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66)
2023(3160)
2022(2656)
2021(2401)
2020(2079)
2019(4719)
2018(4460)
2017(8070)
2016(4780)
2015(5382)
2014(5069)
2013(5163)
2012(4959)
2011(4507)
2010(4565)
2009(4137)
2008(4076)
2007(3689)
2006(3310)
2005(3019)
作者
(17907)
(14998)
(14781)
(14119)
(9849)
(7568)
(6887)
(6028)
(5918)
(5442)
(5325)
(5231)
(5149)
(5067)
(4914)
(4745)
(4652)
(4618)
(4524)
(4463)
(4065)
(3877)
(3853)
(3565)
(3500)
(3447)
(3430)
(3303)
(3273)
(3182)
学科
(16911)
经济(16886)
(10802)
管理(10679)
(8659)
企业(8659)
方法(8167)
数学(7206)
(7192)
数学方法(7107)
中国(4715)
(4690)
(4344)
业经(3489)
(3324)
农业(3299)
地方(3197)
(2904)
贸易(2903)
(2823)
及其(2822)
(2676)
金融(2675)
(2576)
银行(2550)
理论(2540)
环境(2507)
技术(2477)
(2477)
(2454)
机构
大学(71535)
学院(69034)
研究(31629)
科学(24044)
(24022)
(23588)
经济(23456)
中国(21830)
管理(20503)
农业(19217)
(18887)
研究所(17560)
理学(17484)
理学院(17150)
业大(16822)
管理学(16532)
管理学院(16439)
(16399)
中心(13508)
(12741)
农业大学(12223)
(12189)
(11701)
(11351)
实验(11178)
(10997)
实验室(10750)
(10655)
科学院(10480)
重点(10184)
基金
项目(51491)
科学(37977)
基金(36734)
(36312)
国家(36070)
研究(29258)
科学基金(28278)
自然(21521)
自然科(20992)
自然科学(20975)
(20944)
自然科学基金(20617)
基金项目(18662)
(18550)
社会(16912)
资助(16409)
社会科(15954)
社会科学(15946)
计划(13314)
教育(13258)
科技(12924)
重点(12714)
(11233)
科研(10770)
(10529)
(10416)
(10278)
专项(10039)
创新(9977)
(9932)
期刊
(25241)
经济(25241)
学报(23693)
(21642)
研究(18511)
科学(17734)
大学(16379)
中国(16078)
学学(15605)
农业(14435)
管理(8691)
(7943)
(7783)
业大(7645)
农业大学(6566)
教育(6030)
(5749)
金融(5749)
(5523)
林业(5193)
技术(4828)
经济研究(4492)
自然(4474)
财经(4384)
科技(4351)
中国农业(4346)
自然科(3997)
自然科学(3997)
图书(3987)
(3849)
共检索到107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筱慧  朱道弘  刘志伟  苏成元  
Wolbachia是一类胞质遗传共生菌,能调控被其感染宿主的生殖方式。以向川安瘿蜂虫瘿中获得的向川安瘿蜂和其寄生的长尾小蜂为材料,使用Wolbachia的wsp基因特异引物,通过PCR扩增向川安瘿蜂和长尾小蜂Wolbachia的wsp特异片段,以邻位相连法构建Wolbachia的wsp基因的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向川安瘿蜂和长尾小蜂均感染了Wolbachia;因二者感染Wolbacia的株系Wa和Wb的wsp序列差异大,不能认定在寄生的长尾小蜂和宿主向川安瘿蜂间存在Wolbachia的水平传播。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元臣  鲍梦楠  薛爽  王璞  王兴云  张坤朋  王景顺  
