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15)
2023(9382)
2022(7828)
2021(7175)
2020(6009)
2019(13360)
2018(13142)
2017(24439)
2016(13198)
2015(15164)
2014(15111)
2013(14813)
2012(13251)
2011(11625)
2010(11689)
2009(11186)
2008(11333)
2007(10441)
2006(9373)
2005(8745)
作者
(37265)
(31154)
(31031)
(29586)
(19833)
(14565)
(14195)
(11958)
(11659)
(11214)
(10643)
(10429)
(10072)
(9940)
(9698)
(9473)
(9390)
(9221)
(9032)
(8931)
(7783)
(7505)
(7489)
(7095)
(7036)
(6997)
(6829)
(6764)
(6251)
(6042)
学科
管理(58511)
(51590)
(46963)
企业(46963)
(44649)
经济(44561)
(20861)
方法(18038)
(16262)
技术(15794)
数学(13983)
数学方法(13817)
(13799)
财务(13755)
财务管理(13722)
业经(13225)
企业财务(13008)
(12584)
中国(12301)
(12026)
税收(11377)
(11274)
(10758)
(10224)
(10058)
理论(10050)
银行(10042)
(9362)
技术管理(9326)
体制(9197)
机构
学院(187563)
大学(187084)
管理(76334)
(74784)
经济(72936)
理学(63587)
理学院(62966)
管理学(62146)
管理学院(61736)
研究(57114)
中国(46545)
(42543)
(39241)
科学(31989)
财经(31611)
(30556)
(28558)
中心(27801)
(27467)
(25545)
业大(24629)
北京(24393)
研究所(24087)
(23894)
财经大学(23490)
经济学(22680)
(22010)
师范(21748)
技术(21088)
(20788)
基金
项目(120050)
科学(95444)
研究(91909)
基金(86846)
(74527)
国家(73909)
科学基金(64660)
社会(58530)
社会科(55582)
社会科学(55571)
(47191)
基金项目(45710)
教育(43080)
自然(40237)
自然科(39337)
自然科学(39330)
(39063)
自然科学基金(38647)
编号(37285)
资助(34124)
成果(31085)
(29033)
(27236)
(27115)
重点(26968)
课题(26110)
创新(25392)
国家社会(24583)
(24582)
教育部(24053)
期刊
(89350)
经济(89350)
研究(58095)
中国(43848)
(37409)
管理(34718)
学报(25329)
科学(24481)
(23430)
教育(22832)
技术(21417)
大学(20610)
学学(19218)
(18585)
金融(18585)
财经(16358)
农业(15592)
(14116)
业经(13542)
经济研究(12941)
(11122)
财会(10874)
技术经济(10780)
问题(10644)
会计(10328)
科技(10282)
(9545)
现代(9492)
(9161)
(8970)
共检索到297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晨  潘宏亮  
水利新技术推广的管理机制是增强需求方吸收能力,提高推广率,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解决方案。本文以吸收能力理论为指导,以提高推广率为目标,挖掘了水利新技术推广管理机制内涵,推演出吸收能力视角下水利新技术管理机制组成部分——激励机制、服务标准化机制、协调机制,并探讨了三个机制支撑水利新技术需求方吸收能力提升的作用机理。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春好  赵英才  蔡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孙浩  周浩  
本文通过引入吸收能力并假设潜在的新技术采纳厂商可以凭借吸收能力实现对购买技术的自我改进,构建了一个两时期的非对称双寡模型,研究了吸收能力对新技术采纳时机的影响。研究结论为:该双寡模型存在两种均衡,即分离均衡和混合均衡。在分离均衡中,吸收能力强的厂商倾向于作为跟随者延迟采纳新技术,而吸收能力弱的厂商作为领先者即时采纳可得的新技术。混合均衡的结果是抢先进入均衡或等待均衡。另外,外部知识的性质对于新技术的采纳也有重要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崔敏  魏修建  
运用因素变量与技术无效联合估计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根据2003~2013年中国服务业省级面板数据,首先分析了人力资本、政府干预倾向、研发能力以及不同国际溢出渠道单独影响下国际溢出作用于服务业技术效率的效用;其次研究了吸收能力与技术结构的交互式影响下各国际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和途径。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能够提升区域服务业技术效率水平,政府干预倾向对服务业技术效率水平提升影响不大,国内研发资本存量需在国际溢出效应的共同作用下提升服务业技术效率水平。各吸收效应对不同渠道的国际溢出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善,技术结构效用的发挥需根据不同国际溢出渠道和吸收能力内容进行差异性匹配和调整。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健雄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国际技术合作越来越普遍。国际技术合作是发展中国家在短时间内提高科技能力、增强竞争实力的必由之路。该文基于AJ模型,分别探讨企业吸收能力、政府支持政策与国际技术合作机制间的关系,企业进行国际技术合作的条件、方式及收益。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于成永  施建军  
在开放创新背景下,吸收能力、专用机制对企业研发边界开放度决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运用资源基础、产权以及期权与交易成本理论构建了一个关于吸收能力、专用机制和相关控制变量对研发边界开放度决策影响的综合解释框架,提出了四个理论假设;根据现有文献样本,运用元分析方法,对假设进行了检验;最后,指出了进一步研究方向。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高照军  张宏如  
