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38)
- 2023(9575)
- 2022(8536)
- 2021(8071)
- 2020(6775)
- 2019(15723)
- 2018(15776)
- 2017(30579)
- 2016(16845)
- 2015(18773)
- 2014(18752)
- 2013(18584)
- 2012(16853)
- 2011(15105)
- 2010(14842)
- 2009(13239)
- 2008(12726)
- 2007(10785)
- 2006(9192)
- 2005(7691)
- 学科
- 济(62452)
- 经济(62384)
- 管理(46124)
- 业(43892)
- 企(36544)
- 企业(36544)
- 方法(31583)
- 数学(27434)
- 数学方法(27135)
- 农(16594)
- 中国(15828)
- 学(15442)
- 财(14857)
- 业经(14064)
- 地方(12948)
- 贸(11335)
- 贸易(11331)
- 农业(11220)
- 易(11008)
- 理论(10845)
- 和(10633)
- 技术(10177)
- 环境(10138)
- 务(9835)
- 财务(9778)
- 财务管理(9762)
- 制(9495)
- 企业财务(9258)
- 划(9027)
- 教育(8974)
- 机构
- 大学(234059)
- 学院(232256)
- 管理(94324)
- 济(85393)
- 经济(83441)
- 理学(83058)
- 理学院(82138)
- 管理学(80631)
- 管理学院(80239)
- 研究(77462)
- 中国(53670)
- 科学(52601)
- 京(49777)
- 农(43042)
- 业大(40108)
- 所(39689)
- 研究所(36957)
- 财(36732)
- 中心(34547)
- 农业(34202)
- 江(31992)
- 北京(31103)
- 范(30682)
- 财经(30604)
- 师范(30326)
- 院(28166)
- 经(27916)
- 州(26547)
- 技术(25660)
- 师范大学(24671)
- 基金
- 项目(170588)
- 科学(131890)
- 基金(122251)
- 研究(120513)
- 家(108502)
- 国家(107639)
- 科学基金(91133)
- 社会(73202)
- 社会科(69265)
- 社会科学(69245)
- 省(67868)
- 基金项目(66279)
- 自然(62011)
- 自然科(60541)
- 自然科学(60524)
- 自然科学基金(59410)
- 划(57298)
- 教育(54791)
- 资助(50502)
- 编号(49064)
- 成果(38930)
- 重点(38179)
- 部(36628)
- 发(35970)
- 创(35558)
- 课题(33515)
- 科研(33211)
- 创新(33119)
- 计划(32788)
- 大学(31197)
共检索到317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路 邵宛芳 甘泉
以日光干燥至不同含水量的晒青茶为原料,按常规后发酵工艺加工普洱熟茶,并对其进行品质差异分析。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含水量为26.9%的原料加工成的普洱熟茶(处理2)与含水量为11.6%的原料加工成的普洱熟茶(对照)品质相似,均优于含水量为43.5%的原料加工成的普洱熟茶(处理1)。理化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渥堆过程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水溶性糖茶多糖变化规律相似,在普洱茶成品中的含量相差不大。采用GC-MS色质联用归一化峰面积计算方法,对普洱茶成品进行香气成分比较检测,结果显示,处理1成品以醇类、碳氢化合物和酯类物质为主;处理2成品与对照成品在香气组分上相似,都...
