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28)
2023(16287)
2022(13755)
2021(12624)
2020(10859)
2019(24919)
2018(24647)
2017(47624)
2016(25554)
2015(28649)
2014(28400)
2013(28208)
2012(25810)
2011(22827)
2010(22865)
2009(21253)
2008(21269)
2007(19295)
2006(16515)
2005(14732)
作者
(72107)
(60480)
(60113)
(57065)
(38403)
(28818)
(27277)
(23568)
(22664)
(21553)
(20329)
(20276)
(19135)
(18879)
(18737)
(18512)
(18248)
(17975)
(17411)
(17245)
(14845)
(14823)
(14810)
(13856)
(13600)
(13479)
(13420)
(13297)
(12100)
(12095)
学科
(113204)
经济(113089)
(101655)
(91049)
企业(91049)
管理(88935)
方法(52941)
数学(43311)
数学方法(42820)
(34739)
业经(34267)
(33412)
中国(26218)
技术(25095)
(24814)
财务(24759)
财务管理(24721)
农业(23702)
企业财务(23461)
地方(21350)
(21012)
理论(19612)
(19345)
(19135)
贸易(19124)
(18566)
(18191)
(17497)
(17426)
(15666)
机构
学院(366980)
大学(360061)
(156195)
经济(153213)
管理(151647)
理学(131007)
理学院(129792)
管理学(127868)
管理学院(127185)
研究(113197)
中国(87834)
(73982)
(72425)
科学(67729)
(59800)
财经(57521)
(55881)
(55735)
中心(54048)
业大(52819)
(52165)
研究所(50307)
农业(47040)
经济学(46970)
北京(45687)
(43731)
(43079)
经济学院(42735)
师范(42609)
财经大学(42404)
基金
项目(244197)
科学(195061)
研究(180002)
基金(178660)
(154116)
国家(152800)
科学基金(134083)
社会(115948)
社会科(110190)
社会科学(110162)
(97561)
基金项目(95036)
自然(86715)
自然科(84787)
自然科学(84766)
自然科学基金(83340)
教育(82737)
(80346)
编号(72322)
资助(72175)
成果(56353)
(56123)
重点(54481)
(54426)
(53303)
创新(51722)
课题(49217)
(48529)
国家社会(48006)
教育部(47177)
期刊
(170196)
经济(170196)
研究(102853)
中国(68373)
管理(60833)
(60405)
(54534)
学报(50014)
科学(49404)
大学(39022)
技术(37886)
农业(37682)
学学(37218)
教育(34214)
(30731)
金融(30731)
业经(30082)
财经(28758)
经济研究(26882)
(24872)
(23495)
问题(22473)
技术经济(22381)
科技(18251)
财会(18083)
统计(18067)
商业(17900)
(17851)
现代(17693)
(16998)
共检索到5365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红岩  蒋双喜  杨畅  
在信息化和全球化背景下,外部知识获取已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其中吸收能力被认为是企业创新赖以成功的主要因素。基于已有研究,本文运用135个针对企业的调查样本,使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探究吸收能力三阶段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转化性和开发性学习阶段对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正向显著影响,探索性学习对其影响不显著。鉴于外部因素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本文还加入环境动荡性这一调节变量,分析三阶段演化过程及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明确了这些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路径,对于正确理解吸收能力的阶段演化与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子彪  王楠  孙可远  
利用2014—2016年879家高新技术企业相关数据,针对企业多种国际化行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并突破传统资源观和学习观,验证企业吸收能力在国际化行为与创新绩效间的中介作用及研发投入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国际化行为显著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其中海外人才促进效果最强,海外出口次之,海外研发最弱。2.企业吸收能力在部分国际化行为与创新绩效间存在中介作用。3.研发投入在不同国际化行为与吸收能力间均存在调节作用,效果不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海花  杜梅  孙芹  李玉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力推动下,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愈发重视,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能否促进区域创新绩效尚无定论。文章基于资源依赖理论,选取2008-2018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构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模型,并考察区域位置与吸收能力在此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作用;区域位置正向调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吸收能力正向调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莉侠  吕国庆  贾磊  
本文以上海农业企业为调查对象,在分析农业企业技术引进与企业绩效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考察农业企业技术引进与技术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外部技术及引进技术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均为正,技术吸收能力高的企业会比技术吸收能力低的企业获得更多的技术创新,创造更高的绩效。采用新技术对企业的增收效果越明显,企业对新技术的采用力度就越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戚桂杰  张越  郭林江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综合理论模型,对国内外86项独立实证研究、23807个独立样本进行了Meta检验,考察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显示,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r=0.466),且潜在吸收能力通过现实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产生作用;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呈现情境差异,企业所处行业类型、国家创新环境、技术转化环境和创新绩效衡量方式等因素调节二者间关系,但影响效果不尽相同。这表明,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会受到时间、空间、行业特征及绩效评价标准的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金生  乔盈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发展和创新的源泉与重要资源。