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70)
2023(10380)
2022(9225)
2021(8835)
2020(7293)
2019(16977)
2018(16888)
2017(33119)
2016(17712)
2015(19883)
2014(19897)
2013(19466)
2012(17504)
2011(15618)
2010(15249)
2009(13779)
2008(13106)
2007(11018)
2006(9448)
2005(7885)
作者
(48921)
(40765)
(40204)
(38266)
(25762)
(19361)
(18355)
(16117)
(15389)
(14199)
(13917)
(13423)
(12630)
(12474)
(12325)
(12219)
(12076)
(12066)
(11508)
(11387)
(9970)
(9681)
(9673)
(9229)
(9002)
(8911)
(8870)
(8854)
(8029)
(7999)
学科
(66361)
经济(66282)
管理(54467)
(50926)
(42264)
企业(42264)
方法(32809)
数学(28250)
数学方法(27944)
(19390)
(17090)
中国(16324)
业经(15626)
(14443)
农业(13437)
地方(13246)
理论(11782)
(11573)
(11572)
贸易(11567)
财务(11514)
财务管理(11494)
技术(11339)
(11306)
(11234)
(11188)
企业财务(10889)
环境(10650)
(10158)
教育(9760)
机构
大学(245361)
学院(243661)
管理(104804)
(93989)
理学(92468)
经济(91943)
理学院(91479)
管理学(90044)
管理学院(89617)
研究(75645)
中国(55025)
(51228)
科学(47620)
(41255)
业大(37567)
(37359)
(36171)
中心(34882)
财经(34362)
研究所(33357)
(32847)
(32328)
师范(32082)
北京(31840)
(31441)
农业(29082)
(27785)
(27385)
经济管理(27075)
经济学(26824)
基金
项目(176493)
科学(139744)
研究(131074)
基金(129031)
(111502)
国家(110556)
科学基金(96296)
社会(82126)
社会科(77725)
社会科学(77707)
基金项目(69942)
(68321)
自然(63364)
自然科(61897)
自然科学(61887)
自然科学基金(60779)
教育(59744)
(57471)
编号(54627)
资助(52012)
成果(43169)
(39107)
重点(38459)
(37098)
(36582)
课题(35694)
创新(34402)
教育部(33937)
项目编号(33884)
人文(33694)
期刊
(96450)
经济(96450)
研究(68201)
中国(40856)
学报(37212)
管理(36223)
科学(34951)
(33268)
(30038)
大学(28484)
教育(27510)
学学(26668)
农业(23512)
技术(20403)
(17193)
金融(17193)
业经(17001)
财经(15672)
经济研究(14757)
图书(14365)
(13202)
理论(12788)
问题(12516)
科技(12401)
实践(12028)
(12028)
(11723)
技术经济(11649)
现代(11213)
情报(11103)
共检索到332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贺伟  龙立荣  赵海霞  
薪酬是企业吸引、激励和保持员工的重要途径。然而,企业支付给员工的薪酬数量是否为员工所客观感知,直接关系到企业薪酬的支付效率。本文从心理账户的理论视角构建了员工薪酬的心理账户结构,并通过对10家企业共338名员工主客观薪酬数据的整合研究,揭示了员工对薪酬感知收入的心理折扣现象,及其在不同所有制形式企业中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工资、奖金、法定社保和企业自主福利四类薪酬心理账户中,员工对企业自主福利的心理折扣最大;与外资企业员工相比,国有企业员工对工资和企业自主福利的心理折扣程度都明显更大。本文对企业薪酬支付效率问题的探讨不仅丰富了薪酬领域的理论研究,对企业如何在相同人工成本下提高薪酬的激励效果也...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韦志林  芮明杰  
本文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公平理论,探讨薪酬心理折扣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作用,以及具体的影响路径。通过对718名员工的调查,采用结构方程分析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薪酬心理折扣对工作绩效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薪酬公平感在薪酬心理折扣和工作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丰富发展了薪酬理论和工作绩效理论,并为管理实践提供指导。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曹志文  牛晓叶  
薪酬是企业吸引、激励和留住员工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企业薪酬激励的效果,企业需要了解员工对不同形式的薪酬收入的心理计量依据——价值函数。文章探讨了价值函数的三个特征(即参照点效应、损失规避和敏感性递减)对企业薪酬激励的启示,有助于企业提高企业薪酬激励的效果。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刘晓峰  任陈陈  万伦来  
本文基于心理账户的视角,根据问卷调查资料实证检验了中国高校教师的薪酬心理账户。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具有稳定的薪酬心理维度和目录编码,对学校各类薪酬激励反映出不同的满意度和重要性。高校教师不仅非常看重学校各种津贴补助、教师住房和绩效工资等货币性薪酬,而且也比较注重学校能够提供进修培训及学术交流的机会、加强实验室建设和改善教学办公环境等非货币性薪酬。此外,高校教师要求提高非货币性薪酬的期望意愿与货币性薪酬水平相关,只是在一定的货币性薪酬水平条件下,高校教师才具有强烈的提高非货币性薪酬的意愿;若货币性薪酬超过一定水平,这种意愿强度会逐渐减弱。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刘晓峰  任陈陈  潘星星  万伦来  
