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93)
- 2023(6524)
- 2022(5495)
- 2021(4916)
- 2020(4132)
- 2019(9236)
- 2018(9031)
- 2017(16956)
- 2016(9600)
- 2015(10590)
- 2014(10635)
- 2013(10311)
- 2012(9308)
- 2011(8385)
- 2010(8502)
- 2009(7984)
- 2008(7888)
- 2007(7049)
- 2006(6276)
- 2005(5798)
- 学科
- 济(34122)
- 经济(34055)
- 管理(32231)
- 业(27937)
- 企(23824)
- 企业(23824)
- 方法(14478)
- 数学(12767)
- 数学方法(12571)
- 制(12335)
- 财(12090)
- 农(9937)
- 业经(8858)
- 中国(8812)
- 体(8597)
- 学(7691)
- 务(7328)
- 财务(7291)
- 财务管理(7272)
- 体制(7246)
- 企业财务(6891)
- 环境(6651)
- 银(6617)
- 银行(6579)
- 划(6301)
- 行(6258)
- 融(6095)
- 金融(6093)
- 农业(6081)
- 贸(5968)
- 机构
- 大学(137653)
- 学院(137204)
- 济(55466)
- 经济(54273)
- 管理(50861)
- 研究(46459)
- 理学(43878)
- 理学院(43398)
- 管理学(42654)
- 管理学院(42402)
- 中国(34249)
- 财(28461)
- 科学(28453)
- 京(27733)
- 农(25699)
- 所(23616)
- 财经(21904)
- 业大(21903)
- 江(21847)
- 研究所(21310)
- 中心(20879)
- 农业(20357)
- 经(19807)
- 经济学(17368)
- 北京(16868)
- 院(16760)
- 范(16584)
- 师范(16330)
- 财经大学(16266)
- 州(16218)
- 基金
- 项目(93252)
- 科学(73467)
- 基金(68283)
- 研究(66548)
- 家(60254)
- 国家(59760)
- 科学基金(51021)
- 社会(43478)
- 社会科(41320)
- 社会科学(41307)
- 省(37037)
- 基金项目(36010)
- 自然(32854)
- 自然科(32081)
- 自然科学(32072)
- 自然科学基金(31552)
- 教育(31296)
- 划(31181)
- 资助(27654)
- 编号(25723)
- 制(22762)
- 成果(21488)
- 重点(21431)
- 部(21188)
- 创(19889)
- 发(19517)
- 创新(18709)
- 课题(18523)
- 国家社会(18459)
- 科研(18135)
共检索到2055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赵玲 殷邦忠 刘淇 曹荣 赵丹 杨贤庆
以去肉后的大麻哈鱼鱼头为原料,采用复合酶酶解提取硫酸软骨素,研究D958树脂分离纯化硫酸软骨素的效果;以解吸率为指标,研究吸附温度、时间及酶解液pH对硫酸软骨素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D958树脂纯化大麻哈鱼鱼头硫酸软骨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液pH 6.0,4℃吸附3 h;此条件下硫酸软骨素的解吸率达87.66%,纯化效果最好。因此树脂吸附法能从大麻哈鱼鱼头酶解液中有效分离得到硫酸软骨素,为大麻哈鱼加工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关键词:
大麻哈鱼 硫酸软骨素 分离纯化 树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居易 桂萌 马长伟 王顺 彭朝辉 李平兰
为制备高纯度鲟鱼硫酸软骨素,利用鲟鱼头骨和脊骨为原料,经过硫酸软骨素提取专用酶与碱性蛋白酶联合酶解新工艺,并进一步经季铵盐纯化、乙醇沉淀,制得硫酸软骨素纯品。硫酸软骨素提取专用酶和碱性蛋白酶提取的最佳工艺为:硫酸软骨素提取专用酶用量15mg/g,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4h;碱性蛋白酶用量50mg/g,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2h。季铵盐-乙醇沉淀法纯化最佳工艺为:季铵盐质量浓度1g/100mL、作用温度20℃,作用时间1.5h;乙醇沉淀体积分数为75%、溶液pH为7。该工艺制得的鲟鱼头骨、脊骨硫酸软骨素纯品的产率分别为19.5%、22.0%,纯度分别为94.80%、95.32%,蛋白含量分别...
