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31)
2023(10118)
2022(7879)
2021(6714)
2020(5319)
2019(11602)
2018(11512)
2017(21549)
2016(12127)
2015(13192)
2014(12992)
2013(12598)
2012(11383)
2011(10169)
2010(9774)
2009(8537)
2008(8227)
2007(7259)
2006(6492)
2005(5850)
作者
(38958)
(32431)
(32369)
(30441)
(20446)
(15813)
(14335)
(12799)
(12617)
(11319)
(11240)
(10824)
(10582)
(10309)
(10202)
(10089)
(9997)
(9797)
(9438)
(9432)
(8479)
(8042)
(7812)
(7518)
(7480)
(7162)
(7144)
(7105)
(6707)
(6601)
学科
(47974)
经济(47914)
管理(35183)
(31795)
(24148)
企业(24148)
方法(19008)
数学(16744)
数学方法(16599)
(15420)
中国(14764)
(13894)
环境(12942)
业经(12021)
(11525)
农业(10568)
(10064)
贸易(10061)
(9815)
地方(9008)
(8536)
(8287)
(7888)
产业(7521)
技术(7377)
(7312)
(7223)
银行(7167)
(7030)
金融(7030)
机构
大学(173178)
学院(172041)
(69241)
经济(68010)
研究(65354)
管理(61901)
理学(54297)
理学院(53658)
管理学(52479)
管理学院(52233)
中国(47246)
科学(44886)
(43478)
(37341)
(35142)
农业(34935)
业大(34641)
研究所(32759)
(28904)
中心(28624)
(25550)
(23939)
财经(23584)
农业大学(22995)
北京(22972)
(21666)
经济学(21637)
(21149)
科学院(21103)
(20957)
基金
项目(126695)
科学(98719)
基金(93539)
(87218)
国家(86566)
研究(82031)
科学基金(71874)
社会(53567)
社会科(50803)
社会科学(50788)
基金项目(49813)
自然(49800)
(49561)
自然科(48662)
自然科学(48641)
自然科学基金(47809)
(43145)
资助(36597)
教育(36241)
重点(29714)
编号(29646)
(28078)
计划(27240)
(26841)
(26450)
科研(25376)
创新(24923)
科技(24364)
(23804)
国家社会(23246)
期刊
(71370)
经济(71370)
研究(45354)
学报(40839)
(39633)
科学(33973)
中国(33212)
大学(29220)
学学(28168)
农业(26958)
管理(22168)
(20983)
(14989)
(13878)
金融(13878)
教育(13278)
经济研究(12655)
业经(12385)
业大(12214)
技术(11979)
财经(11331)
(10678)
农业大学(10332)
问题(10009)
(9767)
科技(9748)
资源(8580)
林业(8470)
商业(7836)
(7810)
共检索到2458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唐国勇  童成立  苏以荣  吴金水  肖和艾  
【目的】研究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关系。【方法】标准培养条件(25℃,100%空气湿度)下,应用14C示踪技术研究了6个水分梯度下(30%、45%、60%、75%、90%和105%WHC,WHC为最大田间持水量)添加物料和旱地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特征。【结果】在100d的培养期内,添加物料和土壤原有有机碳的累积矿化量随含水量的提高而增加,且与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线性相关关系。在105%WHC的处理中,添加物料和土壤有机碳的累积矿化量均最大,为146μg·g-1和0.76mg·g-1,是其它处理中添加物料和土壤有机碳矿化量的1.24~1.68和1.33~3.01倍。100d内,添加物料的矿化率约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左玉萍  贾志宽  
 采用秸秆与土壤混合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秸秆分解时对土壤含水量的需求以及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主要影响秸秆前期的分解,在土壤含水量为20.0%和15.0%的条件下,秸秆分解率在第10天分别为30.73%和14.01%,在第60天分别为52.90%和43.20%。同时,秸秆在分解过程中可以释放出水分,从而提高土壤含水量,并使之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加入秸秆组的土壤含水量在第50天比对照组高出5.41%,说明秸秆还田的保水、增墒作用非常显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吉进  徐秋明  倪小会  安文焕  刘广余  
通过田间条件下砂滤管试验 ,研究了不同膨润土施用量及有机物料对砂土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膨润土和有机物料能显著地提高砂土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 ,且二者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施用膨润土能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的累积量 ,说明在施用同样有机物料的前提下 ,施用膨润土可明显提高砂土土壤有机质含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白田田  裴新涌  关小康  杨明达  张鹏钰  王静丽  王和洲  王同朝  
