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27)
2023(4872)
2022(4044)
2021(3511)
2020(2834)
2019(6375)
2018(6326)
2017(12756)
2016(6655)
2015(7530)
2014(7573)
2013(7861)
2012(7580)
2011(6917)
2010(7195)
2009(6765)
2008(6422)
2007(5958)
2006(5610)
2005(5231)
作者
(19767)
(16860)
(16499)
(16028)
(10746)
(7917)
(7561)
(6452)
(6429)
(6124)
(5942)
(5533)
(5505)
(5365)
(5348)
(5181)
(4892)
(4834)
(4724)
(4376)
(4332)
(4057)
(4043)
(3897)
(3853)
(3845)
(3507)
(3387)
(3346)
(3259)
学科
(56439)
经济(56392)
管理(19539)
方法(16634)
(16096)
数学(15246)
数学方法(15202)
地方(15067)
(12127)
企业(12127)
地方经济(11813)
中国(10439)
(8617)
(8555)
(8498)
业经(8275)
经济学(6809)
(6152)
农业(6021)
环境(5947)
(5930)
贸易(5926)
(5878)
金融(5878)
(5639)
(5284)
产业(5270)
(5270)
(5137)
银行(5124)
机构
学院(105022)
大学(104894)
(60141)
经济(59253)
研究(40141)
管理(37303)
理学(31549)
理学院(31197)
中国(30820)
管理学(30761)
管理学院(30564)
(25474)
(21219)
经济学(20866)
科学(20746)
(20385)
财经(20110)
经济学院(18454)
(18193)
研究所(18082)
中心(17143)
(16354)
财经大学(14754)
(14089)
(13839)
北京(13610)
科学院(12469)
(12108)
业大(12104)
社会(11997)
基金
项目(61633)
科学(48996)
基金(46380)
研究(45051)
(39667)
国家(39407)
科学基金(33748)
社会(32227)
社会科(30722)
社会科学(30715)
基金项目(23417)
(22667)
资助(19925)
自然(19680)
教育(19499)
自然科(19222)
自然科学(19217)
自然科学基金(18878)
(18523)
编号(16466)
(14651)
国家社会(14306)
(14282)
(14203)
经济(14164)
重点(13794)
成果(13658)
教育部(12640)
发展(12575)
人文(12449)
期刊
(74300)
经济(74300)
研究(37479)
中国(21022)
(21001)
管理(15606)
经济研究(13683)
学报(13242)
(12750)
科学(12656)
财经(11548)
(10998)
金融(10998)
大学(10549)
学学(10273)
(10179)
技术(9435)
问题(9367)
业经(8643)
农业(8254)
技术经济(7567)
(7063)
世界(6977)
统计(6950)
国际(6458)
经济问题(6019)
(5674)
经济管理(5536)
决策(5408)
经济学(5328)
共检索到1726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耿  
文章提出了一种数值方法对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进行跨国跨期分析:(1)中国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相当大,不支持卢卡斯论断,而美国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支持卢卡斯论断,即经济波动不具有重要的福利价值;(2)中美之间的福利成本差异并非特例,而是具有一般性意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波动整体上位于"具有重要福利价值"的区间,发达国家的经济波动整体上位于"不具有重要福利价值"区间;(3)当高速增长期结束后,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也有所下降,但这一阶段的经济波动仍然不支持卢卡斯论断。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小明  
本文借鉴Lucas(1987)、Alvarez和Jermann(2004)的研究模型,将非平稳的消费序列分解为周期波动成分和增长趋势成分,估算中国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的总福利成本和边际福利成本,得出以下结论:无论是经济波动还是经济增长,边际福利成本均为总福利成本的两倍左右;中国经济波动与增长的福利成本在1952~2010年呈现显著的阶段性特征,1952~1990年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显著大于1991~2010年,而后一阶段经济增长的福利成本则远远大于前一阶段。宏观调控应增强中国经济的稳定性,着重防范内外部因素对经济增长趋势的不确定冲击。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江夏  
波兰经济进入增长期江夏波兰是东欧国家中最早实行经济体制和职能改革的国家之一。改革之初,波兰社会经济产生很大震荡,导致物价飞涨,生产迅速下滑,有效供给不足,由此导致政治动荡。然而,波兰经济改革的进程并没有中止。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波兰社会经济生活...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饶晓辉  廖进球  
本文采用递归效用函数形式,使用可分的相对风险规避系数与跨期替代弹性、主观贴现率三个因素刻画了消费者的偏好结构,而且在消费流的生成过程被假设为AR(1)基础上,运用年度实际人均消费数据,估计了中国经济增长与消除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本文的研究表明:当相对风险规避系数和跨期替代弹性参数取合意数值时,中国经济周期的福利成本比较接近于经济增长的福利收益。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昆亭  周炎  龚六堂  
短期经济波动如何影响长期经济平均增长趋势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本文研究我国省际数据发现,波动性对长期增长趋势有显著影响:1978年前,波动性与平均增长呈负相关的特征在多数省份出现;1978年后,两者关系主要表现为正相关。本文通过建立内生随机增长模型,研究波动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联,提出了实际波动与增长关系的一种合理解释。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人力资本形成过程分为自然形成和主观形成,教育投入等决定主观形成过程的因素的多少是决定波动性如何影响长期经济增长方向的关键。当教育投入较高,以致主观过程占优时,波动性对长期增长趋势有正效应;反之,当自然过程占优时,波动性对平均增长有负效应。模型结论与建国后的发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耿  杨力  
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研究给出了货币政策的福利边界,该领域的早期分析认为,经济波动造成的福利成本微不足道,这一结论成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政策无效论"的一个重要支撑。但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学术思想的不断拓展,尤其是增长效应、危机效应等新的福利机制不断被挖掘出来,使得我们对经济波动影响社会福利的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使得早期结论受到相当的质疑。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耿  
