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22)
2023(6334)
2022(4982)
2021(4754)
2020(3869)
2019(8714)
2018(8477)
2017(15947)
2016(8285)
2015(9158)
2014(8267)
2013(8046)
2012(7244)
2011(6488)
2010(6836)
2009(6394)
2008(6412)
2007(5855)
2006(5233)
2005(4793)
作者
(22094)
(18328)
(18022)
(17261)
(11635)
(8740)
(8087)
(6941)
(6883)
(6788)
(6293)
(6097)
(6078)
(5930)
(5647)
(5564)
(5468)
(5390)
(5346)
(5266)
(4661)
(4421)
(4385)
(4223)
(4190)
(4167)
(4083)
(4032)
(3761)
(3615)
学科
(27671)
经济(27641)
管理(26548)
(25118)
(22875)
企业(22875)
技术(11993)
中国(9569)
技术管理(9180)
方法(8011)
理论(7804)
业经(7799)
(7559)
(6936)
(6870)
(6674)
(6161)
银行(6143)
教学(6017)
(5907)
地方(5815)
数学(5712)
(5644)
贸易(5637)
教育(5636)
数学方法(5539)
(5533)
金融(5531)
(5457)
农业(4772)
机构
学院(108328)
大学(107582)
(40984)
管理(40078)
经济(40025)
研究(36732)
理学(33721)
理学院(33331)
管理学(32635)
管理学院(32418)
中国(28495)
(23184)
科学(21927)
(20199)
(18302)
(17916)
中心(16567)
研究所(16364)
(15799)
师范(15652)
(15625)
财经(15134)
北京(14977)
(14459)
业大(14270)
(13908)
技术(13739)
(13663)
经济学(12343)
师范大学(12309)
基金
项目(68931)
科学(53590)
研究(53120)
基金(47218)
(41536)
国家(41172)
科学基金(34947)
社会(32537)
社会科(30782)
社会科学(30769)
(28353)
教育(25034)
基金项目(24430)
(23175)
编号(21883)
自然(21274)
自然科(20863)
自然科学(20857)
自然科学基金(20463)
成果(18674)
资助(18404)
(17743)
创新(16694)
课题(16198)
重点(15855)
(15213)
(14333)
项目编号(13667)
国家社会(13372)
(13362)
期刊
(49561)
经济(49561)
研究(35725)
中国(28469)
教育(20595)
管理(19534)
(16798)
学报(16502)
科学(15236)
(14561)
大学(13177)
学学(11774)
技术(11719)
(11055)
金融(11055)
农业(9603)
业经(8344)
经济研究(8334)
科技(7769)
财经(7726)
图书(7012)
(6797)
(6279)
职业(5984)
(5807)
论坛(5807)
技术经济(5551)
(5377)
问题(5359)
(5185)
共检索到175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崔允漷  
课堂变革是当前我国推进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关键,而引起课堂变革的重要因素是听评课制度的改革。本文从专业的视角分析指出当前我国听评课存在着简单处理、任务取向与不合而作等种种去专业现象,提出范式转型的转折点在于改变思维方式,实现从简单走向复杂、从对立走向理解、从业余走向专业的转变。最后,文章并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与课堂文化四个维度构建一种课堂教学分析框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崔允漷  
传统的听评课存在听课无合作、评课无依据、听评课无研究的症状,体现了专业性的丧失。课堂观察LICC范式从当前作为一种课堂研究的听评课存在的问题出发,坚持科学实用主义,通过对课堂的解构,倡导教师组建不同的合作体,采用类似科学观察的方法,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该范式在丰富课堂知识、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在可靠性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小云  齐顾波  徐秀丽  
本文从发展研究的角度出发,梳理了行动研究的概念、行动研究背后的哲学与实践反思、行动研究与常规研究的区别,并探讨了行动研究所面临的挑战。本文认为,行动研究是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它需要研究者构建一套全新的知识、态度和技能体系。在行动研究中,"研究"与"行动"的边界已变得相当模糊,研究者与实践者相互协作、又各有侧重,共同推动研究目标的实现;这个"目标"也不再仅仅遵从常规研究中"发现知识"的旨趣,而是尝试将"发现知识"、"应用知识"、"传播知识"等本来在"科技转移模式"中不同阶段的目标在同一平台上进行了某种程度的结合。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贾义敏  詹春青  
情境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范式,是学习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现代学校教育和社会组织的变革。文章对情境学习研究的历史发展和主要流派进行了梳理,重点总结了情境学习研究范式的知识观和学习观,并对其理论的教育实践应用进行了探讨,最后文章提出了情境学习理论对学校教育的启示以及面临的挑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剑虹  
人本德育是一种新的学校德育范式。以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为指导,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纬度反思当前高校德育活动中可能存在的种种"反人本"倾向,从而建构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价值目的的现代德育人本的思想体系和实践模式。进一步明确德育目标的层次化、具体化,以推动现代人本德育思想由理念层次向实践层次和操作层次的转换,致力于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宇  
