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88)
- 2023(9472)
- 2022(8148)
- 2021(7496)
- 2020(6510)
- 2019(15181)
- 2018(14857)
- 2017(28221)
- 2016(15254)
- 2015(17476)
- 2014(17599)
- 2013(17580)
- 2012(16587)
- 2011(15020)
- 2010(15763)
- 2009(15018)
- 2008(14282)
- 2007(13255)
- 2006(11488)
- 2005(10508)
- 学科
- 济(66080)
- 经济(66025)
- 业(45869)
- 管理(43002)
- 企(38011)
- 企业(38011)
- 方法(28541)
- 融(27073)
- 金融(27070)
- 数学(25121)
- 银(25069)
- 银行(25043)
- 数学方法(24904)
- 行(24247)
- 中国(23750)
- 财(18400)
- 农(18349)
- 制(16169)
- 地方(15899)
- 业经(14390)
- 贸(13693)
- 贸易(13680)
- 易(13295)
- 务(12645)
- 财务(12608)
- 财务管理(12579)
- 农业(12545)
- 学(12099)
- 企业财务(11940)
- 中国金融(11216)
- 机构
- 学院(221429)
- 大学(220632)
- 济(93805)
- 经济(91660)
- 管理(82859)
- 研究(76401)
- 理学(70404)
- 理学院(69616)
- 管理学(68531)
- 管理学院(68096)
- 中国(63923)
- 京(46020)
- 科学(44794)
- 财(43522)
- 所(39268)
- 农(38752)
- 中心(37108)
- 研究所(35547)
- 财经(34489)
- 江(34442)
- 业大(31669)
- 经(31091)
- 农业(30461)
- 北京(29181)
- 经济学(29016)
- 范(28644)
- 师范(28377)
- 州(28145)
- 院(27019)
- 经济学院(26361)
- 基金
- 项目(139398)
- 科学(108400)
- 研究(103972)
- 基金(99370)
- 家(85565)
- 国家(84820)
- 科学基金(71627)
- 社会(64460)
- 社会科(61147)
- 社会科学(61124)
- 省(55263)
- 基金项目(52210)
- 教育(48282)
- 划(46367)
- 自然(45004)
- 自然科(43929)
- 自然科学(43915)
- 编号(43904)
- 自然科学基金(43155)
- 资助(41396)
- 成果(36729)
- 重点(31939)
- 发(31326)
- 部(31305)
- 课题(30488)
- 创(29372)
- 创新(27443)
- 性(27388)
- 教育部(26896)
- 科研(26837)
- 期刊
- 济(104302)
- 经济(104302)
- 研究(65572)
- 中国(44249)
- 融(36918)
- 金融(36918)
- 农(35904)
- 财(34510)
- 学报(32651)
- 科学(30262)
- 管理(29344)
- 大学(24548)
- 教育(23780)
- 学学(23046)
- 农业(23029)
- 技术(19031)
- 财经(17254)
- 业经(16933)
- 经济研究(16228)
- 经(14781)
- 问题(13738)
- 业(12703)
- 贸(12435)
- 国际(12239)
- 理论(11761)
- 技术经济(11137)
- 实践(10696)
- 践(10696)
- 商业(10505)
- 世界(10446)
共检索到341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元龙 田野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亚洲金融合作对于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增强防范金融危机的能力和提升亚洲的国际金融地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亚洲金融合作的现状来看,现有的金融合作模式程度相对较低,而且存在着诸多缺陷。尽管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深化亚洲金融合作有较多的障碍,但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发挥中国在亚洲金融合作中的作用是中国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需要高度重视中国在参与亚洲金融合作过程中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时代 亚洲金融合作 战略选择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于江波
中国东北是联系东北亚区域的重要地区,多年来对韩合作已经成为东北三省外向化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即使在金融危机冲击最为严重的时候,东北地区对韩经贸科技合作热情依旧不减,并将加强对韩合作作为推动经济走出低谷的助推器。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娟 王荣艳 王学成
入世后中国开始重视建立与东亚区域各经济体的多领域合作,总体来看中国的东亚区域战略始终与其在该地区生产网络的地位紧密相关。随着中国在该区域的经济地位愈发重要,中国所采取的区域战略对其区域和全球化发展就愈发关键。不可否认中国当前所达到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玉山·吾斯曼 张晓涛
随着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稳步发展,加之历史、政治、地理环境、社会人文等多方面因素,双方在投资等经贸领域的合作关系不断加深。目前,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中俄两国相互直接投资规模很小,双方在经济与投资领域的合作滞后于政治合作。后金融危机时期,中俄投资合作对于两国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双方在全面推进石油、天然气、核能等能源领域合作的同时,还应注重矿产和森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大航空航天、机电、轻工制造、林木、农业等多方面的合作力度。
关键词:
中国 俄罗斯 投资合作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玉娟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是发展中国家可供选择的两种贸易发展战略,亚洲"四小龙"出口导向战略的成功,使得许多学者主张以出口导向战略带动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通过对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战略产生的背景进行综述,得出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战略的目标、弊端及实施条件,在此基础上对两种贸易战略进行较深入全面的对比分析,结合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从实证分析与外部环境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得出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更适宜采用混合贸易战略,即以出口导向带动进口替代,以进口替代推动出口导向,同时进一步加强内需的作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许孟水
中国与非洲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真诚交往和密切合作,建立了深厚和稳固的战略伙伴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双方创建了中非合作论坛,举办了四届论坛部长级会议和一次峰会,使论坛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海军 凌文辁
