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50)
- 2023(11022)
- 2022(9236)
- 2021(8407)
- 2020(6705)
- 2019(15030)
- 2018(14675)
- 2017(28336)
- 2016(15170)
- 2015(17005)
- 2014(17354)
- 2013(16943)
- 2012(16158)
- 2011(14797)
- 2010(15653)
- 2009(14832)
- 2008(13917)
- 2007(12749)
- 2006(11932)
- 2005(11185)
- 学科
- 济(78861)
- 经济(78799)
- 管理(45071)
- 业(40907)
- 企(33816)
- 企业(33816)
- 融(27246)
- 金融(27245)
- 中国(26153)
- 银(25348)
- 银行(25340)
- 行(24589)
- 方法(23060)
- 地方(22498)
- 数学(20080)
- 数学方法(19819)
- 财(19591)
- 农(17998)
- 制(17563)
- 业经(16387)
- 地方经济(13426)
- 学(13162)
- 农业(12247)
- 贸(12105)
- 贸易(12090)
- 策(11995)
- 务(11940)
- 财务(11896)
- 财务管理(11865)
- 易(11694)
- 机构
- 学院(219813)
- 大学(215096)
- 济(102777)
- 经济(100508)
- 管理(78984)
- 研究(76813)
- 中国(66480)
- 理学(65193)
- 理学院(64504)
- 管理学(63554)
- 管理学院(63128)
- 财(50614)
- 京(44459)
- 科学(40645)
- 财经(38471)
- 所(38224)
- 中心(36879)
- 江(36388)
- 经(34574)
- 研究所(33520)
- 经济学(33402)
- 经济学院(29684)
- 州(29313)
- 农(29041)
- 北京(28793)
- 范(28382)
- 师范(28164)
- 财经大学(28044)
- 院(27181)
- 银(25979)
- 基金
- 项目(127096)
- 研究(100508)
- 科学(99938)
- 基金(90247)
- 家(75425)
- 国家(74712)
- 社会(64573)
- 科学基金(64537)
- 社会科(61307)
- 社会科学(61296)
- 省(50307)
- 教育(46174)
- 基金项目(45352)
- 编号(42390)
- 划(40728)
- 资助(38409)
- 自然(37330)
- 成果(36723)
- 自然科(36416)
- 自然科学(36408)
- 自然科学基金(35778)
- 课题(30491)
- 发(29938)
- 重点(28744)
- 部(28063)
- 性(27337)
- 国家社会(26466)
- 创(26250)
- 项目编号(25694)
- 年(25414)
- 期刊
- 济(128561)
- 经济(128561)
- 研究(77329)
- 中国(48563)
- 融(41042)
- 金融(41042)
- 财(40142)
- 管理(32611)
- 农(27673)
- 教育(26143)
- 学报(25345)
- 科学(24593)
- 经济研究(21431)
- 技术(20740)
- 大学(20357)
- 财经(20302)
- 学学(18838)
- 业经(18680)
- 经(17637)
- 农业(17248)
- 问题(15565)
- 贸(13346)
- 国际(12536)
- 技术经济(12027)
- 理论(11559)
- 世界(11182)
- 统计(10769)
- 现代(10636)
- 坛(10290)
- 论坛(10290)
共检索到3687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玉娟 蔡云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目标与政策搭配影响深远。在对国际金融危机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四大宏观经济目标的失衡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发现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积极财政政策与宽松货币政策搭配的缺陷性主要表现在就业困境、股市与房产市场泡沫重生、通货膨胀有抬头的趋势、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引发的问题与国际收支双顺差压力仍然存在五个方面。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杜晓郁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暴露了美国经济内外失衡的矛盾,而且将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失衡推向了亟待调整的路口。世界市场需求萎缩恰好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机会成本最小化的契机。本文对斯旺模型进行了拓展研究,将同一失衡状态分为两个区域,结果发现,分别位于两个区域的国家虽然属于同一失衡状态,却由于其国内、国外失衡状态的差异应当采用不同的政策组合。利用该模型,本文分析了中国经济的失衡状态,认为运用人民币稳步升值搭配紧缩性货币政策以及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是解决中国经济失衡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结构性调整 斯旺模型 政策选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颖
本文对此次金融危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回顾,分析了当前全球经济回暖的深层次原因;指出当前国内外存在是否退出经济刺激政策的争论以及主要国家采取的措施;最后提出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与否要建立在深入分析实体、政府等经济主体的基础上,并进行国际间的合作。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政策分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宋小芬
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后,产业政策对稳定经济的作用得到充分彰显。文章认为,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的产业政策应着重于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直接干预应坚持少而精的原则,产业政策应配合整个经济政策,以实现整体计划的目标;但产业政策不能解决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问题,产业政策的作用空间将主要取决于体制改革的进程。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时期 产业政策 作用空间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光建
根据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2008年增长8.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2008年下降0.7%。在国际金融危机逐步蔓延并对我国经济产生严重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来之不易。本文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景双 张舢瑶
