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54)
- 2023(6892)
- 2022(5444)
- 2021(4898)
- 2020(4326)
- 2019(9652)
- 2018(9446)
- 2017(18188)
- 2016(9882)
- 2015(10775)
- 2014(10474)
- 2013(10511)
- 2012(9556)
- 2011(8100)
- 2010(8450)
- 2009(8275)
- 2008(8880)
- 2007(7931)
- 2006(7078)
- 2005(6901)
- 学科
- 业(73001)
- 企(71379)
- 企业(71379)
- 管理(50915)
- 济(48750)
- 经济(48684)
- 业经(23921)
- 财(22986)
- 方法(22400)
- 务(20529)
- 财务(20526)
- 财务管理(20518)
- 企业财务(19582)
- 农(17452)
- 数学(15187)
- 数学方法(15142)
- 技术(14265)
- 农业(13600)
- 制(12488)
- 企业经济(12122)
- 策(12060)
- 划(11300)
- 经营(11010)
- 体(10925)
- 体制(10049)
- 和(10022)
- 技术管理(9887)
- 理论(9397)
- 决策(8818)
- 中国(8419)
- 机构
- 学院(149125)
- 大学(141613)
- 济(66042)
- 管理(65152)
- 经济(65089)
- 理学(55723)
- 理学院(55340)
- 管理学(54904)
- 管理学院(54628)
- 研究(41782)
- 中国(36395)
- 财(33864)
- 京(28570)
- 农(27011)
- 财经(26590)
- 经(24187)
- 江(23487)
- 科学(23210)
- 农业(21337)
- 所(21148)
- 业大(21049)
- 商学(20799)
- 商学院(20631)
- 财经大学(19592)
- 经济学(19026)
- 中心(18703)
- 研究所(18478)
- 州(18187)
- 经济管理(17983)
- 北京(17796)
- 基金
- 项目(90740)
- 科学(73470)
- 基金(67928)
- 研究(66001)
- 家(58279)
- 国家(57677)
- 科学基金(52052)
- 社会(43956)
- 社会科(41847)
- 社会科学(41834)
- 省(36811)
- 基金项目(36251)
- 自然(34448)
- 自然科(33777)
- 自然科学(33768)
- 自然科学基金(33281)
- 业(29151)
- 划(29007)
- 教育(28990)
- 资助(27439)
- 编号(25442)
- 创(23053)
- 创新(20461)
- 部(20131)
- 重点(19765)
- 发(19107)
- 制(18993)
- 成果(18779)
- 国家社会(18023)
- 人文(17956)
共检索到227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孔晓旭 唐晓萌 柳学信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而引入非国有资本是新时期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模式,但现有研究缺少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如何影响董事会决策的内在机制研讨。本文以2008—2019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通过增加国有企业董事会异议影响治理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对国有企业董事会异议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政府干预难度、行业竞争程度、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并且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通过增加董事会异议提升国有企业治理绩效,从而实现“君子和而不同”的效果。本研究厘清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董事会内部决策过程及影响机制,能够为进一步完善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机制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高彦 王雅静 张婷婷
现金分红是回报投资者的重要方式,对于构建高效有序的资本市场至关重要。混合所有制改革后,非国有股东进驻国有企业并取得董事会权力有助于改善治理行为,这能否提升国有企业的现金分红水平呢?基于上述问题,将非国有股东董事会权力与国有企业分红纳入同一解释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董事会权力的取得能够显著提升分红水平;当派出超额董事时,分红水平将进一步提升;机制分析表明,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减轻国有企业政策负担和降低代理成本得以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该结果在地方国有企业和实际控制人权力较大的条件下更为显著。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维安 衣明卉
行政型治理模式的长期存在使得国有企业绿色创新内源动力不足。在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被赋予更多董事会“话语权”的市场化非国有股东是否会提升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动力?本文基于中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2013—2020年数据,研究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对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存在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的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显著更多,且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占比越高,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越多。进一步研究表明,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可以通过降低政府干预和提高高管激励水平来促进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国有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水平会显著降低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对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政府补贴越多、环境规制越强与高管任期越长时,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对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越大。本文从绿色技术创新角度丰富了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治理的非经济后果研究,解释了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对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生积极作用的路径及情境因素,对深化国企改革,完善国有企业的经济型治理具有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维安 衣明卉
