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08)
- 2023(11757)
- 2022(9746)
- 2021(9084)
- 2020(7457)
- 2019(17229)
- 2018(17345)
- 2017(33501)
- 2016(18455)
- 2015(20715)
- 2014(20941)
- 2013(20438)
- 2012(18353)
- 2011(16300)
- 2010(16060)
- 2009(14536)
- 2008(13927)
- 2007(11997)
- 2006(10451)
- 2005(9107)
- 学科
- 济(72853)
- 经济(72774)
- 管理(51632)
- 业(49461)
- 企(40930)
- 企业(40930)
- 方法(34121)
- 数学(29460)
- 数学方法(29150)
- 农(20229)
- 中国(20070)
- 业经(17463)
- 财(16876)
- 学(16282)
- 地方(15071)
- 农业(13642)
- 理论(12418)
- 制(12040)
- 贸(11914)
- 贸易(11908)
- 和(11774)
- 技术(11603)
- 易(11537)
- 环境(11237)
- 务(10974)
- 财务(10906)
- 财务管理(10887)
- 企业财务(10344)
- 银(10052)
- 教育(10048)
- 机构
- 大学(259366)
- 学院(257086)
- 管理(104060)
- 济(97789)
- 经济(95546)
- 理学(90911)
- 理学院(89920)
- 管理学(88273)
- 管理学院(87830)
- 研究(84819)
- 中国(60410)
- 京(55498)
- 科学(55023)
- 财(42960)
- 农(42952)
- 所(42480)
- 业大(40897)
- 研究所(39144)
- 中心(38025)
- 江(36238)
- 财经(35447)
- 北京(34697)
- 范(34367)
- 师范(34030)
- 农业(33833)
- 经(32281)
- 院(31054)
- 州(29885)
- 经济学(28763)
- 技术(27708)
- 基金
- 项目(184057)
- 科学(144009)
- 研究(133460)
- 基金(132962)
- 家(116240)
- 国家(115268)
- 科学基金(98969)
- 社会(82953)
- 社会科(78536)
- 社会科学(78515)
- 省(72260)
- 基金项目(71276)
- 自然(65239)
- 自然科(63709)
- 自然科学(63691)
- 自然科学基金(62531)
- 划(60807)
- 教育(60786)
- 编号(54791)
- 资助(54319)
- 成果(43892)
- 重点(40746)
- 部(39762)
- 发(38865)
- 创(38121)
- 课题(37354)
- 创新(35502)
- 科研(35289)
- 大学(34013)
- 项目编号(33931)
- 期刊
- 济(103390)
- 经济(103390)
- 研究(73283)
- 中国(45142)
- 学报(44209)
- 农(39715)
- 科学(39257)
- 管理(37109)
- 大学(32957)
- 学学(30798)
- 财(30738)
- 教育(29206)
- 农业(28119)
- 技术(21950)
- 融(18720)
- 金融(18720)
- 业经(17693)
- 财经(16437)
- 经济研究(16404)
- 图书(15834)
- 业(14028)
- 问题(13945)
- 经(13844)
- 理论(13302)
- 科技(13249)
- 实践(12453)
- 践(12453)
- 版(12167)
- 技术经济(12040)
- 现代(11820)
共检索到3610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肇蕙 严进
本文首次探索应用染色法检验向日葵霜霉病种子及幼苗,对病菌在种子里的形态及部位进行研究,明确向日葵霜霉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吸器存在于种子里,种子带菌部位在内果皮和种皮,种子带菌率为86.7%~100%。试验证明种子带菌特征为潜伏侵染,具有传病作用,植株受侵染部位在根部和茎基部,种子传病率为44.4%~91.3%。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洪明 王芳 杨铮 郭文斌
针对向日葵收获机械在使用现有往复式切割器收割向日葵茎秆时存在适用性差及切割质量差等问题,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上模拟直刃切刀配合的切割方式,对向日葵茎秆进行切割试验,研究刃口倾角、削切角度及斜切角度等参数改变对切割阻力和切割能量消耗的影响程度以及不同条件下向日葵茎秆的切割阻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切割速度一定,切刀刃口倾角为0°~20°时,切割阻力峰值及切割能量消耗随着刃口倾角的增大逐渐减小,滑切效果逐渐增强,当刃口倾角在20°时的切割能量消耗较其他角度小。2)切割速度一定,削切角为0°~45°时,切割阻力峰值与切割能量消耗先逐渐减小而后急剧上升,削切角为15°时,切刀对向日葵茎秆的切割阻力和切割能耗较小。3)切割速度一定,斜切角度为0°~60°时,切割阻力峰值和切割能耗先逐渐减小而后迅速增大,斜切角为30°时,其切割阻力和切割能耗最小。
关键词:
向日葵 茎秆 切割角度 切割阻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庆 曾伟伟 刘春 马冬梅 石存斌 吴淑勤
为同时检测患病大口黑鲈中不同属虹彩病毒感染和带毒情况,针对蛙病毒属和肿大细胞病毒属大口黑鲈虹彩病毒主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基因的序列,分别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Rana-mcp F/R和Mega-mcp F/R,扩增产物片段大小分别为475 bp和262 bp。通过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反应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试验,建立一种可以同时检测大口黑鲈蛙病毒属和肿大细胞病毒属虹彩病毒感染的双重PCR检测方法,最低DNA检测量分别为6.5 pg和14.5 pg。用此方法,对临床获得的15个大口黑鲈样品进行双重PCR检测和序列测定,获得5个蛙病毒属和1个肿大细胞病毒属虹彩病毒...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丽芳 陈海如 方敦煌 赵兴能
