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80)
2023(8451)
2022(6953)
2021(6860)
2020(5522)
2019(12461)
2018(12614)
2017(22988)
2016(13276)
2015(14529)
2014(14554)
2013(13838)
2012(12647)
2011(11646)
2010(12302)
2009(11523)
2008(11501)
2007(10601)
2006(9983)
2005(8819)
作者
(34629)
(29727)
(29087)
(28208)
(18619)
(14131)
(13168)
(11383)
(11368)
(10793)
(10081)
(9675)
(9386)
(9263)
(9158)
(9001)
(8754)
(8660)
(8402)
(8280)
(7555)
(7482)
(7113)
(6951)
(6896)
(6696)
(6687)
(6380)
(6081)
(6026)
学科
(49216)
(47630)
经济(47574)
(39205)
农业(32652)
管理(29075)
(18498)
企业(18498)
业经(17844)
(16111)
中国(15199)
农业经济(12380)
(12273)
教育(11845)
方法(11687)
地方(11511)
(11344)
(11182)
(10846)
数学(10488)
数学方法(10301)
及其(10289)
政策(9763)
(9673)
农村(9655)
方针(9327)
发展(9324)
(9308)
(8876)
银行(8869)
机构
学院(176847)
大学(174176)
(74162)
经济(72302)
管理(65350)
研究(64425)
理学(55020)
理学院(54488)
管理学(53526)
管理学院(53181)
中国(50091)
(48643)
(36424)
农业(36286)
(35610)
科学(35483)
(31731)
业大(30992)
(30496)
中心(30045)
研究所(28036)
(26770)
师范(26625)
财经(25378)
(23454)
北京(23059)
(22983)
(22615)
(22415)
农业大学(22120)
基金
项目(108899)
研究(90345)
科学(85281)
基金(74860)
(62923)
国家(62147)
社会(55242)
科学基金(53081)
社会科(51728)
社会科学(51716)
(45417)
教育(42390)
编号(41185)
基金项目(38698)
(36153)
成果(35869)
自然(30580)
自然科(29786)
自然科学(29779)
资助(29588)
自然科学基金(29255)
课题(28951)
(28665)
(25595)
(24681)
(24430)
(24329)
重点(24024)
(23142)
(22775)
期刊
(98291)
经济(98291)
研究(61109)
(55745)
中国(49921)
农业(37736)
教育(34178)
(25368)
学报(24019)
(23352)
金融(23352)
科学(23149)
业经(22295)
管理(20873)
大学(20784)
学学(18493)
(16906)
技术(15152)
农业经济(14892)
农村(14811)
(14811)
问题(13273)
经济研究(12076)
财经(12041)
世界(10967)
(10904)
(10424)
经济问题(9899)
图书(9783)
农村经济(9568)
共检索到2955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秀兰  白雪  
向农村倾斜的专项招生政策意为贫困农村地区的优秀学生提供更多上优质大学的机会,以畅通他们纵向流动的渠道,并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但该政策在是否公平等方面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分析表明:从理论上看,该政策有其公平、合理性;贫困农村地区的学生需要高等教育尤其是名牌大学来促进其升迁性社会流动;通过优惠政策升入名牌大学的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但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未来的改革既需从根本上改善落后的农村经济和教育,也需进一步完善招生政策本身。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熊静  杨颉  
实施面向农村、贫困地区的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是近年来我国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公平、改善重点高校学生结构的重要举措。以某"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考察专项计划生群体入校后的学业适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发现,专项计划生群体入校后的学业适应状况不容乐观,其在"课程设置""目标规划""时间安排""学习策略"和"教学模式"五个维度上与非专项计划生之间的适应差距最大,且总体学业适应不良的学生比例偏高、过渡适应期较长;在家庭背景相似的情况下,学业投入程度、院校环境支持以及压力应对方式等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专项计划生的总体学业适应水平。建议高校开展入校前学业准备与指导项目,扭转专项计划生错位的大学认知观念;营造支持性的校园学习环境,弥补专项计划生薄弱的学业基础;拓宽师生互动机会与渠道,提升专项计划生的学业投入程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牛新春  杨菲  熊庆年  
招生倾斜政策使用降分的方式录取边远省份、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被指责为对择优录取原则的背离。基于X大学的学生学业记录和调研数据,分析验证了高中排名是更有效且更公平的优秀标准,为招生倾斜政策注重高中成绩的做法提供了实证支持。第一,重点大学在实施倾斜政策时似乎无意中使用了高考分数和高中排名两个"择优录取"的标准,高考分数有所放松的学生高中排名优秀。第二,高中排名对于大学表现有着更好的预测力,预测力更大而且随年级上升而增强。高考分数相当程度反映了学生的基础教育地区性差异和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差异,而高中排名的内涵更独立于资源优势因此更为公平。第三,在继续实施招生倾斜政策时,为保证招生目标的实现,提高高考分数并不可行,而且仅关注提高高考分数对于促进大学学业表现而言也相对低效。适当放松高考分数而注重高中排名不仅是倾斜政策实施的现实选择也是更好的选择。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白怀军  
近几年,农业发展成绩很大,但面临的问题也相当突出。就宁夏而言,虽说近十年粮食增产7亿公斤,但目前仍有1000万亩宜农荒地有待开发。在引黄灌溉的耕地面积中,有70%的土地由于盐渍、水渍、沙化和土质不良等原因仍属中低产田,并且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常年失修。宁南山区有耕地1700多万亩,其中90%以上属干旱和荒漠型土地,全区有50余种矿藏资源,这些都需要改造、开发利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农村金融中青年课题组  
为丰富刊物内容,引导研究不断深入,1990年,本刊编辑部组织了一些中青年研究工作者,分别就“农村金融如何实现向农业倾斜”和“农业银行资金营运机制”进行了专题研究,现将部分研究报告刊出,以飨读者。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连太  刘艳丽  
