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85)
2023(4760)
2022(4084)
2021(3518)
2020(3148)
2019(7100)
2018(6844)
2017(12012)
2016(7382)
2015(8342)
2014(8395)
2013(7986)
2012(7569)
2011(6779)
2010(6905)
2009(6311)
2008(6224)
2007(5624)
2006(4845)
2005(4420)
作者
(24733)
(20768)
(20526)
(19669)
(13117)
(10045)
(9553)
(8393)
(7759)
(7636)
(7001)
(6996)
(6905)
(6811)
(6748)
(6439)
(6408)
(6116)
(6110)
(5967)
(5393)
(5221)
(5106)
(4871)
(4766)
(4636)
(4629)
(4600)
(4510)
(4388)
学科
(29924)
经济(29911)
管理(19517)
方法(18811)
(17184)
数学(16966)
数学方法(16485)
(14388)
企业(14388)
(8696)
中国(7489)
(6088)
(5813)
理论(5427)
(4953)
贸易(4945)
业经(4823)
(4815)
地方(4693)
(4347)
财务(4319)
财务管理(4311)
企业财务(4136)
(4101)
农业(4064)
环境(4058)
技术(4005)
(3858)
(3730)
(3452)
机构
大学(106915)
学院(106244)
研究(38584)
管理(38400)
(36969)
经济(36061)
理学(33542)
理学院(33090)
管理学(31828)
管理学院(31657)
科学(28703)
中国(27298)
(25985)
(23534)
(21823)
业大(21376)
农业(21183)
研究所(20373)
中心(17687)
(16287)
(16135)
北京(14660)
技术(14649)
(14356)
(13858)
(13560)
农业大学(13494)
(13343)
财经(13305)
师范(13086)
基金
项目(76956)
科学(59695)
基金(55340)
(51072)
国家(50725)
研究(48988)
科学基金(42494)
(31964)
自然(31224)
自然科(30586)
自然科学(30581)
自然科学基金(29967)
社会(28492)
基金项目(27837)
(27486)
社会科(27104)
社会科学(27096)
资助(24926)
教育(24109)
编号(18532)
重点(18064)
计划(17641)
(16016)
(15982)
科技(15673)
科研(15650)
(15616)
成果(14969)
创新(14659)
课题(14337)
期刊
(34519)
经济(34519)
研究(26811)
学报(24992)
(22947)
中国(22096)
科学(19496)
大学(16984)
学学(16166)
农业(15838)
管理(14053)
统计(13479)
教育(13002)
(11253)
(10845)
技术(10646)
决策(10348)
(9030)
业大(7451)
(6462)
金融(6462)
农业大学(6273)
(6125)
技术经济(5851)
经济研究(5774)
财经(5700)
科技(5559)
图书(5200)
中国农业(5088)
业经(4971)
共检索到153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飞  章元明  
假定某一质量性状受单基因控制,且在纯合显性(或纯合隐性)时会致死,造成不符合M endelian分离比。在F2群体中,根据分子标记和该基因的连锁关系,获得标记与性状的各种表型类别、频率和植株数,通过F isher最大似然法,推导出估计重组率的方程和标准误公式。Monte Carlo模拟研究表明,最大似然法得到的重组率估计值与真值接近,并验证了重组率估计值标准误公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秋华  陆作楣  
运用简单重复序列 (SSR)技术 ,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 (BSA)进行了水稻农林 8号m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的分子定位。结果表明 ,农林 8号m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属于隐性单基因 (bsl) ,该基因位于水稻第 3染色体上 ,并获得了与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连锁的 2个SSR标记RM135 0和RM385 6 ,遗传距离分别为 15 0cM和 14 1cM。标记与基因间的排列顺序为 :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 14 1cM RM385 6 0 9cM RM135 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兰芝  侯茂林  吴孔明  彭于发  王锋  
