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28)
2023(10517)
2022(9311)
2021(8889)
2020(7262)
2019(16933)
2018(16893)
2017(32563)
2016(17725)
2015(20016)
2014(19927)
2013(19691)
2012(18000)
2011(16177)
2010(16019)
2009(14598)
2008(14153)
2007(12110)
2006(10611)
2005(9287)
作者
(50581)
(41848)
(41530)
(39519)
(26694)
(20097)
(18830)
(16535)
(15950)
(14848)
(14406)
(13934)
(13178)
(13068)
(12854)
(12664)
(12482)
(12481)
(11861)
(11702)
(10364)
(10223)
(10031)
(9551)
(9342)
(9237)
(9231)
(9154)
(8393)
(8246)
学科
(69709)
经济(69625)
管理(51306)
(48832)
(42233)
企业(42233)
方法(33886)
数学(28357)
数学方法(28005)
(17639)
(17406)
中国(17232)
(16980)
业经(16120)
理论(14600)
地方(13571)
(12735)
农业(11908)
技术(11728)
(11507)
贸易(11503)
(11123)
(11082)
财务(11016)
(11012)
财务管理(11001)
环境(10776)
教育(10550)
企业财务(10457)
(9982)
机构
大学(253966)
学院(250428)
管理(103321)
(95915)
经济(93726)
理学(90606)
理学院(89635)
管理学(88097)
管理学院(87677)
研究(80547)
中国(57473)
(54151)
科学(51194)
(44664)
(39708)
业大(37084)
(36406)
研究所(36403)
财经(36353)
中心(35593)
(34391)
北京(34232)
(34140)
师范(33859)
(33060)
(29180)
(28619)
农业(28475)
经济学(28024)
师范大学(27633)
基金
项目(175065)
科学(137674)
研究(129390)
基金(126804)
(109797)
国家(108882)
科学基金(94047)
社会(79883)
社会科(75589)
社会科学(75571)
基金项目(68243)
(68062)
自然(61866)
自然科(60396)
自然科学(60383)
教育(59326)
自然科学基金(59287)
(57434)
编号(53606)
资助(51883)
成果(43627)
重点(38632)
(38469)
(36853)
(36399)
课题(36258)
创新(34213)
项目编号(33703)
科研(33392)
教育部(33212)
期刊
(102377)
经济(102377)
研究(75809)
中国(42404)
学报(39483)
管理(37224)
科学(36167)
(32428)
(31851)
教育(30893)
大学(29684)
学学(27635)
农业(23144)
技术(21430)
财经(16947)
(16607)
金融(16607)
业经(16313)
经济研究(16035)
图书(15064)
(14327)
理论(13219)
科技(13155)
问题(13027)
实践(12178)
(12178)
技术经济(11901)
现代(11315)
(11267)
情报(11139)
共检索到3524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艾志红  
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企业有效地识别、获取外部有潜在利用价值的知识并进行商业化利用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吸收能力的概念自1989年被Cohen&Levinthal提出以来,迅速成为创新理论、组织与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热点,但至今仍存在吸收能力概念与维度划分模糊不清、研究层面单一、只注重前因后果分析等问题。文章从吸收能力的思想渊源入手、对其理论基础进行归纳与梳理,并对其现有研究进行述评。同时,文章还指出研究的不足和局限性并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艾志红  
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企业有效地识别、获取外部有潜在利用价值的知识并进行商业化利用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吸收能力的概念自1989年被Cohen&Levinthal提出以来,迅速成为创新理论、组织与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热点,但至今仍存在吸收能力概念与维度划分模糊不清、研究层面单一、只注重前因后果分析等问题。文章从吸收能力的思想渊源入手、对其理论基础进行归纳与梳理,并对其现有研究进行述评。同时,文章还指出研究的不足和局限性并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艾志红  
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企业有效地识别、获取外部有潜在利用价值的知识并进行商业化利用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吸收能力的概念自1989年被Cohen&Levinthal提出以来,迅速成为创新理论、组织与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热点,但至今仍存在吸收能力概念与维度划分模糊不清、研究层面单一、只注重前因后果分析等问题。文章从吸收能力的思想渊源入手、对其理论基础进行归纳与梳理,并对其现有研究进行述评。同时,文章还指出研究的不足和局限性并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魏守华  顾佳佳  姜悦  
知识溢出源自知识的半公共物品和半流动属性,为经济主体(如企业、区域,乃至国家)提供了潜在的技术机会窗口;吸收能力则是经济主体对外部知识的实际利用程度,受知识溢出特性、经济主体特性及两者之间的匹配关系影响。知识溢出与吸收能力犹如"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对立统一,通过正外部性和要素边际报酬递增提升经济绩效。通过回顾知识溢出的起源与作用机制、吸收能力的涵义与影响因素,本文在解析两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综述有关知识溢出、吸收能力与经济绩效的实证研究,将有助于厘清知识溢出与吸收能力的基本关系、实证研究的分析框架及其主要观点。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魏守华  顾佳佳  姜悦  
