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54)
2023(11498)
2022(10171)
2021(9864)
2020(8157)
2019(19240)
2018(18981)
2017(36500)
2016(19752)
2015(22456)
2014(22317)
2013(22348)
2012(20617)
2011(18767)
2010(18361)
2009(16698)
2008(16058)
2007(13487)
2006(11697)
2005(10305)
作者
(56831)
(47354)
(46878)
(44654)
(30058)
(22596)
(21227)
(18755)
(18066)
(16669)
(16174)
(16080)
(15045)
(14831)
(14539)
(14536)
(14036)
(13854)
(13457)
(13288)
(11720)
(11584)
(11194)
(10599)
(10521)
(10429)
(10352)
(10255)
(9449)
(9344)
学科
(82079)
经济(81991)
管理(53044)
(49517)
(40085)
企业(40085)
方法(38178)
数学(33606)
数学方法(33295)
中国(23222)
(20776)
(19927)
(17822)
(16410)
贸易(16400)
业经(16189)
(16030)
地方(14409)
农业(13746)
(13570)
(13377)
环境(12951)
理论(11916)
技术(11661)
(11354)
银行(11315)
(10855)
金融(10853)
(10847)
(10713)
机构
大学(283187)
学院(277498)
(115376)
经济(113115)
管理(112010)
研究(98849)
理学(97431)
理学院(96335)
管理学(94843)
管理学院(94354)
中国(73858)
(61841)
科学(61447)
(49796)
(48854)
研究所(45968)
(45518)
中心(43433)
业大(42329)
财经(40309)
北京(39637)
(37563)
(37037)
(36801)
师范(36498)
(36043)
农业(36004)
经济学(35146)
经济学院(31731)
(30644)
基金
项目(195739)
科学(153726)
基金(143913)
研究(142444)
(126503)
国家(125532)
科学基金(106763)
社会(90033)
社会科(85351)
社会科学(85328)
基金项目(76625)
(72757)
自然(69685)
自然科(68059)
自然科学(68041)
自然科学基金(66806)
教育(63929)
(62984)
资助(59525)
编号(57024)
成果(46322)
(44397)
重点(43497)
(41412)
(40215)
课题(38798)
教育部(37825)
创新(37603)
国家社会(37595)
科研(37504)
期刊
(120649)
经济(120649)
研究(82321)
中国(53075)
学报(45910)
科学(43135)
(41018)
管理(39501)
(34036)
大学(33895)
学学(31364)
农业(29343)
教育(28197)
技术(21997)
(20560)
金融(20560)
经济研究(19835)
财经(19142)
图书(18028)
业经(17955)
(16344)
问题(16032)
(15633)
理论(13836)
资源(13750)
(13610)
科技(13609)
技术经济(13184)
世界(12975)
实践(12507)
共检索到401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根良,刘双  
吴传钧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地理学家,长期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工作,是我国经济地理学学术带头人,培养了大批人才,是中科院地理所的一代元勋。他长期主持中国地理学会工作(1981年至今),并担任国际地理学会副主席(1988—1996年),是我国地理学界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镱锂  聂勇  吕晓芳  
中国生态与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许多问题都与土地利用及其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的迫切性决定了开展土地利用综合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土地利用研究文献则是反映土地利用研究水平、研究现状及趋势的晴雨表,对于展示中国的土地利用研究成果,制定科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正确认识我国土地利用研究的热点(区域和问题)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借鉴意义。通过对近百年来国内发表的中文文献的不完全统计和分析,以1978~2007年发表的4531篇中国土地利用研究论文为数据源,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中国土地利用研究文献的数量、研究区域、研究方法、研究主题的分布及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探讨了中国土地利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凤义  方敏  王声啸  
胡钧(1928.12.7—2022.12.20),原名胡松令,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教育家,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胡钧先生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实际,不断挖掘《资本论》方法论的现代意义,在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关系、公有制内部商品经济关系、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等重大理论问题上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我国经济学界从理论上考察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结合的开创者之一。胡钧先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一生热爱教育工作,在七十余载教师生涯中,始终潜心治学、淡泊名利、虚怀若谷、甘为人梯。胡钧先生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事业呕心沥血的一生,是为中国经济改革理论探索殚精竭虑的一生。他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执着,学术志向崇高,师德师风高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胡钧教授的逝世,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重大损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界的重大损失。我们要学习他心怀祖国、心系人民的宝贵品质,弘扬他捍卫真理、开拓创新的学术追求,继承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精神,在新征程上为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了纪念胡钧先生,特刊发此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震云  商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少奇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始终关心和重视新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建国前夕和初期,他提出要为国家培养各种急需的建设人才,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精力。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他针对当时教育体制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设想和措施,尤其是他提出的“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思想,对改革教育体制,贯彻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刘少奇也是我党知识分子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他尊重知识,注重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不愧为尊重和团结知识分子的楷模。刘少奇关于教育的理论建树和实践,闪烁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光辉,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范树平  程从坤  刘友兆  张红梅  於冉  