关键词:
鲟鱼 头骨 脊骨 硫酸软骨素 提取 纯化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许永安 陈守平 吴靖娜 廖登远 王茵
以史氏鲟鱼软骨为原料,按碱提-酶解-乙醇沉淀工艺流程进行提取硫酸软骨素的各主要工序工艺的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得出最佳碱提工艺为以两倍量6%的NaOH为溶剂,于40℃的水浴中搅拌提取4 h。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酶解工艺条件是先将浸提液调节pH至8.6,加入胰酶0.5%,50℃保温水解3 h;后降温至40℃,调pH至5.7,加入胃蛋白酶0.3%,保温水解2h。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佳的乙醇沉淀工艺条件是将滤液pH调为6.5,加入95%的乙醇至醇沉浓度为70%,静置过夜。制备的硫酸软骨素经检测符合WS1-C3-0030-2000(硫酸软骨素口服片)和WS-10001-(HD-0892)...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江 关瑞章 黄文树 黄世玉
采用乙醇分级沉淀、柱层析等方法纯化了鲟鱼硫酸软骨素,并对提取纯化的鲟鱼硫酸软骨素(色谱纯)与Sigma的鲨鱼硫酸软骨素(色谱纯)进行了比较,探讨了二者在分子量、旋光度、硫酸基团含量和紫外可见光谱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鲟鱼硫酸软骨素的重均、数均和Z均分子量、比旋光度、硫酸基团含量均与鲨鱼硫酸软骨素存在显著差异(P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许永安 陈守平 苏金华 吴靖娜
以史氏鲟鱼软骨为原料,按碱提酶解醇沉的工艺流程,进行硫酸软骨素的碱提工艺优化研究。分别通过碱浓度、碱液温度、碱液量的单因素试验及该3个因素的正交试验,研究其对产品得率及其氨基己糖含量的影响,综合分析得出最佳的碱提工艺为2倍量6%的NaOH,于40℃的水浴中搅拌提取4h;该工艺条件制备鲟鱼硫酸软骨素的得率可高达40.45%,产品质量符合硫酸软骨素口服片(WS1-C3-0030-2000)标准的要求。鲟鱼硫酸软骨素精品和粗品对3种细胞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胃癌细胞株(MGc803细胞)、肝癌细胞株(SMMC7721)作用72h时,其IC50分别为7.28mg/mL、7.68mg/mL、4...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谭颜廷 葛建龙 廖梅杰 荣小军 王锦锦 李彬 赵岩峰 王印庚 王璐
硫酸软骨素在生物体应对病毒和细菌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研究硫酸软骨素合酶1(chondroitinsulfate synthase-1, ChSy-1)在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受到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感染后的作用,本研究开展了仿刺参ChSy-1基因(AjChSy-1)全长序列克隆和结构及系统进化分析,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了该基因在刺参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灿烂弧菌感染下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AjChSy-1基因cDNA全长为2756bp,其中,5′-UTR长度为194 bp, 3′-UTR为228 bp, ORF为2334 bp,编码777个氨基酸。AjChSy-1基因编码的蛋白含有糖基转移酶保守性DXD基序、β3-糖基转移酶基序及β4-糖基转移酶基序等结构。刺参基因组比对发现在chr13染色体上存在2个AjChSy-1基因拷贝。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刺参AjChSy-1编码蛋白与玉足海参(Holothurialeucospilota)和棘冠海星(Acanthaster planci)的蛋白亲缘关系较近,与斑马鱼(Danio rerio)、智人(Homo sapiens)等脊椎动物的蛋白亲缘关系较远。荧光定量PCR显示, AjChSy-1基因具有广泛的组织表达特性,其中,体腔细胞中表达量最高,体壁、性腺(雄性和雌性)和纵肌次之。在响应灿烂弧菌侵染过程中,随灿烂弧菌侵染时间增加,体壁中AjChSy-1表达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第3、6、9天分别为对照组的1.79、2.06、3.12倍,对发病期抗病群体和易感群体中该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易感群体体壁该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抗病群体(P<0.05),表达量降低11.4%。推测该基因可能在刺参应对灿烂弧菌中发挥免疫防御作用,相关研究结果为解析刺参AjChSy-1基因功能以及抗病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数据。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思行
