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55)
2023(17150)
2022(15045)
2021(13988)
2020(11956)
2019(27408)
2018(27107)
2017(52675)
2016(29357)
2015(32936)
2014(33051)
2013(32618)
2012(30345)
2011(27487)
2010(27453)
2009(25370)
2008(25072)
2007(22392)
2006(19490)
2005(17036)
作者
(88520)
(73960)
(73493)
(70087)
(46885)
(35554)
(33528)
(29062)
(27836)
(26461)
(24911)
(24901)
(23528)
(23308)
(23076)
(23069)
(22811)
(22011)
(21205)
(21110)
(18882)
(18089)
(18068)
(16769)
(16738)
(16616)
(16356)
(16206)
(15027)
(14811)
学科
(113720)
经济(113597)
管理(82736)
(80257)
(65529)
企业(65529)
方法(54736)
数学(47955)
数学方法(47391)
(32628)
(30833)
中国(28928)
(26934)
业经(24948)
地方(22924)
(22878)
贸易(22874)
(22212)
农业(21770)
(20212)
(19157)
财务(19077)
财务管理(19039)
理论(18572)
技术(18142)
企业财务(17992)
(17985)
环境(17816)
(17004)
银行(16915)
机构
大学(421565)
学院(421185)
(164323)
管理(163333)
经济(160664)
研究(142888)
理学(142145)
理学院(140523)
管理学(137913)
管理学院(137182)
中国(103822)
科学(93662)
(89161)
(80722)
(75296)
(74487)
业大(70471)
研究所(68449)
中心(64619)
农业(64263)
(62067)
财经(60430)
北京(55806)
(54924)
(54841)
师范(54260)
(51180)
(50016)
经济学(48582)
技术(45858)
基金
项目(290429)
科学(225210)
基金(208301)
研究(205227)
(184593)
国家(183054)
科学基金(154580)
社会(126237)
社会科(119535)
社会科学(119500)
(115150)
基金项目(111155)
自然(103963)
自然科(101473)
自然科学(101438)
自然科学基金(99613)
(97584)
教育(94674)
资助(86233)
编号(83938)
成果(67901)
重点(65594)
(63148)
(61923)
(60003)
课题(58092)
科研(56423)
创新(56044)
计划(55419)
大学(53209)
期刊
(175082)
经济(175082)
研究(119167)
学报(76694)
中国(75056)
(72516)
科学(66089)
(56251)
管理(56016)
大学(55823)
学学(52920)
农业(49603)
教育(44417)
技术(34802)
(34017)
金融(34017)
业经(29863)
财经(28541)
经济研究(28316)
(25584)
(24327)
问题(23285)
(21484)
科技(21394)
图书(20863)
技术经济(20496)
业大(20096)
理论(19447)
商业(19062)
(18118)
共检索到6014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宁东玲  吴远巍  
目前,吸收能力早已用于解释不同领域的各种各样的组织现象,包括战略管理、技术管理和网络商务。本文首先给出吸收能力的概念,其次总结了影响吸收能力的因素,最后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如何提高吸收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静  
自MacDougall(1960)第一次明确提出FDI对东道国的技术外溢效应,理论界对此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是难以得到一致的结论。除了实证检验所用方法不同,许多学者认为,东道国的特征不同使得对FDI技术外溢的效果检验各异。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吸收能力角度入手,全面考虑微观、中观、宏观层面因素,系统地分析了技术能力、市场特征、开放度等对FDI技术溢出效果的影响,为我国在引资过程中如何提高FDI的溢出效果提供了参考。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慧超  沈红丽  齐晓丽  
"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目标是有效承接首都产业转移和功能分散,接受首都人才、技术、信息等高级要素的溢出。有效承接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首都经济圈"各个地区的技术吸收能力。对"环首都经济圈"的技术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和产业条件。提升"环首都经济圈"技术吸收能力的优化方案应以完善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建设,改善经济发展提供的支撑条件,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增加知识存量,实现基于产业承接的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彦丽   付旭   陈建斌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在人机交互场景下,平台环境和个体认知如何互动影响平台用户的知识吸收能力。研究发现:环境因素是人机互动知识共享的基础,而与个体认知因素相匹配的交互设计是提升吸收效能的关键。促进强吸收能力形成的核心条件有强联结、高信任的环境因素和强自我效能和高结果期望的认知因素;导致吸收能力弱的核心条件则是用户之间过大的知识距离和过弱的联结强度等环境因素。研究结论为知识平台提升用户知识吸收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现实启示,为未来提升人机交互设计促进知识共享的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杏  施国庆  
首先论述了技术外溢产生的途径,然后从吸收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因素,最后利用中国1988~2004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等教育的人力资本、出口依存度、研发投入、产业聚集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吸收能力有正向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杏  
