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15)
2023(10173)
2022(9200)
2021(8631)
2020(7251)
2019(16751)
2018(16725)
2017(32503)
2016(17933)
2015(20122)
2014(20063)
2013(19907)
2012(18070)
2011(16089)
2010(15818)
2009(14227)
2008(13679)
2007(11659)
2006(10028)
2005(8594)
作者
(52342)
(43177)
(43073)
(40757)
(27300)
(20815)
(19381)
(17110)
(16463)
(15238)
(14927)
(14472)
(13516)
(13515)
(13272)
(13239)
(13197)
(12871)
(12257)
(12063)
(10885)
(10468)
(10407)
(9718)
(9646)
(9628)
(9519)
(9394)
(8721)
(8676)
学科
(66577)
经济(66506)
管理(49364)
(47622)
(39394)
企业(39394)
方法(33838)
数学(29460)
数学方法(29143)
(18297)
(17311)
(15970)
中国(15930)
业经(14792)
地方(13478)
农业(12470)
理论(11843)
(11546)
贸易(11541)
(11467)
(11272)
财务(11213)
财务管理(11198)
环境(11189)
(11175)
技术(10987)
企业财务(10615)
(10186)
教育(9749)
(9536)
机构
大学(249271)
学院(248170)
管理(100873)
(92080)
经济(89965)
理学(88661)
理学院(87680)
管理学(86088)
管理学院(85670)
研究(80434)
中国(56863)
科学(53918)
(52939)
(43650)
业大(41676)
(41544)
(40854)
研究所(37666)
中心(36032)
(34745)
农业(34566)
财经(34009)
北京(33054)
(32701)
师范(32353)
(30938)
(29097)
(28425)
技术(27017)
经济学(26283)
基金
项目(178563)
科学(139052)
基金(128561)
研究(127929)
(113132)
国家(112199)
科学基金(95803)
社会(78082)
社会科(73974)
社会科学(73953)
(70641)
基金项目(69626)
自然(64493)
自然科(62946)
自然科学(62933)
自然科学基金(61797)
(59696)
教育(58418)
资助(52802)
编号(52578)
成果(41936)
重点(39670)
(38501)
(37513)
(37143)
课题(35546)
科研(34612)
创新(34559)
计划(33497)
大学(32958)
期刊
(94955)
经济(94955)
研究(69741)
学报(44506)
中国(42325)
(39020)
科学(38650)
管理(34526)
大学(32590)
学学(30764)
(29995)
农业(27790)
教育(27420)
技术(20834)
业经(15862)
(15540)
金融(15540)
财经(15138)
经济研究(14589)
图书(14410)
(13858)
科技(13514)
(12699)
理论(12581)
问题(12407)
(12105)
业大(12062)
实践(11829)
(11829)
技术经济(11707)
共检索到3438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惠丰  呼世斌  
 为解决薯蓣皂素废水治理工程的技术、经济和运行管理难题,试验开发了吸收-消化工艺。利用污泥对单糖的快速吸收(单次吸收率为20%~35%)特性,通过污泥沉降完成污染物与水的分离,然后对污泥进行集中消化。单次模拟和运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一般经6~9个周期的吸收,污染物分离效率可达90%左右,污泥消化反应时间平均为96~106h,与理想反应时间持平,无明显生化抑制现象,运行稳定性、经济性高于传统工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凤敏  呼世斌  
以酵母菌作为特定微生物,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皂素生产废水,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 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中以酵母菌为优势菌群,当温度为28-30 C,进水化学需氧量(COD)为2 710 -9 200 mg/L,pH值为4.5-5.5,溶解氧为4.5 mg/L,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2 h时,COD去除率超过70%, 反应出水回收的酵母干菌稳定在8.3g/L以上,且产量随进水有机物浓度升高而上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俊英  韩志慧  刘国际  卢朝国  雒廷亮  
