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2)
- 2023(1981)
- 2022(1875)
- 2021(1825)
- 2020(1665)
- 2019(3609)
- 2018(3526)
- 2017(7092)
- 2016(3734)
- 2015(4119)
- 2014(3992)
- 2013(4033)
- 2012(3693)
- 2011(3246)
- 2010(3350)
- 2009(3145)
- 2008(3248)
- 2007(2859)
- 2006(2565)
- 2005(2364)
- 学科
- 业(13895)
- 管理(13669)
- 济(12694)
- 经济(12662)
- 企(9797)
- 企业(9797)
- 税(8436)
- 税收(7681)
- 收(7652)
- 农(6925)
- 财(6654)
- 方法(6291)
- 数学(5484)
- 数学方法(5406)
- 农业(5190)
- 法(3786)
- 制(3716)
- 务(3657)
- 财务(3655)
- 财务管理(3641)
- 企业财务(3396)
- 业经(3173)
- 收入(3045)
- 银(2883)
- 银行(2881)
- 财政(2804)
- 行(2683)
- 中国(2627)
- 学(2383)
- 政(2334)
- 机构
- 大学(52699)
- 学院(51656)
- 管理(23339)
- 济(21260)
- 经济(20880)
- 理学(20257)
- 理学院(20116)
- 管理学(19787)
- 管理学院(19708)
- 研究(14824)
- 中国(13692)
- 财(13170)
- 农(11447)
- 京(10593)
- 财经(9614)
- 业大(8938)
- 农业(8713)
- 经(8689)
- 科学(8422)
- 江(8320)
- 中心(7880)
- 所(7148)
- 经济管理(7049)
- 财经大学(7007)
- 北京(6421)
- 州(6248)
- 研究所(6121)
- 农业大学(6051)
- 省(5957)
- 经济学(5563)
- 基金
- 项目(33871)
- 科学(27303)
- 基金(26659)
- 研究(24279)
- 家(23401)
- 国家(23239)
- 科学基金(20447)
- 社会(16243)
- 社会科(15344)
- 社会科学(15341)
- 基金项目(14493)
- 自然(13772)
- 自然科(13500)
- 自然科学(13497)
- 自然科学基金(13279)
- 省(11693)
- 资助(10594)
- 编号(10513)
- 教育(10334)
- 划(10182)
- 成果(8540)
- 部(7919)
- 制(7103)
- 国家社会(7039)
- 人文(6950)
- 创(6926)
- 教育部(6923)
- 重点(6799)
- 科研(6687)
- 创新(6516)
共检索到80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焱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行为由于不需要行为人有特别的主观目的,在行为符合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的同时又符合其他关联罪名构成要件时,司法实践中定性不同,量刑悬殊。此类行为根据银行工作人员是否以银行名义与客户签约为标准,分为吸收客户资金后又挪用该资金和"飞单"售卖其他理财产品两种情形。在排除一些定性方面的疑虑后,前者可以构成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和挪用公款(资金)罪,宜择一重处断;后者无论是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还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都无法予以充分评价,从事实上看其行为符合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的客观方面,但由于主体条件不符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媛媛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立法沿革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金融业是国家进行计划调控和经济建设的重要职能部门,其活动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公民手头现金、存款甚少,机关、社团也没有更多可供支配的资金,因此就不存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制度环境和客观条件。所以,我国在制定第一部刑法时没有规定这个罪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立国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非法占用土地现象甚为严重。为了使刑法在农地保护方面发挥最大的效能,探讨在不改变现有土地制度的条件下,如何合理适用刑法对非法占用农地的犯罪予以制裁,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非法占用农用地的刑法保护制度沿革在我国,土地犯罪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有关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的研究也只有短短20多年的历史。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曾先后颁布了《土地改革法》、《水土保持法》、《农业法》、《基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秀梅 司伟攀
现行《刑法》是将"保护伞"作为黑社会性质组织认定的"选择性"要件,改变了之前"必备性"要件的地位。依据刑法理论的解释以及"扫黑"的现实需要,除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之外的其他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作为"保护伞"成立的主体。黑社会性质组织和保护伞的结合主要有四种模式,具体分类对实现"打准打实"的目的具有重要作用。在审理"扫黑打伞"刑事案件中,应坚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当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与徇私枉法罪发生竞合时,应根据法条竞合的适用原则以及行为人的主观方面,认定具体的犯罪。而四种模式中的罪数认定,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对不同模式的行为分别进行认定。此外,通过解释刑法总则、分则之间关系,否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刑罚适用中存在"重复评价"。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杨继文
