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87)
- 2023(15041)
- 2022(12629)
- 2021(11835)
- 2020(9942)
- 2019(22362)
- 2018(22575)
- 2017(43128)
- 2016(23837)
- 2015(26672)
- 2014(26791)
- 2013(25972)
- 2012(23884)
- 2011(21399)
- 2010(22086)
- 2009(20658)
- 2008(20828)
- 2007(19263)
- 2006(17053)
- 2005(15524)
- 学科
- 济(93250)
- 经济(93105)
- 业(75116)
- 管理(70964)
- 企(54224)
- 企业(54224)
- 农(50832)
- 方法(38902)
- 农业(33843)
- 数学(33775)
- 数学方法(33093)
- 财(28086)
- 业经(26614)
- 制(25450)
- 中国(24506)
- 学(19854)
- 体(18404)
- 银(17674)
- 银行(17643)
- 行(16752)
- 地方(16631)
- 理论(16465)
- 务(16306)
- 财务(16239)
- 财务管理(16192)
- 融(15655)
- 金融(15648)
- 企业财务(15412)
- 策(15317)
- 贸(14735)
- 机构
- 学院(338840)
- 大学(335395)
- 济(133458)
- 经济(130423)
- 管理(128341)
- 研究(112583)
- 理学(110116)
- 理学院(108964)
- 管理学(106654)
- 管理学院(106051)
- 中国(89556)
- 农(75145)
- 京(70930)
- 科学(69885)
- 财(66833)
- 所(57921)
- 农业(57904)
- 业大(56378)
- 中心(53822)
- 江(53718)
- 研究所(52020)
- 财经(51229)
- 经(46358)
- 北京(43911)
- 范(42779)
- 师范(42251)
- 州(42242)
- 院(39919)
- 经济学(39611)
- 省(38965)
- 基金
- 项目(222684)
- 科学(175083)
- 研究(162285)
- 基金(161460)
- 家(141784)
- 国家(140522)
- 科学基金(120124)
- 社会(102516)
- 社会科(96777)
- 社会科学(96750)
- 省(88590)
- 基金项目(84380)
- 自然(78064)
- 自然科(76294)
- 自然科学(76273)
- 教育(75193)
- 自然科学基金(74937)
- 划(73606)
- 资助(66768)
- 编号(66700)
- 成果(55078)
- 重点(50073)
- 部(49584)
- 发(46666)
- 课题(46331)
- 创(46075)
- 制(44391)
- 创新(43083)
- 科研(42504)
- 性(42428)
- 期刊
- 济(156751)
- 经济(156751)
- 研究(97600)
- 农(76950)
- 中国(76131)
- 学报(58031)
- 财(54617)
- 科学(51925)
- 农业(51639)
- 管理(47027)
- 大学(45169)
- 学学(43066)
- 教育(38605)
- 融(36881)
- 金融(36881)
- 业经(30393)
- 技术(30004)
- 财经(25954)
- 业(25282)
- 经济研究(22601)
- 经(22211)
- 问题(20844)
- 版(20219)
- 统计(16795)
- 业大(16589)
- 农村(16128)
- 村(16128)
- 技术经济(16111)
- 世界(16019)
- 科技(15564)
共检索到5186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强
在农村集体经济全面转向以集体土地和物业出租为主要形式的租赁型经济条件下,基层政府针对集体资产经营的行为模式需要更加深入的探讨。基于政府规制理论的演进脉络和场景变迁,提出“吸纳性规制”概念,用以分析基层政府主导集体资产经营的政策实践。经验研究发现,基层政府一方面完善集体资产持有、交易、使用等环节的具体规则,持续推动行政监管扩容;另一方面通过基层组织支配和集体资产代管,完成对集体资产经营权的接收。二者构成了吸纳性规制的不同实践层次,展现了行政权力的边界延展与行政系统的职能扩充。在这一过程中,基层政府注重寻求“合法性策略”与“实质性目标”之间的平衡,将规范经济秩序、提高经济绩效作为获致集体资产经营主导权的重要基础。吸纳性规制具有促进集体经济规范运行、提高集体收益的积极功能,但是也可能带给基层政府更多应对复杂市场环境、介入集体产权纠纷的压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肖雅丹