经济波动福利成本研究的早期量化分析认为,经济波动造成的福利成本微不足道,这一结论成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基本观点的一个重要支撑。而在经济波动福利成本研究的后续研究中,这一领域在技术和思想上不断推进,尤其是增长效应、危机效应等新的福利机制不断被挖掘出来,使得我们对经济波动影响社会福利的机制有了更深入了解,也使得早期结论受到相当的质疑。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丁志帆  孙根紧  
平抑经济波动是否具有潜在的福利效应?对此问题的回答关系到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的深入推进和反周期政策存在必要性的进一步探讨。本文从Lucas基准模型出发,依据是否遵循Lucas基准模型的分析框架,将继Lucas(1987)之后的经济波动福利成本研究划分为狭义经济波动福利成本研究和广义经济波动福利成本研究两大阵营。前者主要是指通过修正Lucas基准模型或采用替代性的消费数据来检验Lucas论断的研究;后者是指考虑了不完全资本市场与消费者异质性等现实经济特征,或是引入了波动与增长的内生性、小概率灾难性事件和主观福祉概念等创新性思想来深化和发展Lucas基准模型的研究。从研究思路和测算方法两个维度对两类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祁京梅  
1979~2012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8%,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过分依赖外需的高增长动力被弱化,同时经济依赖廉价丰富生产要素的高增长时代趋于结束,经济运行进入了一个拐点转折期。经过最近几年的调整转型,可以确认,我国经济增长逐渐由过去的高增长步入中速增长时期。未来一个时期将会维持6%~8%的中速增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董冠鹏  郭腾云  马静  
区域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对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1978-2007年中国省级区域横截面和面板2种数据格式,运用相应的计量模型对我国区域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①我国区域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负作用在时间—空间2个维度上均显著,但随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负作用呈逐渐减小趋势;②金融深化和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有利于减小经济波动对增长的负作用,各地区金融深化和市场化程度的差异造成了波动—增长关系的地区异质性,这种异质性主要表现在不同地区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负面影响的强度上;③控制经济波动的内生性后,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负作用有被放大的倾向,考虑经济波动内生性时,中国经济波动程度提高1%,会导致经济增长率降低0.125%。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异煌  朱坚真  方承  
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已进入高速阶段,实际部门和理论界的注意力也主要集中在经济增长方面,各地区各部门正处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建设热潮之中,容易忽视经济增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经济波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纪明  刘志彪  
本文从动态的角度构建了需求结构合理化和需求结构高级化两个指标测度需求结构演进,并运用中国31个地区1998-2011年平衡面板数据,定量分析了中国需求结构演进对经济增长及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需求结构合理化水平和需求结构高级化水平的适度降低均能够提高经济增长速度,而需求结构合理化和需求结构高级化的推进能够有效地抑制经济波动。现实条件下,为了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和稳定增长,政府应充分考虑需求结构合理化和需求结构高级化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机制的异同,在努力创造需求结构高级化经济环境的同时,应更多地考虑需求结构合理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罗丽娟  方栓喜  
中日两国同是人口大国,同为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同样经历过较长时间的高速经济增长而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但日本形成了中产阶层为主的社会结构;而中国到目前中产阶层只占人口总数的23%左右,远低于1975年日本工业化中后期的77%。这一现象来自于两国服务发展、教育、人口城市化、社会保障、税制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凯  贾相钟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使得许多国家陷入长达数年的衰退,复苏十分缓慢。这意味着短期的宏观经济波动可能对长期的经济增长造成影响,体现了主流宏观经济学将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分开进行研究的“二分法”研究范式的不足。本文全面而系统地梳理了短期经济波动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五种机制,即影响企业研发、产生“清洁效应”、影响人力资本积累、产生“迟滞效应”和抑制长期总需求。在这五种机制的基础上,本文还创新性地系统分析了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研究结果,针对跨周期调节、后疫情时期的经济复苏等议题,本文对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池建宇  赵家章  
文章尝试把宏观经济学两大主题——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纳入统一的理论框架,并使用我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978—2012年的数据,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来验证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省份的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既有正向影响,又有负向影响;政策、市场、技术和制度的不确定性都会带来经济的波动;与政策的不确定性相比,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似乎更容易带来经济的波动性。为了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政府应构建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宏观环境,降低宏观政策的波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