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45)
2023(12919)
2022(11253)
2021(10713)
2020(9003)
2019(20843)
2018(20742)
2017(40082)
2016(21835)
2015(24161)
2014(24212)
2013(23937)
2012(21643)
2011(19231)
2010(19063)
2009(17542)
2008(17330)
2007(15170)
2006(13208)
2005(11543)
作者
(61700)
(51107)
(50562)
(48350)
(32565)
(24408)
(23188)
(19996)
(19213)
(18288)
(17436)
(17122)
(16094)
(16064)
(15687)
(15672)
(15384)
(15160)
(14613)
(14501)
(12589)
(12335)
(12283)
(11549)
(11501)
(11338)
(11305)
(11125)
(10280)
(10071)
学科
(81081)
经济(80988)
管理(73590)
(66201)
(58099)
企业(58099)
方法(39877)
数学(33830)
数学方法(33464)
(26064)
(19826)
中国(19764)
业经(18662)
(18591)
财务(18519)
财务管理(18487)
(18203)
企业财务(17658)
(15826)
地方(15121)
理论(15116)
(13855)
技术(13730)
(13657)
贸易(13651)
(13579)
(13394)
农业(13390)
银行(13357)
(13261)
机构
大学(303072)
学院(300010)
管理(125812)
(115578)
经济(112872)
理学(108274)
理学院(107076)
管理学(105408)
管理学院(104820)
研究(95237)
中国(71832)
(64024)
科学(59666)
(56236)
(47041)
(45470)
财经(44859)
业大(44396)
中心(43882)
(43094)
研究所(42997)
(40921)
北京(40123)
(38413)
师范(38053)
农业(35718)
(35605)
(34956)
财经大学(33831)
经济学(33812)
基金
项目(207774)
科学(163593)
基金(151654)
研究(151523)
(131854)
国家(130755)
科学基金(113154)
社会(94565)
社会科(89639)
社会科学(89614)
基金项目(81435)
(80374)
自然(75155)
自然科(73425)
自然科学(73409)
自然科学基金(72097)
教育(69512)
(67901)
资助(62166)
编号(61531)
成果(49558)
(45967)
重点(45713)
(43452)
(42596)
课题(41431)
创新(40398)
科研(39994)
教育部(39720)
人文(39021)
期刊
(125190)
经济(125190)
研究(86628)
中国(54486)
管理(48398)
学报(47572)
(45024)
科学(43791)
(39871)
大学(36064)
学学(33873)
教育(32292)
农业(27813)
(25809)
金融(25809)
技术(25467)
财经(21742)
业经(20041)
经济研究(19170)
(18512)
图书(16433)
(16087)
问题(15818)
理论(15030)
技术经济(14667)
科技(14555)
现代(14184)
实践(13892)
(13892)
(13786)
共检索到433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吴爱华  葛文雷  
员工在职期间都会进行专用性投资。员工技能因专用性程度不同而会产生流动性障碍。然而实际中员工主动离职现象越来越多,本文从专用性投资的视角分析了员工主动离职的原因,并给出离职管理的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爱华  李天赋  
文章认为,员工在职期间都会进行专用性投资。一方面,从专用性投资的含义上看,员工因其进行专用性投资而会产生流动性障碍。另一方面,实际中越来越多的员工离职,表面上看是一悖论,实则有其内在诸多原因,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期刊] 预测  [作者] 王振源  戴瑞林  
作为研究员工离职问题的新视角,社会网络有别于传统离职模型,是以个体间的社会关系来探讨对离职意图或行为的影响。本文首先对社会网络分析的主要概念、类型和测量等进行概述。其次,系统地梳理了以往关于社会网络与离职的研究,从五个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详细的综述。最后,综合评述了过去研究的不足和问题,并且基于中国的特殊文化情境,提出了若干未来研究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进  
员工工作的主动性是企业家追求的梦想,这一梦想的实现是建立在科学的绩效管理之上的。本文认为,只有科学的绩效管理才能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绩效管理的基础是对人性利己性的认同,绩效考核并不是绩效管理的核心步骤。在此基础上,文章阐述了绩效管理的八个步骤,贯穿绩效管理的两条红线和两大支撑。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庆  刘琨  
本文首先介绍了员工离职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然后对员工离职相关文献进行了简单评述,提出员工离职决策测算的研究问题。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效用理论的员工主动离职决策模型,构建了基于效用函数的员工工作效用测算指标体系和主动离职决策步骤。最后通过实例验证所提方法和模型的正确性。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莉  石金涛  