大麻哈鱼肉味鲜美,很久以前就深受日本人的高度赞誉和喜爱。可供鲜食,亦可盐腌、熏制,别具风味。日本市场上经常可以买到以各式各样的方法制成的大麻哈鱼罐头。盐渍烤大麻哈鱼片和盐渍鱼卵是日本家庭中较普遍的佳肴之一。尤其在传统的年终送礼时节,咸大麻哈鱼干更是一种深受推崇的礼物。目前日本人均消费的大麻哈鱼,鲜鱼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臣 刘伟 王继隆 战培荣
以人工繁育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发眼后胚胎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茜素红染料质量浓度梯度(10 mg/L,20mg/L,40 mg/L,80 mg/L)和4个浸染时间梯度(8 h,16 h,24 h,32 h),分析茜素红染料在耳石上的沉积情况,以及不同暂养天数的动态变化,以期为大麻哈鱼标志放流技术及效果评估提供基础参考。结果表明,茜素红在矢耳石和微耳石上都能形成良好标记,在可见光和黄绿激光下均检测到标记带。随着暂养时间的延长,可见光下标记逐渐减弱,至80 d基本消失,而在黄绿激光下标记区能长久保持,荧光强度无减弱迹象。对不同时间点的标记级数随浓度变化关系进行曲线拟合,结合...
关键词:
大麻哈鱼 胚胎期 耳石 茜素红标记 日轮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李正杰 刘苗 刘忆贤 房春霞 马喜龙 张志昆 韩继龙
该文设计了[Emim]NTF2/MIL-53(Al)复合材料制备及其硫酸羟基氯喹(HCQ)吸附性能探索型实验。采用溶剂热法和浸渍法制备了[Emim]NTF2/MIL-53(Al)复合材料,通过静态吸附法考察了p H值、离子浓度、吸附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复合材料HCQ吸附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Emim]NTF2的负载量为20%时,复合材料在20min的吸附容量可达230.95mg/g。高吸附容量可归因于材料骨架原子和离子液体与HCQ分子之间的氢键和π-π堆积相互作用。该探索型实验涉及配位化学、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等专业知识,有助于引导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科研前沿相链接,有利于激发学生科研兴趣,扩展学生视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冠烽 黄彪 陈学榕 廖益强 唐丽荣 曾巧玲
以木炭和黏土为原料,采用物理法制备炭陶复合吸附材料,讨论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对其微观结构和孔径分布进行表征,提出原位活化的思路。结果表明:热处理过程中,木炭的收缩在木炭和陶土之间形成发达的孔隙;黏土在烧结之后并没堵塞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块状炭陶的吸附性能比粉状的高;炭陶在制备过程中受原位活化作用。在较优的工艺条件下,炭陶复合吸附材料的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碘吸附值分别为127.5和543.6 mg·g-1。
关键词:
炭陶复合材料 孔径分布 原位活化 活性炭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尧 刘志佳 陈瑶 何林韩 高建民
【目的】利用竹材加工剩余物竹箨探索一种高效除砷活性炭材料。【方法】以竹箨为原材料,以微波加热为热源,利用高温热解自活化技术在不同的活化温度和时间下制备竹箨活性炭,通过表征竹箨活性炭的微观形貌、比表面积、孔隙结构、石墨化程度、表面元素和官能团,揭示活化时间和温度等对其微观结构的影响,探讨竹箨活性炭的砷吸附性能,比较不同制备方法下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砷吸附容量的差异。【结果】活化温度1 050℃、活化时间30 min时,竹箨活性炭孔隙结构排列整齐致密,比表面积达到1 251.7 m~2/g,孔容为0.697 cm~3/g,微孔比表面积比率和微孔孔容比率分别为60.9%和64.0%,平均孔径为0.448 nm,主要由微孔和少量介孔组成,孔径远大于砷酸根离子(AsO_4~(3-))和亚砷酸分子(H_3AsO_3)的空间构型尺寸,有利于对As(Ⅲ)和As(Ⅴ)的吸附。反映石墨化程度的R值为1.340,表面具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对As(Ⅲ)的最大吸附量为3.87 mg/g,对As(Ⅴ)的最大吸附量为3.17 mg/g。对比文献中不同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砷吸附容量,竹箨活性炭表现出一定优势。【结论】适当提高活化温度、延长活化时间有利于表面微孔的形成,从而提高砷吸附容量;但过高的活化温度和过长的活化时间会导致孔隙结构坍塌,减小比表面积和微孔比率,降低砷吸附容量。