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面临着异常复杂和不确定的经营环境,这种经营环境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引入并实施人力资源柔性管理战略,能较好地应对环境复杂性及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从而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绩效。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时代 人力资源柔性管理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徐冬青
后金融危机时代,随着经济的反弹复苏,世界能源和环境形势更为严峻。中国的人均资源拥有量较低,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能源问题愈来愈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本文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重大挑战,就如何构建中国的能源安全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时代 中国 能源安全 战略体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大鹏
全球金融危机后印度IT产业发展战略发生了变化。危机前印度IT产业的发展模式具有明显的俘获型价值链的特征。这种发展模式的有利之处在于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快速融入全球分工网络,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中收益。然而,其不利之处在于,面临外部冲击时,由于居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一方面容易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很难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价值链上的升级。本文通过对印度IT产业的研究发现,通过市场多元化和知识与专门技术等高端要素的积累,将有助于产业实现向研发和品牌营销等高端环节升级。
关键词:
印度IT产业 服务外包 产业升级 价值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涂锐
后危机时代加强东亚区域金融合作具有多重效应,但目前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金融合作功能重叠、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与缺少政治互信等。东亚地区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近期、中期与远期目标。中国要通过逐步建立东亚区域外汇储备合作安排及金融机构、加强东亚区域政策性对话机制构建与区域债券市场建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加快与东亚地区的金融合作进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涂锐
后危机时代加强东亚区域金融合作具有多重效应,但目前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金融合作功能重叠、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与缺少政治互信等。东亚地区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近期、中期与远期目标。中国要通过逐步建立东亚区域外汇储备合作安排及金融机构、加强东亚区域政策性对话机制构建与区域债券市场建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加快与东亚地区的金融合作进程。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赵伟
来势汹汹的美国次贷危机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就通过各种渠道传导到世界各国,并使得多数国家相继发生金融危机。然而,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由于经济结构与宏观政策导向的不同,各国表现出了不同的反应。本文对主要国家在本轮金融危机中的反应进行分析,并基于分析给予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孔令锋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暴发后,我国实施了以扩大内需为核心的经济刺激政策。在此后走出危机的五年中,尽管在政策作用下经济增长得以持续,但是就业增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民生改善并不明显,城乡差距还有所扩大。这对于当前已迈入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的启示意义在于,宏观经济政策的优先目标应从保障经济增长转向促进就业增长,通过扩大就业、提高收入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进而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民生改善和城乡差距的缩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静
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美国等发达国家在金融监管上的不足,加强金融监管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在世界各国强有力的干预刺激下,全球经济开始缓慢复苏,新形势下加强银行监管势在必行。在我国,银行业在金融业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对商业银行进行合规性监管仍将是现实情况下我国银行监管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我国银行监管现存的问题,建立监管的博弈模型,得出混合战略纳什均衡,并从完善监管的法律体系、规范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建立监管者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监管的国内国际协调、完善国内银行资本监管制度等方面对我国现行银行监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天大研究院课题组
本报告对国际金融体系的界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缺陷,以及国际金融体系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参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战略思路,深入论证了包括促进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深化亚洲地区的金融合作、适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及合理布局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等五项中国应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主要举措,与此相适应提出了中国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中长期的政策取向和中国在近期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的当务之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