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66)
- 2023(8997)
- 2022(7234)
- 2021(7149)
- 2020(5761)
- 2019(12834)
- 2018(12709)
- 2017(22980)
- 2016(13952)
- 2015(15496)
- 2014(15949)
- 2013(14877)
- 2012(14027)
- 2011(13003)
- 2010(13534)
- 2009(12201)
- 2008(12402)
- 2007(11408)
- 2006(10324)
- 2005(9828)
- 学科
- 济(49005)
- 经济(48933)
- 管理(30061)
- 业(28082)
- 企(21239)
- 企业(21239)
- 教育(20507)
- 中国(19612)
- 学(18162)
- 方法(16789)
- 农(14594)
- 数学(13789)
- 数学方法(13454)
- 地方(13391)
- 理论(12671)
- 财(12185)
- 业经(10384)
- 制(10345)
- 农业(10025)
- 融(8945)
- 金融(8943)
- 银(8838)
- 银行(8811)
- 发(8533)
- 行(8457)
- 教学(8322)
- 地方经济(8013)
- 和(7644)
- 技术(7522)
- 贸(6976)
- 机构
- 大学(198461)
- 学院(192620)
- 研究(76143)
- 济(67667)
- 经济(65788)
- 管理(60276)
- 中国(51530)
- 理学(50663)
- 理学院(49759)
- 管理学(48489)
- 管理学院(48076)
- 科学(48068)
- 京(44793)
- 所(40494)
- 范(38919)
- 师范(38653)
- 研究所(36788)
- 教育(35158)
- 财(34386)
- 农(33537)
- 中心(32651)
- 江(32298)
- 师范大学(31849)
- 北京(29417)
- 院(27092)
- 业大(26912)
- 财经(26664)
- 农业(26298)
- 州(25670)
- 技术(24392)
- 基金
- 项目(121486)
- 科学(96226)
- 研究(93882)
- 基金(84102)
- 家(74220)
- 国家(73481)
- 科学基金(60269)
- 社会(56402)
- 社会科(52964)
- 社会科学(52951)
- 教育(50750)
- 省(48589)
- 划(43707)
- 基金项目(42935)
- 编号(39981)
- 自然(37348)
- 成果(37099)
- 自然科(36435)
- 自然科学(36420)
- 自然科学基金(35747)
- 资助(34162)
- 课题(31955)
- 重点(30069)
- 部(28311)
- 发(28015)
- 年(26554)
- 性(26428)
- 创(24821)
- 规划(24379)
- 教育部(24250)
共检索到3088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陈仁 杨兆山 周国斌
教育与启蒙有着内在的价值联系,其主要来源于人及社会的现代性转型的历史使命,奠定了教育的启蒙基因与精神传统。教育启蒙的现代性目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合法性危机,但并未得到教育理论研究的足够关注。当前,随着中国现代性转型的日趋深化,将启蒙问题引入教育学的理论视域,凸显了实践与理论的双重诉求,应当贯之"教育/教育学"的立场加以体系化的建构,并积极促进其理论成果的实践转化。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石健壮 李森
知识的本质观是关于知识本质的认识模式和思维方式的方法论观点。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是近代以来,对中国知识教育及教育学研究影响最为深刻的一种观点。当前,由于其知识信仰的本质主义严重制约了中国教育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其产生背景—现代性及其理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超越于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以其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知识本质观进行了彻底地反思、批判与解构。然而,这种知识本质观仍然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点,必须对其产生的核心背景—后现代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思的现代性超越于二者,在包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合理要素的基础上,兼容知识的相对性、动态开放性、多样性与差异性、情境性、共识性以...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潘坤
作为启蒙运动的分支,苏格兰启蒙运动是现代文明进程的中坚力量。苏格兰作为这场运动的诞生地,是追溯现代文明起源的重要场所。与欧陆发达地区相比,贫穷落后的苏格兰之所以能兴起一场辉煌璀璨的启蒙运动并产生深远的辐射力,其奥秘在于苏格兰的国际性以及自身的文化特性。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国际性与开放性,得益于其积极与英格兰、荷兰、法国等地先进文化的融合。再者苏格兰自身的独特性又深刻影响着这场运动。这种特性离不开苏格兰自由包容的社会文化氛围,政治环境的自由化、宗教宽容,强大的资助群体、启蒙知识分子的高度社会性等因素,使苏格兰启
关键词:
苏格兰 启蒙运动 现代性 文明 思想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升
现代性启蒙就是要促使人类摆脱"不成熟状态",激发人的无穷想象力和无限创造力,真正确立起独立人格和主体意识。目前,中国的现代性启蒙就是要在扬弃传统的基础上,参照西方社会的现代化模式,确立社会成员个体独立的法权状态,促使传统伦理社会向现代市民社会转变,从而为人的自由创造条件。
关键词:
启蒙 传统 现代性 伦理社会 市民社会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彭正梅
本文探讨了德国批判教育学启蒙主张的理论基础和主要观点,指出所谓启蒙的教育实际上就是要回到康德对启蒙的论述,即致人于"成年状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松
教育与启蒙当属哲学研究的范围。启蒙作为教育永恒的使命 ,其责任就是向愚昧挑战、为心智解蔽 ,既关乎体制 ,又针对人。作为本体的教育 ,乃是体现了哲学精神的教育 ,通过它 ,知识成为生活的基础并内化为人的精神
关键词:
教育 启蒙 心智 认识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子腾 柳海民
