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05)
2023(11584)
2022(10181)
2021(9691)
2020(8029)
2019(18593)
2018(18473)
2017(36575)
2016(19551)
2015(22120)
2014(22022)
2013(22013)
2012(20228)
2011(18200)
2010(18346)
2009(17077)
2008(15507)
2007(13201)
2006(11594)
2005(10227)
作者
(54921)
(45145)
(44741)
(42649)
(28637)
(21640)
(20577)
(17702)
(17282)
(16048)
(15557)
(15097)
(14324)
(14069)
(14011)
(13734)
(13401)
(13336)
(12995)
(12873)
(11221)
(11075)
(10853)
(10237)
(10220)
(10008)
(9997)
(9920)
(9043)
(8863)
学科
(76754)
经济(76678)
管理(54666)
(53536)
(45469)
企业(45469)
方法(35679)
数学(31218)
数学方法(30910)
(27399)
金融(27398)
中国(25336)
(25262)
银行(25226)
(24374)
(20384)
(19425)
业经(17237)
地方(17152)
(16775)
(15096)
(14792)
贸易(14776)
(14371)
(14220)
财务(14153)
财务管理(14134)
理论(13929)
企业财务(13491)
农业(13340)
机构
大学(270041)
学院(268146)
管理(108419)
(108163)
经济(105693)
理学(93872)
理学院(92896)
管理学(91415)
管理学院(90949)
研究(88938)
中国(72970)
(56749)
科学(53088)
(49531)
(43888)
中心(42291)
(40513)
财经(40288)
研究所(40029)
业大(38692)
(37386)
(36681)
北京(36065)
(34241)
师范(33948)
经济学(32556)
(31999)
(31841)
农业(31455)
财经大学(30393)
基金
项目(184355)
科学(144437)
研究(137046)
基金(133695)
(115143)
国家(114175)
科学基金(98321)
社会(85155)
社会科(80792)
社会科学(80769)
基金项目(71539)
(71515)
自然(63782)
教育(62499)
自然科(62288)
自然科学(62275)
自然科学基金(61150)
(60007)
编号(56699)
资助(55812)
成果(46157)
(40924)
重点(40756)
(38887)
(38527)
课题(38426)
创新(35879)
教育部(35518)
项目编号(35466)
科研(35140)
期刊
(114131)
经济(114131)
研究(81196)
中国(49184)
(41434)
金融(41434)
学报(40068)
管理(38405)
科学(36990)
(36891)
(36290)
大学(30549)
教育(28888)
学学(28667)
农业(25030)
技术(22228)
财经(19334)
经济研究(17878)
业经(17842)
(16321)
理论(15305)
问题(14460)
图书(14340)
实践(14254)
(14254)
科技(12630)
现代(12233)
技术经济(12190)
(12152)
(11325)
共检索到395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文  刘婷  
后金融危机时期,基于共同利益的需求,东亚货币一体化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中日韩3国货币合作在东亚区域货币一体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国货币合作具有经济基础:3国经济力量雄厚,产业结构和资源互补性强,贸易增长迅速,汇率波动差异趋小,货币政策方向也渐趋一致。计算3国货币合作的OCA指数表明,与危机前相比,3国进行货币合作的成本已经有了明显改善,3国2011年的OCA指数与1995年欧洲各国与德国间的OCA指数相近,这表明与当初的欧盟相似,3国已具备进行深入货币合作的条件。人民币和日元的协调与合作对3国货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基础,中国应谨慎而积极地分阶段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玉山·吾斯曼  张晓涛  
随着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稳步发展,加之历史、政治、地理环境、社会人文等多方面因素,双方在投资等经贸领域的合作关系不断加深。目前,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中俄两国相互直接投资规模很小,双方在经济与投资领域的合作滞后于政治合作。后金融危机时期,中俄投资合作对于两国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双方在全面推进石油、天然气、核能等能源领域合作的同时,还应注重矿产和森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大航空航天、机电、轻工制造、林木、农业等多方面的合作力度。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涛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美两国都采取了超常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但其首要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传导过程、政策有效性和政策风险有较大差异。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其异同及成因,旨在总结两国实施货币政策的经验和教训,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应对危机的有效性、防范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政策风险提供借鉴。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玉蓉  苗清  韩雪  
随着世界经济逐渐步入后危机时代,东亚货币合作又开始被政界和学术界所热议。特别是对中日韩三个重要国家能否进行更深层次的货币合作,成为近日争论的话题。以最优货币区相关理论为基础,从经济角度,对中日韩货币联盟的构建条件和可行性进行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可得出结论:目前不是中日韩建立货币联盟的最佳时期。但是,经过努力,在亚洲率先统一货币的次区域仍然将由中日韩三国构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迎春  郑春芳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英国表现尤为突出。英国的货币政策并未按其理论传导机制所述对稳定宏观经济发挥明显作用。文章基于IS-LM-BP模型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对经济预期黯淡导致居民储蓄率上升,消费与投资需求减少,货币政策发挥作用存在较长时滞,以及有限的政府预算导致货币政策缺少财政政策的进一步配合。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于江波  
中国东北是联系东北亚区域的重要地区,多年来对韩合作已经成为东北三省外向化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即使在金融危机冲击最为严重的时候,东北地区对韩经贸科技合作热情依旧不减,并将加强对韩合作作为推动经济走出低谷的助推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灏  孙谦  
对中国"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对外直接投资基本动因及其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变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第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显著受到寻求市场动因、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动因、寻求自然资源动因的影响,后金融危机时期寻求自然资源动因保持着持续作用,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动因显著增强,寻求自然资源动因逐渐减弱。第二,中国在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由寻求市场和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动因主导,随时间推移,前者作用小幅下降,后者作用有所增强;第三,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由寻求市场、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和寻求自然资源动因主导,其中寻求市场动因的作用随时间变化不明显,寻求技术战略资产动因的作用显著增强,而寻求自然资源动因的作用显著减弱;第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受到东道国外商直接投资开放度的影响,但该因素的影响作用在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复苏时期消失。当前,中国应进一步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中国在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和经贸合作;利用对海外优质资产的整合,促进我国技术创新实力和产业升级;推动与各国的双边投资关系建设,发展长期稳定的经贸合作。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亦军  
