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09)
2023(16518)
2022(14351)
2021(13348)
2020(11268)
2019(25622)
2018(25258)
2017(48941)
2016(26392)
2015(29389)
2014(29047)
2013(28290)
2012(25727)
2011(22997)
2010(22509)
2009(20446)
2008(19950)
2007(17030)
2006(14648)
2005(12077)
作者
(75859)
(63159)
(62659)
(59532)
(40066)
(30462)
(28418)
(24938)
(23966)
(22025)
(21316)
(21233)
(19860)
(19526)
(19482)
(19167)
(19164)
(18801)
(18056)
(17892)
(15689)
(15326)
(15171)
(14420)
(14178)
(13854)
(13833)
(13786)
(12690)
(12603)
学科
(102244)
经济(102042)
管理(75537)
(71247)
(60156)
企业(60156)
方法(51583)
数学(43902)
数学方法(43321)
(27410)
(26486)
中国(25651)
(24173)
业经(23727)
理论(19152)
地方(18881)
(18838)
贸易(18833)
(18284)
农业(18256)
(17545)
(16932)
财务(16859)
财务管理(16830)
(16537)
技术(16371)
环境(15999)
企业财务(15944)
(14345)
(13898)
机构
大学(372697)
学院(369612)
管理(148033)
(143974)
经济(141023)
理学(130608)
理学院(129162)
管理学(126687)
管理学院(126036)
研究(119666)
中国(85400)
科学(77696)
(77432)
(63975)
(63883)
业大(60358)
(59268)
研究所(54962)
中心(54464)
财经(53120)
农业(50675)
(50571)
(48504)
(48231)
北京(47667)
师范(47633)
经济学(43811)
(43489)
(41110)
财经大学(39945)
基金
项目(267359)
科学(209500)
基金(194847)
研究(189521)
(172054)
国家(170645)
科学基金(146260)
社会(120731)
社会科(113762)
社会科学(113728)
(104235)
基金项目(104035)
自然(97455)
自然科(95206)
自然科学(95179)
自然科学基金(93453)
(88463)
教育(87495)
资助(79565)
编号(76018)
重点(60017)
成果(59756)
(58502)
(55998)
(55797)
科研(52128)
创新(52051)
课题(51555)
教育部(50007)
大学(49709)
期刊
(145548)
经济(145548)
研究(100458)
学报(65794)
中国(60899)
科学(57495)
(56816)
管理(51336)
大学(49466)
(47959)
学学(46968)
农业(39283)
教育(38303)
技术(30211)
财经(25230)
业经(24796)
(24750)
金融(24750)
经济研究(23857)
(21591)
(19829)
问题(19246)
科技(19042)
(18903)
图书(17651)
业大(17597)
理论(16703)
技术经济(16677)
商业(16517)
资源(16106)
共检索到5048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詹小慧  汤雅军  杨东涛  
基于社会比较理论,提出员工的建言行为将会增加其成为同事妒忌目标的可能性,进而招致同事的排斥,即被妒忌在员工建言行为与职场排斥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提出了两种不同效应的调节变量:团队竞争氛围正向调节员工建言行为与被同事妒忌之间的关系;团队任务依赖性负向调节被妒忌和职场排斥之间的关系。为了检验这一观点,通过以上司-下属配对的方式,对来自92个团队的269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所有假设均得到了数据的支持。有利于指导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防止职场排斥现象的发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孔靓  李锡元  
本文基于情绪事件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对武汉和南京的5家大型民营企业,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时间间隔以及配对的方式收集的数据等方法,探讨了领导排斥和同事排斥这两种不同来源的职场排斥影响员工主动性行为的作用机制,分析了工作疏离感在两种不同职场排斥与员工主动性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比较了领导排斥与同事排斥对员工主动性行为影响力,并分析了领导排斥对同事排斥与工作疏离感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领导排斥和同事排斥对员工主动性行为均有消极影响;工作疏离感在领导排斥和同事排斥与员工主动性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领导排斥比同事排斥对员工主动性行为的影响更大,且能够加强同事排斥对工作疏离感的负面影响。这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按照排斥源展开对职场排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对管理实践中如何有效的减少职场排斥的负面影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程豹  周星  郭功星  
在当前我国酒店服务行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发生在服务情境中的破坏行为日趋普遍。文章基于资源保存理论,以和谐式工作激情为中介和心理顽强性为调节,探索了职场排斥对酒店员工服务破坏的影响。通过基于3个时间点获取了来自6家酒店的341份员工-领导配对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职场排斥能够对员工服务破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2)和谐式工作激情在职场排斥与员工服务破坏之间起中介作用;(3)员工心理顽强性对职场排斥与和谐式工作激情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负向调节效应,员工心理顽强性越高,二者之间的负向关系越弱;(4)心理顽强性还能够进一步调节职场排斥通过和谐式工作激情对服务破坏的间接影响,当员工的心理顽强性水平较高时,职场排斥通过和谐式工作激情对服务破坏的间接影响会被削弱。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乐嘉昂  彭正龙  
本文基于58名团队领导和563名团队成员的配对数据,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对跨层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考察了职场排斥行为对个体和团队层次的影响机制以及跨层次的交互作用。研究表明,在个体层面,职场排斥行为在组织自尊的中介效应下负向影响员工积极组织行为;在团队层面,职场排斥行为在团队情绪氛围的中介作用下负向影响团队效能;团队情绪氛围在职场排斥行为与员工积极组织行为之间存在跨层次的调节效应。本文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启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立保  
大学生"蚁族"现象的产生潜在着阶层固化的危机,隐含了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日益固化的趋势。"蚁族"是劳动力市场社会排斥和公共政策价值偏离的共同产物,政府应当秉承包容性发展理念,在弱势平等的价值取向指导下,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和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保障"蚁族"的就业权利,帮助"蚁族"走出困境。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巨钦  宗博强  