【目的】解决当前薯蓣皂素生产中废水量大,酸性强,有机物含量高,存在严重污染问题的现状。【方法】利用饱和蒸汽作为压力介质,在较高压力和温度下处理盾叶薯蓣根茎块,将薯蓣皂素与淀粉、纤维素剥离开,处理过的物料干燥后不需进行酸水解即可直接提取皂素。【结果】分析了影响热分解的各种因素,并予以优化。优化工艺条件为:饱和蒸汽压力1.4MPa,保压时间30min,加料量3.5kg,在此条件下薯蓣皂素的收率为1.745%。在热分解前加入二氧化碳介质,可以提高处理效果,改善物料颜色,但物料呈酸性,保压时间需要适当延长。【结论】热分解工艺无需酸、碱处理,不需对残渣进行清洗,基本无废水产生,可从根本上解决皂素生产中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伟  曾清如  伍新花  周婷  刘爱军  
采用产朊假丝酵母预处理和DCD-HCHO絮凝剂再处理的联合工艺处理皂素废水。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来分析和确定联合工艺的最佳处理条件。结果表明:1)产朊假丝酵母法预处理的最适条件为温度25℃、pH5.5、接种率10%、发酵时间3 d;2)DCD-HCHO絮凝剂法再处理的最适条件为pH值7、DCD-HCHO投加量4 mL/L、搅拌时间3 min;3)在联合工艺的最佳处理条件下,废水的COD总去除率和色度总去除率分别为94.61%、96.87%,出水的COD及色度均能达到《皂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5—2006)的排放要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建党  呼世斌  冯贵颖  申卫博  秦宝福  
用富集培养和逐级驯化的白腐真菌,对皂素生产废水进行了好氧处理的生化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当皂素生产废水的CODC r在20 000 m g/L左右时,向废水中补充KH2PO410 g/L、M gSO40.05 g/L和酒石酸铵2.0 g/L,在起始pH 5.0、温度28℃左右、接种量150 mL/L、处理时间4 d、摇床转速120 r/m in的条件下,白腐真菌对皂素生产废水的CODC r去除率为80%以上,对色度的去除率为10%,从每升处理后的废液中可回收干菌体28.2 g;该研究结果既可用于皂素生产废水的一级处理,也可用于二级处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单丽伟  冯贵颖  朱丹  王正林  
 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进行了常温条件下皂素废水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UASB处理工艺以消化污泥为接种污泥,进水化学需氧量(COD)浓度为4000~6000mg/L,有机负荷为13~25kg/(m3·d),水力停留时间(HRT)为5~7h时,COD去除率可达到70%以上,同时最大产气率为0.34m3/kg,甲烷含量为60%左右,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訾静  郭瑛  姜军平  万一  
【目的】利用逐级驯化后的光合细菌(PSB)处理皂素生产废水,研究PSB对皂素生产废水的净化效果及影响因素,为皂素生产废水的后续处理奠定基础。【方法】以PSB A21为供试菌株,在对其进行逐级驯化后,探讨培养条件以及废水初始pH值、处理温度、菌液投加量和处理时间对PSB净化效果的影响,并对PSB处理皂素废水的最佳条件进行了正交优化。【结果】在PSB处理皂素生产废水的4个影响因素中,影响净化效果的大小顺序为接种量>温度>处理时间>初始pH。PSB处理皂素生产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起始pH值8.0,温度30℃,接种量250 mL/L,黑暗好氧条件下培养96 h。在此条件下,PSB对皂素生产废水的CO...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秦普丰  周惜时  铁柏清  钱湛  包小丰  
采用Fenton试剂氧化-混凝-活性炭吸附联合工艺处理酚醛废水,考察了废水初始pH,H2O2投加量,[Fe2+]/[H2O2],反应时间和温度及混凝液pH,混凝剂质量浓度,吸附剂质量和吸附时间对处理过程的影响,探讨了废水的降解途径和机理.结果表明,在体系初始pH4,温度40℃,H2O2投加量800 mg/L,[Fe2+]/[H2O2]=0.1,反应时间60 min,混凝液pH为8及混凝剂质量浓度为500 mg/L,吸附剂用量30 g,吸附时间60 min的条件下,废水的COD去除率为97.85%,挥发酚去除率为99.75%,甲醛去除率为99.81%,可为后续的生物处理提供良好的前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丹  冯贵颖  呼世斌  单丽伟  李新国  
分析了皂素废水水质情况,并研究了温度、pH和Co2+、Ni2+、Mg2+、Zn2+等2价金属离子不同组合 对厌氧颗粒污泥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C和进水pH=6的条件下,经升流式厌氧反应器(UASB)驯化后的厌 氧颗粒污泥的活性较高,另外,添加微量元素Co2+、Ni2+、Mg2+和Zn2+,可以显著提高厌氧污泥的生物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文润  呼世斌  周文娟  
