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66)
- 2023(6410)
- 2022(5593)
- 2021(5631)
- 2020(4566)
- 2019(10948)
- 2018(11029)
- 2017(19529)
- 2016(11481)
- 2015(13183)
- 2014(13576)
- 2013(12789)
- 2012(12051)
- 2011(11285)
- 2010(11673)
- 2009(11109)
- 2008(11052)
- 2007(9795)
- 2006(9128)
- 2005(8852)
- 学科
- 济(38515)
- 经济(38466)
- 管理(26212)
- 业(24100)
- 中国(20856)
- 教育(20247)
- 企(19296)
- 企业(19296)
- 方法(14922)
- 数学(13276)
- 制(13175)
- 数学方法(13140)
- 财(12128)
- 农(10950)
- 银(9367)
- 银行(9364)
- 理论(9196)
- 体(9077)
- 行(9069)
- 贸(8745)
- 贸易(8740)
- 学(8612)
- 易(8577)
- 业经(8159)
- 融(8105)
- 金融(8105)
- 体制(7677)
- 教学(7592)
- 税(7278)
- 发(7020)
- 机构
- 大学(158082)
- 学院(152242)
- 济(61794)
- 经济(60349)
- 研究(58713)
- 管理(50292)
- 中国(42639)
- 理学(41729)
- 理学院(41144)
- 管理学(40480)
- 管理学院(40130)
- 京(36057)
- 财(34797)
- 教育(31171)
- 范(30312)
- 科学(30229)
- 师范(30185)
- 所(29209)
- 研究所(25617)
- 财经(25415)
- 北京(25052)
- 师范大学(24965)
- 中心(24752)
- 江(24526)
- 经(23052)
- 院(20889)
- 州(19360)
- 经济学(19185)
- 财经大学(18699)
- 技术(17813)
- 基金
- 项目(83745)
- 研究(72842)
- 科学(66737)
- 基金(57067)
- 家(47602)
- 国家(47009)
- 社会(43847)
- 教育(41534)
- 社会科(41081)
- 社会科学(41075)
- 科学基金(38789)
- 编号(33169)
- 省(31787)
- 成果(31402)
- 划(29396)
- 基金项目(28461)
- 课题(25987)
- 资助(23336)
- 年(22231)
- 部(21545)
- 自然(21071)
- 自然科(20454)
- 自然科学(20447)
- 重点(20401)
- 性(20310)
- 项目编号(20163)
- 自然科学基金(20091)
- 教育部(19547)
- 规划(19410)
- 发(19324)
共检索到268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教育价值取向是教育改革的灵魂,对教育发展起着定向的作用。回顾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教育发展历程,从20世纪80年代以经济建设为主导,到90年代微观教育领域中对人作为主体的发现,进而到21世纪初确立关怀生命的教育价值取向和对教育公平的追求,反映了教育改革不断地朝着发现人、解放人的目标前进。以党的十七大确立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将会进一步巩固人在教育中的本体地位,最终使教育真正成为解放人的事业。
关键词:
改革开放30年 教育价值取向 人的解放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爱国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会计教育事业顺应时势、成就斐然。下面笔者将30年来会计教育取得的成果分三个阶段进行梳理和总结。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申素平 周航 郝盼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法治建设实现了从法制到法治的观念转变和实践转型。教育立法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教育纠纷从不可讼到逐步可讼,司法成为推动教育法治进步的重要力量。面向新时代,需进一步强化教育法治的价值理念,并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方面推进教育法治现代化。
关键词:
教育法制 教育法治 教育立法 教育司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余雅风 劳凯声
近30年来,我国教育法学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参与国家政策与立法咨询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确立教育法学的学科地位、与教育法协调发展的同时,注重运用教育法学原理分析教育体制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但我国教育法学研究在回应现实、学科体系构建与贡献、研究方法上存在比较明显的不足。教育法学基本理论问题和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法律问题的新动向,为我们开辟了我国教育法学研究的新视野。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晓红 李自杰 李耀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桂荣
中国教育经济学具有学科地位的显著性和渐升性,学科性质的交叉性和综合性,学科分布的聚合性和广泛性,学术队伍的高层性和多科性,学科范畴的凝聚性和延展性,学科体系的移植性和本土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参差性,学术交流的连续性和广泛性等特征。放眼世界,应认识中国教育经济学在研究内容、研究范式、研究队伍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面向未来,中国教育经济学的强盛之路在于重视应用、加强基础,依托中心、联动全局,稳定规模、提升质量,立足本土、走向世界。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教育经济学 学科建设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国光
探讨如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的问题,重要的是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这是一个有关经济全局的问题。本文通过回顾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计划与市场关系的变革历史,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阐述。文章指出,国家计划导向下的宏观调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必备的内涵。因此,我们应努力改进国家计划工作与宏观调控工作,实现市场与计划在更高层次上的综合。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强
回顾和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关于加强留学研究生教育的七点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邓敏 王清
通过系统梳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外贸法律法规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外贸体制改革和法规建设,分析和总结了我国外贸法律法规的发展成就、现存特点、建设目标、发展趋势以及决定其发展的因素,揭示了科学发展观对我国外贸法律法规建设的基本要求。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根据统筹兼顾、协调持续发展的精神和要求,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有利于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有利于兼顾进口与出口、贸易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利于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贸法律体系;今后,我国将根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继续完善外贸法律法规,加强外贸法规及其与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法规之间的协调与配套。
关键词:
改革开放30年 外贸法律 回顾 展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祝成林 柳小芳
实习作为职业院校和企业协同进行技术技能积累的平台,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必需环节。通过对改革开放40年来职业教育实习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其研究可归纳为实习存在的问题、实习过程管理、实习质量提升、实习制度建设、国际经验引介五个主题,呈现出问题导向、关注实习质量、注重实习制度等特征。同时,研究也存在对实习的内涵研究不充分、对实习的规律性问题探索不足、研究缺乏理论深度、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在未来的职业教育实习研究中,建议重视对实习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深化实习制度建设研究,强化实证研究方法在实习研究中的运用。
关键词:
改革开放 职业教育 实习 研究述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高尚全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宋则
改革开放30年来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发展历程表明,构建和谐商业可助推和谐社会。展望未来,中国的零售业将进入连锁超市和百货业并驾齐驱的时代,其发展方向与思路应进一步明确;应调整结构,重组资本,打造重量级大零售商;应把握对外开放政策准星,创造内外流通企业公平的竞争环境;应对流通业的战略地位给予高度关注;应讲求科学发展,创新商业企业业绩评价方法,并创新环境、创新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宇白 李一峰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它却影响或改变了许许多多中国人一生的前途和命运;影响或改变了我们这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带来了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繁荣。发展"奇迹"应加以回顾和总结。矛盾和问题应加以很好解决,未来中国改革开放的走向也应作出前瞻性多角度的预测和分析。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方志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央银行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我国中央银行体制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未来我国的中央银行体制改革仍然任重道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申家龙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充分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剩余劳动力也迅速得到释放,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农村劳动力转移一直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而不断壮大,也可以说,没有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不会有今天的中国经济。然而,号称为三农服务的农村职业教育却对此视而不见,"为农村培养留得住、永久牌的落地式人才"一直是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开放前二十多年的价值取向,时至今日,仍然余音缭绕。显然,尽管影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与培养目标未能适应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难以满足农村新增劳动力的实际需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关键词:
农村职业教育 劳动力转移 乡村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