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06)
2023(17756)
2022(14824)
2021(13636)
2020(11765)
2019(26784)
2018(26389)
2017(50377)
2016(27389)
2015(30864)
2014(30814)
2013(30334)
2012(27728)
2011(24594)
2010(24668)
2009(23129)
2008(23244)
2007(21060)
2006(18220)
2005(16628)
作者
(78416)
(65738)
(65614)
(62456)
(41941)
(31272)
(29773)
(25714)
(24745)
(23442)
(22398)
(22169)
(20896)
(20769)
(20385)
(20115)
(19847)
(19488)
(19028)
(18911)
(16280)
(16164)
(16090)
(15032)
(14817)
(14670)
(14616)
(14606)
(13256)
(13082)
学科
(115675)
经济(115518)
(105240)
管理(97917)
(93793)
企业(93793)
方法(54464)
数学(44902)
数学方法(44361)
(39172)
(35136)
业经(34395)
中国(27716)
(27104)
财务(27038)
财务管理(26990)
(26410)
企业财务(25652)
农业(24459)
技术(24024)
(20004)
理论(19923)
(19821)
贸易(19809)
(19348)
(19290)
地方(19175)
(18969)
(18845)
(18128)
机构
学院(395365)
大学(391227)
(164911)
经济(161626)
管理(159923)
理学(137590)
理学院(136264)
管理学(134111)
管理学院(133377)
研究(124250)
中国(97623)
(81224)
(80769)
科学(74308)
(66019)
财经(63350)
(61827)
(61002)
中心(59275)
业大(57773)
(57441)
研究所(55384)
农业(51867)
北京(50405)
经济学(49841)
(47487)
财经大学(46699)
(46553)
师范(46034)
经济学院(45206)
基金
项目(261193)
科学(207647)
研究(191948)
基金(191274)
(165708)
国家(164303)
科学基金(143083)
社会(122963)
社会科(116733)
社会科学(116702)
(102955)
基金项目(101075)
自然(92592)
自然科(90503)
自然科学(90479)
自然科学基金(88907)
教育(88740)
(85567)
资助(77862)
编号(77727)
成果(62165)
(58528)
重点(58488)
(57088)
(55299)
课题(52901)
创新(52833)
(51749)
国家社会(51271)
教育部(50661)
期刊
(182131)
经济(182131)
研究(112651)
中国(77224)
(67789)
管理(63253)
(60349)
学报(56817)
科学(54149)
大学(44140)
学学(41906)
农业(41150)
技术(39507)
教育(38059)
(34970)
金融(34970)
财经(31842)
业经(31169)
经济研究(28132)
(27330)
(24726)
问题(23896)
技术经济(22656)
财会(20069)
统计(19598)
(18655)
现代(18455)
(18367)
(18256)
科技(18162)
共检索到587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肖利平  何景媛  
本文从吸收能力和制度质量的视角,利用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技术追赶假说,认为中国各省份间在总体上存在技术追赶的趋势,技术追赶速度的大小受自主创新、吸收能力、制度质量等因素的影响。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是落后地区成功实现技术追赶的一个重要渠道;吸收能力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处于较低的层次,对国外技术的消化吸收支出显著促进了本地区技术水平的提升,而技术改造支出则不然;市场化指数等制度质量指标对技术追赶具有显著的正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缪根红  陈万明  朱雪春  
构建了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找出影响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将其归为内部创新因子和外部创新因子,建立了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利用2009年国内大中型工业企业R&D及相关活动的主要指标数据,对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办科技机构数量和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对内部创新因子的贡献最大;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得分上的排名在各类型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居前三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彭建平  张建华  
本文以1999-2005年我国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为样本,在对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进步途径细分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不同科技活动支出对其产品销售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科技开发经费内部支出对产品销售收入影响显著且产出弹性大;技术引进经费支出对产品销售收入影响显著但产出弹性小;消化吸收支出有正向作用但不显著;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存在一定程度的负效应。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卢方元  焦科研  
从绝对量和相对量两个方面,对中部六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产出3个主要评价指标进行动态分析,揭示中部六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状况以及各省在不同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卢方元  焦科研  
技术创新能力不仅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也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本文从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研究开发、制造能力、技术创新产出以及创新环境支持5个方面,对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评价,从而揭示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状况以及各地区在不同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唐绍祥  
中国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使其成为中国经济成长的引擎和最具潜力的部门。本文首先从内源和外源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技术进步的作用路径,进而以我国国有大中型民营工业企业为例实证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的基本特征以及不同路径对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文章最后指出了我国现阶段促进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的最佳选择。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何玮  
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能力对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 ,其研究与开发费用支出对产出的影响是反映研发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利用 Cobb- Douglas生产函数对其作实证分析 ,检验当年以及滞后几年的研发投入对企业产出产生的影响 ,分析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费用的投入对企业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左愉 ,解保新  
从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来看,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正属于科研与生产的“结合部”。长期以来,这一工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加强企业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企业的技术进步,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而首先是一个社会问题。不合理的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会制约和阻碍企业的技术进步。三十多年来,在经济建设中我们一直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莉侠  吕国庆  贾磊  
本文以上海农业企业为调查对象,在分析农业企业技术引进与企业绩效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考察农业企业技术引进与技术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外部技术及引进技术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均为正,技术吸收能力高的企业会比技术吸收能力低的企业获得更多的技术创新,创造更高的绩效。采用新技术对企业的增收效果越明显,企业对新技术的采用力度就越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戚桂杰  张越  郭林江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综合理论模型,对国内外86项独立实证研究、23807个独立样本进行了Meta检验,考察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显示,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r=0.466),且潜在吸收能力通过现实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产生作用;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呈现情境差异,企业所处行业类型、国家创新环境、技术转化环境和创新绩效衡量方式等因素调节二者间关系,但影响效果不尽相同。这表明,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会受到时间、空间、行业特征及绩效评价标准的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核成  林晓  
为了对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基于聚类分析法,提出了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聚类分析模型。通过对我国29个省市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实证分析,表明该方法科学简便,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娜娜  苏敏艳  郑慧凌  王紫红  高山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并购成为企业快速获取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但对技术并购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尚未达成一致认识。通过构建固定效应和Tobit经济计量模型,对国内医药上市公司2015—2017年的并购创新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技术并购与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吸收能力对并购后创新绩效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在技术并购和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动态能力正向调节技术并购与创新绩效、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因此,企业在通过技术并购提升创新绩效时,需要注重吸收能力的提高和动态能力的提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夏良科  
基于2000~2007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行业数据,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将行业间R&D溢出区分为前向和后向,使用数据包络方法计算各行业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在控制行业技术特征和所有制结构的条件下,考察了人力资本、R&D、前向和后向R&D溢出以及人力资本和R&D及R&D溢出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影响。最后,还比较了这种影响在高技术产业与低技术产业之间的异同。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卫平  杨宏呈  蔡宇飞  
本文旨在考察基础研究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与效果,采用1998-2009年我国30个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基础研究显著地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支出和产出,且产学研合作、企业规模及国有产权等因素对基础研究促进企业创新产生了不同且重要的影响。此外通过国内外比较发现我国存在着基础研究支出占R&D经费的比例较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投入比例失衡,基础研究总体投入不足等问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解茹玉  王海民  
基于投入产出法,对我国2005年、2007年和2012年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溢出与吸收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化学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个制造业部门作为高技术产业在整个技术创新系统中扮演技术创新扩散源泉的角色,制造业各部门间相对技术溢出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化学工业、金属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个制造业部门有较大的技术溢出,能够为制造业其他部门提供较多的技术创新量,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结构变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