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86)
- 2023(4799)
- 2022(3913)
- 2021(3822)
- 2020(2861)
- 2019(6655)
- 2018(6592)
- 2017(11288)
- 2016(6472)
- 2015(7668)
- 2014(7643)
- 2013(6992)
- 2012(6189)
- 2011(5420)
- 2010(5634)
- 2009(4624)
- 2008(4677)
- 2007(4189)
- 2006(3613)
- 2005(3318)
- 学科
- 济(20165)
- 经济(20148)
- 管理(13454)
- 业(10653)
- 教学(10447)
- 方法(9889)
- 企(8811)
- 企业(8811)
- 数学(8659)
- 数学方法(8272)
- 理论(7616)
- 学法(6685)
- 教学法(6685)
- 中国(6089)
- 学(5285)
- 教育(4952)
- 农(4901)
- 学理(4860)
- 学理论(4860)
- 地方(4606)
- 业经(4524)
- 财(4452)
- 制(3871)
- 环境(3514)
- 和(3461)
- 农业(3452)
- 发(3149)
- 银(2969)
- 银行(2939)
- 技术(2933)
- 机构
- 学院(84681)
- 大学(83174)
- 研究(28431)
- 管理(26040)
- 济(25656)
- 经济(24742)
- 理学(21935)
- 理学院(21619)
- 中国(21368)
- 管理学(20635)
- 管理学院(20482)
- 科学(19993)
- 京(18803)
- 农(15109)
- 所(14612)
- 技术(14553)
- 业大(14234)
- 江(14118)
- 中心(13813)
- 范(13421)
- 研究所(13379)
- 师范(13191)
- 财(12533)
- 北京(12189)
- 农业(11960)
- 州(11715)
- 院(10910)
- 工程(10908)
- 职业(10839)
- 省(10442)
- 基金
- 项目(57469)
- 科学(42408)
- 研究(42254)
- 基金(37208)
- 家(33577)
- 国家(33301)
- 科学基金(27560)
- 省(24729)
- 教育(22861)
- 社会(22194)
- 社会科(20998)
- 社会科学(20993)
- 划(20332)
- 基金项目(18879)
- 自然(18384)
- 自然科(17955)
- 自然科学(17949)
- 编号(17916)
- 自然科学基金(17550)
- 资助(16229)
- 成果(15118)
- 课题(14285)
- 重点(13714)
- 年(12241)
- 发(12076)
- 部(11789)
- 创(11712)
- 大学(11501)
- 科研(11065)
- 计划(11038)
共检索到1339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胡嘉英 邹光华 徐祚卉 陈学习 杨涛 师皓宇 周爱桃
富含瓦斯的煤系断层/裂缝等地质构造界面结构在自然界煤岩体中广泛存在,含瓦斯煤岩构造界面剪切渗流耦合作用机制与煤系构造区域瓦斯动力灾害密切相关。基于此,该文介绍了含瓦斯煤岩构造界面剪切渗流耦合系统试验方法,重点分析了煤岩试样滑动界面的剪切力学特征,以及界面物理结构特征演化和高度表征方法。结果表明:煤岩界面剪切力学响应由煤层构造界面凸体承担,界面凸体强度越高峰值剪切强度越大,同时黏滑应力降增大但相应黏滑事件频率降低;其他条件一定时,增大法向应力使得煤岩构造界面剪切强度增大,能够积累更多的应变能,在剪切过程内黏滑次数更少,但是在达到阈值破裂失稳时会产生更大的应力降,释放更多能量。该研究成果可对探究含瓦斯煤岩界面剪切力学特性以及阐明含瓦斯煤岩构造界面动力失稳诱发灾害提供理论指导;同时该文将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基于“试验系统—试验方法—结果分析—物理表征”相结合的方法,把科研理论和现场技术难题相结合,为产学研融合以及科研-教学协同提升提供相应的探索。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言志信 李亚鹏 龙哲 翟聚云 靳飞飞
针对地震作用下全长黏结锚杆锚固岩质边坡锚杆-砂浆界面上和砂浆-岩体界面上,即两锚固界面上的剪切作用,利用FLAC3D软件分别采用实体单元和接触面单元建立含软弱层锚固顺层岩质边坡数值模型,探究了水平向简谐波作用下两锚固界面上的剪切作用和锚杆轴力分布以及它们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实体单元和接触面单元相结合的建模方式可行,锚固界面剪切作用和脱黏破坏均可得到很好的体现和反映,两锚固界面上的剪应力和锚杆轴力的分布不均匀,软弱层处剪应力为零而轴力最大;随地震动持续输入,两锚固界面剪应力和锚杆轴力呈递增之势,锚固界面发生脱黏破坏并向锚杆两端发展,远离中性点的锚固界面得以调用,峰值剪应力向锚杆两端转移。揭示了地震作用下含软弱层锚固顺层岩质边坡破坏机理,对岩土锚固的研究和设计施工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明倩 安雪晖 谭妮 李鹏飞