据对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形势的分析,建立涵盖农村全体居民的、保障水平高的、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很大的难度。鉴于实际状况,应从建立实行计划生育农民(以下简称"计生农")社会养老保障、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农低保")、实施农村自然灾害救助这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的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生活困难问题,从这三个方面给予农村社会保障政策以必要的倾斜,从而为广大农村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郑笔锋   韩葆钢  
本报告以浙江省农业经济及其依存环境为考察样本,试就经济发达地区农村金融部门如何正确把握信贷向农业倾斜这一产业信贷政策,提出若干意见,供领导参考。一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经济的薄弱状况体现在种植业、林牧渔业的徘徊不前,尤其是种植业的大幅度滑坡,粮棉油生产的不景气。因此经济发达地区实现信贷向农业倾斜政策,应有特定的范围和侧重点。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文雯  连志鑫  杨帆  
为增加弱势学生群体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我国制定了"国家专项"、"少数民族"和"高校专项"等招生倾斜政策,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家庭弱势学生进行入学机会上的特殊补偿。本研究通过对某部委直属院校2014级全体新生入学数据和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发现,上述多种招生倾斜政策整体上有效,其中政府主导的招生倾斜政策在宏观群体机会补偿方面表现更有效,高校主导的招生政策在微观个体选拔方面更为有效;另外,"国家专项"和"少数民族"中城镇户籍学生并不"弱势",政策精准性有待提高。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左玉伦  赵先明  
我国农村目前普遍实行“两田制”(口粮田、责任田)。这种体制虽然在实行的初期能够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解放农村生产力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但随着改革的深入,这种体制制约着农业信贷资金投入的矛盾就越来越暴露出来了。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更是如此。仅以莱西县为例,这个县有63.98万农业人口,拥有104.3万亩耕地,人均占有耕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沈尤佳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是最基本的农村公共产品,因此,政府投资农村基础设施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农业是弱质产业,建立优质、高效、科学化的农业生产离不开必要的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农村现代化、城镇化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也离不开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然而,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到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农业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不断降低,依靠农业、农村自身很难吸引足够的资金投入。这就要求政府投资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江西省认真把握30%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原则,坚持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不搞平均主义,不吃"大锅饭",充分体现激励功能;30%奖励性工资必须根据绩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若玲  
入学机会公平一直是美国高校招生改革的热点,2006年美国高校乃至政治领域进行的三项影响较大的改革均致力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政府在高教入学机会平等方面进行的改革:一是取消提前招生计划。二是密西根州对废除《平权法案》的所谓"2号提案"进行表决。三是一些一流大学为吸引更多优秀的低收入家庭子女入学而进行的以奖学金取代贷款的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瑞明  焦豪  石阳  毛宇  
中国的高等院校招生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明显的"本地偏好",为解决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教育部在2008年出台了一项强力的"均等化"政策,要求"部属高校"将本地招生比例逐步降低至30%以下。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准实验"来观察中国高校中存在的本地偏好及其后果。本文首次利用中国2005—2015年1189所高等院校的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方法,分析"均等化"对高校生源质量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均等化"使得"部属高校"的招生分数大幅提升,有力地推动了所在高校的生源质量,并且,这种生源质量提升效应在本省和外省均显著存在。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均等化"政策实施后,部属高校调整了招生策略,将更多的招生指标分配给了外地省份,尤其是那些高分省份,从而产生了"双重结构优化效应"。在进行大量的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这意味着,"均等化"政策带来了明显的招生名额优化配置效应。根据本文的发现,中国的高等院校"均等化"是保障未来教育质量提升和教育机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邓耀明  
贫困地区落后的农村经济加剧了金融的边缘化,而边缘化的金融严重制约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对贫困地区农村实施倾斜的区域金融政策已成当务之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薛卫峰  
伴随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农业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生机活力,涌现出了一批影响力大、竞争性强、联农带农的农业骨干企业,并逐渐成长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农业骨干企业把现代化农业产业同传统小农户进行有机衔接,将小农户的传统分散决策规划转为整体集中决策,经过精准瞄准市场需求逐步建立健全高效农业产业体系。这提升了农业市场化水平,带动了小农户进入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流程,在节约资源环境成本的同时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还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