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83)
2023(9283)
2022(8245)
2021(7639)
2020(6631)
2019(15452)
2018(15192)
2017(29869)
2016(16690)
2015(18809)
2014(18830)
2013(18864)
2012(17963)
2011(16390)
2010(16867)
2009(15556)
2008(15803)
2007(14676)
2006(12877)
2005(11723)
作者
(49531)
(41506)
(41451)
(39638)
(26437)
(19844)
(19108)
(16176)
(15488)
(15190)
(14069)
(13761)
(13358)
(13150)
(13141)
(13011)
(12915)
(12419)
(11975)
(11973)
(10436)
(10243)
(10231)
(9494)
(9364)
(9348)
(9292)
(9188)
(8496)
(8373)
学科
(68096)
经济(68034)
管理(49663)
(47514)
(38139)
企业(38139)
方法(31516)
数学(27773)
数学方法(27460)
(21037)
(18061)
中国(17942)
地方(14664)
业经(14293)
(14191)
贸易(14180)
(13781)
(13761)
农业(13727)
(13385)
(13215)
(10877)
银行(10840)
(10574)
财务(10546)
财务管理(10517)
(10390)
(10356)
(10254)
理论(10165)
机构
学院(242234)
大学(242000)
(101356)
经济(99098)
管理(94065)
研究(83513)
理学(80682)
理学院(79694)
管理学(78342)
管理学院(77853)
中国(63523)
(51082)
科学(50992)
(47372)
(44760)
(43281)
研究所(39190)
中心(38888)
(38767)
业大(37092)
财经(36777)
农业(35427)
(33214)
(32278)
北京(32057)
师范(31980)
(30248)
经济学(30216)
(29504)
经济学院(27368)
基金
项目(155796)
科学(122310)
研究(113551)
基金(112336)
(97795)
国家(96955)
科学基金(82463)
社会(70974)
社会科(67220)
社会科学(67194)
(61219)
基金项目(59410)
自然(53714)
教育(53204)
自然科(52462)
自然科学(52445)
(51840)
自然科学基金(51594)
编号(46899)
资助(46615)
成果(39341)
(35147)
重点(35143)
(34142)
课题(32813)
(31994)
教育部(29945)
创新(29815)
科研(29790)
人文(29059)
期刊
(113698)
经济(113698)
研究(71162)
中国(49835)
(40257)
学报(38027)
(36695)
科学(35243)
管理(34322)
大学(28466)
教育(27052)
农业(26880)
学学(26595)
(23859)
金融(23859)
技术(20863)
业经(18846)
财经(18200)
经济研究(17901)
(15657)
问题(15186)
(14801)
(13187)
技术经济(12770)
图书(12640)
理论(12147)
统计(11659)
(11654)
商业(11305)
现代(11141)
共检索到3684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黄丽  陈维政  
工作疏离感会减少员工的工作投入、组织承诺、工作满意感,并引发偏离行为,因此有必要对工作疏离感的形成因素进行系统地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工作疏离感的干预策略。工作疏离感的形成因素可归纳为个体特征、领导风格、人际关系等方面;工作疏离感干预策略主要包括:培养积极的心态、选择合适的领导方式、构建和谐人际氛围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丽  陈维政  
文章以川渝两地471名公务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SEM)验证自我效能感在工作要求与工作疏离感之间、工作控制与工作疏离感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自我效能感在工作要求与工作疏离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在工作控制与工作疏离感之间的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明  凌文辁  
工作疏离感是组织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本文通过案例分析,阐释了工作疏离感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探讨了其应对策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金金  刘博  
作为服务交互中常见的负面行为,顾客欺凌对员工自我控制资源、心理资源以及工作热情具有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本文以自我损耗为视角,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顾客欺凌对酒店一线员工工作疏离感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通过两阶段对19家高星级酒店中的522名一线员工进行追踪调研,结合数据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结果显示:顾客欺凌对酒店一线员工工作疏离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自我损耗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内外控倾向对顾客欺凌与员工自我损耗之间的关系起到显著的调节效应,并且内外控倾向对顾客欺凌与工作疏离感之间通过自我损耗的间接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从新的理论视角诠释顾客欺凌的负面效应,有利于厘清顾客欺凌影响酒店一线员工工作疏离感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为酒店管理实践提供更好的指导,进而实现酒店、员工和顾客互利共赢。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龙  
