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24)
2023(6847)
2022(6121)
2021(5859)
2020(5262)
2019(12645)
2018(12561)
2017(24664)
2016(13809)
2015(15869)
2014(16057)
2013(16072)
2012(15037)
2011(13431)
2010(13540)
2009(12650)
2008(13360)
2007(11633)
2006(10019)
2005(8819)
作者
(39667)
(33207)
(33140)
(31701)
(21093)
(16127)
(15434)
(13036)
(12417)
(11996)
(11289)
(11051)
(10552)
(10518)
(10336)
(10327)
(10155)
(9778)
(9686)
(9635)
(8535)
(8155)
(8138)
(7581)
(7536)
(7516)
(7481)
(7404)
(6718)
(6661)
学科
(55246)
经济(55195)
管理(42173)
(39562)
(32832)
企业(32832)
方法(28651)
数学(25814)
数学方法(25588)
(19533)
(15067)
(14680)
财务(14665)
财务管理(14634)
企业财务(13695)
地方(12401)
(11819)
中国(11419)
(10697)
业经(10260)
农业(10040)
(9647)
贸易(9642)
(9288)
(8251)
环境(7652)
理论(7519)
(7382)
银行(7358)
(7066)
机构
学院(196247)
大学(195556)
(76569)
管理(75919)
经济(74664)
理学(65429)
理学院(64654)
管理学(63597)
管理学院(63219)
研究(61563)
中国(48336)
(41676)
(40323)
科学(38945)
(33975)
(32138)
财经(31265)
(30470)
中心(29940)
业大(29846)
研究所(28476)
(27987)
农业(26965)
北京(25939)
(24853)
师范(24608)
(24253)
财经大学(22761)
经济学(22704)
(22103)
基金
项目(125591)
科学(97542)
研究(90640)
基金(89880)
(77745)
国家(77080)
科学基金(65976)
社会(55205)
社会科(52183)
社会科学(52162)
(49894)
基金项目(49155)
自然(44387)
自然科(43323)
自然科学(43309)
自然科学基金(42551)
教育(42212)
(42196)
编号(38159)
资助(37170)
成果(31027)
(28120)
重点(27959)
(26354)
课题(25676)
(25452)
科研(24748)
大学(24017)
创新(23779)
教育部(23774)
期刊
(82238)
经济(82238)
研究(55218)
(38248)
中国(36409)
学报(30082)
(29473)
科学(26928)
管理(24395)
大学(22106)
学学(20821)
农业(19622)
教育(16795)
(16739)
金融(16739)
技术(16192)
会计(15656)
财经(15496)
财会(14017)
业经(13317)
(13026)
经济研究(12322)
问题(11854)
(11362)
(10542)
资源(10196)
技术经济(9790)
理论(9519)
通讯(9364)
会通(9323)
共检索到287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闫安  张文静  
自从证监会正式颁布施行"员工持股计划试点指导意见"以来,愈来愈多的国内上市企业为凝聚人心、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消弥委托代理冲突,完善优化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而推出实行了类型不一、形式多样的员工持股计划制度。然而受制于现行会计准则及其配套实施细则规定宽泛笼统、模糊不清的影响,加之已面市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和股票来源五花八门、错综繁复,给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带来不小难题,不当操作之下甚至拉低了股权激励制度的预期效用。有鉴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类似问题进行了剖析阐释。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仲怀公  胡梦  
自中国证监会颁布《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试点指导意见》以来,很多上市公司推出了员工持股计划,然而受现行会计准则及其配套实施细则宽泛笼统、杂乱模糊的影响,加之已面市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和股票来源五花八门、错综繁复,给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都带来难题,不当操作之下甚至拉低了股权激励制度的预期效用。有鉴于此,文章结合实际案例对类似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会芳  
作为上市公司普遍采用的激励手段,员工持股计划属于一种新型股权模式与员工所有权实现形式,其具体开展过程中存在非公开发行、二级市场购买以及大股东转增等多种形式。不同模式下的员工持股计划存在异质性,该如何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遵循不同准则得出的处理结果是否产生差异化的财务效应。本文以此问题为出发点开展异质性员工持股计划的会计处理研究,并重点结合实际案例予以剖析,以期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式的选择以及相关业务的账务处理所有裨益。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沈颖玲  
目前,员工持股计划的会计处理尚无明确的规定,实务中存在不一致的处理方法,亟待根据员工持股计划的特点规范其会计处理。本文首先根据员工持股计划的主要内容分析了截至2015年底的实施现状,着重探讨了员工持股计划会计处理判断的逻辑思路,并结合案例进一步分析了适用股份支付准则、职工薪酬准则以及或有事项准则的各种情形。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陈虹  