研发团队沟通行为是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探究其对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社会认同、知识共享等理论为基础,以知识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分析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团队沟通行为与自主创新绩效的关系,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288份有效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研发团队合作性沟通对团队产品创新绩效和工艺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研发团队竞争性沟通和回避性沟通对团队产品创新绩效和工艺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知识吸收能力在研发团队合作性沟通、竞争性沟通与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显著中介作用,但是在研发团队回避性沟通对自主创新绩效影响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结论为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团队自主创新绩效提供了新的方法与路径,对企业提高知识共享与创新能力,开展创新活动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娜娜  苏敏艳  郑慧凌  王紫红  高山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并购成为企业快速获取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但对技术并购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尚未达成一致认识。通过构建固定效应和Tobit经济计量模型,对国内医药上市公司2015—2017年的并购创新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技术并购与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吸收能力对并购后创新绩效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在技术并购和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动态能力正向调节技术并购与创新绩效、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因此,企业在通过技术并购提升创新绩效时,需要注重吸收能力的提高和动态能力的提升。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黄磊  段云龙  覃大嘉  周礼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外部环境充满动荡性和不确定性,创新质量的提升是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利用2013—2019年387家中国A股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技术搜寻—吸收能力—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质量”的关系机理。研究得出:技术搜寻宽度和技术搜寻深度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质量均呈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平衡型技术搜寻显著正向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的吸收能力在技术搜寻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质量关系中具有异质性的中介传导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丰富和深化了技术搜寻和吸收能力对创新质量影响机理的研究,同时为高新技术企业管理人员的知识管理和创新管理战略决策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平芳  刘弘  姜国麟  
本文运用指标体系分析方法研究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益问题。在运算了大量经济指标数据的前提下 ,通过与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投入产出效益的比较分析 ,从总体上说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上海产业调整、结构优化和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 ,针对有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探索的角度提出了我们的一些观点与看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和东  谢婷  
收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测度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系统分析关键影响因素对其影响。研究表明:(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损失在行业中普遍存在,行业间的效率差异较为明显。(2)关键因素对研发人员与经费投入松弛变量的影响为技术支持、政府支持且均显著为正,市场结构、开放程度、产权结构、企业规模、市场结构的影响均显著为负;产业绩效对研发人员冗余的影响不显著为负,对经费投入松弛变量的影响不显著为正。(3)环境因素虚高了研发效率值。(4)研发全要素生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伟  李星星  
创新效率是影响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问题,本文将三阶段DEA模型与Bootstrap方法相结合,在控制环境因素影响的基础上测算了中国省际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同时计算了效率的置信区间。研究表明,目前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还比较低,且各省市之间差异较大。所有制结构、政府支持、企业规模和市场结构等环境因素,对于中国不同地区高新技术创新效率影响显著。纠偏后技术创新效率整体有所下降,但"东高西低"格局并未改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戴勇  朱桂龙  
在对社会资本、吸收能力和创新绩效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之后,提出三者的整合分析框架,以此作为本研究经验分析的理论支持。通过对94家广东企业的问卷统计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和吸收能力分别对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吸收能力对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之间则存在着显著的调节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长峰  
吸收能力理论被广泛用于研究复杂的组织现象,是技术创新、组织学习、知识管理、产业经济与战略管理等多学科领域研究所涉及的核心指标,很多学者用该理论解释不同的企业创新绩效。本文首先回顾了相关文献,说明了吸收能力的基本内涵和模型。其次在企业网络的视角下,探讨了企业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作用和调节作用。第三,总结了两个基于企业吸收能力的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并分析了模型的优缺点。最后,本文指出随着外部知识资源对企业创新重要性的增强,不能继续把知识作为一个已知的常量,要区分不同的知识属性是否对企业创新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马瑞超  
长期以来,国内企业相对薄弱的吸收能力是制约FDI技术创新溢出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测算各省创新绩效的基础上,从外资异质的角度分析研究吸收能力对我国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双重作用,进入我国的FDI总体上不利于国内企业进行技术吸收。港台外资虽有助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但却不利于技术吸收,而欧美外资则反之;外资技术含量过高不仅难以吸收,而且会削弱本国自主创新能力;与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相比,外商独资企业非但不利于内资部门技术吸收,甚至还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技术外溢。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骅  张旭  
考虑到企业的吸收能力和企业间的技术差距因素,本文分析了高技术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模式。针对高技术产业集群,分析了集群企业技术创新时,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和企业间的技术差距对产品市场和创新投入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博弈的决策条件和决策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