教育学知识,即学科取向的教育知识,以学科对知识的要求为标准,构筑了教育学科知识的主体。教育学知识生产来源于现代性,有着科层制的组织形式、科学化的生产观、自我规训的生产体制三个方面的现代性基因。在其现代性基因的影响下,教育学知识生产遇到了片面追求科学主义、生产主体单一、行政化的制度安排、工具性的价值取向四个方面的现代性危机。为了规避其带来的问题,需要结合后现代主义的立场,从扩大知识生产主体、承认知识观多元化、开放知识生产组织形式三个维度对教育学知识生产方式进行重构。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锐
启蒙立足个体,诉诸理性,针对的是个人的自由和社会权利,体现以先进的文化理念引导和塑造个体的独立意识和主体意识。民族主义则立足国家的整体,在诉诸理性的同时,更要诉诸情感,体现为近代以来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而提出的一系列改良与革命的政治实践以建构现代国家。近代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逼迫中国人通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尝试,从而使启蒙与民族主义相交织,共同奠定了近现代国家建构的基础。而启蒙对个体主义的强调和民族主义对国家的强调则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承续了二者对近现代国家建构的方向和目标,统
关键词:
启蒙 民族主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芳 邹豆豆 吉标
职业启蒙教育是引导中小学生形成基本的职业认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树立初步的职业理想,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活动。职业启蒙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根基,在国外大致经历了萌芽兴起期、发展关键期和成熟完善期三个阶段。当前,在构建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背景下,我国应广泛借鉴国际经验,构建立体多元的职业启蒙课程体系,通过教育立法构建统筹协调的职业启蒙教育制度体系,立足协同育人,构筑多维联动的职业启蒙教育保障体系,以期形成“三位一体”的本土化职业启蒙教育体系,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关键词:
职业启蒙教育 职业生涯发展 国际经验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振亚
黄遵宪、梁启超等的异域经历,使“诗界革命”一度将日本作为传播中心,还接受了日本启蒙诗歌的变革范式启迪。其倡导的“新意境”和“新语句”,主张与民族复兴精神、传统文化融合,已饱含具有开放性的日本化色彩,拉开了晚清诗歌以通俗化表达新思想的序幕,开启了胡适、郭沫若等自由诗体的思路,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五四”新诗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只是“诗界革命”由于诗体革新缺乏独立性,过度倚重海外的背景,没有彻底成功,没有从“白话”走到“白话诗”。
关键词:
日本 启蒙 “诗界革命” 范式 改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燕楠
教育哲学作为20世纪重要的教育分支学科,其发展速度相对于其他分支学科较为缓慢,存在着被边缘化的危险。当前,教育哲学研究应聚焦三大基本问题:教育价值问题、教育研究方法论问题和教育研究哲学问题。其中,教育价值问题作为教育哲学研究的立足点,应明确教育哲学的基本对象和任务;教育研究方法论问题作为教育哲学研究的着力点,应推进教育研究在思维层面的突破和进步;教育研究哲学问题作为教育哲学研究的生长点,应不断提升教育研究的学术品位。这三大基本问题构成当代教育哲学研究的问题视域,引导教育哲学研究回归本源,推动学科发展。
关键词:
教育哲学 学科建设 教育研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田春雨
一提到启蒙老师,大家都会想起小学或中学的老师。我在这里要说的却是在我步入社会后影响我一生的老师。说影响我一生,是因为他们让我对一项工作从知之到好之,从好之升华到乐之,并且一如既往地乐之着。一本杂志让我爱上了财政工作十几年前,我调入县财政局工作。初始,我对财政工作很茫然,感觉枯燥乏味,每天的工作就是手写拨款单、盖章、跑银行拿单据、整理单据、编制凭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楠 孙芳芳 高绣叶
基于"家族相似性"视角,研究职业启蒙教育的历史发展轨迹,整体思考并分析其演进方向,对于我国未来职业启蒙教育发展理路具有重要价值。自建党以来,职业启蒙教育在认知方面经历了无意推进和积极发展,研究成果呈现繁荣、沉寂、再繁荣之势,实践探索由内容零散趋向系统化,其政治逻辑也逐步从服务个人达至上层建设的高度。历史经验启示我国职业启蒙教育需要:以社会对话保障职业启蒙教育行动、家校共筑职业启蒙教育发展图景、创新职业启蒙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多学科交叉促进职业启蒙教育研究。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仁 杨兆山 李颖辉
现代性启蒙导致的一个重大变化是,传统建立在德性伦理基础上的"幸福"理解,转向了以"人"为价值核心的观念认知:"幸福"的德性伦理传统虽然没有被中断,但对于"幸福"的追求越来越被认为是一种人性内在发展与自我超越的价值需要,更是个体生命存在的基本权利。作为使人成之为"人"的价值实践形式,教育要为"幸福"奠基,要为缔造个体的和社会普遍的幸福付诸努力。把教育提升为"幸福教育",使人"感到幸福"和"活得更好",构成了兼具时代性与使命性的课题,而将"幸福"导向人的自由与"美感生成",更彰显了教育致力于"启蒙"的人性境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马君
文章从元研究的视角、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地对中国职业教育学的基本问题诸如职业教育学的生成、职业教育学的独立性、职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和学科体系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探究和反思,试图构建一个系统的中国职业教育学理论知识体系,为职业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及其理论建构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以期能唤起学界对这些问题的持续关注和必要研究,进而共同推动职业教育学的学科建设走向更高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