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4)
- 2023(1976)
- 2022(1519)
- 2021(1513)
- 2020(1290)
- 2019(2673)
- 2018(2720)
- 2017(5003)
- 2016(2736)
- 2015(2845)
- 2014(2935)
- 2013(2862)
- 2012(2699)
- 2011(2402)
- 2010(2290)
- 2009(2145)
- 2008(2128)
- 2007(1987)
- 2006(1842)
- 2005(1588)
- 学科
- 管理(8789)
- 济(8740)
- 经济(8632)
- 业(7773)
- 企(6360)
- 企业(6360)
- 农(3834)
- 中国(3465)
- 财(3097)
- 方法(2858)
- 学(2467)
- 技术(2399)
- 业经(2309)
- 社会(2261)
- 农业(2254)
- 制(2206)
- 数学(2158)
- 数学方法(2109)
- 融(2109)
- 金融(2109)
- 理论(2039)
- 地方(2024)
- 教育(2023)
- 人事(1997)
- 人事管理(1997)
- 银(1801)
- 银行(1798)
- 行(1758)
- 策(1757)
- 障(1639)
- 机构
- 大学(38029)
- 学院(36872)
- 管理(14235)
- 济(12956)
- 研究(12679)
- 理学(12642)
- 经济(12567)
- 理学院(12381)
- 管理学(11977)
- 管理学院(11911)
- 中国(10019)
- 科学(8374)
- 京(8348)
- 财(7143)
- 农(6673)
- 所(6354)
- 中心(6337)
- 范(6283)
- 师范(6239)
- 业大(5814)
- 江(5738)
- 研究所(5733)
- 北京(5339)
- 农业(5224)
- 财经(5222)
- 师范大学(5120)
- 经(4752)
- 教育(4689)
- 州(4644)
- 院(4514)
共检索到585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吴汉 徐夫真 张珍珍
采用一般疏离感量表、自我知觉问卷和社会关系网络问卷调查了308名听障青少年疏离感的特点及其与自我概念、友谊支持的关系。结果发现,高中男生的疏离感水平显著高于高中女生,初中女生和中专女生的疏离感水平显著高于高中女生;自我概念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听障学生的疏离感;友谊支持可以调节自我概念与疏离感之间的关系。结论:友谊支持在自我概念与疏离感之间起调节作用,较高的友谊支持增强了自我概念对疏离感的负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
听障青少年 疏离感 自我概念 友谊支持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珍珍 陈佩佩 路立红 徐夫真
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自我知觉问卷(SPPC)和一般疏离感量表(GAS)对某城市312名听障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以考察听障青少年的抑郁水平及其与疏离感、自我概念的关系。结果发现,听障青少年抑郁水平存在显著的年龄段差异,初中生的抑郁水平显著高于高中生;听障青少年抑郁与疏离感、自我概念均显著相关,疏离感直接影响听障青少年的抑郁水平,同时也通过自我概念间接影响其抑郁水平。本研究发现,自我概念在疏离感与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疏离感通过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影响听障青少年的抑郁,中介效应量为9.43%。
关键词:
听障青少年 抑郁 疏离感 自我概念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董莹 韩露 钱志亮
视障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建立受所处生态系统的影响。国外研究者对视障青少年自我概念特点如生理自我、情绪自我、能力自我、社会自我,以及生态环境取向下视障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丰富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以下不足:研究对象选择不均衡;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研究内容有待深化;研究视角有待拓宽。据此,本研究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对后续相关研究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
视障青少年 自我概念 生态系统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礼林 杨东涛
文章分析了员工组织政治认知对工作疏离感的影响机理,并通过对340位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采用层级回归方法检验了员工职业价值观在工作疏离感决定中的调节作用。主要结论包括:第一,组织政治认知对工作疏离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能力;第二,员工的社会型职业价值观调节了组织政治认知与工作疏离感之间的正向关系,社会型职业价值观的水平越高,组织政治认知与工作疏离感之间的关系就越弱;反之越强。文章最后讨论了研究结果的管理学意义,提出应弘扬社会型职业价值观以减少员工的工作疏离感。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赵卫宏
本研究实证了消费者自我概念结构维度对品牌个性的相对影响力以及人口统计因素(性别、年龄)的调节效果。结果显示,在3个被研究的自我概念维度中,实际自我概念对品牌个性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社会自我概念对品牌个性也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理想自我概念对品牌个性的影响则未获统计学意义上的支持。而在性别和年龄等人口统计学因素调节下,消费者自我概念结构维度对品牌个性的关系强度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些研究结果对于实施基于消费者自我概念的品牌个性定位与推广战略具有理论意义和实务启示。
关键词:
性别 年龄 自我概念 品牌个性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野 刘晓明
自从自我概念被提出后 ,由于其理论建构不清楚 ,与此有关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停滞阶段。 2 0世纪后期 ,Shavelson、Marsh等人提出了合理的自我概念理论模型并制定科学的量表 ,使该研究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此后 ,该模型又被Vispoel等人完善。本文除简要介绍自我概念理论和模型的发展、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发展之外 ,着重阐述了中学生学业自我概念的研究进展 ,以及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错综复杂的关系 ,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思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启尧 孙习祥
本文基于所构建的利益感知对消费者绿色品牌购买意向影响的概念模型和提出的相关假设,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层回归等方法实证分析发现:功能性利益感知和情感性利益感知对绿色品牌购买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享乐性利益感知的影响不显著,且三者均对消费者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幸福感仅在功能性利益感知和情感性利益感知对绿色品牌购买意向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自我概念清晰性正向调节享乐性利益中尝新利益感知对消费者幸福感的影响。据此提出,企业应在提高绿色品牌环保功效的同时,注重保障绿色品牌产品品质;应重视以消费者幸福感提升为导向的绿色品牌利益创造;应根据不同消费者自我概念认知程度细分绿色品牌市场,采取差异化的绿色品牌创新性信息传播策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邱剑 安芹
