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13)
2023(10911)
2022(9223)
2021(8585)
2020(6737)
2019(15354)
2018(14889)
2017(28014)
2016(14962)
2015(17099)
2014(16428)
2013(16326)
2012(15661)
2011(14833)
2010(14910)
2009(13622)
2008(13536)
2007(11977)
2006(11123)
2005(10382)
作者
(42518)
(35389)
(35288)
(33629)
(22827)
(17012)
(15989)
(13862)
(13644)
(12670)
(12261)
(11714)
(11599)
(11439)
(11410)
(10995)
(10581)
(10229)
(10133)
(9903)
(9010)
(8685)
(8603)
(8220)
(8001)
(7983)
(7968)
(7750)
(7170)
(7104)
学科
(72805)
经济(72742)
(40780)
管理(40383)
(31685)
企业(31685)
中国(26101)
方法(23750)
(20576)
数学(20398)
数学方法(20275)
地方(19577)
业经(16563)
(16205)
贸易(16189)
(15765)
(14231)
(14083)
农业(13564)
(13361)
银行(13345)
(13104)
金融(13104)
(13099)
(12702)
环境(11688)
(11128)
地方经济(11113)
(10454)
(10328)
机构
学院(216101)
大学(215843)
(100343)
经济(98580)
研究(86021)
管理(78874)
中国(67242)
理学(66358)
理学院(65516)
管理学(64747)
管理学院(64286)
(47866)
科学(47486)
(44425)
(43424)
研究所(39080)
中心(37125)
财经(34672)
(33936)
(32513)
经济学(31827)
(31691)
北京(31596)
(30879)
(30470)
师范(30240)
经济学院(28532)
业大(26691)
(26210)
农业(26115)
基金
项目(136407)
科学(108936)
研究(103642)
基金(100167)
(87222)
国家(86487)
科学基金(73195)
社会(69215)
社会科(65747)
社会科学(65731)
基金项目(50838)
(50258)
教育(46580)
(43521)
自然(43261)
自然科(42278)
自然科学(42269)
自然科学基金(41561)
资助(41168)
编号(40621)
(35552)
成果(34478)
(31758)
重点(31491)
国家社会(29824)
课题(29700)
发展(29512)
(29018)
中国(28388)
(28150)
期刊
(120082)
经济(120082)
研究(73975)
中国(50800)
(33798)
管理(32871)
(32189)
科学(31029)
学报(30057)
教育(25929)
(25532)
金融(25532)
大学(23600)
农业(23529)
学学(21870)
经济研究(20499)
业经(19165)
财经(17848)
技术(17696)
问题(15757)
(15606)
(15268)
国际(14698)
世界(14567)
(13252)
技术经济(10666)
(10642)
论坛(10642)
现代(10233)
图书(9835)
共检索到3521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斯震 孙新章  
“里约+20”开启了新一轮全球可持续发展治理改革进程。从趋势看.未来的全球可持续发展治理将可能以“一组目标、四大机制”为主体.也即“2015年后发展议程”。一组目标是指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四大机制是指“政府间高级别政治论坛”、“全球可持续发展态势评估机制”、以及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转让机制”、“资金筹集机制”。这一系列变革将对全球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有利于全球走出“气候变化泥潭”、有利于全球治理朝更加公平的方向发展和有利于促进全球发展合作。全球可持续发展治理变革也将对中国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利弊兼有。有利的方面主要体现在有利于中国开展对外合作.不利的方面主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中国西部: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上战略后方本刊专论50年前,1945年的8月15日,中国人民经过8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伟大贡献。在中国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西南、西北地区作为抗日的战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秦惠民   夏提古丽·夏克尔   覃云云  
作为“最不发达国家”及“失学人口”最集中的大陆,非洲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成为全球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考量。非盟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既是非洲所需,也是推进全球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一环。非盟经历了从区域性教育治理到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角色转型,从被动的教育受援者转变为全球教育治理的主动参与者。非盟构建了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行动框架,包括治理理念、治理目标和多元主体协同的治理机制。加快推进公平与质量为核心的内生性教育治理能力建设,有效应对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未来挑战、推进全球教育治理并从中受益是非盟的未来发展方向。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国宏  
现有文献大多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 ,从一个更为宏大的国际视角来分析这一问题的著作尚不多见。本文力图从全球的视野来观察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并从“作为一种发展战略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缘起及其全球性意义”、“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的基本国情”、“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的发展及其发展方式”、“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四个方面对此展开论述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郝中华  
可持续发展战略 ,不仅是谋求单纯的经济增长 ,即短期和中期保持社会供求基本平衡和宏观经济稳定 ,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而且是谋求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 ,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 ,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潘岳  
战略环评,即采取预防措施或其他补救措施,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措施之一,已开始逐步进入到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程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梅生  
可持续发展战略评介卢梅生可持续发展,一个人类全新的选择,它已经作为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发展战略之一。实施这项战略,是我国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是中国在下世纪和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史忠良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江西财经学院院长、研究员史忠良江泽民总书记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潘岳  
虽然战略环评分为法规、政策、规划环评,但由于我国环评法中只规定了规划环评,因此我们将规划环评作为战略环评与综合决策的落脚点。本文在回顾战略环评制度演变史的基础上,认为可持续发展要求战略环评的积极参与,接着归纳了规划环评的主要作用,最后着重论述了战略环评进入宏观经济决策程序的必要性及其实施步骤。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课题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培义  李建华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耀邦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设想*中国21世纪议程领导小组组长国家计委副主任陈耀邦一、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背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过建国40多年,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的18年,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民生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庆礼  吴刚  
本文对中国林业的现状及其因在林破坏而引发的一系列生态和环境、经济和社会等问题进行了评述,强调指出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林业可持续发展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必然选择,并从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论述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准则及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