【目的】研究转cry1Ac+CpTI基因水稻对大螟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为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活体取食生测的方法系统研究苗期、分蘖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成熟期4个生育期的转cry1Ac+CpTI基因水稻KF6和ⅡYouKF6对大螟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结果】两转基因水稻在苗期对大螟的致死效应最为明显,其对50%和100%个体的致死作用时间最短,大螟在该生育期的转基因水稻上取食3d及6d后,校正死亡率最高;其次为分蘖拔节期,两转基因水稻在4.0d和10.0d内能分别对50%和100%的大螟个体产生致死作用,在该生育期的两转基因水稻上取食6d后,校正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孕穗期...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源  游永亮  赵海明  武瑞鑫  刘贵波  
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以19份BMR基因型高粱(Sorghum bicolor)不育系为母本,以3份BMR基因型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为父本,从7个主要农艺性状上分析了57个F1杂交组合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株高、主茎叶片数、中部叶片长度、中部叶片宽度4个农艺性状具有正向中亲优势;株高、中部叶片长度2个性状具有正向超亲优势;主茎叶片数、叶片中部长度、叶片中部宽度3个性状具有正向竞争优势;而单株分蘖数、主茎直径、主茎穗长均表现为负向优势。各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区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组合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主茎直径、主茎穗长的遗传受基因的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共同作用,株高、单株分蘖数、主茎叶片数、中部叶片长度、中部叶片宽度的遗传受基因的非加性影响较大;主茎穗长宜在早代选择,而株高、单株分蘖数、主茎叶片数、主茎直径、中部叶片长度5个指标宜在高代选择。综合得出,BMR基因型高粱不育系以AMP454、AMP19、T98A的一般配合力较高,筛选出配合力较高的杂交组合为AMP19×ZS-102和AMP454×ZS-10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石江鹏  张春芬  邓舒  侯丽媛  肖蓉  李芙蓉  董艳辉  聂园军  王亦学  曹秋芬  
【目的】苹果花药培养获得的纯合基因型株系来自不同的花粉粒,因此不同株系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诱导培养、生根的条件等都存在差异。本研究对不同个株系试管苗的倍性、表型特征、生根培养条件进行观察分析,选出苹果纯合基因型株系适宜的生根条件及综合性状较好的株系,加强苹果种质资源创新。【方法】采用花药培养获得的‘嘎啦’‘富士’‘红星’纯合基因型株系,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每个株系倍性,探索组培苗的生根培养条件,观察每个株系的根系、叶片形态特征。【结果】经苹果花药培养获得32个纯合基因型株系,其中单倍体1株、三倍体1株、四倍体3株、二倍体27株,‘红星’苹果纯合基因型株系的倍性分化率最大,为28.57%。IBA浓度影响再生株系的生根率、根长及根数,苹果纯合基因型株系的最适宜生根浓度为IBA 2—3 mg·L-1。各个株系的叶数、根长、根数、株高、叶形指数(叶长度/叶宽度)、叶柄有一定差异。‘红星’纯合基因型DH0-1、DH0-3、DH0-4、DH0-7株系,‘富士’纯合基因型DH1-3株系,‘嘎啦’纯合基因型DH2-2、DH2-4、DH2-12、DH2-20株系综合性状较好(植株高、根系长、叶数和根数多)。‘红星’纯合基因型株系的移栽成活率最高,为28.57%。【结论】苹果纯合基因型株系的主要倍性为二倍体。与二倍体株系相比,单倍体株系叶基窄、叶柄细、叶色和叶缘锯齿较浅,而多倍体株系表现为叶基更阔、叶柄较粗、叶色和叶缘锯齿变深。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继康  谭龙涛  喻春明  朱爱国  陈平  王延周  朱涛涛  熊和平  
根系是苎麻(Boehmeria nivea)吸收氮素的主要器官,开展苎麻根系对不同氮素水平的响应研究对其品种改良和农艺调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以往研究的不足,本研究设置了0、6、9、12和15 mmol·L(-1)氮素水平处理进行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氮效率苎麻根系性状对氮素水平的响应特征,及其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增施氮素可显著提高苎麻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及比表面积(P0.05)。增施氮肥可显著促进苎麻根系体积与活力的增长,其中氮高效基因型苎麻H2000-03根系体积在12mmol·L(-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江海坤  袁希汉  章镇  苏小俊  徐海  宋波  陈龙正  安林海  单奇伟  张其安  
在普通大棚和露地两种栽培条件下鉴定西瓜裂果性,制定西瓜的裂果性状分级标准和抗性评价标准;田间鉴定发现,14个稳定自交系中有13个发生不同程度的裂果,占92.86%;两种栽培环境对裂果的影响效应有差异(F=27.048**,F0.01=3.91),但抗裂程度显著相关(r=0.937**,r0.01=0.6614,df=13)。不同基因型西瓜裂果性差异显著(F保护地=10.7218**,F露地=5.783**,F0.01=1.90,df=13),其中,材料‘x-101’在两种不同的栽培条件下均不裂果,性状稳定,且其综合品质表现优良,可作为抗裂育种的材料。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梅洁  陈佳  杨金华  杜娟  普晓英  杨晓梦  李霞  杨加珍  曾亚文  杨涛  李玉萍  
