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26)
2023(9208)
2022(7919)
2021(7418)
2020(6530)
2019(14815)
2018(15000)
2017(28282)
2016(16171)
2015(18587)
2014(19258)
2013(18818)
2012(18053)
2011(16339)
2010(16821)
2009(16022)
2008(16329)
2007(15535)
2006(13537)
2005(12316)
作者
(50829)
(42774)
(42545)
(40709)
(27006)
(20583)
(19574)
(16880)
(16118)
(15367)
(14519)
(14432)
(13755)
(13755)
(13578)
(13236)
(13234)
(12612)
(12505)
(12290)
(10885)
(10761)
(10484)
(9823)
(9776)
(9726)
(9565)
(9491)
(8819)
(8735)
学科
(66476)
经济(66390)
管理(45564)
(42401)
(33504)
企业(33504)
方法(30950)
数学(26472)
数学方法(26141)
(19873)
中国(19137)
(17566)
(17419)
(15033)
业经(13499)
理论(13107)
农业(12870)
(12482)
贸易(12478)
地方(12366)
(12083)
(11449)
银行(11404)
(10989)
金融(10980)
(10964)
(10883)
(10852)
(10155)
财务(10110)
机构
大学(247523)
学院(244311)
(94687)
经济(92332)
管理(86723)
研究(84928)
理学(73293)
理学院(72367)
管理学(70754)
管理学院(70302)
中国(64439)
科学(54971)
(53917)
(47434)
(46057)
(45689)
研究所(41358)
(39560)
业大(39089)
中心(39057)
农业(37601)
财经(35953)
(34651)
师范(34243)
北京(34188)
(32328)
(31299)
(29811)
经济学(29188)
技术(27978)
基金
项目(153307)
科学(117618)
研究(110531)
基金(108003)
(95181)
国家(94339)
科学基金(78194)
社会(66913)
社会科(63045)
社会科学(63022)
(60614)
基金项目(56479)
教育(52592)
(51594)
自然(50616)
自然科(49445)
自然科学(49426)
自然科学基金(48511)
编号(46253)
资助(45525)
成果(40017)
重点(35110)
(33878)
课题(33000)
(32406)
(30590)
科研(29455)
创新(28649)
计划(28632)
大学(28559)
期刊
(109983)
经济(109983)
研究(72858)
中国(53409)
学报(46312)
(43472)
科学(38752)
(38129)
大学(34286)
教育(32121)
学学(32095)
管理(31288)
农业(28579)
技术(22172)
(21793)
金融(21793)
财经(19492)
业经(17574)
经济研究(16847)
(16803)
(15149)
问题(15058)
(14209)
图书(14078)
技术经济(12454)
(12128)
统计(12047)
理论(11887)
业大(11427)
科技(11054)
共检索到3766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珂  陈鹏  
人工智能这一现代技术的应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就包括未来社会将消除人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论断。在消除脑、体劳动差别中,人工智能的作用向度主要表现为:代替人类劳动过程中的"双向运动"以及能够促进新劳动形态的生成。然而,人工智能的作用同样有其限度:人工智能的资本主义应用最终只会导致社会群体间撕裂和对立状态的进一步加剧;而且仅仅依靠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也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类脑、体劳动间的差别。只有客观、全面地认识到人工智能作用的向度与限度,才能把握好社会发展的历史机遇,使得未来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进程不仅不会因为人工智能而中断,反而以人工智能的出现为前提。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毅   王军   秦志龙  
将人工智能发展、劳动错配和人口要素流动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从理论和实证角度阐释三者的内在关系和作用机制。数理模型推导发现,人工智能切实改善了人口流动趋势,且通过有效矫正劳动错配更加显著地促进人口流动。基于理论分析,本文进一步采集2010—2018年个体、企业和地级城市三个层面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1)人工智能引致了人口在区域间的双向流动;(2)机制检验说明,矫正劳动错配是人工智能改善人口流动趋势的关键变量,人工智能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更加显著地促进了人口的流动;(3)人工智能对人口流动的影响呈典型的非均衡事实特征。结合当前我国发展实际,提出准确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规律,切实发挥人工智能对劳动错配的矫正作用以及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发展的典型异质性特征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澜飚  蔡继明  