本研究为高效治理水体砷污染活性炭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种简单环保的方法,具有良好的除砷性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季旺 夏文水 黄爱妮 汪芳安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降压肽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性,对碱性蛋白酶水解草鱼蛋白制备鱼降压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水解草鱼蛋白制备鱼降压肽的较佳工艺条件为:pH9.0、温度50℃、酶与底物比48AU.kg-1、水解度34.52%。鱼降压肽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鱼降压肽中可溶性氮含量为81.26%,肽含量为72.81%,脂肪含量为0.12%,水分含量为3.54%,灰分含量为9.47%。体积排阻色谱测定鱼降压肽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24~10581之间,主要集中在124~1062之间;溶解度高效液相测定结果表明,在pH3.0~11.0时鱼降压肽溶解度为96.0%左右,可广泛应用于食品中。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培伦 刘伟 姜黎明 王继隆 唐富江 崔康成 高文燕
【目的】研究影响不同月龄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体质量的重点形态性状,掌握其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特点,为大麻哈鱼规模化人工养殖及其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在恒温封闭循环海水系统中人工养殖4月龄、8月龄、19月龄和32月龄野生一代大麻哈鱼,在养殖过程中测定其体质量、叉长、全长、吻长、头长、眼径、尾柄长、尾柄高、体高、头高和体宽等11个性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各形态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拟合出能够评估不同月龄体质量的回归方程。【结果】不同月龄大麻哈鱼各形态性状指标中体质量的变异系数均为最大,且随着月龄的增加,变异系数越大,说明大麻哈鱼在实际选择育种过程中潜力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4月龄大麻哈鱼各性状之间呈现出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8,19和32月龄大麻哈鱼各性状之间均呈现出极显著(P<0.01)相关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影响4月龄和32月龄大麻哈鱼体质量的关键性状指标为全长、体高和体宽,8月龄为叉长、体高、体宽、尾柄高和头高,而19月龄则是叉长、体高、体宽和尾柄高,各月龄形态性状对大麻哈鱼体质量的总决定系数分别为0.887,0.890,0.853和0.901,均在85%以上。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体质量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剔除与体质量相关性不显著的形态性状,所得方程保留的形态指标与通径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大麻哈鱼生长过程中体质量与各形态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有效应用于大麻哈鱼的人工养殖选择育种及保种。
关键词:
大麻哈鱼 形态性状 生长特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晓霞 马尚助 王丙刚
通过在水温 8~ 12℃淡水中饲养 10g银大麻哈鱼鱼种 2年 ,获得性成熟亲鱼 ,对亲鱼强化培育和人工调控生态因子 ,共诱导 6 9尾雌鱼产卵 ,产卵量为 9.75万粒 ,受精率平均为 84 .2 % ,获得发眼卵 5 .5万粒 ,发眼率平均为 5 7.3% ,孵化率达 80 % ,共孵出仔鱼 4 0 0 0 0尾。
关键词:
银大麻哈鱼 人工繁殖 孵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继隆 刘伟 王维坤 杨文波
为了解绥芬河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的年龄、生长以及初次性成熟叉长情况。通过对20152017年采捕到的绥芬河大麻哈鱼洄游群体241个样本的鳞片观察和基础生物学测定,将其分为1~+、2~+、3~+、4~+、5~+五个年龄组,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模拟了大麻哈鱼不同性成熟年龄以及雌、雄个体间的生长,通过最大似然法估计模型的参数。残差平方和分析(ARSS)显示,绥芬河大麻哈鱼雌、雄个体间以及不同性成熟年龄组(2~+,3~+)间的生长差异显著。采用Logistic曲线方程拟合了绥芬河大麻哈鱼的性成熟概率曲线,结果显示大麻哈鱼雌性个体的50%初次性成熟叉长(L_(50))比雄性大,ARSS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间雌、雄个体的性成熟概率差异极其显著。此外,调查结果显示绥芬河大麻哈鱼的平均叉长有减小的趋势,且出现低龄(1~+龄)个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