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08)
2023(12035)
2022(9835)
2021(9209)
2020(7560)
2019(17010)
2018(15950)
2017(30929)
2016(16178)
2015(18047)
2014(17220)
2013(17344)
2012(16000)
2011(14458)
2010(14439)
2009(13789)
2008(12739)
2007(11032)
2006(9845)
2005(9139)
作者
(46733)
(38759)
(38695)
(36789)
(24683)
(18811)
(17361)
(15104)
(15020)
(13580)
(13494)
(12843)
(12335)
(12309)
(12243)
(12206)
(11512)
(11325)
(11303)
(11079)
(9501)
(9464)
(9429)
(8839)
(8819)
(8756)
(8387)
(8149)
(7797)
(7654)
学科
(69964)
经济(69890)
(47383)
管理(45577)
(38315)
企业(38315)
方法(32549)
数学(30194)
数学方法(30085)
(28621)
金融(28621)
中国(27427)
(25767)
银行(25730)
(24969)
(21243)
(18007)
(17949)
(17782)
贸易(17764)
(17432)
(14534)
财务(14508)
财务管理(14495)
业经(14333)
企业财务(14022)
农业(11892)
(11797)
中国金融(11570)
地方(11497)
机构
大学(234097)
学院(230931)
(111583)
经济(109975)
管理(87029)
研究(84007)
理学(75287)
理学院(74512)
中国(73935)
管理学(73545)
管理学院(73145)
(50861)
(48326)
科学(46561)
(42314)
财经(41635)
(41427)
中心(39688)
研究所(38479)
(38442)
经济学(37674)
经济学院(34254)
业大(33573)
农业(32808)
财经大学(31774)
(31242)
北京(30964)
(29396)
(29309)
金融(28932)
基金
项目(154157)
科学(122496)
基金(118244)
研究(107469)
(105075)
国家(104284)
科学基金(88879)
社会(74372)
社会科(71028)
社会科学(71010)
基金项目(61892)
自然(57004)
自然科(55844)
自然科学(55824)
自然科学基金(54948)
(54868)
资助(48835)
(48018)
教育(47791)
编号(38956)
(36185)
重点(34865)
国家社会(33111)
(32886)
(32736)
教育部(31529)
创新(30992)
成果(30844)
中国(30767)
科研(30194)
期刊
(112844)
经济(112844)
研究(72001)
中国(44925)
(42374)
金融(42374)
(39303)
学报(39078)
(36576)
科学(35536)
管理(32076)
大学(29664)
学学(28583)
农业(23687)
财经(22438)
经济研究(21157)
(19247)
(15854)
业经(15786)
国际(15327)
问题(15188)
技术(14701)
世界(13870)
(13683)
教育(12864)
理论(11674)
技术经济(10992)
统计(10460)
(10408)
商业(10229)
共检索到3520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叶陈刚  王亮  张立娟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一直致力于经济全球化与市场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和发展,使得中国与各国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然而,在如今的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中,为应对新一轮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变化,各个国家对外汇风险问题予以极大的忧虑和持续的关注,而中国政府和企业同样对于外汇风险及其所产生的影响十分敏感。因此,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骤变以及中国汇率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研究汇率波动对中国股票市场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黄飞雪  寇玲  杨德礼  
为研究波动溢出效应是否存在于中英美股市问,若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传导机制如何,截取2005年7月22日至2009年6月30日的标准普尔500指数、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沪深300指数共1045个日收盘数据,时间段分为金融危机前后,分别构建三元MGARCH-BEKK模型,实证结果表明:(1)金融危机发生前,中英美股市间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传导机制为:先从英国到美国再到中国;(2)金融危机发生后,中英美股市间仍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但传导机制变为:先从美国到英国再到中国。通过比较分析实证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美国是全球股票市场风险的主要来源国,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更加明显;(2)中国是全球股票市场风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青  
文章通过运用经济计量模型中的向量自回归模型检验2009年1月到2012年3月的月度数据来研究后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股票市场与银行信贷的关联性,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基础上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及方差分解的操作。检验结果表明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股票市场与银行信贷相互关联性程度较小,各自的预测效果不明显。针对实证结果提出我国股市要加强政策制度的监管与执行、不断进行金融创新的政策建议,以期我国金融市场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海峰  
本文采用动态面板数据系统GMM方法,以股票收益率的标准差作为股票市场波动性的衡量指标,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1995-2007年期间股票市场的波动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全球化程度的提高降低了新兴市场国家股票收益率的波动性。分样本研究也基本证实金融全球化发展有熨平股票市场波动的能力。同时研究发现,股票交易周转率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股市波动性均不产生影响。实际GDP增长率对发达国家股票市场波动性不产生影响,但对发展中国家股票市场波动性存在负相关,说明发展中国家实际GDP增长率越高,股市收益的波动程度越稳定。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倪晋武  段希文  蒲斯伟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股票市场的价格趋势和波动特征与此前相比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分别研究了金融危机前和金融危机中我国沪市与香港、美国股市的传染效应,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BEKK-MGARCH模型分别考察市场间价格的传染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前,美国道.琼斯指数和香港恒生指数对我国上证指数都存在价格引导作用。而金融危机中,上证指数一方面仍旧受道.琼斯指数趋势的引导,但另一方面反而影响了恒生指数的价格趋势;在波动溢出效应方面,金融危机前,恒生指数对上证指数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金融危机中,上证指数反而对恒生指数具有一定程度的单向波动传染效应,同时道.琼斯指数对上证指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石五学  武鹏  