脑体劳动差别由来已久: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劳心者治人,体力者治于人”似乎是无可争议的信条;在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者那里,脑体劳动差别则被视为资本主义三大差别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脑体劳动收入差别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发展而出现了一个逐步缩小乃至倒...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朱杰  陆倩  张宝来  
人工智能在纳税服务中的应用体现了以纳税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服务理念,也是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互联网时代税务系统的核心竞争力是依托人工智能形成的大信息平台,通过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等问题,形成与涉税各方充分交流和互相理解的有效沟通方式,充分利用社会化网络分工的力量,构建信息、数据、人才等各种资源和要素网络,最大化体现"人工智能+税务"的价值,为降低征纳成本、提升纳税服务质效、提高税法遵从度以及构建现代化纳税服务体系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李源  王一鹏  魏强  张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要加强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为内部审计技术方法的变革与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基于此,本文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含义及目前发展状况,较为详细地研究了人工智能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以期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昊  
当前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中还存在预测精确度不高、人力成本消耗大、风险指向不精准等问题。人工智能为解决海量数据、模拟人类思维、突破当前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瓶颈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本文在归纳总结当前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人工智能为税收风险管理创新发展提供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人工智能提升税收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唐显超  
随着"金融+科技"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受到追捧,人工智能的应用日益广泛。人工智能在金融服务业领域亦具有很强的渗透能力。本文在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商业银行的应用现状后,深入研究其应用难点,并针对难点进行了对策分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凯明  王钰冰  龚六堂  
人工智能技术革命是机器由在工业经济时代主要替代人的体力劳动转变为在数字经济时代主要替代人的脑力劳动的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的工业革命,本文研究了机器应用和劳动供给转变对生产结构转型和分配结构演化的影响。本文发现,只有在特定的经济结构中,机器应用、劳动供给转变或通用技术创新才能促进机器更多地替代人的脑力劳动,使得脑力密集型生产方式更多地替代体力密集型生产方式,进而开启人工智能时代。如果机器和人的替代弹性还不高,机器的脑力工作偏向型技术还不成熟,那么须发挥有为政府作用,通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结构转型升级的路径转换。为了稳定劳动收入份额,政府还应逐步加强机器收入税调节,形成工业革命红利由人民共享的新发展模式与效率和公平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白永秀  刘盼  
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创新的结果,是包含高科技含量的生产力范畴,它使社会生产力基础产生变化。智能化因素渗透在生产力各要素中并带来人机关系的变化,使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呈现出新的特点。人的劳动表现为智力劳动力提供的富有创造性的智能劳动,劳动资料因基于大数据的应用而具有智能化、系统化、无形化的特征,劳动对象更具可开发性、可拓展性、可培育性。智能化机器体系加剧"机器排挤人"的同时产生了"人-机"的重新分工,并使人机融合趋势加强。人的智能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并呈现出新特点,智能劳动发挥了价值创造的集合效应,产出的是劳动密度大、能量强的知识型产品,且突出了"人-机"融合增值的价值部分。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汪燕  
人工智能浪潮已席卷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进入爆发式增长态势。技术研究取向上,从早期关注计算机辅助教学及专家系统的开发,转为对数据处理、学习分析、神经网络、机器学习、语音识别、情感计算等的探索。教育应用研究取向上,理论探讨为主,包括内涵概念辨析,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教师角色转变、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境的重构等。虽然人工智能教育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但是还存在技术瓶颈、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育体制与教育公平等问题,有待企业、政府、学校协作解决。继续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应抓住机遇,以培养智能时代核心能力为宗旨,建设前瞻性的专业与内容,着力从设施、管理、教学、评价全面走向智能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静秋  