随着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研究己成为国际上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课题。土地覆盖同样在中国得到诸多学者追究,但由于跨学科的综合型研究,研究成果丰富而繁杂,很有必要系统梳理。贯穿土地覆盖的全程研究,从数据资料、驱动机制、演变机制、效应分析4个方面进行综述。研究表明,未来研究发展趋势是统一规范体系下的多维综合研究,加强数据处理研究及数据建库、规范模型构建研究与推广应用、注重人地关系协调及效应研究是未来重点研究领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范树平  程从坤  刘友兆  张红梅  於冉  
随着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研究己成为国际上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课题。土地覆盖同样在中国得到诸多学者追究,但由于跨学科的综合型研究,研究成果丰富而繁杂,很有必要系统梳理。贯穿土地覆盖的全程研究,从数据资料、驱动机制、演变机制、效应分析4个方面进行综述。研究表明,未来研究发展趋势是统一规范体系下的多维综合研究,加强数据处理研究及数据建库、规范模型构建研究与推广应用、注重人地关系协调及效应研究是未来重点研究领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留科  许叔明  曹新向  
加入 WTO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必将对中国的土地利用产生深刻的影响。加入WTO前中国的土地利用状况与当时的具体国情分不开 ,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封闭式的土地利用系统 ;重视对耕地的保护 ;土地生态安全性低等。加入 WTO后中国土地利用面临粮食总体过剩、城镇化的推进、生态建设的需要等新的形势 ,要求在土地利用中制定土地利用优势区规划和有弹性的农用地平衡政策 ,构建土地利用的安全体系和耕地保护预警系统 ,做好耕地保护工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于兴修,杨桂山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原因 ,因而是全球变化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在评述了中国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研究的现状、取得的进展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应把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研究的理论体系、不同空间尺度的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的动态模型、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与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作为重点加以研究 ,以提高中国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的研究水平。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毕国华  杨庆媛  
基于经济、社会、生态三维视角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方法测度2004—2014年中国土地利用效益水平,并借助于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其空间异质性及空间演变格局。从时序特征来看,2004—2014年全国土地利用效益波动性提升。从空间特征来看,中国土地利用效益的空间格局存在差异性,但差异日渐缩小;土地利用效益的增减空间分布不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利用效益提升省份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大,土地利用效益降低省份的下降幅度越来越小;中国土地利用效益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热点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辽宁和西藏,冷点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土地利用效益的变化也表现出集聚特征,东南沿海与西部地区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庄大方  刘纪远  
本项研究工作直接应用“国家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项目和“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取得的最新数据和资料,研究并提出了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计算方法和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影响中国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的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了中国土地利用程度的区域分异规律,提出了中国土地利用程度的“极地”模式,并建立了中国土地利用程度的经度、高程模型。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赵荣钦  黄贤金  揣小伟  
研究目的:分析当前中国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中存在的误区,并提出基于土地科学视角的该领域整合研究的设想。研究方法:基于文献调查和回顾,对中国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回顾。研究结果:当前研究在碳收支研究参数的选择、研究尺度的匹配、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方案、土地利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及综合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区,这制约了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结论:土地科学在区域碳排放研究中具有综合研究的优势和特色,应考虑从土地科学学科体系的角度构建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的整体框架和方法体系,并开展区域示范研究;并进一步加强基于地块尺度的"自然-社会"二元碳收支的综合集成及土地利用全生命周期过程的碳排放...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贾冰  李升峰  贾克敬  徐小黎  
研究目的:评述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进展,指出存在问题和深入研究的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规划环评的理论意义等研究已比较透彻;具体操作的工作内容和程序清楚,但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等研究不够深入系统,实际操作性有待验证;相关研究成果可提供有益参考。研究结论:要加强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研究,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