关键词:
晒青茶 普洱茶 渥堆发酵 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段红星 周慧 胡春梅
为了研究不同存放时间普洱茶主要内含成分的变化,选取了自然存放条件下,相同存放地,不同存放时间的9个普洱茶茶样,对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普洱茶随存放时间的延长,水分和水浸出物含量呈上升趋势;茶多酚、氨基酸呈减少趋势;普洱生茶咖啡碱含量随时间延长而降低,普洱熟茶呈增加趋势;灰分含量变化随普洱茶年份的增加无规律性变化。通过对样品进行感官审评,结果显示存放时间对普洱茶品质的改善和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普洱茶 存放时间 成分 感官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智 张冬英 黄业伟 张行 邵宛芳
以普洱熟茶为材料,以水为溶剂,利用正交法优化茶多酚的提取工艺。结果显示,普洱熟茶茶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为∶固液比1∶25,浸提时间45 min,提取温度80℃。此提取工艺具有高效省时、操作简便、提取结果稳定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普洱熟茶多酚提取方法。
关键词:
普洱熟茶 茶多酚 提取工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白娟 戴宏 吴文彬 叶飞 王勇
普洱熟茶中存在多种细菌,采用高压脉冲电场对来自云南省不同地方的8种普洱熟茶样品选择不同强度、不同频率和不同作用时间进行了灭菌处理。结果表明,处理前后其细菌总数发生了很大变化,以B组效果最好,平均灭菌率为92%,合适条件下灭菌率近100%。高压脉冲电场可为普洱熟茶的灭菌提供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
高压脉冲电场 普洱熟茶 细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明池 小岛孝之 田中宗浩 陈杭
将土壤水分控制在不同水平 ,获得了 130个不同含水量的果实。分析表明 :随着果实含水量的减少 ,果实大小、滴定酸含量降低 ,可溶性总糖、糖酸比、色相和硬度增加。在提高糖含量的过程中 ,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提高的幅度并不一样 ,从而改变了 3种单糖占可溶性总糖的比例。果实含水量与果实Brix、糖酸比的相关系数为 - 0 71和 - 0 6 1。
关键词:
草莓 果实含水量 果实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茹芸 李亚莉 周红杰
以不同储藏时期、不同级别的普洱茶为材料,对氨基酸总量及组分含量进行理化分析。结果表明,普洱茶贮藏过程中随着贮藏时间的加长,普洱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明显降低,其中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组氨酸已基本消减,仅检出精氨酸、脯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缬氨酸、胱氨酸,其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性;从7个级别标准样中检出15种氨基酸,未检出苏氨酸、组氨酸、色氨酸,其中氨基酸含量最高的组分是精氨酸,其次是天冬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谷氨酸。茶氨酸在普洱茶中的含量与其它茶类不同,其含量仅占普洱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的30%左右。与其它茶类中氨基酸含量相比,普洱茶具有氨基酸种类齐全,营养配...
关键词:
普洱茶 贮藏 氨基酸 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婷 蒋明忠 彭文 冯博 王白娟
利用电子鼻技术对云南普洱熟茶进行香气分析及判别,为普洱熟茶的品质分级及筛选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普洱熟茶品质判别的数字化。采用电子鼻技术对具有典型代表的9个云南普洱熟茶进行了检测。通过Winmuster软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线性判别法LDA和传感器区别贡献率分析法(Loadings)对样品进行分析。PCA分析结果显示,可以将同品牌不同年份的普洱熟茶香气完全区分开,且效果较好,区分度可达99.9%。LDA分析结果显示,通过线性判别,选择合适的判别式,可以较好地将同一品牌不同年份的普洱熟茶区分开,说明不同
关键词:
电子鼻 普洱熟茶 香气 品质判别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文佳 冯林 沈强 潘科 何萍
为探索在保证绿茶品质前提下延长杀青叶贮存时间的最佳方法,通过滚筒加微波叠杀技术,采用自然、送风、低温条件下贮存杀青叶,研究绿茶叠杀后多酚氧化酶(PPO)和含水量的变化及其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方式摊放1 h时PPO酶活性最高可达25.0%;11 h时PPO酶活性下降幅度分别为10.9%、47.0%和83.7%。贮存前期,PPO酶对绿茶品质的影响作用大,温度是影响PPO酶活性的主要因子,低温摊放PPO酶活性下降最快,其成品茶品质优于送风摊放的。当PPO酶活性和含水量降到一定程度时,含水量对成品茶加工时品质影响的作用增大。表明采用叠杀法杀青不能完全钝化绿茶的PPO酶活性,送风摊放和低温摊放均...
关键词:
绿茶 叠杀 PPO 含水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俊 梁新茗 曲悦慈 梅梅 王玉涛 陆秀君
