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78)
2023(13021)
2022(10723)
2021(9728)
2020(7706)
2019(17276)
2018(16980)
2017(31966)
2016(17251)
2015(19277)
2014(19446)
2013(19185)
2012(18416)
2011(17058)
2010(17707)
2009(16710)
2008(16530)
2007(15142)
2006(13964)
2005(13286)
作者
(51839)
(43558)
(43368)
(41304)
(27918)
(20573)
(19428)
(16613)
(16580)
(15739)
(15324)
(14568)
(14385)
(14119)
(13947)
(13342)
(12866)
(12754)
(12603)
(12298)
(11356)
(10789)
(10547)
(10109)
(9870)
(9833)
(9784)
(9638)
(8796)
(8575)
学科
(92838)
经济(92724)
管理(51255)
(47169)
(36233)
企业(36233)
中国(27400)
地方(26345)
方法(25686)
(24141)
数学(21551)
数学方法(21338)
业经(21178)
(19768)
(18914)
(17465)
农业(16915)
地方经济(15989)
(15809)
金融(15805)
(15560)
银行(15538)
(15119)
环境(14229)
(14010)
(13796)
(13070)
贸易(13057)
(12507)
(11622)
机构
学院(261284)
大学(259484)
(117675)
经济(115282)
研究(99670)
管理(91883)
理学(76614)
中国(76179)
理学院(75648)
管理学(74483)
管理学院(73986)
科学(57219)
(56469)
(56255)
(51290)
研究所(45692)
中心(43358)
(42830)
财经(42753)
(42046)
(38403)
经济学(37534)
北京(36457)
(36244)
师范(35907)
(35829)
业大(34180)
(33525)
经济学院(33230)
农业(32171)
基金
项目(161249)
科学(127449)
研究(122234)
基金(115511)
(99805)
国家(98915)
科学基金(83909)
社会(79980)
社会科(75751)
社会科学(75735)
(63904)
基金项目(59829)
教育(55390)
(53151)
自然(49863)
编号(48884)
自然科(48615)
自然科学(48599)
自然科学基金(47713)
资助(46553)
成果(41852)
(41165)
重点(37445)
课题(36367)
(35719)
(34498)
发展(33720)
(33605)
国家社会(33513)
(33154)
期刊
(151052)
经济(151052)
研究(89419)
中国(61852)
(43461)
(41707)
管理(38373)
学报(37839)
科学(36772)
教育(30903)
(30190)
金融(30190)
大学(29675)
学学(27952)
农业(27825)
经济研究(24397)
技术(23578)
业经(23514)
财经(22702)
(19720)
问题(19098)
(14749)
世界(14209)
技术经济(13990)
(13425)
国际(13405)
现代(12301)
改革(12225)
(12225)
经济问题(12205)
共检索到4298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夏飞  陈修谦  唐红祥  
从系统动力学角度构建了向海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框架,借鉴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探讨技术非中性化条件下海洋资源、资本、劳动力、科技等要素促进向海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构建向海经济发展动力模型,以我国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1997—2016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如下主要结论:资本对向海经济的正向驱动效应最显著,其次为科技投入,劳动力的正向效应不显著,渔业资源产生不明显的负向效应;动力要素对向海经济的驱动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特征,南部海洋经济圈渔业资源、资本投入以及科技投入等动力要素驱动效应最强,北部海洋经济圈以资本投入为主驱动力,东部海洋经济圈则以资本投入和劳动力驱动为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对外开放水平、环境保护、交通条件、政府干预度对向海经济主要起到正向影响。根据以上研究发现,从产业结构与布局、财政与金融、海洋科技及其成果转化、区域合作与海陆一体化、基础设施等角度提出了向海经济发展动力机制完善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成海  刘文渊  
晋西农村实质脱贫及其经济发展必须依托其自身特色资源为基础,注重生态平衡性、产业融合性和经济发展系统性,这是增强山地经济内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晋西山区、半山区面积占到92%,是典型的山地经济,因此,系统分析晋西山地生态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及路径选择,有利于促进晋西老区的实质性脱贫,真正实现山区人地关系系统的优化和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华茂  彭剑  
推动区域经济系统从传统经济方式转移到循环经济方式的因素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在的驱动力和外部的约束力,文章分析了区域五大区域内在的驱动力和五大外部的约束力,并针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阻力,提出快速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艳  
跨境电商不仅能够带动和优化我国内循环,还能扩大国际合作交流渠道,与外循环有效衔接,增强互利共赢经贸合作,对于促进我国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的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对我国跨境电商发展趋势与特征进行详细阐释的基础上,从激发国内市场消费潜力、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四个维度对双循环下跨境电商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解析,并立足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从政策环境、平台建设、企业竞争力和人才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提出提高我国跨境电商产业国际竞争力、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晓静  边宏广  孟悌清  张勇  
推动农业经济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既是农业产业绿色转型的重要保障,也是壮大乡村产业基础的关键措施。为促使农业经济与绿色经济实现深度协同、有机融合,需要以产业协同为基础,以智慧技术为动力,通过整合“优质资源”,搭建协同发展平台,营造以“生态协同”为重点的农业经济发展格局,进而助力农业经济绿色转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姬超  