行政型治理模式的长期存在使得国有企业绿色创新内源动力不足。在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被赋予更多董事会“话语权”的市场化非国有股东是否会提升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动力?本文基于中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2013—2020年数据,研究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对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存在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的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显著更多,且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占比越高,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越多。进一步研究表明,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可以通过降低政府干预和提高高管激励水平来促进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国有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水平会显著降低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对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政府补贴越多、环境规制越强与高管任期越长时,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对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越大。本文从绿色技术创新角度丰富了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治理的非经济后果研究,解释了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对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生积极作用的路径及情境因素,对深化国企改革,完善国有企业的经济型治理具有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春玲 李妍
提升国企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国企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文章利用2013—2021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数据,在国企混改的背景下,实证分析非国有股东超额委派董事与国企创新投入的关系、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超额委派董事可以显著提高国企创新投入;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风险承担和融资约束在二者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非国有股东超额委派董事对国企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在地方国企、高科技国企和市场化较高地区的国企更加显著。研究印证了混改中非国有股东深度参与国企治理的积极作用,同时对促进国企创新投入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为混改国企的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海洋 曹少鹏 秦颖超
从公司治理层面完善国有控股企业的股权制衡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以往学者仅仅研究了股权制衡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很少研究两者关系的作用路径和影响机理。因此,引入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这一概念,研究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在股权制衡与公司绩效之间发挥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股权制衡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升,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在股权制衡与公司绩效两者之间发挥了中介效应。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艳 代嵘 王起健 谢云浪
本文突破现有文献遗漏从“进入权”的角度对民营股东委派的董事“赋权”来考察国有企业“混股权”市场化改革成效的局限,以2007—2021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手工收集的民营股东委派董事数据,检验民营股东委派董事对国有企业创新发展战略的效应。研究发现:(1)民营股东委派董事显著影响国有企业的创新决策。具体而言,民营股东在国有企业中委派董事对国有企业的内部研发投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外部技术并购则无明显影响。(2)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地方国企、国有民营技术融合程度较高、实质创新水平较低的国有企业中,民营股东委派董事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同时,民营股东委派董事对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还与联合委派的类型相关。(3)机制检验表明,民营股东委派董事主要通过发挥其监督职能、战略决策职能和资源供给职能对国有企业创新发展战略产生影响。(4)民营股东委派董事带来的内部研发即自主创新投入的增加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效率。具体而言,创新产出、企业价值和资本市场反应都有显著提高。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国有企业的市场机制改革并非一味地向民营股东增资扩股,民营股东根据持股比例履行“进入权”权力委派董事,才是国有企业市场机制改革中以“混股权”促“改机制”的“题中之义”。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崔云 罗兵 万慧娟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通过引入非国有资本以完善公司治理和市场化运营成为重要议题。现有关于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的研究大多关注经营与投资决策,鲜有涉及MD&A信息含量的相关探讨,因此,本文以2013—2021年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非国有股东超额委派董事对MD&A信息含量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超额委派董事能显著提升MD&A信息含量;异质性检验发现,当公司治理水平较低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高时,非国有股东超额委派董事的作用更为明显;机制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超额委派董事主要通过提供增量信息与发挥监督效应的渠道提升MD&A信息含量;经济后果检验发现,信息含量的提升显著提高了资本配置效率与外部投资者信心。研究结论为有效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充分发挥非国有资本参与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经验证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五星 孟欣 谢一丹
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企改革重要突破口,其目的是通过改善公司治理从而提高公司价值;仅仅降低国有股比例是无法改善公司治理的,所以从公司治理层面完善国有控股企业的股权制衡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而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作为一种特殊的股权制衡对公司价值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文章选取中国联通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两次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中公司治理层面的设计,并对两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是两种方案的差异所在,并从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的视角特别对"超额委派董事"现象进行解释,最后通过市场反应加以对比论证。研究发现,股权制衡有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是更深层次的股权制衡,能更好地改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价值。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秦帅 王晨曦 谭劲松