在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中,法定刑调整后导致它的追诉时效出现变更。最高法的个案批复对司法解释进行了扩张解释,存在忽视刑事诉讼程序面相的危险性,需要从法教义学的视角进行解释,具体表现为法益保护的整体性要求;诉讼效益的价值性衡量;罪刑法定的明确性约束。法定刑调整后追诉时效的司法审查判断,又存在司法解释与法律规定的效力层次冲突,难以兼顾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基本目标等问题。因此,应当注重追诉时效的程序性审查逻辑,强调构建刑法与刑诉的交错适用机制。避免司法解释侵蚀刑事立法及其司法,形成所谓的政策指导型刑事司法;明确追诉时效审查中刑法与刑诉交错适用的刑事整体法治原则;完善追诉时效的刑法与刑诉交错适用方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邢晓芸
当今世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作为数字经济关键要素的数据成为新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其面临被侵害的风险也与日俱增。我国数据安全领域立法进程突飞猛进,《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先后出台,与《网络安全法》共同搭建起数据安全法治保障的基本构架。刑法通过依附法益保护数据安全的立法模式存在保护观念落后、立法滞后实践等问题,应以《数据安全法》的数据全生命周期保护原则、数据分级分类原则、重要数据保护原则为指导,从统筹安全与发展、衔接领域法与部门法、把握静态保护与动态保护三方面完善数据安全刑法保护,从而有力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赵运锋 牧晓阳
所谓"老鼠仓"有多种含义,在基金业,通常是指基金经理或实际控制人在运用基金资金拉升某只股票之前,先用个人资金在低价位买进股票建仓。等到用基金资金将股价拉升到高位后,个人的仓位会事先卖出获利,而机构和散户的资金可能会因此而套牢。这种行为的危害性不仅在于损人利己,即为自己或小圈子谋取利益,而让机构和散户资金套牢,而且会引起股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陈益
四川省攀枝花市审计局运用AO审计,在对某行政单位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过程中,发现该单位上百万固定资产不入账。审计人员随后进行了审计处理,给该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敲响了警钟,提高了相关人员对该问题的认识,对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严防国有资产流失发挥了积极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世伟
人是经济行为的主体,经济行为是人的行为。人的本性直接制约着经济行为的选择。从人的本性来讲,总是尽可能在各种客观条件限制下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正因为如此,人的经济行为会表现出其非理性的一面,在现代工业社会尤其明显。为了获取相应的经济秩序,对人的非理性的经济行为需要进行法律规制。作为调整现代社会中非理性经济行为的法律规范,经济刑法有其独立的品格。这正是经济刑法的本相。
关键词:
经济行为 人性 非理性 经济刑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蓝虹 穆争社
吸收互助资金和股本金行为演变为非法吸收社会公众存款的违法犯罪行为,已成为实践中严重损害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稳健发展的重大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互助资金和股本金来源于社员的非自有资金;二是随意扩大社员范围导致社员稳定性差;三是互助资金和股本金获得高额收益导致较大套利空间。防范措施:一是规定单个社员缴纳互助资金和股本金的最高额度;二是明确保持社员稳定的具体要求;三是减小互助资金和股本金产生的套利空间。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蓝虹 穆争社
吸收互助资金和股本金行为演变为非法吸收社会公众存款的违法犯罪行为,已成为实践中严重损害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稳健发展的重大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互助资金和股本金来源于社员的非自有资金;二是随意扩大社员范围导致社员稳定性差;三是互助资金和股本金获得高额收益导致较大套利空间。防范措施:一是规定单个社员缴纳互助资金和股本金的最高额度;二是明确保持社员稳定的具体要求;三是减小互助资金和股本金产生的套利空间。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春林
一、刑法对非公有制经济保护现状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是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础,其既保护我国的公有制经济,也保护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韩桂君
《刑法修正案(八)》以保障民生视角重新关注劳动者权益,体现了关乎人民生活之尊严和幸福的重要价值理念,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了当代刑法的保护对象不仅要超越保护单纯个人法益的目标,更要关注社会正义的实现。我国应增加关于劳动者权益侵犯的危险犯的刑法规范,预防对劳动者权益造成不可逆的伤害;随着社会保险制度全面覆盖所有劳动者,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是社会保险制度发挥功能的基础保障,任何危及社会保险基金安全的行为都是刑法所要防范的,应增加社会保险诈骗罪;现代社会文明价值理念之一就是保护弱者,而儿童是弱者中的弱者,他们没有自我保护能力,需要家庭、社会、国家多方面提供保护机制,尽管劳动法禁止招用...
关键词:
劳动者权益 刑法保护 完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彩霞
现行刑法所确立的四项刑法空间效力原则并不能完全解决某些特殊情况下我国的刑事管辖权问题。我国刑法有必要在借鉴欧洲各国做法的基础上增设代理原则,规定在缔约他方提出请求的情况下,依据与外国签订的条约,我国有义务对发生在对方境内的犯罪而原本并不能适用我国刑法的案件予以管辖。
关键词:
刑法空间效力 代理原则 适用要件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戴智华 曾赛星 孟晓华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增强吸收能力以改善其创新绩效,并且企业的产品创新活动正面临从"竞争者驱动"到"客户导向"模式的转变。然而国内外有关企业创新吸收能力和客户参与的研究,散见于各类文献之中,专文讨论嵌入客户参与的企业创新吸收能力的研究还很不充分。在大量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企业创新吸收能力以及客户参与的研究,评述了现有研究的特征与不足,给出了客户参与的企业创新吸收能力研究框架模型,并结合中国情境管理实践,给出了有待深入研究的命题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