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57)
2023(2288)
2022(1917)
2021(2010)
2020(1635)
2019(3957)
2018(3954)
2017(8058)
2016(4521)
2015(4900)
2014(4835)
2013(4904)
2012(4677)
2011(4089)
2010(4158)
2009(3885)
2008(3843)
2007(3385)
2006(2985)
2005(2823)
作者
(11458)
(9621)
(9431)
(9123)
(6462)
(4621)
(4422)
(3760)
(3599)
(3528)
(3427)
(3294)
(3060)
(3028)
(2983)
(2967)
(2951)
(2944)
(2764)
(2670)
(2337)
(2312)
(2307)
(2287)
(2187)
(2153)
(2111)
(2098)
(1946)
(1887)
学科
(19259)
经济(19227)
(12623)
管理(11898)
(10658)
企业(10658)
方法(9158)
数学(8602)
数学方法(8557)
(6709)
(5023)
财务(5018)
财务管理(5017)
企业财务(4937)
(4864)
(4471)
地方(4374)
中国(4211)
业经(3362)
(3334)
金融(3334)
(3120)
农业(3109)
市场(2852)
(2686)
劳动(2682)
(2626)
(2619)
银行(2613)
体制(2587)
机构
大学(60343)
学院(59449)
(25352)
经济(24885)
管理(23316)
理学(19988)
理学院(19754)
管理学(19440)
管理学院(19328)
研究(19251)
中国(16505)
(13662)
(13464)
财经(10713)
科学(10616)
(9900)
中心(9746)
(9363)
北京(8988)
(8728)
财经大学(8224)
研究所(8168)
经济学(8073)
(8043)
(7972)
师范(7916)
(7347)
经济学院(7330)
业大(7259)
(6937)
基金
项目(37267)
科学(29822)
基金(28003)
研究(27380)
(23614)
国家(23404)
科学基金(20696)
社会(17856)
社会科(16945)
社会科学(16940)
基金项目(15114)
自然(13713)
自然科(13442)
自然科学(13437)
自然科学基金(13216)
教育(12960)
(12562)
资助(12024)
(11790)
编号(11301)
成果(9470)
(9112)
教育部(8057)
重点(7809)
人文(7735)
大学(7416)
(7391)
(7325)
课题(7311)
(7208)
期刊
(27437)
经济(27437)
研究(18265)
中国(13447)
(11268)
(9215)
金融(9215)
管理(8348)
(7250)
科学(6919)
学报(6880)
大学(5642)
财经(5567)
教育(5519)
学学(5305)
农业(5029)
(4650)
经济研究(4125)
技术(3822)
问题(3816)
理论(3679)
业经(3675)
世界(3350)
实践(3280)
(3280)
现代(3161)
财会(3128)
资源(3024)
(3022)
(3022)
共检索到930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许经勇  
1997 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往所焦虑的通货膨胀消失了,出现了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通货紧缩,政府先后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在市场需求不足条件下,其效果仍然不尽人意。人们开始认识到股市发展对提高居民收入预期、刺激投资与消费需求的作用,重视发挥证券市场的特殊功能。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宏观调控的重要特点。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韩淑丽  孙秋红  于德智  
投资和消费是构成内需的两大部分,在以投资扩大内需的政策到位的同时,应积极启动消费扩大内需。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消费正处于停滞状态,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相对而言,我国农村人口多,生活水平低,现实的购买力尚未完全实现,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大,因而启动消费的着力点应是农村居民消费。拓宽消费品流通渠道,为启动农村居民消费做准备;促使农村居民增加即期消费,为启动农村居民消费注入动力;逐步推行信贷消费,为启动农村居民消费增添活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志平  
在当前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 ,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根本之策是扩大国内需求 ,进一步形成消费和投资的双重拉动。这不仅需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还需要采取措施进一步启动和支持数额巨大的民间投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媛娟  王皓  肖诗顺  
本文基于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特征对城乡居民消费差异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因素,指出启动农村消费是扩大内需的关键。必须积极加强对农村市场的调查和研究、建立健全现代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增加土地资产性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唐春勇  
农村市场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当前启动农村市场应通过政府、工业企业与流通企业三方面合作。首先,政府在宏观指导及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应创新;其次,工业企业应在产品、促销及渠道上,加强研究农村市场的特点从而作出改进;最后开拓农村市场须建立合理的流通渠道,杜绝假冒伪劣商品、保护农民的购买意向,从而达到启动农村市场的目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晓红  
文章认为,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70 % 的人口居住在农村, 农村市场潜力巨大。但近几年却存在农村市场消费不旺、需求不足的突出问题。作者针对我国当前农民收入低且增长缓慢、商品供给结构不能很好适应农民需求结构变化等制约农村市场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启动农村市场的对策建议: ( 1) 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 2) 根据农村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 ( 3 ) 努力培育和完善农村商品市场体系, 保证货畅其流;(4)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创造必要的消费环境; (5 ) 以农村小城镇为突破口带动农村市场发展, 加快农村工业化步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青枝  
本文以山西省为例,分析农村消费市场的潜力,指出制约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各种因素,并从增加收入、社会保障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流通体系搞活以及信贷担保机制等方面提出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对策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丁任重  
内需不足是当前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内需不足的产生有经济环境、体制、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但消费市场的缺陷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欺骗性消费、强制性消费、伤害性消费等现象的存在,使居民产生了消费恐惧症或消费厌恶症,影响了居民的消费心理。因此,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就是要采取有力措施整顿消费市场,确保消费安全,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河北经贸大学课题组  
1998年 ,以扩大投资为重点的扩大内需政策对促进我省经济增长起到积极作用 ,但今年以来扩大投资的政策未能继续取得预期效果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明显减弱 ,经济增长出现了“启而不动”的迹象。为什么过去我们长期惯用并行之有效的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投资需求还是消费需求 ?我省下一步扩大内需的政策取向如何 ?文章通过对我省近十几年来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贡献率实证分析与国际经验的比较 ,得出结论 :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是消费需求 ,而不是投资需求 ,单靠投资需求拉动的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持久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于建原  罗永明  
一、投资与扩大消费的关系 根据经济学原理,降低银行利率是可以扩大投资和提高消费需求的。但经济学提出这个“定理”,是将居民储蓄目的建立追求利率回报上,如果居民储蓄目的不是获利,则降低利率在扩大消费需求方面,就基本不起作用。根据近年来多次居民储蓄意愿调查,说明我国居民储蓄目的,获利性愿望所占比例很小。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供给主体,其扩大投资的最原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雯  
自199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已从供给约束型的短缺经济转变为需求约束型的过剩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特别是国内需求疲软不振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1)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RPI)自1997年10月份以来已持续下降了26个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自1998年4月份以来已连续20个月呈负增长态势1999年1至11月份两者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自1995年以来持续放缓,1995年至1998年分别为12.7%,12%,10.8%和6.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幅为9.6%),而1999年1至...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士斌  
世界各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进程表明,城镇化与工业化存在阶段性关联。当前我国快速城镇化的原因并非目前盛行的城镇化滞后所积累的追赶效应,而是中国工业化特定阶段的内在要求,随着城镇化发展和进城农村劳动力收入的提高,内需市场也会随之扩大。因此,在实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过程中,政府并无需刻意提高城镇化水平,而要转变政策导向和财政投入机制,放宽城镇户籍限制,实现进城农村劳动力职业、身份与收入的同时转变,从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