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33)
- 2023(14911)
- 2022(12956)
- 2021(12222)
- 2020(10170)
- 2019(23436)
- 2018(23217)
- 2017(44656)
- 2016(24487)
- 2015(27540)
- 2014(27618)
- 2013(27671)
- 2012(25534)
- 2011(22805)
- 2010(23014)
- 2009(21174)
- 2008(20973)
- 2007(18306)
- 2006(16370)
- 2005(14682)
- 学科
- 济(98837)
- 经济(98730)
- 管理(74169)
- 业(70399)
- 企(58889)
- 企业(58889)
- 方法(40721)
- 财(37265)
- 数学(34753)
- 数学方法(34395)
- 中国(29997)
- 农(27044)
- 地方(26439)
- 业经(22824)
- 税(21954)
- 学(20740)
- 税收(20508)
- 收(20336)
- 务(19352)
- 制(19324)
- 财务(19275)
- 财务管理(19221)
- 企业财务(18271)
- 农业(18140)
- 贸(16709)
- 贸易(16695)
- 技术(16460)
- 和(16458)
- 理论(16311)
- 易(16085)
- 机构
- 大学(339569)
- 学院(339379)
- 管理(133459)
- 济(133309)
- 经济(130250)
- 研究(115876)
- 理学(114879)
- 理学院(113569)
- 管理学(111671)
- 管理学院(111081)
- 中国(87739)
- 京(73555)
- 财(73225)
- 科学(72386)
- 所(59389)
- 农(54320)
- 财经(53566)
- 研究所(53224)
- 中心(51745)
- 江(51483)
- 业大(49294)
- 经(48435)
- 北京(47318)
- 范(45277)
- 师范(44857)
- 农业(42125)
- 院(42025)
- 州(42011)
- 财经大学(39360)
- 经济学(38802)
- 基金
- 项目(225621)
- 科学(176542)
- 研究(166861)
- 基金(161626)
- 家(140399)
- 国家(139135)
- 科学基金(119138)
- 社会(103424)
- 社会科(97949)
- 社会科学(97925)
- 省(89025)
- 基金项目(86133)
- 自然(76969)
- 教育(75925)
- 自然科(75162)
- 自然科学(75145)
- 划(74523)
- 自然科学基金(73791)
- 编号(69190)
- 资助(66733)
- 成果(57225)
- 发(50793)
- 重点(50223)
- 部(49170)
- 课题(47810)
- 创(47311)
- 创新(44024)
- 项目编号(43167)
- 科研(42814)
- 教育部(42058)
- 期刊
- 济(152443)
- 经济(152443)
- 研究(110098)
- 中国(70627)
- 财(58963)
- 学报(53250)
- 农(49608)
- 管理(49406)
- 科学(48057)
- 教育(40296)
- 大学(39742)
- 学学(37258)
- 农业(34561)
- 融(30254)
- 金融(30254)
- 技术(28797)
- 业经(25392)
- 财经(25357)
- 经济研究(24517)
- 经(21462)
- 问题(19417)
- 图书(18043)
- 务(17949)
- 业(17735)
- 科技(16519)
- 理论(16271)
- 技术经济(16118)
- 税(16088)
- 财会(15257)
- 会计(15196)
共检索到5220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一舒 苏海军 董海峰
文章引入吸收能力和企业生命周期作为研发财税支持影响创新绩效的调节变量,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取102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据,利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检验测量量表信度和效度,采用层级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验证各项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1)研发财税支持与生命周期匹配,显著影响创新绩效;其中,政府补贴对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的创新绩效(效率)的激励效应最显著;研发投入税收优惠政策(研发加计扣除优惠)对生命周期各阶段企业的创新效率和创新效果的激励效应都显著,并且对成熟期企业的创新绩效影响更显著;(2)吸收能力与研发收益税收优惠(所得税率优惠)匹配后,显著提高了企业创新效率和效果。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周飞 沙振权
基于企业间学习性联盟知识管理的视角,本研究探讨企业吸收能力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珠三角地区157家高科技企业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吸收能力是影响新产品开发绩效的重要因素,知识整合和知识创新在吸收能力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中起到了链式中介的作用,而知识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直接影响作用不显著。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仇荣国
以2007—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实证检验期望绩效反馈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当实际绩效未达到期望绩效时,实际绩效与期望绩效之间的偏离程度越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越高。同时,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看,这种负向期望绩效反馈对成长期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负向影响最为显著,对成熟期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次之,对衰退期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最弱。进一步检验发现,负向期望绩效反馈对企业双元创新投资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其中,负向期望绩效反馈对探索式创新投资具有正向影响,对开发式创新投资具有负向影响。本文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揭示了期望绩效反馈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不仅进一步丰富了企业创新管理领域的相关研究,对指导企业的创新实践活动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杨慧军 王薇
从知识基础观出发,研究外部搜寻宽度和深度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并引入关系强度和吸收能力作为情境变量。通过281家中国企业样本问卷调查,发现搜寻宽度有利于新产品创新性的提升,而搜寻深度有利于新产品开发速度的提升。关系强度负向调节搜寻宽度与新产品创新性的关系,而正向调节搜寻深度与开发速度的关系。另外,关系强度和吸收能力有协同调节作用,二者的协同作用负向调节搜寻宽度与新产品创新性的关系,而正向调节搜寻深度与开发速度的关系。
关键词:
外部搜寻 吸收能力 新产品开发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孙宋芝 徐涵
研发投入是公司重要的战略举措,易受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因此公司财务状况与研发投入的关系引起相关学者的关注。针对现实公司"实际无负债"及"财务宽裕"现象,文章选取2012—2019年深沪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回归分析方法从生命周期视角研究公司财务宽裕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务宽裕对公司研发投入具有促进作用,该促进作用在成熟期公司中更大;进一步发现,该促进作用及其周期性在非国有企业中成立,高新技术企业中该促进作用呈现周期性。研究成果对经营者资本预算制度、优化公司资本结构、股东按照公司生命周期确定公司闲散资金的使用方向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生命周期 财务宽裕 研发投入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贾慧英 王宗军 曹祖毅