【目的】探索大麦不同品种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差异,为饲料大麦在不同地区的优质栽培提供理论和方法。【方法】对不同海拔饲料大麦产量性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分别计算不同品种产量性状的平均值及差异显著性水平;以及不同地区产量性状的平均值,并进行多重比较;估算其遗传方差,环境方差及遗传环境互作方差,比较遗传及环境对饲料大麦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每个大麦品种中的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均有明显差异;玉溪地区的环境更有利于有效穗的增加,昆明和玉溪地区的环境更有利于实粒数的增加,保山和大理地区的环境更有利于千粒重的增加,玉溪和临沧地区的环境更有利于产量的增加;实粒数主要受遗传控制,其次受基因与环境互作影响较大,环境影响最小。有效穗、千粒重、产量等产量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基因与环境互作变异要大于遗传的影响。【结论】产量性状受遗传影响,产量遗传育种仍是提高饲料大麦产量的关键,根据不同品种在不同地区的产量表现,选择产量高的饲料大麦品种进行推广,是提高不同生态区饲料大麦产量的关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白羿雄  姚晓华  姚有华  吴昆仑  
【目的】倒伏是影响青稞生产和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筛选与青稞抗倒伏性密切相关的性状并构建抗倒伏评价体系,是开展青稞抗倒伏品种选育的重要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35份青稞种质资源根系、茎秆和穗部23个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明确不同基因型间各性状的差异性。采用相关分析筛选出与青稞抗倒伏性密切相关的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构建完成青稞抗倒伏评价体系。【结果】不同基因型青稞材料在同一性状间表现出较大差异,且农艺性状在基因型间的差异均极显著,农艺性状中倒伏率的遗传变异最丰富;同一参试材料的农艺性状在两个生态区间差异较大,海北高寒生态区试点各基因型的遗传变异较丰富;各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因素间存在显著互作效应(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茎秆强度同青稞抗倒伏性关系最为密切,并通过抗倒伏指标构建青稞抗倒伏评价体系。青稞分蘖数过多、第三和第四茎节过长易引起植株倒伏。根干重大、茎秆重、茎秆壁厚、茎秆强度大是植株固持能力强、抗倒伏伏性优异的原因。【结论】分蘖数、穗重、茎长、茎重、茎秆强度适合作为青稞抗倒伏性评价指标,验证结果表明抗倒伏评价体系较可靠,可用于青稞种质的抗倒伏性评价。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于经川  刘兆晔  姜鸿明  刘维正  赵倩  丁晓义  邱化蛟  
利用 11个不同的小麦基因型 ,对茎质系数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茎质系数在小麦基因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与单茎草重、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与穗数、经济系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重穗型品种的茎质系数极显著地高于多穗型品种 ,但其经济系数、子粒产量 /草产量 (库源比 )极显著地低于多穗型品种 ,选育中间型品种可以实现高产与抗倒的有机结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孟令聪  宋广树  吕庆雪  刘宏伟  张志军  李春雷  王敏  刘文国  
为了研究花粉致死基因ZmAA1的功能,进而创制转ZmAA1基因玉米不育新材料。在Gen BAnk中找到花粉致死基因ZmAA1及启动子PG47,并在目的片段的上下游设计増加酶切位点,基因合成构建到克隆载体Puc57上,采用传统酶切连接的方法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PG47-ZmAA1-35S-BAr,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优良玉米自交系郑58萌动胚。成功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PG47-ZmAA1-35S-BAr;共获得94株除草剂抗性植株,其中47株目的片段Pcr呈阳性反应,对温室中表现为花粉败育的Pcr阳性植株进行目的片段及筛选标记BAr基因rT-Pcr与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敖已倩云  申光茂  王梦瑶  刘家路  潘宇  何林  