一些上市公司为促进员工积极参与公司发展,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制定了员工持股计划。目前市场上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在资金来源及股票来源上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如何对此进行恰当的会计处理、纳税义务如何界定,将影响到持股计划的效果。本文结合国内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实践,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臧泽华  
ESOP(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作为一种新引入的股权激励概念,其性质、特点并不为企业广泛了解。本文主要介绍了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ESOP的实施背景、具体操作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ESOP会计处理进行分析,并研究会计处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目前,学术界对ESOP的讨论集中在它的发展历程、对国有企业改革的作用、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和对员工工资水平的影响等方面,本文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思路,研究ESOP会计处理对盈余管理的作用,并指出要杜绝过度的盈余管理,必须要严补制度规范和会计制度方面的漏洞,并且从这两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孔庆林   尧佳玉   刘珍珍  
在新时代共同富裕背景下,员工持股计划通过员工与所有者共享企业剩余价值的方式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公平与效率统一,促进共同富裕实现。上市公司大股东折价转让股票型员工持股计划是2006年颁发的《股份支付》会计处理的空白。本文以智飞生物2022年发布的“共同富裕之员工持股计划”为典型案例,探索大股东折价转让股票型员工持股计划的会计处理全过程,以期完善员工持股计划会计处理,从会计角度助力共同富裕实现。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谢获宝  赵彩帆  吴壮倩  
《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员工持股计划的异质性主要表现为股票来源的不同,以及其带来的经济效应和会计核算差异。本文在对异质性员工持股计划下存量增持模式和定向增发模式进行对比后发现,相比于存量增持模式,定向增发模式会导致公司股本总额变化、公司股价上涨空间更大、计划锁定期更长、未来股价波动风险更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晓红  鲍洪刚  
国有股减持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 ,是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战略的重要实施手段。在二级市场将其视为“重大利空”而节节下挫、证监会暂停现行国有股减持方案实施的情况下 ,探索国有股减持的新途径、新方法就成为当务之急。如何将国有股减持与企业员工持股计划结合起来 ,是本文探索的一个重点。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金文  
本文系统分析了绿地集团员工持股计划从1997年到2014年的发展历程,从企业内外部环境、发展历程和国家法律法规三方面阐述了能发挥实效的员工持股计划所需具备的系统、动态、合规三个要求,对于其他企业决策和使用员工持股计划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童亚丽  
美中两国的员工持股计划目的、持股资金来源、股权设置方式、股票流动性及外部环境等诸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现阶段中国企业的经营状况、所面对的相关法律政策的完善程度及证券市场的弱有效性都与美国企业有所区别,所以,中国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必须慎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运旭  
自从2014年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进行系统性规制后,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都推出员工持股计划。从理论出发,员工持股对公司绩效有积极的影响,然而国内外关于员工持股对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始终没有一致的结论。基于此,本文利用2015年度发布了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公司数据,分析员工持股计划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并将员工持股计划按股票来源进行划分,研究不同类型的员工持股计划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员工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正相关,且管理层持股效果优于普通员工持股;高管持股与公司资本结构正相关;从二级市场购买、赠与获得股票的员工持股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程度高于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员工持股。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陈大鹏  施新政  陆瑶  李卓  
本文以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为样本,发现员工持股与公司应计盈余管理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员工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强、员工持股计划资金来源包含杠杆(借款)、企业资产透明度低、企业股权集中度低时,上述正相关关系更明显。另外,盈余管理水平在员工持股结束前一年显著更高。该正相关关系在利用工具变量和倾向得分匹配进行估计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仍旧成立,并对控制机构投资者持股和高管股权激励等因素稳健。上述研究结果说明,管理层有"讨好"员工的动机,为了让员工股解禁时套现更多,管理层进行正向盈余管理以求推高股价,从而降低了财务信息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