关键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任晗  许亚玲  陈维政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304份数据为样本,探讨了直接上级的辱虐管理行为对"80前"和"80后"员工工作疏离感的影响作用,并对代际的调节作用进行了检验。结果与公众和学术界对"80后"员工"脆弱、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力"等评价大相径庭:辱虐管理对员工工作疏离感及其三个维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80前"员工感受到的辱虐管理水平、工作疏离感及其三个维度的均值水平均高于"80后"员工各变量均值水平,除孤立感外,其他变量在两组样本中的均值水平差异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代际的调节作用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长彬  杨忠  盛鑫  
工作疏离感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重视。本文从概念界定、影响因素、构成维度、后果变量等方面对工作疏离感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了工作疏离感作为中介变量或调节变量的重要作用,并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孙秀明  孙遇春  
利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对265名员工进行中国情境下的实证研究,探讨工作疏离感与工作绩效各维度(任务绩效、人际促进、工作奉献)之间的关系,并揭示中国人传统性(宿命自保维度)对以上关系的调节作用。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工作疏离感对任务绩效的负向影响并不显著,但中国人传统性对二者关系起显著加强型调节作用;工作疏离感对人际促进无显著负向影响,中国人传统性对二者关系也无显著调节作用;工作疏离感显著负向影响工作奉献,且中国人传统性对二者关系起显著加强型调节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礼林  杨东涛  
文章分析了员工组织政治认知对工作疏离感的影响机理,并通过对340位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采用层级回归方法检验了员工职业价值观在工作疏离感决定中的调节作用。主要结论包括:第一,组织政治认知对工作疏离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能力;第二,员工的社会型职业价值观调节了组织政治认知与工作疏离感之间的正向关系,社会型职业价值观的水平越高,组织政治认知与工作疏离感之间的关系就越弱;反之越强。文章最后讨论了研究结果的管理学意义,提出应弘扬社会型职业价值观以减少员工的工作疏离感。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于海琴  李玲  梅健  
教师职业心理健康是高校组织管理的重要议题,本研究选取武汉地区5所重点大学的优势学科实验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教师的工作疏离感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无规范感最高,达到中上水平,说明组织缺乏清晰明确的规则;教师的组织政治认知对其工作疏离感预测作用显著,其中同事关系是最主要的预测源;无力与无意义感会导致工作绩效降低,无规范感会导致离职倾向,提高工作绩效和预防离职倾向需要不同的管理策略;工作疏离感在组织环境评价与工作结果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应成为组织管理的重要途径。抵制疏离感,需要重视组织内部的充分沟通,加强思想价值观引导,多关怀教师的工作态度与情感。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燕  陈维政  
员工工作场所偏离行为是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较全面地分析了引发员工工作场所偏离行为的企业环境因素,即报酬体系设计不当、社会影响的作用、管理者对员工的负面的和不信任的态度、角色压力、组织不公平等,并提出了员工工作场所偏离行为的防范与控制策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卓  郭占锋  
社会疏离给农村留守老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消极影响。以抗逆力理论为指导,分别从个体、家庭和社区三个层面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疏离进行了社工干预实践。经验发现,"抗逆力"在社会工作中是一个强调联合个体与社会、微观与宏观的概念,可以在个人、家庭和社区三个逻辑层次上,有效提升农村留守老人的内部保护因子和外部保护因子,提高农村留守老人抗逆力。在干预农村留守老人社会疏离的过程中,应该秉承"社区为本"的理念,避免问题化取向,坚持优势取向、系统性介入、持续互动,以及理论与实践并重等原则。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丽红  
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314名企业临退休员工,检验了年龄歧视、工作疏离感和临退休焦虑对临退休员工工作退缩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歧视对临退休员工的工作退缩行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工作疏离感和临退休焦虑在此影响过程中起着中介和调节作用,即年龄歧视会诱发临退休员工的工作疏离感,进而产生工作退缩行为,高临退休焦虑的个体,年龄歧视对其工作疏离感的影响更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凯  李华晶  
本文首先对低碳消费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分析,指出低碳消费行为是绿色消费行为的重要构成;其次借鉴已有研究,分别从个体心理因素、外部情境因素以及人口统计特征三方面对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作用展开演绎分析,比较不同类型影响因素的作用区别;最后,提出了促进低碳消费行为的干预策略,包括培养低碳消费价值观、提升低碳消费认知、提供便利低碳消费的外部条件、培养低碳消费社会规范以及提供低碳消费行为的反馈与激励。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伟荣  张方玉  
瞿秋白自称是"半吊子文人""脆弱的二元人物",一生因"历史的误会"而苦恼,这与贯穿他一生的强烈的疏离感有莫大关系。许多学者也称瞿秋白为"悲剧性命运的书生领袖"。然而,"疏离"与"亲近"并不一定截然相对,"悲剧"与"幸福"也不见得就不能共存,一生被"疏离"困扰的人也有自己的"独家幸福"。因此,疏离与亲近的关系建构就成为探究瞿秋白幸福观的关键。研究瞿秋白疏离意识中的幸福存在,对于梳理瞿秋白一生复杂的情感关系,丰富瞿秋白研究的理论成果,拓展瞿秋白研究的纵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