创新是引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本文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梯度演进事实,比较分析了要素驱动阶段、效率驱动阶段和创新驱动阶段的动力机制及其演变规律。研究表明:第一,中国经济梯度演进是非均衡发展策略的结果,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增量改革规律,发展初期的资本稀缺难题因而得到解决,避免了低端锁定;第二,创新驱动发展阶段需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尤其是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结构性差异,创新必须在不同区域以及新旧产业之间找到平衡点,协同推进;第三,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不单意味着核心技术突破,还要求通过社会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的适应性变化来实现创新扩散。为了更好满足创新发展需求,建议从区域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创新环境等方面协同推进,优化并完善政策制度支撑,从而更好整合创新资源和汇聚创新要素,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军  
解决县域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核心在于对各种动力来源进行整合,形成高效率的动力机制。以制度创新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以产业对接促进农业发展、以空间集聚带动乡村繁荣,是县域农村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的基本内涵。而完善农村教育培训和社保制度、发展乡镇企业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县城设施建设和经济集聚程度,则是激活县域农村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的关键所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梅  李曦  刘明培  
我国绿色食品供给动力不足和需求增长乏力已成为制约绿色食品经济发展的两大瓶颈 ,限制了绿色食品经济特有功效的发挥。本文从利益、科技和需求三个方面着力构建了促进绿色食品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刚  赵志耘  许端阳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围绕着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十八大给予了系统且明确的回答,即通过创新驱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本文从科技创新驱动的要素重组、产业结构升级和需求结构优化三个视角,探讨了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夏杰长  张颖熙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安冬平  刘筱  张韶回  
职业教育过去的发展业绩与未来的发展期待都无法逃避职业教育发展动力问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因牵涉复杂多元的利益主体、交织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已彻底改变了职业教育发展动力的预设性形成秩序,必须转向由多方利益主体动力聚合而成的动态生成秩序。"合成性"和"生成性"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动力的两大标签。基于此,职业教育发展动力机制建构路径将经历动力"源起"、动力"聚合"、合力"生成"三个过程,呼应动力激发机制、动力聚合发生机制和合力生成保障机制三个子机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腾飞  
在信息、劳动力、资本和商品等要素超具流动性的时代背景下,知识越发表现出一种邻近和远距离流动并存的多区位互动特征,并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为此,论文首先围绕当前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一系列重要变化,并结合传统区域创新研究范式的内在缺陷,引介以知识组合为核心的区域知识动力学理论。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的多区位知识动力解析框架:通过引入信任机制和学习机制深度阐释正式/非正式制度和认知水平等地方情景因素对知识组合的影响机理;分别围绕外部知识关联和知识网络外部性探究多区位知识网络对区域产业比较优势演化和内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最后,从区域管治、区域战略导向、政策工具和知识影响4个维度归纳知识经济时代的区域治理逻辑。多区位知识动力框架推进了区域创新学派关于经济发展中知识动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区域协同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的科学制定。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子联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继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革并发挥其优势为关键。通过识别关键性动力并揭示其作用机理后发现:突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约束以重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在新发展阶段下尤其应推进高等教育制度、收入分配制度、自贸试验区开放型制度和新型城镇化配套制度这四类重要且全面的制度改革。不仅是因为它们能够紧密指向和对应推进五大"新发展理念",更是因为它们在发挥"长效作用"的同时还能带来"即时效应",因而能够使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苏维   杨红荃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视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特质表现为人才培养对标区域需求、产教融合支持区域创新优化、社会服务促进区域空间开发。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部动力机制为职业教育本质属性及功能定位的优化、职业教育多元主体共同利益的实现;外部动力机制为内生增长的知识与人力资本投资、政策优化的整体性科学发展规划、健康发展的协调适应性生态环境。由此,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走特色化、开放化及一体化发展之路。要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优化教育供需均衡,创建协同共治体系、构建利益协调机制,对标区域产业发展、服务国家区域战略,构筑多元创新生态、打造区域职教品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银元  李晓琴  
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模式。本文从驱动力(D)、发展状态(S)和响应(R)三个方面构建城乡旅游一体化DSR发展动力机制模型,认为城乡旅游一体化是在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城乡旅游目的地到一定程度必经的阶段和过程。该过程由内部拉动力和外部推动力共同驱动,由城乡旅游功能、形象、氛围和效益等状态进行表征,通过政府、城乡居民、市场参与者的态度和行为作出响应,进而实现城乡旅游一体化的螺旋式提升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乡旅游一体化的发展路径建议,认为应围绕构建城乡旅游目的地这一中心,从发展的前提、目标、方向和措施等方面推进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