在后金融危机的时代背景下,文章以2009年1月5日至2011年12月12日期间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和上证综指的716个日交易数据为样本,通过ADF单位根检验、Enger—Granger两步法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来对人民币汇率与我国股市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结合近年来人民币大幅升值及股市大幅下跌的情况做出现实解释。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开宇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金融风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金融资产价格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三个方面,我国股票价格指数波动的特征体现为股票价格的非平稳性和长期记忆性。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分析金融市场风险的表现形式,探讨金融危机的特点和成因。基于不同的视角,利用中国上证指数对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股票市场的特征进行研究,提出了进一步规避与防范金融风险的方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小勇  王维红  
本文研究由美国次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传染性,首先应用分位点回归模型变点检测方法检测出中国股票市场被传染的具体时刻,并以此时刻将危机划分为危机前、后期。最后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及脉冲效应函数证明传染的存在性以及传染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一鸣  
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加快了中国经济调整和转型的进程。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面临的重大课题是,在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外部需求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恢复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提高最终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产能过剩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矛盾加剧和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条件下,如何提升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改变对低成本资源和要素高强度投入的过度依赖。解决这些重大课题,最根本的是要推动经济战略性转型,加快增长模式战略性转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体制改革战略性突破,从而为我国经济社会更长期、更健康、更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灏  孙谦  
对中国"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对外直接投资基本动因及其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变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第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显著受到寻求市场动因、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动因、寻求自然资源动因的影响,后金融危机时期寻求自然资源动因保持着持续作用,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动因显著增强,寻求自然资源动因逐渐减弱。第二,中国在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由寻求市场和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动因主导,随时间推移,前者作用小幅下降,后者作用有所增强;第三,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由寻求市场、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和寻求自然资源动因主导,其中寻求市场动因的作用随时间变化不明显,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动因的作用显著增强,而寻求自然资源动因的作用显著减弱;第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受到东道国外商直接投资开放度的影响,但该因素的影响作用在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复苏时期消失。当前,中国应进一步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中国在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和经贸合作;利用对海外优质资产的整合,促进我国技术创新实力和产业升级;推动与各国的双边投资关系建设,发展长期稳定的经贸合作。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亦军  
肇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的经济体系都带来了一系列影响,而其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的影响则是直接且深远的。在此背景下,本文就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战略选择问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在新能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国家政策的选择等方面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颖  
本文对此次金融危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回顾,分析了当前全球经济回暖的深层次原因;指出当前国内外存在是否退出经济刺激政策的争论以及主要国家采取的措施;最后提出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与否要建立在深入分析实体、政府等经济主体的基础上,并进行国际间的合作。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玉山·吾斯曼  张晓涛  
随着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稳步发展,加之历史、政治、地理环境、社会人文等多方面因素,双方在投资等经贸领域的合作关系不断加深。目前,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中俄两国相互直接投资规模很小,双方在经济与投资领域的合作滞后于政治合作。后金融危机时期,中俄投资合作对于两国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双方在全面推进石油、天然气、核能等能源领域合作的同时,还应注重矿产和森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大航空航天、机电、轻工制造、林木、农业等多方面的合作力度。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赵伟  
来势汹汹的美国次贷危机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就通过各种渠道传导到世界各国,并使得多数国家相继发生金融危机。然而,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由于经济结构与宏观政策导向的不同,各国表现出了不同的反应。本文对主要国家在本轮金融危机中的反应进行分析,并基于分析给予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杜传忠  韩元军  张孝岩  
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经济增长减缓和失业剧增的根本性原因在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产业结构的状况决定了中国经济受外国经济体影响的程度。本文通过计量分析对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政府的产业振兴政策提出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并通过脉冲效应分析得出,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三次产业升级对劳动规模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的差异;最后提出了后金融危机时期实现我国就业规模扩大和产业升级统一的新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