我国政府管理的重点是农村治理。社会治理的好坏取决于农村治理的好坏,社会稳定的前提是农村稳定。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转型时期,基层政府治理农村的方式应该进行变更,因为现有的治理方式妨碍了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本文分析了基层政府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农村治理,并且回顾了过去农村治理的方式,根据农村市场化趋向进行改革,呼吁变更基层政府治理农村的行为方式。
关键词:
基层政府 农村治理模式 模式变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君
社会转型以及基层范畴的变动,使得当前基层治理被赋予新的内涵。作为对基层治理社会化的一种理论阐释,政府吸纳社会不同于行政吸纳社会,也不同于行政吸纳服务。通过对我国基层治理中政府吸纳社会模式的历史分析,当前"政府吸纳社会"模式在"场域"界限、目标体系、路径选择等方面推进基层治理社会化的实现和发展。政府吸纳社会在基层治理中的正式登场,其价值与限度表现为不应只是一种技术治理,更应体现社会公平的价值目标;不应只是当作一种政府管理体制,更应注重"参与式行动"治理;不应只注重基层社会的治理机制创新,还应该大力推进基层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君
社会转型以及基层范畴的变动,使得当前基层治理被赋予新的内涵。作为对基层治理社会化的一种理论阐释,政府吸纳社会不同于行政吸纳社会,也不同于行政吸纳服务。通过对我国基层治理中政府吸纳社会模式的历史分析,当前"政府吸纳社会"模式在"场域"界限、目标体系、路径选择等方面推进基层治理社会化的实现和发展。政府吸纳社会在基层治理中的正式登场,其价值与限度表现为不应只是一种技术治理,更应体现社会公平的价值目标;不应只是当作一种政府管理体制,更应注重"参与式行动"治理;不应只注重基层社会的治理机制创新,还应该大力推进基层治理的重大理论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君
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高福利对农村精英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导致大量农村精英"孔雀东南飞";另一方面,剩余的农村精英选择了体制吸纳和联盟,主导了农村的话语权,导致了农村权力结构和社会资本力量的失衡。由此形成的后果是精英的流失造成农村发展的后劲减缓,而通过精英的凝聚和结盟来维护少数集团的利益,抵制农村社会的批判,最终结果是农村社会权力的高度集中,社会力量的平衡被打破,无法形成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导致农村出现治理危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安永军
寡头治村是基层民主失序的极端形态,分析寡头治村的形成机制有助于把握基层民主建设的难点。在宗族分化的社会基础和开放选举的制度框架下,以家族关系为基础的自己人关系在精英的权力竞争中被政治化,成为精英的政治支持集团。寡头治村的形成在于寡头个人的能量超出其他精英,且在村庄内构建了笼罩性的自己人关系网络,从而建立稳固的权力基础。在自己人关系网络居于主导的情况下,公共关系变得私人化,在利益分配和村庄治理中,私人原则均居于主导地位,公共性的制度运作被吸纳,而公共关系的私人化又反过来巩固了寡头的自己人关系网络。在实际的村治格局中,公与私是混合在一起的,而村干部的行为向公的方向还是向私的方向偏移,取决于村干部的自己人关系网络的强弱。
关键词:
寡头 基层民主 庇护关系 公共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栋 邸敏学
农村基层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地位十分特殊。它既是土地的所有者又是管理者,在土地流转中,既要保证自身利益,又要保证农民利益;既面临着党的政策和农民的双重要求,又面临着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双重风险。本文以益阳、杨凌、太谷土地流转模式为分析样本,剖析了农村基层政府在上述三种模式中的不同作用,初步回答了农村基层政府在土地流转中应当扮演的角色,即农村基层政府应当介入土地流转,但介入的方式要适当、适度。
关键词:
农村基层政府 土地流转 政府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栋 邸敏学
农村基层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地位十分特殊。它既是土地的所有者又是管理者,在土地流转中,既要保证自身利益,又要保证农民利益;既面临着党的政策和农民的双重要求,又面临着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双重风险。本文以益阳、杨凌、太谷土地流转模式为分析样本,剖析了农村基层政府在上述三种模式中的不同作用,初步回答了农村基层政府在土地流转中应当扮演的角色,即农村基层政府应当介入土地流转,但介入的方式要适当、适度。
关键词:
农村基层政府 土地流转 政府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贝 童伟杰 王攀 严学文
