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20)
- 2023(9133)
- 2022(7613)
- 2021(7161)
- 2020(5820)
- 2019(13088)
- 2018(12524)
- 2017(24829)
- 2016(13160)
- 2015(14932)
- 2014(14843)
- 2013(14857)
- 2012(13882)
- 2011(12118)
- 2010(12796)
- 2009(12362)
- 2008(11875)
- 2007(10434)
- 2006(9495)
- 2005(8822)
- 学科
- 济(51341)
- 经济(51306)
- 管理(45005)
- 业(44613)
- 企(38408)
- 企业(38408)
- 财(30188)
- 融(27171)
- 金融(27171)
- 银(25631)
- 银行(25628)
- 行(24775)
- 中国(23197)
- 方法(19345)
- 制(17184)
- 数学(17082)
- 数学方法(16895)
- 务(15894)
- 财务(15857)
- 财务管理(15814)
- 地方(15660)
- 农(15652)
- 企业财务(15115)
- 财政(13238)
- 业经(12511)
- 贸(11867)
- 贸易(11855)
- 策(11821)
- 易(11632)
- 中国金融(11327)
- 机构
- 学院(180440)
- 大学(176842)
- 济(81754)
- 经济(80019)
- 管理(69568)
- 研究(60324)
- 理学(58314)
- 理学院(57801)
- 管理学(57147)
- 中国(56944)
- 管理学院(56782)
- 财(49739)
- 京(35751)
- 财经(34950)
- 经(31506)
- 科学(30575)
- 中心(30126)
- 所(29461)
- 江(28594)
- 经济学(25699)
- 财经大学(25679)
- 银(25568)
- 研究所(25487)
- 融(24844)
- 银行(24730)
- 金融(24405)
- 农(23318)
- 州(23277)
- 行(23200)
- 经济学院(23190)
- 基金
- 项目(107517)
- 科学(85075)
- 研究(84531)
- 基金(77876)
- 家(64771)
- 国家(64175)
- 科学基金(56131)
- 社会(54717)
- 社会科(52168)
- 社会科学(52156)
- 省(42048)
- 基金项目(39414)
- 教育(38470)
- 编号(34889)
- 划(34411)
- 资助(33479)
- 自然(33267)
- 自然科(32505)
- 自然科学(32500)
- 自然科学基金(31952)
- 成果(30287)
- 课题(24891)
- 部(24515)
- 重点(24109)
- 发(24079)
- 性(23823)
- 创(23220)
- 国家社会(22269)
- 项目编号(22040)
- 教育部(21936)
共检索到3014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超 秦亚丽
一、明确政策协调的目标:调节经济总量平衡,促进经济增长,管理通胀预期。后危机时代恰逢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的攻坚阶段,集于"高储蓄、高失业及高产能"的现状,极易引发通缩和速度抑制型就业。因此,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陆磊 刘学
本文在Del Negro et al(2017)的研究基础上,探讨应对由流动性冲击导致的金融危机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作用。当流动性冲击影响资产价格并导致经济衰退时,减税政策通过增加政府债券发行提高了名义利率,从而为盯住资产价格的利率规则的货币政策稳定经济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因此,在财政政策的支持下,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仍然可以应对由流动性冲击导致的金融危机,而并不需要采用量化宽松政策。本文的研究对当前全球正在和即将采取扩表政策的央行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对我国当前和未来的宏观调控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杜凤华
2008年9月世界金融市场风云突变,把全球推向了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中,这场危机冲击了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注危机演变、防范经济增长下滑的风险已成为各国的当务之急。应对危机挑战,需要搞清楚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问题。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继志
经济全球化将各国的贸易、生产和金融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客观上要求各国的货币政策由各自为政走向国际协调。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有了新发展,通过同步降息、货币互换、G20峰会等形式,实现了特定时期和特定形势下多国货币政策的密切合作。在后危机时代,货币政策国际协调应以多种方式进行,相关国际组织在货币政策国际协调中应进一步发挥作用,而经济联系紧密和经济总量较大国家之间的货币政策国际协调更为重要。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吴军 张弼
本文以2007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对新兴市场国家的传导及国际货币政策协调为例,运用博弈论的方法从福利角度比较分析了非合作博弈与合作博弈两种结局,得出协调要优于不协调的结论。分析中发现,对于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其经济实力明显弱于美国,危机冲击和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非对称性,决定其很可能陷入由美国主导的斯坦克尔伯格博弈的协调模式,其福利可能不一定优于纳什均衡时的状况。因此,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应积极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但是要避免采取处于尾随地位的斯坦克尔伯格博弈的协调方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巫建国
世界金融危机告诫我们,把握好反周期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后危机时代经济周期波动之新态势,提出反周期财政、货币政策协调应把握的理论基础和一般规律;研究面临外在冲击强劲、内在改革紧迫的我国经济周期规律以及两大政策协调新的特征与矛盾;力求探索与构筑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反周期需要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的内在机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超 秦亚丽
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对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后金融危机时期,如何实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分析,提出了要明确政策协调的目标、核心,并完善政策协调的机制和工具,以及加强逆周期调控的思路。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政策协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迎春 郑春芳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英国表现尤为突出。英国的货币政策并未按其理论传导机制所述对稳定宏观经济发挥明显作用。文章基于IS-LM-BP模型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对经济预期黯淡导致居民储蓄率上升,消费与投资需求减少,货币政策发挥作用存在较长时滞,以及有限的政府预算导致货币政策缺少财政政策的进一步配合。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英国 传导机制 金融危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彭兴韵
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过程中,美联储吸取了1929~1933年大萧条的教训,积极地通过货币政策来加强危机管理。本文对货币政策危机管理文献及历史经验的简要回顾基础上,系统地总结和分析了美联储这一次危机管理的货币政策操作,及其在维护金融体系流动性方面所创设的诸多货币政策工具,也分析了应对这次危机的货币政策国际协调机制和政策操作,最后对这次危机管理的货币政策操作做了简要评价。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危机管理 最后贷款人 货币政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康书生 宋娜娜
本文简要考察了中国以及美国、英国等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财政货币政策措施;比较了相关国家财政货币政策措施的不同特点:即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涉及的税种不同,货币政策转向时点不同,降息程度、低利率政策持续时间不同,流动性支持规模及方向不同;最后得出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对金融危机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次贷危机 金融危机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罗纳德·麦金农
简介与概要在1997年的金融动荡历时一年之后,东亚五个主要债务国(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的经济都出现了复苏的迹象,其货币兑美元的汇率都比恐慌时的最低汇率有了不同程度的升值,利率逐渐回落,出口增长(除了面向经济仍在下滑的日本的出口外)也已...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胡庆康 徐云程
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即经济总量平衡和整体结构优化用于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工具。在我国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今天,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正从直接控制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转变,这两大政策工具作为间接调控的主要手段,其地位自然也越来越重要。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伍戈
目前国际社会关于此次金融危机成因和教训的讨论很多,尤其是二十国集团华盛顿金融峰会以来,各界已经对金融监管、国际金融组织体系、国际货币体系等方面的改革达成了一些共识。本文将主要从货币政策的角度,对此次金融危机前货币政策进行系统性回顾,反思金融危机前的货币政策,并对危机后的货币政策目标进行探讨。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金融危机 资产价格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叶馨蔚
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绝大多数经济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全球经济呈现衰退趋势。为应对金融危机,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各国根据本国的特点制定了积极的货币政策,并采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在稳定物价的情况下保持经济增长的政策目标。本文重点比较了中国和日本两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货币政策的变化和两国采用货币政策工具的差异,分析了两国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并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提出了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