【目的】明确汤川瘿蜂虫瘿内寄生性天敌种类,研究其优势天敌的生物学特性,为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汤川瘿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汤川瘿蜂虫瘿进行林间调查、室内解剖和室内试验,明确虫瘿内寄生性天敌种类及其优势天敌长尾小蜂的生物学特性。【结果】汤川瘿蜂无性世代虫瘿内主要有长尾小蜂、金小蜂和啮小蜂3种寄生性天敌,其中长尾小蜂为优势天敌。长尾小蜂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无性虫瘿内越冬,越冬成虫10月下旬开始出瘿,产卵于无性虫瘿内。2019和2020年连续2年虫瘿调查发现,长尾小蜂对汤川瘿蜂无性世代寄生率分别为18.00%和21.86%。寄生蜂羽化期持续81~85天,雌雄虫羽化高峰期分别在11月下旬和11月中旬,羽化时间集中在上午8:00―12:00,雌雄性比为1∶2。长尾小蜂善跳跃,有假死性,雌雄成虫羽化后当天即可交配,有多次交配现象。补充蜂蜜水可显著延长雄性长尾小蜂寿命,对雌性长尾小蜂寿命没有显著影响。【结论】汤川瘿蜂无性世代虫瘿内有长尾小蜂、金小蜂和啮小蜂3种寄生性天敌,长尾小蜂对汤川瘿蜂寄生率最高,为优势寄生蜂种,可作为防治汤川瘿蜂的重要手段。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国艳  徐志宏  郎学军  
本文报道采自浙江省江山和安吉的寄生于栗瘿蜂的长尾啮小蜂一新种 ,即栗瘿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dryocosmi Wu et Xu,sp.nov,并对新种进行了描述。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应用昆虫研究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骆有庆  黄竞芳  
本文用常规及电镜扫描等显微观察方法,系统地研究和描述了板栗瘿蜂的主要寄生蜂(中华长尾小蜂、葛氏长尾小蜂、双刺广肩小蜂、黄褐宽缘广肩小蜂、栗瘿旋小蜂、果瘿刻腹小蜂等)的幼期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它们的卵、老熟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差异明显。老熟幼虫的主要分类特征是:头壳和体表上刚毛着生位置、数量和长短;触角形态;上颚形态和大小;体表结构。卵的主要分类特征是颜色,有无印柄,卵及卵柄长短、卵体形态。利用老熟幼虫的形态特征进行小蜂的类群分类是可行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璞  朱家颖  谢正华  李萌  陈晓鸣  陈晓庆  
采用Wolbachia的通用引物、A大组和B大组的特异性引物对一种新的白蜡虫寄生蜂——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sp.)体内Wolbachia的wsp基因进行分子检测,所获得的基因片段分别命名为wApr、wAprA和wAprB,长度分别为620、566和463 bp;基因序列分析表明:wAprA、wAprB与wApr在对应位置序列仅有4个碱基的差异。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寄生蜂仅感染了B大组Dig亚组的Wolbachia。wApr和wAprB基因序列已经递交到NCBI,登录号分别是HQ121415和HQ121417。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忠岐  王传珍  刘玉明  
报道了自山东烟台美国白蛾蛹中养出的啮小蜂一新种———白蛾圆腹啮小蜂AprostocetusmagniventerYangsp.nov.,新种属小蜂总科姬小蜂科啮小蜂亚科长尾啮小蜂属Aprostocetus,群集内寄生于美国白蛾蛹。一头寄主蛹中可出蜂 45~ 62头 ,寄生率为 3 5 % ,雌雄性比 2 6∶1。本种在生物防治上具有一定的利用前景。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昆虫标本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树嘉  曲爱军  孙伟  
栗瘿蜂的寄生蜂,在山东有28种,均为小蜂类,主要种10种,本文对其识别特征作了简单描述。在这些寄生蜂中,有单食性的也有寡食性的;有初寄生的,也有重寄生的;有在体外寄生的,也有在体内寄生的。其中能对栗瘿蜂种群密度的变动产生影响的优势种只有4-5种,在不同的寄生环境中占有一定的生态位,其寄生总效应是以中华长尾小蜂为核心,主导着栗瘿蜂种群密度的周期性变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忠岐  王问学  莫建初  