堆石混凝土层间界面上露出的块石棱角与周围自密实混凝土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堆石混凝土的层间抗剪性能。该文设计并完成了24个堆石混凝土施工缝小型直剪试验,通过在施工缝上布置不同抗剪堆石骨料,研究了堆石骨料露出高度、数量和强度以及竖向荷载对堆石混凝土施工缝抗剪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堆石骨料对堆石混凝土施工缝抗剪性能有显著影响。试验出现了2种典型的破坏模式:堆石骨料周围混凝土的挤压塑性破坏和堆石骨料直接剪切破坏。堆石骨料露出高度、数量和强度以及竖向荷载的变化会引起施工缝的抗剪性能和破坏模式变化。参考普通混凝土裂缝剪力传递理论,提出了堆石混凝土层间界面抗剪承载力公式,该方法考虑了外露堆石的几何特征,能够体现出不同的破坏模式。利用试验结果对所提出的公式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评估堆石混凝土的层间抗剪性能,为今后堆石混凝土层间抗剪能力的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涂鸣 曹涛 万志华 莫泓滔 张国忠
针对菱角(Trapa bispinosa Roxb.)脱壳初加工装备设计与仿真分析时缺乏有效的离散元模型问题,开展菱角粘结离散元参数标定与样机试验工作。采用三维反求技术获取菱角轮廓模型,测取菱角本征参数及基本接触参数,得到菱角平均剪切力为352.95 N,并以此为标定目标。采用EDEM软件中的Hertz-Mindlin with bonding模型建立菱角离散元模型,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粘结参数标定范围,由二水平析因试验、最陡爬坡试验筛选显著因素及其标定区间,设计响应曲面试验求解粘结参数,确定离散元模型中的最优粘结参数组合,开展旋转剪切仿真试验及样机验证试验。结果显示:仿真得到的菱角脱壳剪切力为352 N,与实际误差为0.269%;菱角剪切刀具为矩形,转速230 r/min时,剪切力最小值为93.20 N,与预测值92.99 N的误差为0.215%;样机试验中矩形刀具在转速为230 r/min时各项性能指标最优,表明建立的菱角离散元模型可靠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瑄 李占斌 丁文峰 刘峰
利用稀土元素示踪技术及土槽径流冲刷试验 ,系统研究了不同坡度、不同流量下各断面的土壤剥蚀率和水流剪切力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 ,土壤剥蚀率随着水流剪切力的增加其对数呈线性关系
关键词:
土壤剥蚀率 水流剪切力 稀土元素示踪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浩东 骆亚生 王志杰 程大伟
【目的】分析动荷载条件下黄土局部化变形的判断依据和剪切带的特性,探究不同初始应力条件对非饱和黄土剪切带特性的影响。【方法】用动扭剪仪进行陕西杨凌非饱和黄土的动变形试验,分析其动本构关系曲线、动孔隙气压力和阻尼比的变化规律,探讨初始平均主应力和初始主应力方向角对剪切带倾角的影响。【结果】土样的动本构关系曲线、动孔隙气压力随时间变化曲线和阻尼比随动剪应变变化曲线皆为非线性型,其变化规律很好地体现了局部化变形的过程。当初始主应力方向角<45°时,土样的剪切带倾角随着初始平均主应力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当初始主应力方向角≥45°时,剪切带倾角随着初始平均主应力的增加呈减小趋势。在初始主应力方向角<4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雪 王锋 王文静 刘晓峰 卞士权 刘艳华 刘新民 杜咏梅 张忠锋 张洪博
【目的】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碱性几丁质酶基因PR3b在低烟碱突变体(nic1和nic2)中存在转录后mRNA可变剪切现象,但其可变剪切的发生机制仍不清楚。将PR3b的可变剪切元件NRSE1(nicotinesynthesis related splicing element 1)与GUS融合表达,分析NRSE1元件的独立可变剪切特性,以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PCR扩增方法获得PR3b cDNA序列中的NRSE1元件片段,并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烟草PR3b可变剪切元件NRSE1与GUS的融合表达载体。