为阐明滴灌条件下秸秆覆盖和土壤含水量以及两因素交互作用对冬小麦籽粒灌浆、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冬小麦矮抗58为试验材料,设计了秸秆处理(覆盖T、不覆盖T0)与土壤相对含水量(40%(W1)、50%(W2)、60%(W3)、70%(W4)4个水平)两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Richards方程拟合秸秆覆盖和水分调控下冬小麦籽粒灌浆过程的决定系数在0.977 50.999 6,达到极显著水平。秸秆覆盖和水分调控间的交互作用对除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V)外其他冬小麦籽粒灌浆特征参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旭  罗孝贵  杨刚  刘昌华  陈松  陈庆东  李超  易春燕  
【目的】芫菁是一类重要的药用昆虫,眼斑芫菁又名黄黑小斑蝥,是我国药典中收录的一种重要的动物药。但是斑蝥的规模化人工饲养技术尚不成熟,成为限制斑蝥素类药物开发与利用的瓶颈之一,因此,我们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眼斑芫菁规模化饲养技术的研究,本文旨在探究温度和土壤含水量2个基本条件对眼斑芫菁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在实验室内饲养眼斑芫菁,设计了5组温度和5组土壤含水量连续饲养眼斑芫菁6代。【结果】在实验中未发现眼斑芫菁滞育越冬虫态,每年可在室内繁殖3个完全世代。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30℃下孵化率高于其他处理,达到90.01%;32℃下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最短(14和35 d),且羽化率最高(76.00%),但与30℃下无显著差异。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12%的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各发育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卵的发育历期最短(32 d),且孵化率最高(90.11%),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最短(14和35 d),且羽化率最高(76.00%)。【结论】综上所述,在实验室内30℃的温度条件和12%的土壤含水量是眼斑芫菁卵、幼虫及蛹的发育最适环境。结果对眼斑芫菁的规模化饲养繁殖提供了技术指导,也为芫菁的生物学研究及今后斑蝥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鲁植雄  姬长英  潘君拯  
用SF-1型外附力、内聚力测定仪测定了中国南方水田土壤对钢的粘附力。为探讨粘附力与机械组成和含水量的关系,将粘粒含量、含水量和粘附力划分为三个水平,以33种土样的有关数据为基础导出了土壤的粘附力与粘粒含量和含水量的模糊关系,并提出了一种用模糊推理法预测土壤对钢的粘附力的方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洪涛  马迎波  徐萌  闫洪亮  范庆锋  黄毅  张玉龙  
研究不同量玉米秸秆深还田对辽西半干旱区农田土壤含水量、容重、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秸秆相比,6000,12000,18000,24000kg.hm-2秸秆深还田处理玉米产量分别增产7.60%,9.40%,7.80%和4.51%;秸秆深还田各处理土壤含水量、容重均优于对照,800kg.hm-2处理的土壤墒情优于其他各处理,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秸秆深还田对提高耕层土壤含水量,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容重,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及提高玉米产量有重要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小改  段春燕  刘改秀  尹伟伦  王华芳  
以盆栽牡丹朱砂磊为试材,研究了5种土壤相对含水量(SRWC)对牡丹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逐渐下降,表观量子效率(AQY)、CO2羧化效率 (CE)、光饱和点降低;光补偿点及CO2补偿点升高。干旱胁迫下,光合速率的下降是气孔因素与非气孔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轻度干旱胁迫下(土壤相对含水量55%-40%)气孔限制是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严重干旱胁迫下(土壤相对含水量20%)非气孔限制是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牡丹光合作用的最适SRWC为70%左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郜森  王恩煜  朱昌伟  杨小振  房爱民  赵晓彤  马含月  张显  
[目的]研究在日光温室秋季滴灌栽培条件下,土壤不同含水量对厚皮甜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宜的土壤水分处理。[方法]以厚皮甜瓜品种“农大甜6号”为材料,在甜瓜全生育期内,设置6个土壤水分处理,其灌水下限、上限分别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65%~80%(T1)、65%~90%(T2)、65%~100%(T3)、75%~80%(T4)、75%~90%(T5)和75%~100%(T6),探究土壤不同水分处理对温室甜瓜株高、茎粗、果实形态、产量、品质及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基于果实品质指标对各水分处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除伸蔓期外,不同水分处理对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温室甜瓜株高与茎粗均有显著影响;不同水分处理除对果实纵径、果形指数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外,对果实横径、果肉厚度、单瓜质量和可溶性总糖、V_C、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影响显著。