中国国有企业的负债率长期高于其他所有制形式企业,降低国有企业过度负债水平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内容,需要强化控股股东这一关键少数的治理。本文以央企集团建设规范董事会为准自然实验,尝试打开控股股东治理结构的黑箱,通过构建多时点DID模型研究发现,央企集团建设规范董事会能够显著抑制控股上市公司的过度负债水平。机制检验发现,央企集团建设规范董事会降低了控股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硬化了预算约束、提升了内部控制水平和内源融资能力,进而降低了上市公司过度负债水平。异质性检验发现,央企集团建设规范董事会对上市公司过度负债的抑制作用会受到规范董事会外部董事比重、央企集团所有者缺位程度以及央企集团对上市公司管控力度的影响。本文基于控股股东董事会的视角回答了控股股东治理结构变化如何影响上市公司治理效果的问题,对国有企业改革、董事会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亦有所贡献。
关键词:
控股股东 过度负债 央企集团 规范董事会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姝 李丹
本文以2008—2019年完全竞争性国有上市公司数据,对非国有股东董事会权力如何影响国企创新展开研究,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超额委派董事对国企创新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更换了自变量与因变量衡量方法,并采用PSM法、工具变量法以及滞后一期自变量控制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依旧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主要通过发挥监督治理和信息传递功能以提高国企创新积极性。在此基础上,研究还发现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对国企创新的促进作用在法治环境较弱、政府与市场关系较紧密的地区更加显著。上述结果表明,新一轮国企混改不能仅停留于以往股权层面的多元混合,更应注重董事会层面的治理改革,以充分发挥非国有股东的独特优势。本文对新一轮国企深化改革具有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并为董事会结构治理、国企创新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姝 李丹
本文以2008—2019年完全竞争性国有上市公司数据,对非国有股东董事会权力如何影响国企创新展开研究,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超额委派董事对国企创新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更换了自变量与因变量衡量方法,并采用PSM法、工具变量法以及滞后一期自变量控制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依旧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主要通过发挥监督治理和信息传递功能以提高国企创新积极性。在此基础上,研究还发现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对国企创新的促进作用在法治环境较弱、政府与市场关系较紧密的地区更加显著。上述结果表明,新一轮国企混改不能仅停留于以往股权层面的多元混合,更应注重董事会层面的治理改革,以充分发挥非国有股东的独特优势。本文对新一轮国企深化改革具有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并为董事会结构治理、国企创新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柳学信 孔晓旭 王凯
本文围绕国有企业党组织与董事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这一重要的公司治理制度安排,将上市公司董事会决议公告的文本资料作为研究载体,手工收集并整理2005~2017年我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发布的历次董事会决议公告,通过董事会成员在历次董事会会议中的投票情况(同意、反对、弃权),考察国有企业党组织治理对董事会决策过程的影响,以研究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的决策过程和决策机制。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党组织与董事会"双向进入"对董事会异议的影响不显著;国有企业党组织与董事会"交叉任职",尤其是党委书记与董事长由同一人担任的情况下,更可能出现董事会异议,表明这种机制安排能够为党组织在董事会决策中发挥作用提供职务保障,而且这种影响受到企业业绩的负向调节和金字塔层级的正向调节;但在讨论前置实施后,党委会在董事会决策之前进行政治把关,通过行使否决权阻止了一部分存在问题的议案进入董事会决策流程,因而在董事会决策过程中异议意见减少。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位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区域的国有企业而言,党组织与董事会的交叉任职对董事会异议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位于市场化程度较低区域的国有企业影响不显著;而国有企业党组织治理对董事会异议的影响在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的差异不显著;同时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公司财务特征变量和公司治理特征变量后,国有企业党组织治理通过影响董事会异议进而发挥提升企业绩效的作用。本文的研究打开了国有企业党组织如何嵌入公司治理结构并通过参与董事会决策发挥作用的"黑箱",丰富了国有企业党组织治理的微观决策过程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对于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治理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能够为党组织如何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提供理论指导,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玥璠 宋迪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重申了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其中,公司治理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面临着当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新形势,因而使国有企业董事会相关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对比欧美发达国家,我们发现,法国国有企业在其国民经济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其公司治理机制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基于此,本文以国有企业董事会构成问题为切入点,对比法国国有企业董事会构成的突出特点,分析我们目前的不足之处,并尝试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完善国有企业董事会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革 董事会构成 比较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