研发投入波动是一个具有争议的信号,与组织绩效的关系也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从间断式平衡的收益和风险视角,以2007-2015年867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并检验了研发投入跳跃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研发投入跳跃并非越高越好,跳跃幅度与组织绩效呈倒U型关系。此外,组织吸收能力和组织所在行业的技术动态性对研发投入跳跃与绩效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即吸收能力越强的组织越有能力在探索式研发与利用式研发之间顺利转换,转换的风险和成本越低;组织所在的行业技术动态性越高,组织进行探索与利用转换的收益越大。该研究结果对组织实施积极的研发管理以提高组织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岩 翟瑞瑞 姜鹏飞
本文构建"吸收能力-研发方式组合-创新绩效"的研究架构,利用中国创新型(高科技)企业数据库中的406家制造业企业2008—2011年数据,结合系统结构方程,基于吸收能力视角研究企业研发方式组合与创新绩效的差异化关系。发现不是所有的研发方式组合都受吸收能力影响,仅对包含有研发国际化的组合有正向关系;仅依靠内部研发不能满足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的要求;多样化的研发方式组合对突破式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而仅有包含研发国际化的组合对渐进式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提升效应;并且企业吸收能力对研发方式组合与两类创新绩效的调节效应基本不显著。研究结论对企业如何更好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供建议。
关键词:
研发方式组合 吸收能力 创新绩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光华 梁嘉明 杨国梁
产学研创新绩效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的成果。采用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的数据,探讨企业吸收能力、政府研发资助与外部知识获取对产学研产品创新与过程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构建了以新产品数量、新工艺数量为因变量的负二项分布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以企业研发人员比重度量的企业吸收能力对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研发资助与产品创新之间呈U型关系,对过程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外部知识获取与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于成永 施建军
在开放创新背景下,吸收能力、专用机制对企业研发边界开放度决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运用资源基础、产权以及期权与交易成本理论构建了一个关于吸收能力、专用机制和相关控制变量对研发边界开放度决策影响的综合解释框架,提出了四个理论假设;根据现有文献样本,运用元分析方法,对假设进行了检验;最后,指出了进一步研究方向。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江成山 陈宇科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技术与产品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企业仅仅依靠自身的研发资源和技术储备不再能满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的需要了,必须加强与外界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以获取自身发展需要的技术知识和研发资源。于是,合作研发成为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必要手段。合作研发网络大体上可分为横向合作研发网络与纵向合作研发网络两种。在纵向合作研发网络中,企业的合作伙伴主要有四种类型,即供应商、顾客、高校和科研机构、竞争者。但由于组织间的有效合作需要组织间进行有效学习,而吸收能力对组织间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导致企业与四类伙伴的合作关系并不一定能为企业带来预期的技术研发效果,在与四类伙伴的合作中,吸收能力不同的企业取得...
关键词:
合作研发网络 纵向 吸收能力 优化设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金丽
由于吸收能力递增成本的存在,应从新视角来研究吸收能力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即基于知识成本,而不是基于知识积累。以往基于知识积累的线性关系忽视了这种可能性:获取新知识产生的相关成本,在达到某一点之后,增加的速度可能会比其收益增加的速度更快,而且还存在相关知识同化和转换成本逐步上升的可能。因此,吸收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倒U形的曲线关系(非线性关系),即当吸收能力达到倒U形的顶点后,随着吸收能力的继续增强,企业绩效开始下降,最高企业绩效发生在中等水平的吸收能力。
关键词:
吸收能力 创业导向 企业绩效 曲线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学工 帅惟
文章选取在沪、深两地上市的制造业类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并以其2005年公开披露的经营数据为研究基础,对于我国企业集团化、吸收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集团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不显著,吸收能力对于企业集团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关键词:
企业集团化 吸收能力 企业绩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林筠 孙晔 何婕
以创业导向对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为研究重点,将吸收能力纳入到创业导向与企业成长绩效的关系中,识别在吸收能力作用下各维度对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效果。
关键词:
创业导向 吸收能力 企业成长 知识资源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洪进 刘慧
对高技术产业1996-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技术获取模式、吸收能力和产业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只有内部技术获取模式对产业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外部技术获取模式并未表现出对绩效的显著促进,但是吸收能力能促进外部技术获取模式对产业绩效的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吸收能力与国内技术购买、技术改造的交互作用显著,而与国外技术引进的交互作用并未得到证实。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常孝军
由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间接性和滞后性,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往往被忽视。文章以组织知识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验证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绩效管理的正向关系。招聘培训、薪酬福利及团队参与等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有助于促进组织知识吸收,而组织知识吸收能力的提升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外部信息及机会,对外部信息进行转化运用,适时掌握市场先机,赢得客户并取得企业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