【目的】针对养猪场废水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含量高的特点,采用厌氧生物滤池(AF)联合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工艺,研究其对废水中COD和NH3-N的去除效果,为养殖废水处理提供一种新的工艺。【方法】以来自陕西杨凌本香集团某养猪场的废水为研究对象,以COD和NH3-N含量及其去除率为测定指标,在AF、BAF反应器分别成功启动后,确定其最佳运行参数,并在此基础上研究AF-BAF工艺对废水COD和NH3-N的去除效果。【结果】AF和BAF反应器分别经89和25d运行后成功启动。最佳运行工艺条件为:AF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8h;BAF气水比为7,HRT为10h。猪场废水经A...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文妍  李凡  孙盼华  张齐生  
研究了Fenton试剂强化微电解工艺预处理中纤板热磨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保持废水中亚铁离子(Fe2+)和过氧化氢(H2O2)的摩尔比为0.05~0.10,反应30 min后将废水pH值调到8.5,可进一步将微电解出水的化学需氧量值从14 000 mg.L-1降低到3 500 mg.L-1左右,大幅提升了预处理的效果,并为后续的生化处理提供良好的基础。另外,对热磨废水和最终出水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结果显示,微电解-Fenton氧化工艺的氧化能力可以打开所有热磨废水中单环萜烯的键,将它们氧化成低碳原子的酯类、醇类和酮类化合物,但还不足以将废水中所有双环萜烯的键打开。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浩  呼世斌  张凤梅  黄海波  李辰  李天枢  
【目的】分析采用电Fenton法处理延长某油田采油废水时,各影响因素对废水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旨在为采油废水的处理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先比较电Fenton法与Fenton法处理采油废水的效果,之后研究电流强度、H2O2质量浓度、H2O2与FeSO4物质的量之比、pH值和板间距等影响因素对采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比Fenton法相比,电Fenton法处理采油废水时的COD去除率明显提高;COD去除率随电流强度和H2O2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电流强度为1.5A、H2O2质量浓度为1 100mg/L时达到最大,之后继续增大电流强度和H2O2质量浓度则不利于反应的进行。当H2O2与Fe...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苏云松  郭华春  杨雪兰  
本研究结果表明,甘薯、薯蓣和魔芋叶片的SPAD值与其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用SPAD值来反映叶绿素含量,为快速、简便和非破坏预测叶绿素含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敏  李军  马骋  毛哲  
屠宰废水是我国最大的有机污染源之一。我国屠宰行业每年排放废水量约20亿m3,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6%。以往屠宰废水排放标准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或GB13457-92《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需要检测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氨氮、悬浮物、动植物油的含量。本研究针对辽宁省环境保护厅新出台的DB21/1627-2008《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1](以下简称"新标准"),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屠宰废水处理工艺,通过对各工艺段进行试验,筛选出一种新的优化组合工艺。结果表明:采用机械格栅+羽水分离器+溶气气浮+DAT-IAT+曝气生物滤池的优化组合工艺后,屠宰废水...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马海娟  臧维玲  李光明  
运用物理、化学及生物法对罗氏沼虾育苗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育苗废水经物理法(沉淀、过滤)处理后,水质状况得到改善。浑浊度平均下降68.1%,NH3-Nt、CODMn平均下降24.2%与14.4%;细菌总数、弧菌数下降68.6%和75.4%。24 h后二氧化氯3.0 mg/L为最佳消毒浓度;24 h后溴氯海因3.0 mg/L为最佳消毒浓度;48 h后百杀迪1.5mg/L为最佳消毒浓度。废水经臭氧消毒14h后对细菌的杀灭率达到92.7%,对弧菌的杀灭率在5 h的时候便达到了100%,氧化还原电位提高了约18.6%。消毒剂净化废水的能力依次为臭氧>百杀迪>溴氯海因>二氧化氯。到一定时间当生物膜成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