记述了我国金小蜂科长角金小蜂属一新种——竹瘿长角金小蜂Norbanusaiolomorphi sp.nov.。新种寄生在我国南方为害毛竹的竹瘿广肩小蜂Aiolomo-rphus rhopaloides Walker的幼虫及蛹上,寄生率达36.6%,在控制这种害虫上具有重要意义。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北林学院天敌昆虫室及中南林学院昆虫标本室。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春晖  王蕊蕊  马洪轩  彭欣  王瀚棠  周静  丁芷柔  王雪  杨振德  
[目的]研究桉树枝瘿姬小蜂、寄主桉树及其天敌孟氏胯姬小蜂三者体内细菌的相似性,明确内生细菌在桉树枝瘿姬小蜂入侵过程中的作用,为桉树枝瘿姬小蜂入侵和爆发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巨园桉DH201-2叶柄和叶脉,无羽化孔虫瘿组织,南宁桉树枝瘿姬小蜂幼虫和雌成虫,四川桉树枝瘿姬小蜂雌成虫和孟氏胯姬小蜂成虫为材料,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桉树枝瘿姬小蜂、寄主桉树及其天敌孟氏胯姬小蜂三者体内细菌的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桉树枝瘿姬小蜂、寄主桉树及其天敌孟氏胯姬小蜂三者体内共发现24个门,55个纲,126个目,225个科和497个属的细菌。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巨园桉DH201-2和无羽化孔虫瘿组织体内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桉树枝瘿姬小蜂幼虫和成虫体内菌群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体内菌群组成与孟氏胯姬小蜂成虫体内菌群组成相似。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所有样本的优势菌门;甲基杆菌属(Methylbacillus)为巨园桉DH201-2的优势菌属,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为无羽化孔虫瘿组织内生菌的优势菌属,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为桉树枝瘿姬小蜂幼虫,成虫和孟氏胯姬小蜂成虫内生菌的优势菌属。[结论]桉树、桉树枝瘿姬小蜂和孟氏胯姬小蜂三者体内细菌具有一定相似性,表明三者在共有细菌之间具有密切联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罗艳玲   杨菊   马绍坚   苏钟琪   马涛   温秀军  
[目的]对我国桉树叶片上形成虫瘿危害、造成桉树叶片生长畸形、长势缓慢的一种害虫进行分子和形态鉴定,确定害虫种类,为野外识别、监测与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广州市花都区桉树林中,采集尾叶桉上带有虫瘿的桉树枝条10枝。放置于实验室透明塑料圆形容器中,每天收集虫瘿中羽化的小蜂,统计数量、区分种类。采用DNA提取试剂盒的方法提取了小蜂DNA,并对COI和28S rRNA两个片段进行测序,同时在NCBI上下载同属物种,以桉树扁角金绿姬小蜂Closterocerus chamaeleon (Girault)为外群,使用MAGE 11软件基于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体式显微镜观察桉树叶瘿姬小蜂成虫、卵、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经与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分析,进行物种鉴定。[结果]实验室共获得害虫小蜂1 485头,寄生蜂217头,桉树叶瘿姬小蜂的COI和28S rRNA的序列长度分别为665 bp和588 bp,桉树大痣小蜂的COI和28S rRNA的序列长度分别为675 bp和1 049 bp。经Blastn同源性比对,分别与在线公布的Ophelimus eucalypti (Gahan)和Megastigmus sp.1相似度最高,均达99%以上,并经形态学验证,确定害虫为桉树叶瘿姬小蜂[Ophelimus eucalypti(Gahan)],寄生蜂为桉树大痣小蜂(Megastigmus sp.1)。[结论]桉树叶瘿姬小蜂在多种桉树上形成大量虫瘿,造成桉树顶端生长受抑制,影响桉树成林。需要对该害虫加强监测和防治,阻止害虫在桉树栽培区域广泛传播。同时也可利用寄生蜂天敌开展生物防治,实现害虫可持续治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菲  杨春红  李波  郑金柱  周成刚  谢丽霞  尹淑艳  
