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
2023(67)
2022(45)
2021(52)
2020(28)
2019(67)
2018(73)
2017(120)
2016(72)
2015(93)
2014(102)
2013(95)
2012(108)
2011(99)
2010(70)
2009(72)
2008(49)
2007(59)
2006(61)
2005(38)
作者
(179)
(175)
(158)
(152)
(89)
(83)
(82)
(76)
(64)
(55)
(54)
(52)
(51)
(48)
(48)
(47)
(46)
(46)
(45)
(45)
(45)
(38)
(38)
(35)
(33)
(32)
(32)
(32)
(32)
(31)
学科
(235)
经济(233)
(229)
社会(194)
管理(169)
(151)
保险(150)
(150)
各种(142)
各种类型(141)
种类(141)
类型(141)
农村(127)
(127)
中国(122)
保障(121)
社会保障(121)
(121)
福利(119)
事业(105)
(98)
企业(98)
福利事业(97)
业经(95)
(93)
工作(88)
(83)
教育(82)
(81)
方法(76)
机构
大学(1074)
学院(1005)
研究(398)
管理(398)
(368)
经济(360)
理学(354)
理学院(348)
管理学(342)
管理学院(338)
中国(243)
(217)
师范(215)
(215)
中心(201)
科学(201)
社会(200)
(182)
师范大学(175)
(171)
(161)
研究中心(155)
研究所(155)
(143)
财经(141)
业大(130)
北京(128)
教育(124)
(124)
农业(114)
基金
项目(736)
研究(637)
科学(617)
基金(523)
社会(512)
(427)
社会科(422)
国家(421)
社会科学(421)
科学基金(379)
(303)
教育(291)
编号(288)
成果(286)
基金项目(246)
(237)
国家社会(203)
(192)
课题(188)
(188)
资助(184)
(178)
(178)
人文(177)
教育部(174)
项目编号(173)
重点(171)
(165)
(165)
科学研究(159)
期刊
(559)
经济(559)
研究(330)
中国(289)
(207)
教育(200)
学报(147)
(141)
科学(138)
大学(133)
农业(129)
图书(129)
学学(113)
管理(113)
社会(106)
书馆(105)
图书馆(105)
业经(94)
财经(83)
(81)
论坛(81)
技术(76)
(76)
经济研究(75)
(74)
问题(72)
社会科(71)
社会科学(71)
改革(67)
(67)
共检索到1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姚莉  汪锋  
自1999年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下简称人文社科基地)建设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已先后建立了151个人文社科基地,其主要战略意图是依托高校已有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培养和建设一批具有明显科研优势和特色,参与重大决策能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人文社会科学"国家队",使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这些研究基地的功能定位与组织架构来看,具有"准智库"的特征。但是,由于受长期以来"学术本位"的科研评价体系影响,这些基地的社会责任履行与时代发展的内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秦惠民  
有关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以及管理体制改革、制度保障体系和组织领导等,有关文件都进行了深入阐释,对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也做出了全面部署。新型教育智库怎么搞?我认为,深入学习和领会中央精神并结合教育的实际情况,可能是讨论这个问题的两个重要方面。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党和政府推进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支撑。建设中国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丰庆  任保平  白晓  
经过十余年建设和发展,高校重点研究基地已实现建设目标,堪称本领域的"学术高峰、人才洼地、交流窗口",但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要求还存在差距。高校重点研究基地应做好顶层设计,整合优质资源,形成集成优势,完善分类评价,突出研究特色,提升社会服务影响力,加快向新型智库转型。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申明浩  谭伟杰  张文博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深远影响,然而现有文献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效应的经验分析大多集中于经济效益领域,对其社会溢出效应的研究较为匮乏。数字化转型与社会责任履行两者统一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之下,因而本文从社会责任履行的角度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社会溢出效应。数字化转型可以增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和能力,并通过完善管理机制、改进生产方式、改善外部关系等路径增进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效应越大,企业数字化转型越积极,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增进作用也越大,因而该增进效应表现出行业异质性和企业异质性。以2011—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Python爬虫技术和文本数据挖掘方法刻画样本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而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影响及其路径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1)数字化转型显著增进了样本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并存在多条影响路径,包括“数字化转型→财务稳定性提高→社会责任履行增进”“数字化转型→内部控制质量提高→社会责任履行增进”“数字化转型→创新投入(产出)增加→社会责任履行增进”“数字化转型→信息披露质量提高→社会责任履行增进”等。(2)数字化转型对高技术行业、竞争性行业和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增进作用更为显著,企业融资约束的降低和企业价值的提高均会强化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增进作用。与现有研究相比,本文从企业基于发展战略的行为选择角度进一步深入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理论机制,同时也拓展了其影响路径和异质性的研究视角,有助于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采取差异化策略来充分释放数字化转型的社会溢出红利。本文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不仅能提升企业的经济绩效,也能增进企业的非经济绩效,具有显著的社会溢出效应。因此,企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转变中,应该将数字化战略与社会责任战略相契合,并不断完善信息披露机制以更充分地发挥数字化转型的社会溢出效应,促进数字化转型与社会责任履行之间的协同共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雪  
踏上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需要面对“两个大局”,适应国际环境、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新变化,需要预测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谋划现代化建设基本方略,需要研究内政外交国防重大问题、探索高质量发展思路对策,需要关注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提出有效管用善治良策。在2023年召开的《第二十五届全国社科院院长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会议上,时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河北省社科联第一副主席康振海探讨了中国新型智库面向现代化的历史责任。本刊将康振海的发言以专题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关键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聂军  