将融合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LBA4404后,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培育了表达NRSE1与GUS融合子的低烟碱突变体nic1和nic2及野生型烟草转基因植株;通过RT-PCR检测及GUS染色鉴定出阳性植株后,利用RT-PCR分析NRSE1与GUS融合表达后在低烟碱突变体和野生型烟草中的可变剪切特性;对转基因植株的幼苗进行乙烯(ET)和茉莉酸(JA)处理,通过GUS染色方法分析ET和JA处理对转基因植株中GUS活性的影响,并通过RT-PCR方法分析ET和JA处理对转基因植株中NRSE1与GUS融合子的可变剪切特性影响,以及对转基因植株中NRSE1与GUS融合子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通过RT-PCR检测及GUS染色鉴定出表达NRSE1元件与GUS融合子的低烟碱突变体和野生型烟草转基因植株;RT-PCR检测及测序分析证明,NRSE1元件与GUS融合表达后仍能在低烟碱突变体发生高水平的可变剪切,剪切修饰区段的序列变化与烟草中PR3b的mRNA可变剪切修饰一致;利用ET和JA处理转基因植株进行的GUS染色表明,ET和JA处理对转基因植株的GUS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利用ET和JA处理转基因植株进行的RT-PCR分析表明,ET和JA处理不改变NRSE1元件原有的诱导剪切特性,也不影响转基因植株中NRSE1元件与GUS融合子的表达水平。【结论】PR3b的可变剪切元件NRSE1与GUS在烟草中融合表达后,仍能在低烟碱突变体nic1和nic2中发生高水平的可变剪切;NRSE1在烟草中的可变剪切不依赖PR3b的其他mRNA区段,是烟草PR3b发生可变剪切的独立元件;ET和JA处理对NRSE1元件与GUS融合表达植株的GUS活性具有一定影响,可能存在翻译水平的调控作用。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曹妙聪 谷中元 钱正昆
富水条件下,地下采矿工程的稳定性必须要考虑渗流作用的影响。以某矿山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连续介质分析法,模拟渗流场-应力场耦合作用下采区围岩的动态损伤规律。结果表明,随开采步距的增加,渗流场向掘进面方向发展,采场顶板的水压力和沉降量均增大,在开采步距84 m之前,增长较为缓慢,之后增长迅速。通过等效数值模型计算,确定最终的合理充填步距,设计合理的充填方案为:开采步距为84 m时充填步距为72 m,至开采步距为144 m时充填步距为48 m,至开采步距为180 m时,充填步距为36 m。
关键词:
地下采矿 耦合分析 采场稳定 合理步距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思远 王正中
横截面剪切变形对薄壁梁力学特性的影响尤为突出,导致传统设计中所采用的细长梁理论计算结果误差较大。水工钢闸门中,面板兼作主梁翼缘,在高水头下主梁具有短深梁非线性受力特点。该文基于能量变分法综合考虑全截面剪切效应,通过合理选取纵向位移函数及翘曲形函数,推导出工字形梁挠度、弯曲正应力及固有频率解析计算公式,并与有限元及现有解析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跨高比和跨宽比较小时剪切效应对弯曲正应力影响较大,在集中荷载作用下该现象更为显著。在计算固有频率时,剪切效应使其减小。相比于现有解析方法,该计算结果精度较高,且适用范围更广,可用于结构设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丽琨
一、引言ERP是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企业的资源包括厂房、设备、物料、资金、人员、客户、供应商等,其实质就是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用所学知识合理组织生产,做到利润最大化。ERP沙盘实验最初是由瑞典皇家工学院的KlasMellan于1978年开发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课程,在我国,从2002年开始用友公司启动校企合作培养信息时代企业实用人才的工程,陆续与全国各大高校经管类专业建立"ERP沙盘实验中心",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2008年引入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正 卢尧 谢文博 高子震 丁叶蔚 付海燕
【目的】探索正交胶合木(CLT)矩形截面梁剪应力计算公式,为测试CLT梁层间剪切强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胡克定律及梁的弯矩与剪力的微分关系,计算3层、5层和7层CLT梁及同向胶合木梁的层间剪应力,给出CLT梁剪应力计算公式,比较CLT梁及同向胶合木梁的剪应力分布特征。【结果】CLT梁层间正应力间断,但层间剪应力是连续的;对于CLT矩形截面梁,其剪应力沿截面高度变化趋于均衡,不再遵循抛物线分布; CLT短跨距梁在三点弯曲加载中,依次发生垂直层滚动剪切破坏、层间剪切破坏和平行层弯曲破坏;短跨距梁三点弯曲载荷-位移曲线的最高峰值载荷为CLT发生层间剪切破坏载荷,其值稳定、易于读取;铁杉CLT梁层间剪切强度与其平行层弹性模量呈正相关。【结论】CLT梁层间剪应力和最大剪应力与CLT层数、平行层与垂直层弹性模量比值E_L/E_T(或E_L/E_R)有关; 3层、5层和7层CLT矩形截面梁的最大剪应力均发生在梁截面中性轴上,其值分别为1.5倍截面平均剪应力的92.8%、86.7%和92.6%;短跨距梁三点弯曲法是一种有效测试CLT层间剪切强度的方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乔万冠 李新春 刘全龙
