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96)
2023(4318)
2022(3598)
2021(3315)
2020(2764)
2019(6054)
2018(5522)
2017(10742)
2016(5342)
2015(5947)
2014(5811)
2013(5839)
2012(5413)
2011(4772)
2010(5277)
2009(5519)
2008(4286)
2007(3520)
2006(3276)
2005(3078)
作者
(14632)
(11894)
(11740)
(11275)
(7442)
(5842)
(5367)
(4717)
(4336)
(4265)
(4092)
(4087)
(3882)
(3831)
(3765)
(3621)
(3575)
(3310)
(3241)
(3200)
(3088)
(2863)
(2774)
(2745)
(2724)
(2701)
(2672)
(2490)
(2432)
(2381)
学科
(24842)
金融(24842)
(21665)
银行(21661)
(21124)
(20156)
经济(20140)
(18395)
管理(16249)
(15965)
企业(15965)
中国(14628)
中国金融(10930)
(8622)
(8404)
方法(7880)
数学(7050)
数学方法(6976)
(6623)
财务(6598)
财务管理(6591)
地方(6448)
企业财务(6391)
业经(5545)
(5523)
(4940)
事业(4458)
体制(4360)
农业(4262)
(4142)
机构
学院(71935)
大学(71550)
(32844)
经济(32147)
中国(27712)
管理(26780)
研究(24683)
理学(22668)
理学院(22446)
管理学(22026)
管理学院(21893)
(17312)
(15599)
银行(15076)
(14611)
(14453)
金融(14338)
(14141)
中心(14019)
财经(13519)
(12302)
科学(12268)
人民(11998)
(11998)
国人(10957)
经济学(10937)
中国人(10904)
中国人民(10821)
研究所(10657)
(10615)
基金
项目(45050)
科学(35910)
研究(33882)
基金(33668)
(28549)
国家(28271)
科学基金(24789)
社会(22502)
社会科(21494)
社会科学(21490)
基金项目(17213)
(17111)
自然(15316)
教育(15215)
自然科(15006)
自然科学(15004)
自然科学基金(14777)
(14281)
资助(14207)
编号(13256)
成果(11001)
(10457)
重点(10315)
(10223)
(10195)
(10023)
国家社会(9514)
创新(9463)
(9348)
课题(9191)
期刊
(34936)
经济(34936)
(27044)
金融(27044)
研究(24021)
中国(15375)
(13629)
管理(11262)
(9750)
学报(9395)
科学(8625)
大学(7770)
学学(7364)
财经(6929)
(5833)
教育(5776)
经济研究(5776)
农业(5550)
技术(5187)
中国金融(4922)
业经(4777)
理论(4726)
国际(4504)
实践(4315)
(4315)
问题(3954)
(3792)
财会(3614)
现代(3410)
统计(3386)
共检索到1211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肖良  
本文从阶段性视角分析了金融危机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特点及危机中的世界经济形势。在分析美国系列宏观经济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后金融危机阶段的定位依据。由此出发,遵循危机发展的连续性,对世界经济未来走势预作分析和展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祝海波  曹国志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不仅对全球的经济、社会、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促使消费者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采取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金融危机前后我国消费者消费行为变化进行对比发现:消费者在购买介入程度方面以高度介入为主,消费者购买行为相对危机前更加理性,同时消费者购买渠道多样化趋向明显。而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后金融危机阶段消费者收入的减少、人们消费观念的变革、政府政策的引导以及消费者个人心理的变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行为的变化对人们消费方式的变革、经济结构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陈兵  孙立坚  
对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研究进行综述。金融危机的传染性研究主要集中于两大主题:一是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是否确实存在;二是金融危机传染的渠道和机制。目前对这两大主题的研究都存在争议,这与对传染的界定有很大关系。文章首先探讨金融危机传染的概念;其次重点分析了金融危机传染的渠道(基本面传染渠道和非基本面传染渠道);最后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孔令锋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暴发后,我国实施了以扩大内需为核心的经济刺激政策。在此后走出危机的五年中,尽管在政策作用下经济增长得以持续,但是就业增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民生改善并不明显,城乡差距还有所扩大。这对于当前已迈入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的启示意义在于,宏观经济政策的优先目标应从保障经济增长转向促进就业增长,通过扩大就业、提高收入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进而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民生改善和城乡差距的缩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丽娟  