本文研究了影响技术标准竞争力的内外部因素与过程机制。以开放式创新为视角,运用技术标准竞争与新制度主义理论,讨论了吸收能力与制度合法性对技术标准竞争力的作用。以泊松回归与生存分析为实证方法,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检验了理论假设。研究发现,内向型创新提升了技术标准竞争力,这种效应得到吸收能力的加强,但被合法性距离所减弱。同时,企业追求制度合法性的行为提高了技术标准竞争力。外部制度合法性更有利于标准数量衡量的整体竞争力,内部制度合法性更有利于形成首个技术标准。最后,讨论了对企业技术标准竞争力的理论与实践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翟瑞瑞  陈岩  姜鹏飞  
对中国创新型(高科技)企业数据库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企业内部并存的多元技术创新模式与创新绩效正相关,且不同技术创新模式与企业不同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差异化影响;多元技术创新模式之间存在的互补关系能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企业吸收能力在技术创新模式与创新绩效之间扮演着中介变量的作用且作用程度受外在情境因素的影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利平  
以Abramovitz的追赶假说为基础,构建一个包含后进地区技术吸收能力和自主R&D的技术追赶理论模型,研究表明,吸收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技术追赶速度的快慢,过弱的吸收能力会使经济陷入进一步技术落后的状态。另一方面,当吸收能力不强时,如果后进地区能加强自身的研发积累,也能维持一定速度的技术追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范如国  孟雨兴  
基于经济增长理论和FDI溢出理论,考虑吸收能力和能源效率的空间相关性,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构建了FDI技术溢出对能源效率影响的分析框架。运用1995—2012年中国30个省级单元的面板数据,比较分析了基于吸收能力的FDI技术溢出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研究发现:FDI技术溢出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在全国范围内呈显著的空间差异性,且各地区对FDI技术溢出的吸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即不能充分地吸收国际先进生产技术来提升能源效率。建议中国各区域实施差异化的引资战略、注重提高技术吸收能力,以增大FDI对能源效率的正向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青海  
笔者基于国际技术扩散的视角,同时考虑了进口、出口、FDI等三个国际技术扩散的渠道,对FDI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未考虑吸收能力时,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为正;而当考虑人口的吸收能力时,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为负,FDI每增加10%,便会使经济增长率降低0.012%。最后,笔者提出了提高国内吸收能力等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春艳  王伟青  佟锐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对内资企业吸收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外资部门的技术溢出具有正向外部性,而R&D经费投入与外资技术溢出的配合却起到了抑制作用,但行业差异是存在的。因此在引资政策和经费支持政策方面,应有差别,同时完善相应的技术创新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陶锋  
以OEM和ODM为代表的全球价值链代工联盟,为国际知识溢出创造了一种有效的实现机制。在全球化开放创新的背景下,代工制造业的知识吸收和技术创新行为受到当地知识产权保护和融资约束等制度环境的影响。文章利用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代工制造业的企业调查数据和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在融资便利的经济环境中,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相对更重要,政府在配套资金、财政补贴、融资担保等方面的融资支持和服务对代工制造业知识吸收和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但是基于现有的样本,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对知识吸收和技术创新的影响尚不确定。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解茹玉  王海民  
基于投入产出法,对我国2005年、2007年和2012年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溢出与吸收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化学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个制造业部门作为高技术产业在整个技术创新系统中扮演技术创新扩散源泉的角色,制造业各部门间相对技术溢出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化学工业、金属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个制造业部门有较大的技术溢出,能够为制造业其他部门提供较多的技术创新量,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结构变革。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解茹玉  王海民  
基于投入产出法,对我国2005年、2007年和2012年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溢出与吸收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化学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个制造业部门作为高技术产业在整个技术创新系统中扮演技术创新扩散源泉的角色,制造业各部门间相对技术溢出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化学工业、金属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个制造业部门有较大的技术溢出,能够为制造业其他部门提供较多的技术创新量,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结构变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