价值取向属于价值哲学的范畴,指一定的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是价值主体选取价值标准的方向。价值取向主体经由自身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评价,通过实践以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对主体间关系以及其他主体均有重大的影响。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中职教育师资政策的价值取向对价值取向主体自身、政策主体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三个方面的变迁。
关键词:
中职教师政策 价值取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曲绍卫 马世洪 李清贤
世界性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而言都是挑战与机遇并存,能否抓住战略机遇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并转"危"为"机"是一项重大抉择。美国政府为加快经济复苏和提升以知识经济为支撑而引领国际竞争力,在"财政悬崖"凸显、"财政紧缩"的窘境下,依然通过调整高等教育财政制度,加大对大学生资助力度,以进一步保障人力资本积累及后备竞争实力,以便在国际竞争中抢占战略先机。美国基于后金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莫荣 赵立卫 廖骏 张建武 罗传银
2009年,为深入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科学评估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施的成效,进一步研究如何实现财政、货币、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协调,在部领导的指导下,劳动科学研究所组成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题组,完成了部重大政策课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杜晓郁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暴露了美国经济内外失衡的问题,也将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失衡推向了亟待调整的路口。通过对斯旺模型进行创新性研究,发现同一失衡状态可以分为两个区域,分别位于两个区域内的国家,即使属于同一种失衡状态,也应当采用不同的政策组合。运用斯旺模型的创新模型分析中美两国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呈现的失衡状态,并对两国在后金融危机时期重构经济平衡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 中美经济 斯旺模型 平衡重构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朱乃新
2008年世界经济明显减速,金融市场动荡剧烈、波谲云诡,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很多,主要经济体宏观调控左右为难。2009年开始的"后金融危机时期"调整艰难,但同时也是一个契机,应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支点,实现经济稳定持续增长。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 世界经济 应对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一鸣
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加快了中国经济调整和转型的进程。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面临的重大课题是,在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外部需求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恢复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提高最终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产能过剩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矛盾加剧和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条件下,如何提升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改变对低成本资源和要素高强度投入的过度依赖。解决这些重大课题,最根本的是要推动经济战略性转型,加快增长模式战略性转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体制改革战略性突破,从而为我国经济社会更长期、更健康、更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 经济战略性转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汪玉奇 高平
世界经济已经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9+2区域经济合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新的对策、新的举措。本文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期的趋势特征,并对后金融危机时期几个重要经济问题作出了判断,提出了9+2区域合作中继续保持低成本优势,模拟沿海投资环境、进一步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快产业集聚、全面提升中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能力,努力培育高科技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服务外包业、避免产业层次长期偏低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亦军
肇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的经济体系都带来了一系列影响,而其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的影响则是直接且深远的。在此背景下,本文就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战略选择问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在新能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国家政策的选择等方面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项卫星 刘慧
文章在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中美经济关系变化的基础上,探讨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中美经济关系的主要矛盾和再平衡问题。文章的研究结论如下:中美关系再平衡的核心问题是中美国际投资贸易体系中地位的重构,人民币国际化和TPP、TTIP等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是中美经济关系再平衡的表征和关键手段。中国要在全球投资贸易相关指标还未受到显著影响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的制定,凭借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和先试先行优势,以更大的开放促进更深的改革。同步推进国际结算中心建设、国际航运和物流中心建设,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