期以来防疫工作“免费服务”,县、区、乡三级防疫机构和卫生防疫人员分级管理,财务工作分级核算的情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赵永强  张大亮  
随着环境变化与观念的更新,员工离职率的提高成为必然趋势,如何看待和处理与离职员工关系,发挥离职员工的价值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引入内部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来看待离职员工,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离职员工管理的一些策略与方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芳丽  高士强  郑文智  
近年来,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兴盛,离职员工在网络上吐槽、爆料,甚至攻击前雇主的事件屡屡出现。如2014年初,一名大众点评网的离职员工在朋友圈以公开信的方式吐槽对CEO张涛的不满;2014年7月,搜狐离职员工在网上爆料高管在公司假公济私等败坏劣迹作风……可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有"怒气"的离职员工将给前雇主带来越来越大的风险,离职员工对企业来说是人走茶凉,还是宝贵财富,被众多企业忽视的离职员工价值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昊民  林丽娟  马君  
离职将成为"互联网+"时代优化资源配置的新常态。如何与"互联网+"思维接轨,将离职核心员工由"负资产"转变成企业"跨界资源",甚至无边界的"战略性协作资产",是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和变革机遇。毋庸置言,"互联网+"正重构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和塑造着新的商业型态,并引发着深刻的组织变革。强调跨界与整合的"互联网+"思维,也日益渗透于员工的组织行为之中。尤其令传统组织模式不安的是,"互联网+"时代为被管理大师德鲁克喻为"游牧一族"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吴爱华  葛文雷  
员工在职期间都会进行专用性投资。员工技能因专用性程度不同而会产生流动性障碍。然而实际中员工主动离职现象越来越多,本文从专用性投资的视角分析了员工主动离职的原因,并给出离职管理的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东强  田书芹  孙成  
金融危机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后备人才,许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纷纷采取人才"抄底"策略,但企业外部招聘常常导致"揽才"的失效。离职员工成为企业可靠的人才来源,内部招聘是企业"揽才"的重要渠道。面对员工离职流程管理理论和现实困境,生态加环原理为实施流程控制和优化进行"揽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和可行的路径选择。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晓莉  
由于人员流动日益频繁,员工离职现象在大多数企业中时常发生。如果员工去意已决,企业如何尽可能地从离职员工身上发掘价值呢?本文从离职员工的价值分析入手,对延续管理离职员工的方法和步骤进行了系统的提炼和梳理,并结合众多著名国外企业的离职管理实践对企业开展此项工作提出了策略性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罗帆  李映雪  
由于对归国后的外派人才重视不够或安排不当,部分外派人才在归国后不久便选择离职,给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本文认为,企业应当对归国人员的离职问题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将离职风险降至最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