研究耦合视角下的煤矿瓦斯事故致因模型,从单因素、双因素和多因素的角度来分析瓦斯风险因素之间的耦合关系,并利用N-K模型对2000—2014年所发生的375起煤矿重大瓦斯事故风险耦合程度进行度量,结果表明,耦合过程中随着参与因素的增多耦合程度逐渐增大;管理因素和人的因素在煤矿瓦斯事故风险耦合过程中参与最多,造成的风险较大。因此,在煤矿瓦斯事故风险耦合过程中,应加强对关键因素管理,避免在系统脆弱处发生多因素耦合作用。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李晓伟 王超杰 陈裕佳
在分析石门揭煤突出危险性的基础上,建立了石门揭煤突出模拟实验模型,以此为依据设计了突出模拟实验系统。系统主要包含应力、突出模拟、真空、充气吸附4个子系统。利用有限元法对突出模拟子系统长度、厚度及突出孔洞的大小进行了相关设计。设计调试完毕后,对采集的煤样进行粉碎加水搅拌处理,依次进行压制成型、真空脱气、充瓦斯吸附等相关操作,最后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打开突出孔洞,完成相关突出模拟实验。利用该模拟系统,为本科生完成突出模拟演示20余次,提高学生对突出灾害的认识,达到了预期实验目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瑄 李占斌 郑良勇
为了验证土壤剥蚀率模拟公式,系统地研究土壤剥蚀率与坡度和流量、水流剪切力之间的关系,在较大坡度(3°~30)°和流量(2.5~6.5L·min-1)范围内进行了径流冲刷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剥蚀率是坡度和流量的幂函数,随着坡度和流量的增大而增加;坡度和流量与土壤剥蚀率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流量对土壤剥蚀率的影响明显大于坡度;土壤剥蚀率随着水流剪切力的增大而增加,两者呈幂函数关系,利用水流剪切力可以更准确的预测土壤剥蚀率。
关键词:
土壤剥蚀率 坡度 流量 水流剪切力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蒙 张蕾 曹雄 李保林 史学强 周爱桃
粉煤瓦斯解吸实验是研究粉煤瓦斯解吸动力学特征的常用手段之一,其结果是揭示粉煤放散瓦斯能力的重要参数。传统实验方法在煤样罐泄压后开始测量瓦斯解吸数据,存在较大误差。利用甲烷与氦气的粉煤吸附特性差异性提出了改进的粉煤瓦斯解吸实验方法,并建立了初始瓦斯粉煤快速解吸模型,从而揭示了煤体粉化后瓦斯快速解吸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解吸开始的前5 s,0.075~0.150 mm JG71煤样解吸的瓦斯量是1.00~2.36 mm煤样的2.05倍,而0.075~0.150 mm JG82煤样解析的瓦斯量是1.00~2.30煤样的10.29倍;煤样粉化程度越高,吸附平衡压力越大,初始瓦斯解吸速度越大,传统实验方法得到的数据误差越大。研究结果为突出粉化煤体快速解吸瓦斯、提供瓦斯膨胀能、促进煤与瓦斯突出传播的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同时为完善煤与瓦斯致灾机理奠定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试验优化设计与分析方法硕士课程案例教学实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耦合与实践路径
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理论逻辑与实践支持
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训实践校企耦合评价体系研究
面向废弃物—能源—经济耦合的城市垃圾物流收运系统设计:基于智能体建模的研究
高校足球运动设计的基本理论及其研究方法——评《足球教学设计与训练实践研究》
“三权分置”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四维耦合及实践推进——基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价值耦合:全域有机农业赋能县域乡村振兴——以灵丘县全域有机农业实践为例
基层治理中行政与自治耦合的路径——“场域—惯习”框架下J街道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实践分析
农业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逻辑向度与实践进路——基于耦合协调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