肇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的经济体系都带来了一系列影响,而其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的影响则是直接且深远的。在此背景下,本文就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战略选择问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在新能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国家政策的选择等方面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稻葵  尹兴中  
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我们首先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世界经济发展基本格局,其特点包括新兴市场国家快速增长,国际贸易与全球化的飞速推进,以及全球金融深化、跨境资本流动金额迅速上升,这导致世界经济对具有普遍良好信用的国际货币的需求大大增加。与此密切相关的是危机爆发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三大特点:(1)美元成为各国中央银行最为倚重的储备货币,事实上成为超级货币;(2)欧元的快速崛起;(3)美国货币政策以及美元货币条件对全球经济具有巨大影响力和冲击力。基于这些分析,我们论证,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难以为继,尤其是因为美元信用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其超级国际货币的地位必然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稻葵; 尹兴中;  
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我们首先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世界经济发展基本格局,其特点包括新兴市场国家快速增长,国际贸易与全球化的飞速推进,以及全球金融深化、跨境资本流动金额迅速上升,这导致世界经济对具有普遍良好信用的国际货币的需求大大增加。与此密切相关的是危机爆发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三大特点:(1)美元成为各国中央银行最为倚重的储备货币,事实上成为超级货币;(2)欧元的快速崛起;(3)美国货币政策以及美元货币条件对全球经济具有巨大影响力和冲击力。基于这些分析,我们论证,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难以为继,尤其是因为美元信用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其超级国际货币的地位必然丧失。我们认为金融危机后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两种主要可能的演变方向,一是各国通力合作创造出超主权国际货币;二是欧元以及人民币不断崛起,与美元形成三足鼎立的多基准货币的新国际货币体系。我们论证,第二种可能性更大。我们建议,中国应长期倡导并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积极参与IMF改革,以彰显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积极推动国际合作的风范;但是,由于各种国际政治力量的干扰,我们必须做好第二种情形的准备,人民币国际化是我们最为现实和有效的选择,而中国的长期贸易顺差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基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邓菊秋  龚秀国  
本文密切结合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美元汇率战略调整的具体实际,从理论与实证角度探讨了2009年以来美元汇率战略对我国央行货币供应量的国际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美元战略性贬值对我国央行外汇资产与外汇占款具有十分显著的、反方向的作用效果,人民币汇率也有非常显著但同方向的作用效果。文章最后建议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以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靳飞  黄毅  
金融危机后,国际资本流动的结构和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普遍实施以量化宽松为代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导致超低利率,国际流动性为"追逐收益"大规模流向新兴市场经济体。另一方面,新兴市场经济体企业以美元等发达国家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债券,将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和融资条件传递到国内。新兴市场经济体金融监管的难度以及经济的脆弱性大幅增加,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也受到极大的挑战。在对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短期内一定程度的资本管制政策有助于防范国际资本的骤进骤出,提高经济体的整体稳定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万阳  
本文建立引入供给因素的我国对欧出口模型和进口模型,研究欧债危机下我国对欧元区15个成员国出口、进口、贸易收支的影响。研究表明:欧债危机通过需求、供给、汇率三条渠道对我国对欧贸易造成负面影响,欧债危机对中欧贸易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国别差异。因此,应避免对欧债危机反应过度,不应推出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和频繁地降息;应密切关注欧债危机的传染效应并制定相应预案,不能坐等欧债危机升级时仓促推出有深远影响的宏观经济政策,做到未雨绸缪;制定针对困难外贸企业的应对欧债危机政策措施;有效利用欧债危机的国别差异调整我国对欧贸易结构,将欧债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开宇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金融风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金融资产价格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三个方面,我国股票价格指数波动的特征体现为股票价格的非平稳性和长期记忆性。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分析金融市场风险的表现形式,探讨金融危机的特点和成因。基于不同的视角,利用中国上证指数对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股票市场的特征进行研究,提出了进一步规避与防范金融风险的方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极大的释放了生产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化中期的转变,但是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层次较低、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差。后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形势严峻,我国经济面临极大挑战,迫切需要转型升级。本文认为,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经济的转型升级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走内涵式增长道路、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加快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和行业协会的建设、整合制造业资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