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要兼顾社会责任履行才有可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文章以技术创新为切入点,考察了社会责任履行是否有利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创造。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检验发现:社会责任履行有助于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创造,即企业社会责任正向调节了“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水平越高,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越明显;企业社会责任的正向调节作用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的数量上,也体现在技术创新的质量上;在研发密集度较高的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正向调节作用更突出;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企业社会责任的正向调节作用均存在。文章有助于全面认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也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否有益的研究争议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聂军  
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要兼顾社会责任履行才有可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文章以技术创新为切入点,考察了社会责任履行是否有利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创造。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检验发现:社会责任履行有助于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创造,即企业社会责任正向调节了“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水平越高,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越明显;企业社会责任的正向调节作用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的数量上,也体现在技术创新的质量上;在研发密集度较高的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正向调节作用更突出;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企业社会责任的正向调节作用均存在。文章有助于全面认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也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否有益的研究争议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明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双重使命。社科智库建设作为高职院校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正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社科智库建设起步晚,建设水平与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为智库的战略高度不够高、理论分析深度不够广、咨政服务不够全面、更新速度不够及时等。面对新时代新要求,高职院校社科智库建设应突出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坚持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研究能力、拓展合作渠道,从而探索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路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孔祥金  赵明杰  刘薇薇  闻德亮  
目前,我国的医学人文研究"学术化"倾向严重,对政府政策和社会管理贡献率低,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将为医学人文研究提供新的进路。以医学人文研究为主要任务的新型高校智库的主要特征有:"向上服务"与"向下服务"相结合、政策基础理论与回顾性评价研究相结合、医学人文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专题研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政策服务研究与医学人文培训相结合、普适的医学人文思想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建设对策主要包括:建立专门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加强"智库型"研究队伍建设,确立智库性医学人文研究模式,组建医学人文协同研究机构,加强服务于智库性医学人文研究机构的研究基地建设,医学人文研究要融入中国文化元素,政府加大经济投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顾海良  
智库以其思想力量和话语影响,成为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的重要载体,也成为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加强理论建设,打造"中国学派";着力战略研究,激扬"中国意识";重在社会引领,形成"中国话语";提供政策建言,凸显"中国方案"。只有通过协同创新,才能得出更为科学的战略决策和更为全面的政策建言,这也是高校打造一批国家级高端智库的必由之路。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喜梅  林素媚  陈银芳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其履行社会责任与否对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存在重大的影响。通过对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进行博弈分析,认为:在一次博弈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会采取不履行社会责任的短期行为,但多次长期重复博弈的结果,会促使其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林欣   杜国梓   林素絮  
以2010—2020沪深股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KNN分类算法,通过文本挖掘和机器学习对数字化转型强度指数进行评级,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社会责任履行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出于获取资源的目的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而公司治理水平在数字化转型促进社会责任履行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分权程度较高、组织惯性较大企业组别中,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促进效果更显著。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政府要更多考察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并提供更为合理的制度条件。企业管理层既要重视其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也要重视其内部治理,确保战略实施与平稳发展,改善社会责任履行效果。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连平  
为进一步加强经济金融研究对全行业务的支持,配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金融中心"建设,扩大交行研究团队的品牌效应,2009年7月,交通银行挂牌成立金融研究中心,同时设立产业研究二级部,重点开展航运金融市场和航运金融业务研究以及相关的行业研究,为制订信贷政策和调整结构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林素仙  何义珠  
[目的/意义]高校人文社科成果转化是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持续繁荣和发展创新的需要,对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实践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我国人文社科成果转化存在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原因。[结果/结论]从目标诉求一致性和成果价值一致性的角度,对智库介入高校社科成果转化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智库与高校社科成果转化的深度协同和广度协同方案。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张日新  杨松青  李韵婷  
[目的/意义]基于区域智库特点,探索建立一套客观评级指标评价高校智库影响力并探索不同类别智库影响力差异机理,以引导不同高校智库更好地在决策咨询、学术研究等方面发挥作用。[方法/过程]使用广州58家高校人文社科智库作为样本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2014年的智库影响力按照得到的评估体系进行评分,并利用非参数检验对智库异质性和影响力的关系进行考察。[结果/结论]高校智库的学术方面影响力比决策影响力大,学术影响力可以细分为省域影响力和国家层面影响力;进一步研究发现,依托高校、批准部门、成立时间和依托学科等异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