知识溢出源自知识的半公共物品和半流动属性,为经济主体(如企业、区域,乃至国家)提供了潜在的技术机会窗口;吸收能力则是经济主体对外部知识的实际利用程度,受知识溢出特性、经济主体特性及两者之间的匹配关系影响。知识溢出与吸收能力犹如"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对立统一,通过正外部性和要素边际报酬递增提升经济绩效。通过回顾知识溢出的起源与作用机制、吸收能力的涵义与影响因素,本文在解析两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综述有关知识溢出、吸收能力与经济绩效的实证研究,将有助于厘清知识溢出与吸收能力的基本关系、实证研究的分析框架及其主要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刁丽琳  朱桂龙  许治  
随着技术创新的开放度增加,吸收能力作为企业获取外部知识的理论工具而备受学术界的青睐。尽管企业吸收能力的相关研究堪称丰富,但许多学者对该领域仍存在认识的误区。为此,本文从企业吸收能力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出发,对它的前因变量、结果变量和实证测量等研究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同时剖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璐  
指出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知识吸收能力的研究集中于对其概念、影响因素和作用的分析。首先总结知识吸收能力的理论基础,明确吸收能力与知识的关系;其次,分别从概念内涵、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三个角度对知识吸收能力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评述;最后,对知识吸收能力的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阎海峰  程鹏  
吸收能力理论是近十几年来组织学习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已有的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吸收能力概念本身的定义与操作化;(2)吸收能力对知识转移和组织学习、创新和组织绩效的影响;(3)影响吸收能力的相关前因变量的探讨。本文以此为主线,对国外有关这一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与评述,并针对这一研究领域内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若干后续的研究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小兵  
组织保持对外部知识的开放和不断吸收的能力对组织或企业获取内部独特的资源至关重要。知识吸收能力已逐渐成为组织战略潜在能力的标志。知识吸收能力概念的特征是其多层次性,分析层面从个体、组织内经营单位、组织、组织间到国家。由于对知识吸收能力理解的不同,已有研究呈现出知识吸收能力维度和测量的差异。组织知识吸收能力受组织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表明组织可以从组织内外部因素来提升和加强知识吸收能力,也说明了知识吸收能力研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知识吸收能力的分析层次与维度、影响因素、知识吸收能力的测量、知识吸收能力和组织绩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素平  吴志岩  
本文对近22年的有关吸收能力的研究进行回顾,以了解吸收能力的内涵、操作化以及具体的应用情境,为后期更好地运用吸收能力来开展研究做一个铺垫。基于知识创新的动态理论视角,本文认为认知外部信息的价值是构成吸收能力的一个重要维度。其次,在测量吸收能力的时候应该体现吸收能力的过程性特征并需关注微观层面的研究。最后,吸收能力的应用情境除了研发情境外,还应考虑非研发情境,如管理技能、市场营销专长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蔡经汉  颜秀春  李冠军  
对区域吸收能力概念的来源进行了简要探讨,并对区域吸收能力的决定因素及其度量指标、政策选择以及门槛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评述,最后总结了目前国内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的研究可从借鉴社会学中的概念来确定新的区域吸收能力度量指标、深入研究外向知识溢出与区域吸收能力的关系、发展具有微观基础的理论模型并采用先进的计量模型等方向入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赖明勇  包群  阳小晓  
本文主要探讨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传导机制。本文首先对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及东道国对 FDI吸收能力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做了回顾。同时 ,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吸收能力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 ,在影响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众多因素中 ,人力资本存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春好  王永录  孙文斌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石芝玲  和金生  张丽杰  
知识结合是联结知识吸收能力四大要素的桥梁,知识结合决定了企业知识吸收的效果。文章重点分析了各个阶段知识结合的特点,并由此提出了促进知识结合的对策,以期能够提高知识结合度从而有效提高知识吸收能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霞  何健文  
基于社会学方法论中二元对立相消的思想,本文认为,作为整体层面的组织知识吸收能力与作为个体层面的个人知识吸收能力之间是内在连通的,而不是简单的单向替代或互不等同的关系。通过构建两者的连通模型,本文尝试理清它们的内在"经络"的联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