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85)
2023(8096)
2022(6810)
2021(6496)
2020(5416)
2019(12178)
2018(11938)
2017(23424)
2016(12830)
2015(14234)
2014(14089)
2013(13668)
2012(12564)
2011(11007)
2010(11186)
2009(10767)
2008(11189)
2007(10383)
2006(9422)
2005(8858)
作者
(33097)
(27606)
(27518)
(26443)
(17765)
(12975)
(12727)
(10405)
(10383)
(9955)
(9357)
(9329)
(8818)
(8774)
(8691)
(8355)
(8216)
(8109)
(8083)
(7751)
(6899)
(6654)
(6579)
(6442)
(6379)
(6225)
(6116)
(6113)
(5441)
(5349)
学科
管理(49501)
(47677)
经济(47493)
(45906)
(42292)
企业(42292)
(23395)
方法(21307)
(16974)
(16961)
财务(16946)
财务管理(16916)
数学(16853)
数学方法(16724)
企业财务(16348)
中国(13817)
(13501)
业经(13315)
(11959)
体制(10311)
(9583)
银行(9569)
(9519)
金融(9516)
理论(9376)
(9046)
(8939)
(8595)
农业(8277)
(7300)
机构
大学(181279)
学院(177941)
(76042)
经济(74501)
管理(71099)
理学(60780)
理学院(60225)
管理学(59519)
管理学院(59179)
研究(56123)
中国(46306)
(44107)
(36826)
财经(33775)
(30610)
科学(28556)
(27025)
(26636)
中心(26027)
财经大学(25347)
经济学(24384)
北京(23337)
研究所(23060)
(21880)
经济学院(21799)
师范(21730)
(21499)
(20786)
商学(20311)
商学院(20152)
基金
项目(111065)
科学(89778)
研究(86045)
基金(83626)
(70287)
国家(69658)
科学基金(61470)
社会(59660)
社会科(55517)
社会科学(55499)
基金项目(43713)
(40759)
教育(40588)
自然(36762)
自然科(35891)
自然科学(35885)
自然科学基金(35315)
编号(34604)
(34472)
资助(33647)
成果(30836)
(28420)
(27104)
国家社会(24721)
教育部(24556)
重点(24524)
(23921)
人文(23704)
课题(23485)
(23192)
期刊
(86945)
经济(86945)
研究(57294)
中国(39574)
(39464)
管理(28422)
学报(22793)
科学(22076)
(21416)
金融(21416)
(21006)
教育(20038)
大学(19418)
财经(18374)
学学(18072)
(15579)
农业(13575)
经济研究(13471)
技术(13103)
业经(12245)
财会(11385)
会计(11059)
问题(11007)
(8825)
世界(8797)
(8777)
理论(8575)
现代(8227)
国际(7986)
通讯(7617)
共检索到279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陆一  
在OECD2004年初颁布的新版公司治理准则中,公司治理已经开始从更倾向公司内部的权利关系的授予、监控、制约安排,向注重内外部的各种利益相关因素的协调转变;从更倾向于公司高层的权术安排游戏,向企业员工和债权者等原来忽略的因素倾斜。OECD的苦心在于,在企业追逐利益的过程中应当透过形式上的治理结构安排和切实的运作行为,让所有人看得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伦理之所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陆一  
OECD 于1999年出台了《OECD公司治理原则》。2004年初又公布了新版的公司治理准则。对照前后两个版本,就会发现公司治理在OECD眼中尽管仍旧"关注因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而引起的治理问题",但已经开始从更倾向公司内部的权利关系的授予、监控、制约安排,而向注重内外部的各种利益相关因素的协调转变;从更倾向于公司高层的权术安排游戏,而开始向企业员工和债权者等原来忽略的因素倾斜。这是值得国内许多研究者和政府决策者重视的变化。这对于我国业内把公司治理仅仅理解为在股东、董事会和经营层之间的权术游戏,对于仅仅关注于企业高管、董事会的利益以及他们的积极性的倾向;对于只在形式上应付性地进行了治理的结构安排...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丹崖  
故事发生在美国加州郊区的一个小镇上,那天,街道上静极了,盛夏的烈日炙烤着大地,没有一丝风。突然,马路对面出现了一个八九岁光景的男孩。他一边跑,一边摇动着手里的10元钞票开心地呼喊着:"阿姨,买几个香梨!"男孩眼睛直直地盯着对面水果摊上的一大堆金黄的梨子,径直朝水果摊奔来,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这个时候,悲剧发生了——一辆疾驰而来的红色轿车突然闯进了这条街道,随着一声惨叫,男孩的身体倒在了血泊之中。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这条街道是明令禁止车辆通过的,那辆红色轿车竟然明日张胆地闯了过来,即使造成了事故,竟连速度都没有减,溜之大吉,仿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姜汝祥  
天理是规律,规律在人心,因此,"天理即良知"。凭良知(心)做事,即是按规律办事,但如何做到把规律与良知融为一体呢?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赵清文  