人工智能算法赋能劳动新样态并没有改变活劳动创造价值这一实质,通过明确智能载体的在场挑战人类自身的在场、创造价值的“总体工人”外延的拓展、“活劳动”与“死劳动”的复杂关系等,领会人工智能算法扩大“活劳动”范畴的事实。人工智能算法革新劳动过程,通过明晓人类劳动与智能劳动、算法作为生产工具实现价值转移、物质对象向非物质对象拓展等显现劳动本身、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智能化发展。人工智能算法变革劳动方式,通过明晰劳动者由“去技能化”向“再技能化”转型、劳动分工的精细化趋势、“人机协作”劳动模式等现象,彰显劳动方式的智能化转型。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何勤  刘明泽  
采用Meta分析方法,基于近年来28篇相关文献的40个独立样本,分析人工智能对就业规模与劳动收入的总体影响,并进一步将人工智能分为表征内生的自身投入和外生的外部引入两个维度进行探讨,运用Meta亚组分析探究潜在调节变量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总体上看,人工智能小幅扩大了就业规模,效应值为0.032;降低了劳动收入,效应值为-0.011。具体而言,技术的投入维度显著地促进就业规模和劳动收入,而使用维度则对二者起到抑制作用。此外,本文识别了行业、地区作为调节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对制造业、发展中国家就业规模的提升作用大于非制造业和发达国家;人工智能增加了制造业和发展中国家的劳动收入,但降低了发达国家的劳动收入。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徐春华   曾繁毅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视角考察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理,通过构造59个国家2001—2019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并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研究发现:(1)人工智能自身的技术属性不仅能够通过提高资本技术构成所产生的劳动力挤出效应降低劳动收入份额,还会通过其就业创造效应提升劳动收入份额;(2)人工智能作为使用价值生产的要素投入,将和普通物质资本的深化一同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或人工智能使用规模小的国家,人工智能使用增加会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3)人工智能的应用还将通过影响劳资关系变动而影响到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抑制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因此,在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的同时,还要客观认识人工智能发展对社会就业和劳动收入份额带来的冲击与机遇,尤其要通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劳动收入份额的持续提升。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松龄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生产,能够大幅减少个别劳动和个别价值,能够大幅形成社会劳动生产的社会价值高于个别劳动生产的个别价值的超额剩余价值,有利于激励资本开发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积极性。劳动与资本按贡献分配、非物质生产的第三产业的劳动成为生产劳动,有利于个别劳动转换为社会劳动,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传统股份制变革为新型股份制、不断完善要素市场运行体制机制,有利于实现劳动与资本按贡献分配制度。只有解放思想、转变传统的理论观念,才能树立非物质生产的第三产业的劳动是生产劳动的理念。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Ekkehardt Ernst  Rossana Merola  Daniel Samaan  
当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的变革浪潮使人们更加担心失业和不平等将日益加剧。本文讨论了造成这些恐慌的基本原因,强调了人工智能的特殊性,并将以前的自动化和自动化浪潮与当前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所带来的进步进行了比较。在全球范围内,包括发展中国家,人工智能的应用能够大幅度降低资本成本,激发生产力提高的潜力,进而为生产力的提高提供巨大的机会。同时,如果要广泛分享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带来的益处,就需要解决进一步加剧的不平等的风险。因此,技能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是必要的,但仅靠技能政策解决上述风险是不够的。为此,需要创新数字经济监管形式,以防止市场的进一步集中,确保对数据和隐私提供适当的保护,通过整合使用利润共享、(数字)资本税、减少工作时间等政策措施使社会能够共享生产力增长的红利。本文认为,如果政策决策者和社会各方参与者能够将这些新技术的特性加以考虑的话,我们应当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和风险持有适度乐观的态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