【目的】明确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β-COP和Sro两条基因分子生物学信息,并基于优化的RNAi体系评价它们的致死效应,为筛选适用于RNAi防控的靶基因打下基础。【方法】首先克隆目的基因的全长,并通过序列的同源比对、保守区域及蛋白结构预测以及系统进化树的构建明确其分子生物学信息;其次通过减少ds RNA降解因素、并适时补充ds RNA等方法改进朱砂叶螨的RNAi体系,从而延长干扰时间。利用定量PCR技术检测特定时间点的沉默效率,评价优化RNAi体系后的沉默效果;最后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龙  孙丽英  王敦  
[目的]为克服杆状病毒杀虫速度慢等固有缺点,首次尝试将异源病毒细胞凋亡诱导基因重组到昆虫杆状病毒中,以期为遗传修饰杆状病毒、提高杀虫效果提供新思路。[方法]将带有SV40终止子的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多角体基因ph、AcMNPV ie-1启动子、在C端融合Flag标签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的P7-2基因依次插入到供体质粒p Fast Bac-HTB的多克隆位点。使用供体质粒p Fast Bac-HTB自身的启动子及ie-1启动子分别启动ph和P7-2基因的表达。通过转座的方法将ph、P7-2基因及启动子插入到bacmid b MON14272的多角体位置,获得重组bacmid Ac-P7-2,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7-2基因的表达。转染sf9细胞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重组病毒多角体的形成并统计不同时间细胞死亡数量。通过TCID50的方法绘制病毒生长曲线。[结果]成功构建了P7-2基因重组AcMNPV bacmid Ac-P7-2,Western blot检测到P7-2蛋白可以正确表达。在转染sf9细胞48、72、96和120 h后,重组病毒v Ac-P7-2细胞死亡数量显著高于野生型病毒v Ac-WT,并发现重组病毒v Ac-P7-2多角体形成并释放的速度也快于野生型病毒v Ac-WT。病毒的生长曲线显示,在转染sf9细胞48、72、96和120 h后,v Ac-P7-2的增殖速度显著快于v Ac-WT。[结论]成功构建了多角体形成迅速的重组病毒v Ac-P7-2,与野生型病毒v Ac-WT相比其具有较快的增殖速度,对寄主细胞有较强致死作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潘亚丹   鲁翠云   孙志鹏   刘天奇   张渴新   郑先虎  
为了筛选可用于遗传选育的标记,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了梭鲈快速生长品系F3群体的遗传结构,评估了不同基因型与生长性状(体质量、全长、体长、体高、体厚、头长、吻长、尾柄高、尾柄长)的相关性。遗传结构评估结果显示: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5,观测杂合度为0.746(0.520~0.954),期望杂合度为0.691(0.441~0.85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41(0.412~0.843),群体处于高度多态水平(PIC>0.5)。基因型与性状关联分析结果显示38个微卫星标记与至少1个性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P<0.05),其中HLJSL018、HLJSL021、HLJSL022等21个标记与相应性状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9个性状检测到2~21个显著相关的微卫星标记,与体长呈显著相关的标记最少(HLJSL039和HLJSL042)(P<0.05);与尾柄高呈显著相关的标记最多(21个),其中HLJSL018、HLJSL021和HLJSL022等11个标记与其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体质量呈显著相关的标记有8个,其中HLJSL018和HLJSL067与其呈极显著相关(P<0.01)。以高于总体均值且比例达5%以上为优势基因型的筛选标准,在38个标记共获得195个优势基因型,每个标记获得1~10个优势基因型,其中HLJSL073获得优势基因型最少,HLJSL079获得优势基因型最多。本研究评估了梭鲈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获得了与性状显著相关的标记,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梭鲈遗传选育。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鲁翠云  顾颖  李超  郑先虎  程磊  曹顶臣  俞菊华  何立川  孙效文  
本研究以1个镜鲤(Cyprinus carpio L.)全同胞家系(190个个体)构建的微卫星遗传图谱(992个标记)为基础,从体重、体长、体高和体厚的QTL区间内发掘了54个标记,其与性状具有显著相关性,进而通过对不同基因型性状间的比较,筛选出83个优势基因型。在此基础上,用54个镜鲤QTL标记分析了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作图群体,其中40个标记在建鲤中表现出多态性,比例为74.07%;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其中22个标记与建鲤家系的体重、体长、体高或体厚性状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占多态标记的55.00%;镜鲤与建鲤共享的22个QTL标记中,18个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