除V_C含量外,灌水下限相同时,上述指标随着灌水上限的提高而增加;灌水上限相同时,上述指标在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65%处理中的表现整体优于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75%的处理。综合考虑可溶性总糖、V_C、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个果实品质指标的表现,不同水分处理对甜瓜品质影响的隶属函数值排序为T3(4.85)>T6(3.00)>T2(1.95)>T5(1.82)>T4(1.26)> T1(1.20),且以T3处理果实产量与综合品质最高。[结论]陕西关中地区温室厚皮甜瓜在秋季全生育期植株生长过程中,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5%~100%,在此条件下甜瓜各项指标表现均较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洪永胜  于雷  朱亚星  李思缔  郭力  刘家胜  聂艳  周勇  
【目的】快速、准确地监测土壤有机质对于精准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见光-近红外(visible and near-infrared,Vis-NIR)光谱技术在土壤属性估算、数字化土壤制图等方面应用较为广泛,然而,在田间进行光谱测量,易受土壤含水量(soil moisture,SM)、温度、土壤表面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光谱信息中包含大量干扰信息,其中,SM变化是影响光谱观测结果最为显著的因素之一。此研究的目的是探讨OSC算法消除其影响,提升Vis-NIR光谱定量估算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林国祚  彭彦  谢耀坚  尚秀华  张华林  
以2月生尾巨桉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称重控水的方法,设置5个水分梯度(CK、T1、T2、T3、T4),研究不同土壤含水量下尾巨桉幼苗在生长及生理特性上表现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尾巨桉幼苗形态生长及生物量等均呈下降的趋势,CK、T1下各项生长指标要显著优于T2、T3,而CK与T1之间差异不显著,同时各处理下根冠比呈上升的趋势;尾巨桉幼苗叶片P n、Tr、G s、FV/Fm及ФPSⅡ随土壤含水量下降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C i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游离脯氨酸含量、MDA含量、POD活性在T1下显著降低,而在T2、T3下又显著地提高,根系活力呈显著下降的趋势,叶绿素含量呈升高的...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赖呈纯  黄贤贵  王琦  陈源  高慧颖  谢鸿根  
以7年生‘茂谷柑’果树及其所在的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茂谷柑’果实的裂果率、纵横径、果皮厚度,并对果园土壤的含水量进行了测定,同时采用适时喷灌的措施防止裂果.结果表明:‘茂谷柑’果实紧实,纵横径的快速增长及果皮的迅速变薄,是裂果发生的重要内在因素;而果园土壤水分的亏缺和不规律变化,是诱发裂果的关键外部因素.无喷灌措施的自然条件下,裂果率可达到18%以上,裂果主要集中在8月中旬至11月下旬.采用适时喷灌的措施,使土壤含水量保持较均衡并在临界值之上,可有效防止裂果,裂果率可以控制在5.0%以下,极大地降低裂果的发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华劲松  
为了探索提高粳型巨胚稻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素质方法,为粳型巨胚稻育秧技术的制定提供参考,以粳型巨胚稻‘西巨胚1号’作为试验材料,将种子播种于不同含水量的土壤中,研究其出苗及幼苗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质量含水量为0.495~0.572,有利于巨胚稻种子出苗、地上部茎叶生长和地下根的发生,相应的逆境指标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较低;土壤质量含水量低于0.342(B1、B2),虽有利于根的伸长和提高根系活力,却不利于种子出苗和新根的发生;当土壤质量含水量高于0.572,土壤表面有明显的水层,不利于种子出苗率的提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素美  东先旺  陈建华  
利用 防雨设施 研究了不 同土壤 目标含水 量对夏 玉米 光合 性能 及产 量的 影响。 结果 表明,土壤水 分含量 与产量密 切相关, 夏玉米产 量形成 的土 壤水 分 临界 值为 田 间持 水量 的 45 % 左 右,最佳产量 形成的土 壤水分 临界值为 80 % ,50 % 左右 是 夏玉 米出 苗 的土 壤 水分 临界 值,70 % 左 右 是最佳出苗率 的土壤 水分临界 值。土 壤干 旱 及过 湿均 使 光合 面积 、光 合势 、干 物质 积累 强 度及 光 合速率下降, 导致大幅 度减产 。夏玉米 不同 生 育阶 段对 水 分的 需 求量 有别 ,有 益于 夏玉 米 光合 性 能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慕康国  赵秀琴  曹一平  王敬国  
本研究表明,水分适度或充分供水时,种衣剂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在相对含水量为35%~45%,45%~55%,65%~75%,85%~95%的水分条件下,种衣剂处理在出苗率、生物量等方面均比对照有显著提高,尤其在干旱条件下表现更为明显,这种抗旱能力的提高可能是种衣剂通过提高幼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减少丙二醛(MDA)的累积而实现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