烟草青枯病、黑胫病和猝倒病是烟草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常发生复合侵染。以3种重要烟草病原菌基因组DNA作为目的基因,分别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引物和模板浓度,摸索扩增参数,建立了能同时检测3种病害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PCR)体系。结果表明,多重PCR能分别扩增出长度为461,364,265 bp的特异性目的条带,能同时检测3种病原菌DNA的最低检出限为1.01 ng/μL,该多重PCR检测体系反应准确、快速、高效,为同时检测以上3种烟草病害提供了新的方法,对烟草复合侵染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广涛 杨志辉 朱杰华 赵冬梅 韩彦卿
【目的】利用双重PCR技术快速检测马铃薯环腐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sepedonicus)和黑胫病菌(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a)。【方法】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马铃薯环腐病菌pCS1质粒上纤维素酶A基因序列,对比近缘种及马铃薯上几种重要病原菌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CMS1/CMS2,将设计的引物与已发表的PCR检测马铃薯黑胫病菌特异性引物ECA1f/ECA2r结合,经过条件优化后,建立了双重PCR体系。【结果】利用引物CMS1/CMS2扩增出了1条913 bp的马铃薯环腐病菌特异性条带。检测灵敏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胡小利 马庆 包海柱 范瑞 孙希利 马蓉
为建立食用向日葵分子标记反应体系,以食用向日葵四叶期叶片为DNA模板提取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对SSR-PCR反应体系中的6因素(10×PCR Buffer、Mg2+、d NTPs、引物、Taq DNA聚合酶和DNA模板)在5水平上进行正交优化试验,并比较了不同浓度Mg2+、Taq DNA聚合酶、模板DNA对扩增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水平变化对反应体系的影响为Mg2+>Taq DNA聚合酶(引物)>DNA模板>10×PCR Buffer>d NTPs。最终建立食用向日葵SSR-PCR最佳反应体系为:在总体系为20μL的SSR-PCR反应体系中包括10×PCR Buffer ...
关键词:
食用向日葵 SSR-PCR 体系优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新元
为了探究外源褪黑素对向日葵幼苗耐旱性的影响并明确其作用机制,以晋葵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叶面喷施50~200μmol/L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向日葵幼苗生长、光合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向日葵幼苗的生长,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向日葵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均逐渐下降,相对电导率、MDA含量、H_2O_2含量及O_2·-产生速率均逐渐上升,抗氧化酶(SOD、POD、CAT、APX、GR)活性及抗氧化剂(As A和GSH)含量则先升高后降低。外源施用褪黑素可显著提升干旱胁迫下向日葵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Pn、Gs及Tr,抗氧化酶(SOD、POD、CAT、APX、GR)活性和抗氧化剂(As A和GSH)含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显著抑制了MDA、H_2O_2及O_2·-在叶片中的积累,以浓度为100μmol/L处理效果最佳;在干旱胁迫10 d时,100μmol/L褪黑素处理的向日葵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干质量、叶绿素含量以及Pn、Gs、Tr及SOD、POD、CAT、APX、GR活性和As A、GSH含量分别较CK2 (干旱胁迫)提升7. 13%,7. 48%,8. 13%,12. 48%,61. 43%,52. 71%,60. 00%,39. 29%,43. 03%,70. 16%,57. 00%,85. 22%,148. 09%,20. 00%,40. 98%;相对电导率、MDA含量、H_2O_2含量、O_2·-产生速率分别较CK2降低26. 79%,35. 81%,24. 33%,23. 13%。结果说明,外源褪黑素通过提高干旱胁迫下向日葵幼苗叶片的光合作用和活性氧清除能力,从而缓解干旱胁迫造成的伤害,提高耐旱性,以100μmol/L处理效果最佳。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剑亮 潘大仁 周以飞 吴明伟 柯祥德 林钿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是花色素苷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将观赏向日葵DFR底物结合区敲除,并将该区域中134位保守氨基酸天冬酰胺定点突变为天门冬氨酸和亮氨酸,最后获得已敲除底物结合区的基因KODFR以及定点突变的基因N134D和N134L,并成功构建KODFR、N134D和N134L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KODFR、pCAM-N134D和pCAM-N134L.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键 王娜 刘志达 包婷婷 张之为 云晓鹏 石必显 张恒 陈贵红 陈燕芳 赵君