种子含水量密切影响种子活力。蒙古栎种子新采收后含水量较高,不耐贮藏。为探究蒙古栎种子含水量对种子耐藏性的影响,将不同含水量蒙古栎种子分别贮藏在低温(4℃)和室温(20℃)条件下,并检测其生理生化变化,评价其耐藏性。研究以当年采收的蒙古栎种子为试验对象,利用硅胶干燥法分别控制种子含水量为50%(采后初始含水量)、40%、30%和20%。在贮藏期间,定期测定种子萌发率和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蒙古栎种子最适贮藏含水量为30%~40%。室温条件下,种子含水量为30%耐藏性较好,最长贮藏时间为56 d,并在此期间维持种子萌发率达30.10%以上。低温条件下,种子含水量为40%时的贮藏效果最好。40%含水量种子贮藏84 d后萌发率仍可达45.45%。蒙古栎种子贮藏过程中,可溶性糖在前期快速合成,而后稳定下降。同一贮藏条件下,降低种子含水量能有效提升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丙二醛产生,并促进游离脯氨酸增加。低温贮藏条件下丙二醛和游离脯氨酸积累普遍低于室温贮藏。综合结果表明:降低种子初始含水量,在室温和低温贮藏下均可增强蒙古栎种子的耐藏性,低温贮藏整体优于室温贮藏。研究结果为蒙古栎种子合理存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蒙古栎 种子含水量 种子活力 耐藏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汤坚 王成树 黄长春
影响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iana(Bals.)Vuil.)的贮藏的环境稳定因素主要为环境温度及紫外光。孢子含水量高低影响虫生真菌菌株的耐热性,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ae(Soro.))在30min内的半致死...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含水量 抗逆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卢柏山 董会 徐丽 史亚兴 赵久然 樊艳丽 俞嫒年
为了明确不同采收期下甜玉米籽粒含水量和物性品质的差异,以我国主推京科甜608等7个甜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设置授粉后12,15,18,21,24,27,30 d共计7个采收期处理,研究了不同采收期下甜玉米籽粒TPA物性特征值、感官品质和含水量的动态变化。利用主成分分析将各TPA物性特征参数转换成3个彼此独立的综合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对3个综合指标分析,得到各参试品种不同采收期TPA物性综合评价D值。结果表明:参试甜玉米品种TPA物性特征参数、感官品质特征参数和含水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参试甜玉米品种感官品质在不同品种和采收期间存在差异,其中气味、风味、色泽和甜度随采收期的推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峰值均出现在22 d左右。不同品种间,平均外观品质、气味、风味、甜度以京科甜533、京科甜608、中农大甜413评分相对较高。柔嫩度以米哥和京科甜608评分相对较高;皮薄厚以京科甜608和中农大甜413评分相对较高。通过对TPA物性综合D值、感官品质总评分和含水量的比较得知,感官品质总评分均在85以上时,含水量在76. 39%~74. 56%,TPA物性综合D值在0. 23~0. 46。平均TPA物性综合D值在以米哥、京科甜608、中农大甜413相对较低,平均感官品质评分以京科甜533最高(80. 65),其次是京科甜608(80. 31),京科甜158和京科甜183评分相对较低,分别是76. 8,76. 7。降水速率以中农大甜413(0. 72%/d)、京科甜533(0. 77%/d)、京科甜608(0. 81%/d)相对较低。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学敏 沈培平 徐蕾 王玉海 李咏涛 郝春 赵辉 廖竞谦 安晓玥
本文认为,我国普洱茶历史悠久,迄今仍是一种重要的特种茶饮品,其特殊性在于产地独特、功效独特、文化独特;普洱茶销售市场经历了从以出口为主到国内市场地位逐步上升的变化过程,传统市场升温,新兴市场扩展,品种内涵凸显,增长幅度可观。普洱茶生产和市场销售中也存在某些问题,一是标准滞后,品牌杂乱;二是生产分散,技术落后;三是市场销售行为不规范等。文章提出,要加大产品的创新力度,确立生产和销售的相关技术标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强市场制度的建设,促进普洱茶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普洱茶 生产特征 市场结构 普洱茶产业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影 姚艳敏 司海青
【目的】探讨高光谱遥感土壤含水量对土壤二向性反射分布函数(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BRDF)的影响,可为改进土壤含水量高光谱遥感反演机理模型,提高反演精度奠定重要基础。【方法】该研究在室内条件下对含水量为5%~45%(按5%递增)的土样进行多角度光谱测定,分析光源天顶角、观测天顶角、观测方位角及含水量不同对土壤二向性反射特征的影响。【结果与结论】由于土壤表面颗粒之间的相互遮蔽,土壤BRDF随光源天顶角的增加而增大,随观测天顶角的减小而降低,且土壤BRDF随观测天顶角的变化与波长有关。后向散射方向的土壤BRDF最高,前向散射方向的土壤BRDF最小。在400~1 400nm波段范围内,当土壤含水量小于田间持水量时,土壤BRDF值随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大于田间持水量时,土壤BRDF值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波长1 400~2 400nm范围内,不同的观测位置下,土壤含水量不同引起土壤BRDF的变化没有明显规律。
关键词:
高光谱 BRDF 多角度 土壤含水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影 姚艳敏 司海青
【目的】探讨高光谱遥感土壤含水量对土壤二向性反射分布函数(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BRDF)的影响,可为改进土壤含水量高光谱遥感反演机理模型,提高反演精度奠定重要基础。【方法】该研究在室内条件下对含水量为5%45%(按5%递增)的土样进行多角度光谱测定,分析光源天顶角、观测天顶角、观测方位角及含水量不同对土壤二向性反射特征的影响。【结果与结论】由于土壤表面颗粒之间的相互遮蔽,土壤BRDF随光源天顶角的增加而增大,随观测天顶角的减小而降
关键词:
高光谱 BRDF 多角度 土壤含水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