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贸易政策环境的新变化,论述了美国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征,认为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使得美国"公平贸易"原则下的制度性贸易保护更加盛行,促进出口拉动经济复苏已成为国家战略,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则凸显了美国的亚洲战略,中国业已成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制衡的重点目标国家。本文认为,后危机时代,美国贸易政策仍将承载更多的外交策略和国家利益目标,美国经济缓慢复苏将伴随着贸易不平衡的扩大,贸易政治和制度性贸易保护仍将作为美国贸易政策的核心贯穿始终。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刚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给亚洲许多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十年后的亚洲历经磨难又再次闪耀于世界经济舞台。本文首先回顾了亚洲金融危机的起因、过程与危害,然后重点阐述了亚洲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未来面临的诸多挑战,最后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经济金融化和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一国的国家安全与主权越来越表现为金融安全与主权。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姚金海  潘榕芳  
过度自由却缺少监管的资产证券化,最终酿成了美国的"次贷危机"。次贷危机是一次非传统的金融危机,但可以体现所有金融危机的共同特征,即信用扩张背景下的资产价格泡沫。从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把握金融危机的生成机理,将有助于我们在把握金融危机本质的基础上极大限度地加以防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喻平  蒋宝珠  
运用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建立理论模型,分析在金融危机的隐蔽期、爆发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金融危机对出口行业和非出口行业从业人员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于多重外部经济压力下企业净利润的减少,出口行业从业人员收入在金融危机三个阶段均下降。非出口行业从业人员收入在金融危机隐蔽期收入有一定上涨趋势,在金融危机爆发期及恢复期下降幅度较小,分别是由于非出口行业产值、最终消费及相关政策实施的结果。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华迎  陈进  吴贤彬  
一、金融危机演变为主权债务危机2007年7月爆发的金融危机源于美国次贷泡沫破裂,在华尔街创新性金融衍生工具推动下,迅速波及国际市场每个角落。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龙祥  
从2008年第四季度起,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造成了显著冲击。首先,金融危机使我国出口长期高速增长的趋势发生逆转,出口额连续出现负增长;其次,金融危机破坏了对外贸易发展的稳定性,致使国际收支出现剧烈波动;再次,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出口遭受了明显的波段性冲击;第四,金融危机在初期一定程度上造成出口结构恶化,但此种效应被刺激出口的措施所抵消。论文最后对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出口形势进行展望,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付一婷  刘金全  
随着目前通货膨胀预期的加剧,名义利率再次成为抑制通货膨胀的重要工具,因此需要我们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费雪关系"给出进一步的分析和检验。通过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协整关系检验,发现金融危机发生后的"费雪关系"进一步弱化,因此需要考虑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预期调控的有效性,并注重货币总量管理来保持价格水平的稳定性。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郑新立  
过去的2009年,是我国全面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一年。2009年我国经济呈现出一个前低后高的回升态势,在应对危机所带来的种种挑战中走出了一个V型的复苏之路。整个经济企稳向好的局面基本形成,实现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任务;但同时我们也付出了经济结构进一步恶化的代价。当前我们的经济回升存在着脆弱性,存在不巩固、不稳定、不协调等问题。为了保证经济平稳持续增长,新的一年应坚持扩大内需不动摇,继续维持积极财政政策,配合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需要重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创造出口需求、维持房市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于海慧  叶明  
本文分析了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金融创新所扮演的角色,分析了本次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指出了金融创新对金融监管造成的困难。提出金融危机后金融审计作为保障金融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的评估、改革金融审计方法等保障金融安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谭爱花  李万明  谢芳  
"民工荒"是当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引起政府部门及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民工荒"在给经济社会带来发展契机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本研究在系统梳理各专家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政府、企业、农民工三个层面深入探究后金融危机下"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建设性对策,这是对"民工荒"成因和对策的有益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志刚  史焕平  
本文针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特征,使用阈值协整方法扩展现有的货币需求模型,度量后金融危机时期的货币供给过剩及其对通胀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调节效应,并进而设定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揭示货币供给过剩对通胀与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主要结论为:2009年第三季度以后,我国货币供给过剩且过剩幅度快速增加,其中名义M1过剩12.56%,名义M2过剩11.31%。2009Q3—2010Q3我国处于货币供给过剩机制下,在该机制下,央行谨慎地实施从紧货币政策,从紧货币政策对通胀和经济增长的调节效应相对较强。货币供给过剩对通胀和经济增长的冲击在前2年为正值,在随后近3年为负值。这说明我国现阶段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必须谨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