一般来说,员工离职决策过程可以分为8个阶段:1.对现有工作不满;2.想换工作;3.考虑换工作的得失;4.考虑换一个什么工作;5.开始寻找新工作;6.新工作与原有工作的比较;7.离职思考;8.申请离职。组织中的各种因素会形成员工对组织的态度,如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等;有了这种态度,又考虑到经济因素、人才市场的供求状况等,员工会产生离职意向;有了离职意向,加上条件允许,员工就有可能离职。在一般情况下,员工的离职不是突然的,因此,在企业中建立员工主动离职风险监控系统,提前了解员工的心理状态,及时改善影响员工心理的相关条件,可以化解员工离职的动机,防范员工离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畅  杨杰  江山  
《劳动合同法》中扩大了员工离职的权利,缩小了企业可以向员工约定违约金的范围,员工在劳动合同期限内跳槽的自由度大大增加了。本期我们探讨企业应如何进行对员工的离职管理,从而最大限度保护企业的利益并防范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东强  田书芹  孙成  
金融危机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后备人才,许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纷纷采取人才"抄底"策略,但企业外部招聘常常导致"揽才"的失效。离职员工成为企业可靠的人才来源,内部招聘是企业"揽才"的重要渠道。面对员工离职流程管理理论和现实困境,生态加环原理为实施流程控制和优化进行"揽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和可行的路径选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谭庆飞  李厚锐  高清  田新民  
文章通过对14家企业的508名员工的问卷调查发现,LMX对员工的主动性有着显著的正效应,而员工的心理安全在两者之间起到完全的中介效应,从而为我们从员工心理过程视角探讨领导-成员交换的影响机制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志敏  刘钢  
文章在分析了知识型组织员工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了知识型组织员工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因素,以晋升机制为例,研究了知识型组织对员工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缪荣  
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本的特征分析认为,即使委托人通过契约化的形式赋予代理人部分的企 业所有权,仍 然无法完全解决企业中代理人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激励不足的问题。然后,通过对“进 入权”理论的阐述 ,认为非契 约化的“进入权”的合理配置是一种新的有效激励代理人进行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的机制。最后本文认为,在企业实践中,契约化的所有权安排和非契约化的“进入权”的配合使用能够更好地促进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立国  武文婷  
在我国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融资中,由于地方政府与民间资本之间签订的特许经营协议为不完全合同,导致双方均倾向于专用性投资不足。为了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融资的健康发展,本文利用"拿住"理论,对专用性投资不足进行分析,并从完善政府监管体制、加强特许经营协议管理等方面提出解决专用性投资不足的对策。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汪玲漂  
离职员工也是企业的人力"资产",具有重要的"剩余价值"。离职员工管理现状企业进行员工管理的一般做法是"着重招聘,忽视离职",导致这种"虎头蛇尾"的管理现状源于企业对离职员工价值认知的偏差,没有意识到员工价值并非局限于任职时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离职员工也是企业的人力"资产",具有重要的"剩余价值",图1是离职员工延续管理的价值几何图。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汪玲漂  
离职员工也是企业的人力"资产",具有重要的"剩余价值"。离职员工管理现状企业进行员工管理的一般做法是"着重招聘,忽视离职",导致这种"虎头蛇尾"的管理现状源于企业对离职员工价值认知的偏差,没有意识到员工价值并非局限于任职时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离职员工也是企业的人力"资产",具有重要的"剩余价值",图1是离职员工延续管理的价值几何图。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俊  李善姬  
近年来,企业员工离职现象非常普遍。本文分析了企业员工离职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及员工离职原因,阐述了企业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