【目的】针叶小爪螨的山东板栗种群(TSBL)和浙江杉木种群(ZJSM)间存在生殖不亲和,而内共生菌Wolbachia和Cardinium能引起宿主的胞质不亲和等生殖异常现象,明确Wolbachia和Cardinium在针叶小爪螨中的分布情况,为下一步研究其在该螨种群分化中的可能作用及其对该螨的生殖调控作用奠定基础。【方法】提取单头雌成螨的总DNA,使用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Wolbachia的wsp基因和Cardinium的16S rRNA基因的部分片段,将电泳检测为阳性的PCR产物纯化、测序,以确定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璞  陈晓鸣  李萌  文灿  
采用Wolbachia的通用引物对白蜡虫优势寄生蜂之一,白蜡虫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ericeriXu et Jiang)体内Wolbachia的wsp基因进行PCR扩增,以此为模板结合Wolbachia的A大组和B大组的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结果表明:白蜡虫阔柄跳小蜂被A大组和B大组Wolbachia复合感染,将两种寄生蜂感染的A大组和B大组Wolbachia基因片段以及采用通用引物获得的基因片段分别命名为wMeeriA、wMeeriB和wMeeri,对应的片段长度分别为554、439、599 bp。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白蜡虫阔柄跳小蜂感染的Wolbachia分属于A大组以...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侯函青  苏成元  庞银  刘志伟  朱道弘  
【目的】研究锥栗瘿蜂在主要锥栗产区的分布、危害特征及天敌种类,比较近缘种栗瘿蜂的形态特征,为控制其危害提供基础。【方法】于福建、浙江及湖南主要锥栗产区采集瘿蜂虫瘿,调查锥栗瘿蜂及其天敌种类和危害情况。【结果】锥栗瘿蜂虫瘿形态与栗瘿蜂相似,以成虫中胸侧板斜纵刻纹、并胸腹节背板侧隆线等特征可与栗瘿蜂相区分。锥栗瘿蜂分布于福建省周宁县、建瓯市、政和县、寿宁县及浙江省庆元县。多与栗瘿蜂混合发生,混合发生地锥栗瘿蜂羽化成虫的数量比例为0.6%~86.0%。调查地有虫株率100%,锥栗瘿蜂的危害枝率为17.9%~32.9%,每虫瘿内虫室数3个左右。植株的东南西北方位皆可致瘿,于树冠上部形成的虫瘿数显著低于中下部,与栗瘿蜂占据着类似的生态位。调查地锥栗瘿蜂的寄生性天敌种类主要有日本大痣长尾小蜂、栗瘿啮小蜂、栗瘿长尾小蜂、栗瘿旋小蜂及黑褐宽缘广肩小蜂,其中日本大痣长尾小蜂和栗瘿啮小蜂为其优势天敌,对锥栗瘿蜂种群数量起到了明显的自然控制效果。【结论】锥栗瘿蜂分布于福建省周宁县、建瓯市、政和县、寿宁县及浙江省庆元县,在锥栗林与栗瘿蜂占据着类似的生态位。主要寄生性天敌种类为日本大痣长尾小蜂、栗瘿啮小蜂、栗瘿长尾小蜂、栗瘿旋小蜂及黑褐宽缘广肩小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莉丽  徐志宏  谢建兴  
栗瘿蜂为一种孤雌生殖的瘿峰 ,是危害板栗树的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它有许多天敌 ,尤其是长尾小蜂 ,被认为是有效的生物防治手段。文中介绍了栗瘿蜂天敌的种类 ,其中着重介绍长尾小蜂科的有益长尾小蜂和中华长尾小蜂 ,对它们在形态及生理生化上的区别进行了简要综述。中华长尾小蜂的种群在日本增长缓慢 ,在定殖上有一定难度 ,据报道 ,可能与雌雄性比比较低和本地兼性重寄生蜂的活动有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佳丽  李保平  孟玲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取食干旱胁迫下小麦的黏虫及其幼虫寄生性斑痣悬茧蜂的生长发育表现。[方法]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设置不同干旱胁迫水平(0、0.05、0.10和0.20 g·mL(-1)PEG6000)处理盆栽小麦造成生理性干旱,然后接黏虫初孵幼虫于叶上取食直至成虫羽化,观察其生活史和形态特征;并以3龄幼虫为寄主供斑痣悬茧蜂寄生,观察寄生蜂生活史和形态特征。[结果]干旱胁迫小麦对黏虫的发育历期、存活率、蛹体鲜质量、成虫体干质量等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高水平干旱胁迫(0.20 g·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