对于农村建设用地而言,各级政府的利益诉求存在差异。地方政府主导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行为在本质上是征地行为的延续。农村集体推动的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离不开乡镇基层政府的支持,区县政府在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省市级地方政府也对农村建设用地流转行为予以相应支持。
[期刊] 求索
[作者]
任怡多
农村集体资产股权的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三种实践样态,即静态管理模式、动态管理模式和折中管理模式。影响股权管理模式选择的因素包括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理念、集体经济组织的社区属性与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在提倡选择股权静态管理模式的同时,也可承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允许成员通过民主决议的方式确定股权管理模式,以“宜粗不宜细”的立法方式将股权管理模式的规范内容作为任意性规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范雅娜
在国家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国家与农民关系产生了新的变化。以赵村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例,国家与农民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合作式吸纳"的关系类型。农民的发展意愿与诉求表达以及基于需求契合的政府回应构成了合作式吸纳的生成基础。地方政府与农民通过合作克难与合作创新推动改革与发展进程。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以合作为依托,通过需求整合、制度吸纳与协同引导等方式,实现农民与地方经济的共同发展。在"合作式吸纳"框架下,国家与农民之间生发出一种基于行动的互惠关系,自上而下的国家主导与自下而上的农民自治之间的张力得以有效调和,一种良性互动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得以呈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范雅娜
在国家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国家与农民关系产生了新的变化。以赵村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例,国家与农民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合作式吸纳"的关系类型。农民的发展意愿与诉求表达以及基于需求契合的政府回应构成了合作式吸纳的生成基础。地方政府与农民通过合作克难与合作创新推动改革与发展进程。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以合作为依托,通过需求整合、制度吸纳与协同引导等方式,实现农民与地方经济的共同发展。在"合作式吸纳"框架下,国家与农民之间生发出一种基于行动的互惠关系,自上而下的国家主导与自下而上的农民自治之间的张力得以有效调和,一种良性互动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得以呈现。
[期刊] 改革
[作者]
周勇
对农村土地流转的三方:农村、城市和政府的考察表明,有效的交易主体包括农村中的农民、农村社会组织、农业生产企业,还包括各地政府,更包括城市中的城市居民、城市工商企业、城市房地产企业、城市的农业经营者。只有促进农业土地在这些主体间的流转,为每一类流通模式打通管道,才可能更加优化农村土地资源的社会配置,为农村经济效率优化创造必要条件。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村 城市 政府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宋晓丹
由经济体制改革引发的农村社会分层和利益分化形成了复杂的利益结构,在不同农民阶层中出现的转化、结合、复合等现象又加剧了利益结构的复杂态势。在这一背景下,农村环境污染事故、环境恶化作为致病因的疾病高发现象频繁出现,农村环境持续恶化。基层政府在履行环境保护职责时需要面对不同阶层农民的复杂利益诉求,多数农民在收入来源上对精英阶层的严重依赖、农村各阶层尤其是精英阶层与基层政府官员在追逐经济利益目标上的高度一致,以及农村社会秩序对基层政府环境行为的现实约束等因素,使得基层政府环境执法不作为和消极作为的现象非常普遍,环境执法效果不彰。提高基层政府环境行为绩效、改善农村环境现状需要着重从构建农民环境利益表达机...
关键词:
农村利益结构 基层政府环境行为 制度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