东道国的吸收能力是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实现的关键;文章论述了技术外溢的产生途径;对中国29个地区面板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从东道国吸收能力的角度分析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因素:人力资本、经济开放度、基础设施等。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的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建设和外商直接投资相结合对技术外溢的吸收能力有正向作用,而对外贸易和初中、小学的人力资本尚未构成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促进作用。
[期刊] 征信  [作者] 何永清  潘杰义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樊秀峰  李婷婷  
本文基于中国城市的技术吸收能力视角,利用中国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影响服务外包发展和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关键因素,并通过门槛效应模型测算了相关因素的门槛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区域、有针对性地发展中国服务外包的对策性建议。
[期刊] 预测  [作者] 马国勇  田国双  石春生  
本文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载体,基于PLS-SEM算法研究高新技术企业吸收能力影响因素,并解释影响因素对吸收能力的作用机理。通过问卷调查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对本文提出的影响因素作用假设进行验证和检验。研究发现:(1)内源影响因素方面,研发活动、知识存量、组织学习和组织创新气氛均对绝对吸收能力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研发活动和知识存量的影响程度极为显著;(2)外源联结因素方面,网络规模和网络强度均对相对吸收能力具有正向作用特征,其中网络强度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网络规模;(3)绝对吸收能力和相对吸收能力间存在相互促进作用,二者均对企业整体吸收能力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朴英爱  于鸿  周鑫红  
在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机制的基础上,采用2003—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全国范围尚未显现,但研发投入强度、人力资本水平、与东道国技术差距、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以及政府支持研发力度等表征母国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能够显著促进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全国范围内扩散。分地区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显著,并且除金融发展水平外,其他吸收能力因素均显著促进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其中人力资本水平的贡献程度最大。东部地区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及其先进技术吸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全国范围内的显现。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未对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影响,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尚未显现,除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外,其他地区吸收能力因素均未对本地区逆向技术溢出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蒋再文  江积海  
吸收能力是后发企业技术学习和知识转移以实现创新的重要能力。本文着重探讨吸收能力的组件及形成过程,研究影响提升后发企业吸收能力的内外部知识特征、企业间的关系、企业内员工的心智模式、运作流程和组织结构、企业发展战略等结构性因素,结合吸收能力的形成过程详细分析了各种因素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方向,从而为进一步设计促进后发企业吸收能力的不同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伍海华  
制约外资吸收能力的因素复杂多样,主要有:开放的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国内资金的配套能力、国内物资的配套能力、可供给劳动力的素质高低、企业经营能力与企业家精神、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能力、市场环境的完善与否,基础设施的好坏、产业结构的合理与否等十大因素。发展中国(?)在利用外资时,应予以综合考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玉洁  仲伟周  
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区域吸收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检验了环境规制、吸收能力和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环境规制促进了创新的专利产出,抑制了创新的商业化产出,与吸收能力的交互作用则能够提升两种创新产出;吸收能力存在着显著的门槛效应,区域吸收能力超过特定值时,环境规制能够产生创新补偿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范如国  孟雨兴  
基于经济增长理论和FDI溢出理论,考虑吸收能力和能源效率的空间相关性,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构建了FDI技术溢出对能源效率影响的分析框架。运用1995—2012年中国30个省级单元的面板数据,比较分析了基于吸收能力的FDI技术溢出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研究发现:FDI技术溢出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在全国范围内呈显著的空间差异性,且各地区对FDI技术溢出的吸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即不能充分地吸收国际先进生产技术来提升能源效率。建议中国各区域实施差异化的引资战略、注重提高技术吸收能力,以增大FDI对能源效率的正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