薪酬激励是现代高校激励制度的核心内容,如何有效地发挥高校薪酬激励效果,最大限度激发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热情,是所有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发现,高校教师薪酬(包括货币性和非货币性)折损程度普遍较严重,折损率最高的达到60%,最低的也近20%。总体来看,高校教师薪酬的折损与教师的行政级别、所属高校类别显著相关,行政级别越低、高校发展平台越低的教师薪酬折损程度越高;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所在学科、月薪区间、教龄等并没有特别显著的相关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沈博文  万伦来  
文章从心理账户理论视角,在问卷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大学生学习激励心理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对学校不同激励会形成相对稳定的四维心理账户,且这四维心理账户具有显著的层次性特征,即设立奖学金、提高教师素质、授予荣誉称号等对大学生学习激励作用较大,而就业指导、讲座报告会、心理辅导等对大学生学习激励作用较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袁凌  姚记标  
企业员工忠诚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从心理契约角度对员工忠诚进行管理很新颖,但在管理上的操作性不强,而心理账户的引入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心理账户可以分为经济账户和情感账户,其中经济账户主要与交易型心理契约相关联,情感账户主要与关系型心理契约关联。管理者可以通过对员工心理账户的管理作用于员工的心理契约,从而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董青  黄勇  
尽管全面薪酬日益得到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关注,但是组织全面薪酬激励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已有理论和研究未能对员工面对组织全面薪酬激励的认知与反应提供充分的解释。基于认知失调理论、自我决定理论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平衡思想,从被激励者心理平衡视角出发,采用解释性案例研究法,提炼全面薪酬平衡感知概念并构建概念模型,阐明员工全面薪酬平衡感知的内涵、特征及影响。研究表明:员工具有多元且追求平衡的需要,希望自己关心的各种需要能得到平衡满足,基于这种平衡满足需要,员工会对组织的全面薪酬激励形成全面薪酬平衡感知,即员工对自己所关心的各种需要被组织给予的全面薪酬同步协调满足的程度以及不同的需要满足之间互补替代关系的综合评价。当员工拥有较高全面薪酬平衡感知时,通常表现出积极的工作态度及行为,反之则比较消极。本研究深化了有关员工对全面薪酬激励认知与反应的理论探索,能够为组织有效激励员工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刘晓峰  
本文从心理账户理论视角,通过问卷调查,运用非集计模型,对个人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心理活动维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非常规的额外收入、经营性收入、安全型保障账户和风险型存储账户是影响缴费的关键性因素,进而提出引导设立特定缴费心理账户、增强缴费制度弹性,改变缴费者的选择框架,提升缴费遵从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林波  朱兴婷  
心理账户理论的提出有助于解释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实际支出行为,但心理账户的影响因素研究却仍是一片空白。鉴于此,文章结合"大五"人格特质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构建消费者个体属性、社会网络结构特征与心理账户之间关系,进而从理论层面建立消费者心理账户形成机制,为心理账户理论在消费者行为领域未来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最后提出可供继续研究的方向。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世勇  沈利生  
本文将心理学中心理账户的概念引入习惯形成理论,将心理账户分为日常消费账户和一次性大额消费账户。假设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特征是在保持日常生活消费支出平稳增长的前提下,将收入中扣除日常消费支出的部分储蓄起来,以应付各种一次性大额消费支出。理论模型和经验研究表明:中国城镇居民一次性大额消费表现出耐久性和奢侈品消费特征,从理论上回答了为什么收入的上升有助于启动热点消费。同时,这一研究结论可以为近年来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等经济现象提供一个理论解释。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丹萍  庄贵军  周茵  
通过回顾心理账户理论对离合框架效应的解释情况,发现已有文献对心理账户理论的支持情况并不理想。可能的原因是该理论的成立存在三个重要前提:不对广告价格信息重新加工;计算离框架各单品价格时,采用加法运算;加总离框架各单品价格时权重相等。消费者特点、商品价格特点以及价格表现形式能影响各个前提的成立。后续的研究,一方面要谨慎应用心理账户理论解释离合框架效应,另一方面要深入探讨已有文献中的争议和尚未研究的问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细芳  陶婷芳  
我国当前旅游消费主力军大部分是隶属普通社会阶层、同时肩负着建设祖国之重任的90后。基于心理账户能够帮助有限理性人在做消费决策时节省时间和脑力成本,加强自我调节和控制等独特优势,本研究创建检验心理账户现象真伪的理论范式(包括理论模型和判别标准),结合后疫情时代挑战,旨在以心理账户为手段(从资金来源、账户结构、支付方式、承诺机制等角度),探究修正90后消费行为的对策思路。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周秀兰  
顾客忠诚可以为企业带来各种稳定的价值收益和持续的竞争优势。从心理契约角度对顾客忠诚进行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操作性不强,而心理账户的引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分析了心理账户通过心理契约对顾客忠诚的作用机理,针对影响顾客心理账户的关键因素进行控制以管理顾客忠诚。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建利  
为了省钱,管理者不拿员工的工资当回事;为了省力,员工不拿企业的工作当回事。王总是内陆某三线城市的一家小型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在他20多年的管理经验中,他对"二八"定律颇为认定,对公司的"白骨精"们重赏重用,企业发展顺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