职场排斥对员工建言存在影响,其中组织自尊和主动性人格可能起到中介及调节作用。针对242份对上下级匹配问卷的研究表明:(1)职场排斥对员工建言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组织自尊在职场排斥与员工建言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主动性人格对职场排斥与员工建言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有利于拓展职场排斥与员工建言行为关系研究,为处理员工排斥问题提供实践指导。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昱方  刘永恒  
本文基于社会比较的视角,探究了高绩效工作系统对员工组织认同形成的影响,分析了员工程序公平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领导——成员交换的调节作用。依据苏南5家企事业单位350名员工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高绩效工作系统对员工组织认同和程序公平均存在显著正向作用;(2)高绩效工作系统是通过程序公平的部分中介作用正向影响组织认同的;(3)程序公平与组织认同的关系受到领导——成员交换的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且程序公平的中介作用也是通过领导——成员交换正向调节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瑞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以环渤海地区服务业员工为调研对象,使用SPSS16.0,分析组织自尊、职场排斥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职场排斥对工作绩效中的任务绩效与关系绩效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组织自尊对工作绩效中的任务绩效与关系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自尊在职场排斥与工作绩效之间起到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有利于澄清职场排斥、组织自尊和工作绩效的关系,有利于管理者分析影响员工工作的因素,对管理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元勋  李瑞  
研究发现职场排斥作为一种普遍现象,对员工的工作绩效产生影响,并受一些员工个体特征和情境因素的影响。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环渤海地区国有企业员工为调研对象,使用SPSS16.0分析组织自尊、职场排斥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职场排斥对工作绩效中的任务绩效与关系绩效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组织自尊对工作绩效中的任务绩效与关系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自尊在职场排斥与工作绩效之间起到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有利于澄清职场排斥、组织自尊和工作绩效的关系,有利于管理者分析影响员工工作的因素,对管理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张桂平  
员工在工作场所从事非伦理行为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可能是有利于自己,也可能是为了报复或伤害组织和同事。根据这一逻辑,已有研究就职场排斥诱发的员工非伦理行为都是建立在利己动机的假设基础之上,而对于员工的利组织动机的非伦理行为研究不足。实际上,面对职场排斥,员工很可能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对人际关系进行主动修复,其中从事亲组织性质的非伦理行为就是一个重要的修复行为。基于道德自我调节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的视角,以道德推脱为中介变量,以组织认同为调节变量,检验职场排斥对员工亲组织性非伦理行为的内在影响机理。采用SPSS 18.0和AMOS 18.0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验证性因子分析,通过上下级配对调查的方式,收集...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叶仁荪  倪昌红  黄顺春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和关系理论,本研究旨在扩展离职研究的边界,建立了职场排斥与员工离职意愿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探讨了不同工作绩效水平下对这一作用机制的影响。通过对覆盖多个行业的276位员工和92份主管样本的配对分析,发现职场排斥和边缘化对离职意愿均有正向影响,且相比主管排斥而言,同事排斥对离职意愿的影响更大,同时职场排斥也能强化员工的被边缘化感受。中介效应的分析表明,职场排斥和边缘化对离职意愿的影响部分通过降低员工的工作安全感实现。此外,本文还分析了员工不同绩效水平在职场排斥、边缘化、工作安全感与离职意愿间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在员工绩效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同事排斥、边缘化对离职意愿的正向影响减弱...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李锐  
在中国组织情境下探讨职场排斥对员工职外绩效的影响以及组织认同和工作投入在该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采用问卷法,以珠三角地区企业组织的员工和直接主管为调查对象,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职场排斥、组织认同、工作投入与职外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职场排斥对员工职外绩效的工作奉献和人际促进两个维度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在中国组织情境下职场排斥会抑制员工的职外绩效;组织认同和工作投入在职场排斥与工作奉献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在职场排斥与人际促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揭开职场排斥影响职外绩效的黑箱,对于管理实践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甘元霞  宋傲龄  贾瑞秀  
本文选取了四川地区金融服务业员工为研究对象,以情绪衰竭为中介变量,依赖型自我构念为职场排斥与情绪衰竭的调节变量,探讨职场排斥与离职意向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职场排斥与员工离职意向正相关;(2)职场排斥与员工情绪衰竭正相关;(3)情绪衰竭与员工离职意向正相关;(4)情绪衰竭在职场排斥和离职意向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5)依赖型自我构念对职场排斥和情绪衰竭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方志斌  林志扬  
文章旨在探讨基于中国组织情境下职场排斥对员工进谏行为的影响以及组织认同在该影响过程的中介作用。采用问卷法,以企业组织的员工为研究对象,使用层级回归(HRM)分析职场排斥、组织认同与员工进谏行为的关系。研究表明,职场排斥对员工进谏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员工组织认同在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揭开职场排斥影响员工工作后果的黑箱,对于管理实践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乐嘉昂  彭正龙  高源  
针对学界关于职场排斥对于员工行为反应的正反两方的不同指向,文章从探究职场排斥是否会对员工产生亲组织行为的角度入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职场排斥行为会促使排斥对象产生亲组织行为,但这种亲组织行为的实质是强制性公民行为;心理安全在职场排斥行为与强制性公民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主动性人格在心理安全与强制性公民行为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该研究不仅丰富了职场排斥行为的理论体系,还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较为新颖的研究视角和基础,并对管理者如何关注受排斥员工提出了新的思考,为管理实践提供了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