参与式儿童研究,是儿童以研究主体、合作研究者、研究伙伴身份,参与到对自身生活、经历之研究的一种研究范式。相对于以往以儿童为对象的儿童研究,儿童在参与式儿童研究中扮演着更为积极的角色,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得到重视和回应,体现出在儿童研究中对儿童参与权的肯定,对于儿童作为有能力的社会行动者或社会主体的认同。对于参与式儿童研究而言,儿童的角色转变是核心,整合传统研究方法和"参与式工具"的研究方法创新是关键,而儿童与成人之间广泛存在的权力不平衡,则始终挑战着参与式儿童研究的实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谭维智  
新一代人工智能因为涌现智能而具备了接受教育的条件,智能机器成为新的教育对象,人与机器的关系转变为一种教育关系。像教育人一样教育机器,并不等于像教育机器一样教育人。“机师”与“人师”存在根本性差异,不能让机器以人教人的方式教育人。智能机器的崛起使教育面临一次由“人人之间”向“人机之间”的范式转型。构建教育机器的新型教育范式需要重新定义学习、教育、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进行教育理论层面的准备,并为新范式的实现提供一个可行的实践模式。相对于以“学”为中心和以“教”为中心的教育范式,教育机器的新型教育范式是“教学合一”的教育范式。经由教育机器来形成一种将“教”和“学”融为一体的结构及其学习发生机制是教育范式转型的关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王燕燕  
“华盛顿共识”与早期的发展理念由于只是狭隘地看待发展,所以它们所倡导的发展范式在实践中都失败了。事实上,21世纪发展的实质是变革与转型,而伴随变革与转型的则是个人与社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本文将关注一种新的发展范式(后华盛顿共识),关注各国政府、公民社会及国际援助机构在促进新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关注新发展战略、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的方式及过程。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维夫克·拉姆库玛  艾丽娜·皮特科娃  继红  
1984年12月,在印度北部城市波帕尔爆发的一起化学毒气泄露事件催生了一种新的环境治理范式,这种新范式以美国当局通过的一项法案《紧急计划和社区知情权法》为标志,强化了提升透明度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文章介绍了构成环境治理新范式的三项原则,即"信息获取权"、"决策的公共参与权"和"司法补救权",并考察了环境治理的现状以及未来会遇到的挑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涛  
教学切片分析是以课堂教学切片为载体,观察与分析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得失与否,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实现高效课堂为目的的一种课堂诊断方式。该课堂研究范式是传统听评课方式的超越,有着独特的问题域和思维方式,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应当之需。实践中,该课堂研究范式秉持实践理性,以常态课堂为研究对象,既简化了课堂的复杂程度,又突出研究的问题,它在表征教师实践性知识,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设计,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质量方面具有独特效用,同时,也是归纳教学性教学理论生成的重要路径,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闫引堂  
本文从范式转型的角度,对西方一些国家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教育政策社会学进行了述评,指出教育政策社会学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社会政策研究”模式的局限,在研究范围、研究主题上有新的突破,但其研究视角仍然不够明晰,理论建构还显薄弱,并没有构成教育政策研究的范式转型。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连志英  
针对目前学界存在的对文件连续体理论的一些误读,本文系统梳理和阐释了文件连续体理论的核心概念、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应用,指出文件连续体理论是在澳大利亚基于证据和连续体的文件管理思想、文件系列体系思想的基础上,借鉴后保管主义及结构化理论建构的后现代主义文件保管的新范式。它强调文件并非是中立物,文件的运动具有时空延伸性。该理论的终极诉求是建立一个自下而上的、可靠的文件保存体系,以完整保存集体记忆,促进社会民主发展。要实现这一诉求,文件的保存就需多方主体的参与和合作。文件连续体理论为文件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田虎伟  
混和方法研究是指研究者在同一研究中综合调配或混合定量和质性研究的技术、方法、手段、概念或语言的研究类别;它是在美国质性——定量两种研究方法范式的争论中产生的;其理论基础是实用主义;混合方法研究程序设计包括确定研究问题、研究目标、选择研究方法、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解释资料、合法化、得出结论并撰写最终报告等8个步骤;它的突出优势是在研究中能增加交叉性优势和压缩非重叠性弱势,提高研究的效度与信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国红  
面对职教教学中“要素分离”的问题,在“学习进程”理论框架下创建了“学习微进程”教学新范式。学习微进程是描述学生关于某一“任务主题”的实践与认知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进步历程,站在生命视角,学习微进程的“细胞”隐喻诠释了其在职教教学中的创新与基础意义。构建了学习微进程“点—线—面”的基本样式,即以任务、问题和概念为三个进程点,分别对应构建尝试链、反思链和解释链三条进程链,通过教学内容、方法与评价的一致性推进,综合形成职教教学要素的黏合力,并建立“任务中心”“行知有序”“学评一体”的行动策略,彰显“生命性”关照和“草根式”创建的意蕴与价值。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会英  
课语整合式学习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芬兰和荷兰两个国家,此后在欧洲以及世界其它国家得到迅猛发展。依照文化哲学的整体主义视角,有学者发现传统外语教育存在语言与课目知识疏离、文化内涵缺失等问题,文化教育诉求催生课语整合式学习。作为一种文化教育范式,课语整合式学习在教育理念上遵奉整体主义哲学观;在教育目的上认同全球公民身份和培养多元文化意识;在教育内容上彰显学习者个人知识与具体情境;在教学方式上开发多样化有效实践路径;在评估方式上奉行课目内容优先原则,并表现出树立文化教育理念、确立全人教育目的、创新建构主义课程、开发文化教学方式和施行学本评估的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