王阳明对"良知"、"知行"等理论的阐发中,对"经"与"权"的问题多有涉及。他认为,作为现实的道德行为中应当遵循的规矩或准则,"经"的形而上的依据,只能从"良知"那里去寻求;通过"良知"对具体情境中的行为的正当性进行判断取舍的过程,就是"权"。经权统一的基本原理,是"知行合一";统一的现实路径,是"致良知"。王阳明的经权理论具有鲜明的启蒙色彩,对于主体价值的发现以及破除外在权威的束缚,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段伟文  
2007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1993年制定的《科技进步法》的修正案,标志着未来一段时间里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的确立。新的《科技进步法》将于2008年7月1日正式实施。与修订前的《科技进步法》相比,这个修订案的特色有哪些?过去《科技进步法》实施不力的原因是什么?实施好《科技进步法》的对策有哪些?这些都是本期专题笔谈关注的内容。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丁愉  王晓庆  李睿  
王阳明良知说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立志之说,不仅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设定了基本原则;且其事上磨练、知行合一的工夫,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良知说依据每个人内心都存在的良知,以激发人的社会责任意识,能鼓励大学生在具体的行动中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并最终使其在致良知的过程中,塑造理想人格。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伟  
公司治理结构的本质是企业所有权的安排。在企业所有权安排上,公司经历了一个由物质资本独享企业所有权,到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分享企业所有权,再到利益相关者共享企业所有权的发展过程。相应地,在公司治理方面,与其说是从传统的"股东至上"理论逻辑下的单边治理模式,发展为现代的利益相关者理论逻辑下的共同治理模式,倒不如说是,从单一的物质资本主导下的物质资本对人力资本的制约,到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共同主导下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相互制衡,再到利益相关者共同主导下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平衡的发展过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伟  
在复杂现代性背景下重思中国发展道路、创生中国式现代性,是中国现代性的内在本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以满足现代生活方式的需要,是中国教育现代性的内在必有之义,也是超越教育现代性的致思方向。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良知论传统,在教育现代性中重建良知论既可期予重构中国文教传统,也是中国参与教育现代性修葺的文化自觉。良知的现代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回归教育本真、重塑教育德性和寻获教育信仰三个方面。良知论只是一个可能的思想方案,不能寄予这一思想方案解决教育现代性的全部价值问题,但这一传统对于现代教育的救赎仍然不可或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忠良  
精益的底层架构可总结为三个词、六个字:良知、事实、逻辑。致良知,存大爱我们常说,要做负责任的人,负责任是良知的基础。负责任在工作当中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坚信共识。所谓坚信共识,就是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有坚定的信心,我们相信企业发展了,大家会有一个共赢的结果。另一方面,要有坚定的信心。坚信我们一定能达到发展目标。但是,仅有以上两个方面是不够的,必须有一个重要的基础,我把它称之为"心存大爱"。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茅忠群  
"良知"和"功利心"推动的创新,对社会的影响与结果是不一样的。源于"良知"的创新,更能对社会发展起到正向、可持续的作用;源于"功利心"的创新,带来的可能是灾难。2014年下半年,有一个问题一直占据着我的脑海:究竟什么样的企业才称得上伟大的企业?上网一查,有不少这方面的说法或定义,这些定义基本都是比较单一地从市场业绩、经济成就而论,也就是只把企业看作现代社会的一个经济组织而已。多年传统文化的熏陶让我强烈感觉到这种观点的片面性。古圣先贤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是说要天下太平,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苏勇  
中国管理模式只有植根于中国社会文化之中,方能尽显其效。久闻金蝶和徐少春先生大名,笔者供职单位的财务软件用的就是金蝶软件,徐少春这位本科学计算机、研究生学会计的复合型人才,可谓是中国财务软件开发应用推广的先驱。尤其是近年来,徐董致力于研习王阳明哲学思想,探究中国管理模式的决心和行动,让致力于研究中国管理思想的笔者萌生了很大的敬意。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谭宗宪  陈人康  
权利制约权力,是指公司用习惯权利、道德权利、法律权利等约束管理者的权力,防止公司管理者权力的变异和滥用,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整体利益。权利本位、共同治理、分权制衡、内部人控制、外部人约束是其基本特征。建立权利制约权力的公司制衡机制,是实现公司权力机制创新的根本途径。公司权力制衡机制的转变,需要从公司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努力,通过解冻,降低阻力,打破平衡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