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95)
2023(4923)
2022(4106)
2021(4058)
2020(3356)
2019(7339)
2018(6945)
2017(13147)
2016(7503)
2015(8838)
2014(8765)
2013(8137)
2012(7524)
2011(6893)
2010(7491)
2009(7204)
2008(5959)
2007(5309)
2006(4861)
2005(4614)
作者
(18286)
(14817)
(14581)
(14229)
(9413)
(7151)
(7134)
(5807)
(5663)
(5497)
(4999)
(4989)
(4749)
(4640)
(4633)
(4464)
(4410)
(4381)
(4251)
(4225)
(3804)
(3528)
(3498)
(3476)
(3411)
(3400)
(3378)
(3233)
(3057)
(2959)
学科
(25366)
金融(25366)
(21967)
银行(21960)
(21431)
(19507)
经济(19470)
中国(16821)
(16579)
管理(16103)
(13916)
企业(13916)
中国金融(10906)
(8835)
(8710)
教育(7467)
地方(6678)
(6496)
财务(6472)
财务管理(6465)
方法(6318)
企业财务(6265)
理论(6162)
(6105)
业经(5758)
数学(5619)
数学方法(5507)
(5183)
教学(4720)
事业(4715)
机构
大学(96366)
学院(90574)
(36092)
经济(35113)
研究(33105)
中国(31443)
管理(28715)
理学(23672)
理学院(23291)
管理学(22757)
管理学院(22564)
(20641)
(19443)
中心(17103)
科学(16786)
(16551)
(16210)
银行(15993)
(15955)
师范(15859)
(15352)
金融(15062)
(15026)
财经(14990)
研究所(14426)
(14373)
北京(13939)
(13631)
教育(13513)
人民(13324)
基金
项目(53757)
研究(45964)
科学(41978)
基金(36510)
(29607)
国家(29232)
社会(27691)
社会科(26179)
社会科学(26171)
科学基金(24637)
教育(23872)
(21537)
编号(20361)
成果(19825)
(18561)
基金项目(18391)
课题(15604)
资助(15300)
(13696)
大学(13503)
(13297)
自然(13176)
项目编号(13100)
自然科(12876)
自然科学(12872)
(12666)
自然科学基金(12652)
重点(12553)
(12183)
(12107)
期刊
(39223)
经济(39223)
研究(36845)
(28501)
金融(28501)
教育(26886)
中国(25943)
(15115)
(12615)
学报(11484)
大学(10794)
管理(10742)
科学(9494)
学学(8189)
农业(7997)
财经(7704)
技术(6716)
(6610)
经济研究(6176)
国际(6157)
图书(6126)
职业(5741)
世界(5680)
(5274)
论坛(5274)
理论(5155)
(5121)
高等(5099)
业经(5009)
中国金融(4968)
共检索到1610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宋晓云  沈琦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美国政府在着眼于恢复经济的同时,也十分重视联邦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政府颁布了多项法案,以保障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力,为经济复苏培养人才,履行公共责任,保护国家竞争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曲绍卫  马世洪  李清贤  
世界性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而言都是挑战与机遇并存,能否抓住战略机遇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并转"危"为"机"是一项重大抉择。美国政府为加快经济复苏和提升以知识经济为支撑而引领国际竞争力,在"财政悬崖"凸显、"财政紧缩"的窘境下,依然通过调整高等教育财政制度,加大对大学生资助力度,以进一步保障人力资本积累及后备竞争实力,以便在国际竞争中抢占战略先机。美国基于后金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苑健  
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大学生资助体系中贷款、补助金、税收优惠和勤工俭学等项目对学生资助的效果,以及简化资助输送路径对资助体系的影响,发现美国大学生资助体系改进的思路原则是围绕提高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促使学生完成学业,改善教育公平,对大学生资助体系进行整体性优化。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清贤  曲绍卫  范晓婷  
世界金融危机导致我国产业结构呈现出淘汰性、转型性和创新性等特点,第二、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作为我国就业人员的主体之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伴随经济结构的深度变革而波动,尤其是本科毕业生就业率逐渐回升并保持基本稳定,但不同学科类型的毕业生就业差异明显,部分学科门类的硕士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产业结构与学科结构间的相关性和互动性规律,要求高校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发展势头,拓宽二级学科内容和范畴,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特色学科专业等,以改善和实现人才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协同性发展,进而提升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红秀  
后金融危机时期,由于大学毕业生人数持续递增,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加剧,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更为苛刻。因此,需要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全程就业教育服务体系,加强实践教育,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加强就业指导,引导学生理性就业。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明全  