采用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长处和困难问卷(学生版)和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对271名初中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疏离感、亲社会行为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发现:(1)初中流动儿童男生环境疏离感显著高于女生,女生亲社会行为显著高于男生,曾远离父母生活过的流动儿童疏离感总分及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均显著高于一直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儿童;(2)疏离感与社会支持和亲社会行为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3)结构方程模型表明,社会支持在疏离感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模型拟合较好。初中流动儿童疏离感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提高社会支持可促进初中流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付传彩
疏离感是个体的一种主观消极感受,包括社会疏立感、不可控制感、无意义感等。研究者选取北京市145名聋人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选取陕西西安、湖南长沙两地健听大学生261名作为对照组,采用杨东编制的《青少年疏离感量表》,对聋人大学生与健听大学生的疏离感进行对比研究,探讨聋人大学生疏离感的特点。研究得出:聋人大学生与健听大学生具有相似的疏离感特点,但在自我疏离感、亲人疏离感、社会孤立感、总体疏离感上聋人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健听大学生。
关键词:
聋人大学生 疏离感 对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思羽 刘琪 徐夫真
采用父母自主支持量表、自我接纳问卷、同伴支持量表和中文健康问卷对798名听障青少年进行调研,考察听障青少年感知到的父母自主支持与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关系,以及自我接纳的中介作用和同伴支持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自主支持、自我接纳和同伴支持水平越高,听障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少;(2)自我接纳的中介作用和同伴支持的调节作用存在学段差异:自我接纳在高中和高职听障生父母自主支持与心理健康问题之间起中介作用,同伴支持可以调节高职听障生自我接纳与其心理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揭示了父母自主支持、同伴支持和自我接纳对减少听障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作用及学段差异,发现高同伴支持可以缓解低自我接纳高职听障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对不同学段听障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了科学的研究依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田宪华 张绍波 付伟
为考察听障青少年意向性自我调节、生命意义感与问题性网络使用的关系,采用意向性自我调节问卷、生命意义感量表、问题性网络使用问卷对454名听障青少年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意向性自我调节对听障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2)存在意义感在意向性自我调节对问题性网络使用的影响间存在中介效应,寻求意义感在意向性自我调节对问题性网络使用影响间存在遮掩效应;(3)对意向性自我调节和生命意义感得分进行潜剖面分析,可将听障青少年分为两种类型:低调节能力-低意义感组和中等调节能力-中等意义感组,且中等调节能力-中等意义感组的问题性网络使用得分显著低于低调节能力-低意义感组。为减少问题性网络使用行为,建议特殊教育工作者注重培养听障青少年的意向性自我调节能力,加强生命教育,引导听障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积极追寻生活品质,实现高水平的生命意义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旺
用问卷法对431名听力障碍中学生的疏离感进行测查,结果如下:(1)听障中学生疏离感的总体状况表现为环境疏离最高、社会疏离其次、人际疏离最低。(2)女生的无意义感高于男生,男生的亲人疏离感和不能控制感高于女生;在三个年级的学生中,9年级学生的自我疏离感最高,7年级学生的压迫疏离感最低。(3)独生子女的伙伴疏离感高于非独生子女;城市学生的压迫疏离感和社会孤立感高于农村学生。(4)听障中学生的无意义感和亲人疏离感均随人缘状况的改善而降低;人缘差的学生的伙伴疏离感和不能控制感高于人缘好的学生。
关键词:
听力障碍中学生 疏离感 亚群体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任晗 许亚玲 陈维政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304份数据为样本,探讨了直接上级的辱虐管理行为对"80前"和"80后"员工工作疏离感的影响作用,并对代际的调节作用进行了检验。结果与公众和学术界对"80后"员工"脆弱、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力"等评价大相径庭:辱虐管理对员工工作疏离感及其三个维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80前"员工感受到的辱虐管理水平、工作疏离感及其三个维度的均值水平均高于"80后"员工各变量均值水平,除孤立感外,其他变量在两组样本中的均值水平差异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代际的调节作用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于海琴 李玲 梅健
教师职业心理健康是高校组织管理的重要议题,本研究选取武汉地区5所重点大学的优势学科实验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教师的工作疏离感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无规范感最高,达到中上水平,说明组织缺乏清晰明确的规则;教师的组织政治认知对其工作疏离感预测作用显著,其中同事关系是最主要的预测源;无力与无意义感会导致工作绩效降低,无规范感会导致离职倾向,提高工作绩效和预防离职倾向需要不同的管理策略;工作疏离感在组织环境评价与工作结果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应成为组织管理的重要途径。抵制疏离感,需要重视组织内部的充分沟通,加强思想价值观引导,多关怀教师的工作态度与情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柴晓运 龚少英
本研究以834名中学生为被试开展问卷调查,在考察中学生数学学习投入特点的基础上,探讨感知到的数学教师支持的预测作用及数学自我概念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性别对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投入影响较小,初二男生的数学学习投入得分高于女生,其他年级不存在性别差异;(2)从初中到高中,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投入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3)感知到的数学教师支持显著正向预测中学生数学学习投入;(4)数学自我概念在感知到的数学教师支持对数学学习投入的预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