为了获得向日葵列当生防菌株,以田间采集的具有褐色枯斑的列当植株为样本,利用柯赫氏法则对采自内蒙古、河北和新疆共11个不同地点的29份列当枯斑病的样本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新疆北屯农十师183团和188团地块及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西海子村地块中采集的病样上分离得到尖孢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西小召镇、五原县葵博园和临河区永利村的病样中分离得到尖孢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而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公合成村和西圪旦村及化德县105省道边地块中样本中鉴定出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木贼镰刀菌和层出镰刀菌;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采集的样本中只分离得到尖孢镰刀菌;河北张家口市康保县的样本中只分离得到轮枝镰刀菌。上述分离得到的菌株在向日葵列当上回接后都能够致病的结果预示,镰刀属的真菌是引起向日葵列当枯斑病的病原菌,但尖孢镰刀菌是引起列当枯斑病的优势致病菌。致病力分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分离获得的镰刀菌均能够侵染向日葵和列当,但其致病力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分离寄主上的致病力强于其他寄主的特点。基于致病力分化的结果,筛选出3株具有生防潜力的尖孢镰刀菌菌株GHC 1-2、XXZ-9和HD 1-1用于防控列当对向日葵的寄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杰 王军 周彤 陈志德 仲维功
为了明确江苏新发生的矮缩病害为水稻黑条矮缩病,采用RT-PCR和序列测定方法对其病原进行了精确鉴定。根据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基因组序列的信息,设计扩增RNA聚合酶基因、外壳蛋白基因和RNA沉默抑制子基因以及核心蛋白基因部分编码区的4对引物,提取感染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的水稻植株总RNA并进行RT-PCR扩增,可以在感病植株中分别扩增出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基因组特有的4个条带,测序结果表明,来源于江苏南京的分离物的4个基因部分编码片段与已登录的对应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9%以上,共发现7个碱基的突变。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7个单碱基突变都是同义突变,氨基酸序列没有改变。根据以上结果确认该病病原为水...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 RT-PCR 病毒检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树春 张艳芳 孙瑞芬 李素萍 于海峰 刘腊青 王洪波 安玉麟
向日葵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同时也是一种潜在的能源植物,其核心种质资源基础类群的划分可为向日葵远缘杂交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形态学标记与RAPD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利用UPGMA聚类法对50份向日葵核心种质资源材料亲缘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态学标记法结果显示,50份供试种质资源可分为三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27份种质,第Ⅱ类群22份种质,第Ⅲ类群只包含1份种质,进一步研究表明,供试种质资源的种质地理分布以及用途与聚类结果关联性较强。同时,分子标记的UPGMA聚类结果也验证了上述结论;RAPD分子标记聚类法也将供试
关键词:
向日葵 形态学 RAPD 类群划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石鑫岩 王志丹
内蒙古是我国最大的向日葵主产区,作为内蒙古重要的特色经济作物,向日葵是盐碱、瘠薄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增产增收的不可替代经济作物。本文从内蒙古向日葵产业发展现状入手,深入分析当前内蒙古向日葵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大力发展向日葵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产业链条纵深延伸、进一步强化向日葵优质品种选育等方面提出促进内蒙古向日葵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内蒙古 向日葵产业 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振国 陈杰 Muhammad Rashid Nizamani 陈连芳 马永清
通过室内穴盘和连续两年遮雨棚盆栽试验,研究放线菌淡紫褐链霉菌(Streptomyces enissocaesilis,509),真菌灰黄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um,CF3)和放线菌密旋链霉菌(Streptomyces pactum,Act12)3种生防菌对寄主植物向日葵的促生作用和对向日葵列当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1)CF3和Act12处理条件下,列当的出土数和寄生总数量显著降低,在新葵6号中CF3抑制列当寄生率高达74.4%,Act12抑制列当寄生率为68.7%,509抑制列当寄生率为53.0%;2)在列当寄生胁迫下,生防菌处理向日葵相比对照生物量有显著的增高,根冠比显著增大,含水量显著升高,生防菌处理的向日葵地上部和根的含水量≥70%。本研究表明CF3和Act12具有作为防除向日葵列当优良生防菌种的可能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