"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教育发展战略体现出一些新特征,如强化联邦政府对教育的掌控和干预、强调学习者的就业竞争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等。这对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教育发展必须服务于国家宏观战略,为全球竞争做准备;突出教育公平,在改革中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最佳平衡;关注STEM教育,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习农  
长期以来,国际投资促进得到快速发展,并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国际投资促进体系。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为从金融危机中尽快复苏经济普遍加强了投资促进工作,国际投资促进机构运行呈现新特点。深入研究这些新特点并从中得到启示,藉以借鉴,进而理顺我国投资促进体制机制、创新投资促进方式、推动扩大内需、提升投资服务质量、提高投资促进效益,以深化我国投资促进工作,提升国际竞争力。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孔令锋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暴发后,我国实施了以扩大内需为核心的经济刺激政策。在此后走出危机的五年中,尽管在政策作用下经济增长得以持续,但是就业增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民生改善并不明显,城乡差距还有所扩大。这对于当前已迈入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的启示意义在于,宏观经济政策的优先目标应从保障经济增长转向促进就业增长,通过扩大就业、提高收入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进而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民生改善和城乡差距的缩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延波  光昕  
为了能够提出我国高职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深入地分析了韩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策略,从而获得相应的启示。分析了STW理论基础,研究了该理论对高职学生就业的指导作用;对高职学生就业难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我国高职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迎  罗轩萍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金融危机逐渐缓和,我国面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校人才培养面临新变革,毕业生就业市场面临新的挑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需与之适应,因此,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从微观视角出发,研究如何推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应变力。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陆凯  
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的金融霸权未被金融危机动摇,突出表现在美国仍然掌控货币霸权、金融机构霸权、国际金融话语霸权等,且美国继续滥用其金融霸权地位。而欧洲则深陷欧债危机,其主要原因包括欧洲国家自身经济失调、欧元区内部的不平等地位和国际评级机构的不公正评级等。我国应根据美欧金融形势和经验教训,坚持稳中求进,深入实施扩大内需,转变经济结构,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稳健发展虚拟经济,合理制定与调整我国金融业发展战略,加强我国金融业实力和地位,注意对国内金融创新的监督,构建我国金融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思雨  孙芳城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经研究发现现行的金融资产减值模型——已发生损失模型由于自身的严重缺陷已经无法继续满足使用者需求。金融资产减值模型改革被提上了议案。随后在多方准则制定机构的共同努力下,金融资产减值模型在不足十年时间里经历了多次重大演进,现如今已发展得相对科学合理。本文系统回顾了金融危机以来金融资产减值模型的改革发展,在我国会计准则持续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背景下,期望可以对我国《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财会[2017]7号)的应用实施有所助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思雨  孙芳城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经研究发现现行的金融资产减值模型——已发生损失模型由于自身的严重缺陷已经无法继续满足使用者需求。金融资产减值模型改革被提上了议案。随后在多方准则制定机构的共同努力下,金融资产减值模型在不足十年时间里经历了多次重大演进,现如今已发展得相对科学合理。本文系统回顾了金融危机以来金融资产减值模型的改革发展,在我国会计准则持续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背景下,期望可以对我国《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财会[2017]7号)的应用实施有所助益。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光  
2008年金融危机仍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表现之一是金融监管体制呈现出由独立机构向政府参与的变革趋势。独立机构监管模式源于行政机构独立的理念,有利于在专业判断基础上做出监管决策、保证金融政策连续性以实现长期监管目标。金融危机反映出金融监管机构"集体失败"、市场"自我调节"失灵、"监管俘虏"现象和"公众关注"等问题。世界主要国家注重政府参与机制表现为深化政府参与程度、拓宽政府参与范围、监管权力多样化及机构整合。该机制面对的风险包括择机决策、公众反对意见及游说影响等,但有助于平衡各方利益、增进社会福祉,提高决策效率,因此应予提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金励  
本文以2010年7月美国《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为探索视角,简要回顾了美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历史和教训,指出消费者保护的思想不仅应该明确体现在金融监管目标中,还需设置达至目标的适当监管机构,同时提出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立法力度与金融创新速度相匹配的问题。就中国学界对新法案高涨的借鉴热情,文章认为:国外先进立法经验的本土植入需考量现实条件,我国目前亟须完成的工作是提升金融消费者概念的认同程度并设置适宜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性机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