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26)
2023(15387)
2022(12785)
2021(11796)
2020(9656)
2019(21995)
2018(21335)
2017(41056)
2016(21719)
2015(24574)
2014(24440)
2013(24384)
2012(23009)
2011(20924)
2010(21351)
2009(20719)
2008(19864)
2007(17690)
2006(16307)
2005(15460)
作者
(60527)
(50471)
(50205)
(48343)
(32585)
(24093)
(22943)
(19464)
(19323)
(18139)
(17731)
(16698)
(16494)
(16370)
(16237)
(15762)
(14876)
(14733)
(14630)
(13963)
(13107)
(12184)
(12147)
(11590)
(11537)
(11518)
(11174)
(10909)
(10073)
(9904)
学科
(108728)
经济(108607)
管理(66891)
(62331)
(50643)
企业(50643)
方法(38326)
中国(35181)
数学(34280)
数学方法(34001)
(29660)
金融(29658)
(29302)
(28345)
银行(28332)
(27420)
(26487)
(26171)
地方(24902)
业经(22485)
(21572)
贸易(21553)
(21003)
农业(17432)
(17404)
(17401)
(17113)
财务(17064)
财务管理(17034)
企业财务(16227)
机构
大学(316694)
学院(316030)
(154652)
经济(151813)
管理(117364)
研究(115381)
理学(98727)
中国(97840)
理学院(97698)
管理学(96444)
管理学院(95829)
(75722)
(65977)
科学(59973)
财经(58291)
(56926)
中心(53229)
(52972)
经济学(50965)
研究所(50399)
(48250)
经济学院(45655)
(43642)
财经大学(43261)
北京(42813)
(40846)
(38662)
师范(38388)
(38081)
业大(36775)
基金
项目(193526)
科学(154809)
研究(147670)
基金(144331)
(123063)
国家(122056)
科学基金(105376)
社会(100006)
社会科(95151)
社会科学(95133)
基金项目(73335)
(71508)
教育(66998)
自然(62378)
自然科(60945)
自然科学(60931)
资助(60673)
(59986)
自然科学基金(59935)
编号(57744)
成果(49474)
(45805)
重点(43789)
(43137)
国家社会(43030)
(41687)
课题(41133)
教育部(40666)
(40100)
(39788)
期刊
(180233)
经济(180233)
研究(110163)
中国(68396)
(58977)
(52178)
金融(52178)
管理(47829)
(41338)
科学(39665)
学报(39213)
大学(31940)
财经(31089)
经济研究(30624)
学学(30134)
教育(29566)
(26914)
农业(26638)
技术(26400)
业经(24690)
问题(23083)
(22056)
国际(20683)
世界(19045)
技术经济(16873)
统计(15567)
理论(15263)
现代(14445)
经济问题(14237)
(13886)
共检索到516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茂魁  陈丰  吴应宁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中国以信贷扩张为主的货币政策相对于以货币供应量增加为主的货币政策能够更有效地带动中国经济增长,并带来更小的通货膨胀,从而有效解决了流动性陷阱中货币政策无效性的难题。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货币政策的两难选择,由于中国以信贷扩张为主的货币政策的特殊有效性,中国可以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要更加注重货币政策的综合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蔡宗鹏  郑学高  
金融危机后,作为我国货币政策重要的中介目标,货币供给量增长迅速。本文通过对2008年后广义货币供给量、国内生产总值等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在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主要通过投资、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引发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本文实证分析在研究角度、数据搜集、方法处理上相较于以前的研究都有所改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迎春  郑春芳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英国表现尤为突出。英国的货币政策并未按其理论传导机制所述对稳定宏观经济发挥明显作用。文章基于IS-LM-BP模型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对经济预期黯淡导致居民储蓄率上升,消费与投资需求减少,货币政策发挥作用存在较长时滞,以及有限的政府预算导致货币政策缺少财政政策的进一步配合。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邓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之后,各国普遍出现了高货币增长下一般价格水平比较稳定而资产价格快速膨胀的现象。传统的通货膨胀理论和现有的货币政策范式难以解释与应对,"资产型通货膨胀"已经成为后危机时代一个亟需研究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从货币及资产价格的视角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力图厘清资产型通货膨胀的特点、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预期及货币在促成资产型通货膨胀中的推动作用,以及如何建立新的应对资产型通胀的货币政策新框架等问题。在综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中的挑战性问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建新  
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并非在任何条件下都存在正相关关系,只有在货币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稀缺要素时,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才具有促进作用。货币供给和货币在各市场之间的流动是导致商品、劳务价格变动的两种基本因素,其对物价影响的效果应视其配合的结果而定,而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根据经上分析,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应该是确定合理的经济目标、正确处理好国家、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在坚持货币适量供给的同时,正确利用利率手段进行调节。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欧阳志刚  张圣  
文章利用SVAR模型通过利率渠道、价格渠道、货币扩张渠道三种路径分析危机后美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传导路径及效应,实证结果显示,美国货币政策在这三种路径下都会对人民币汇率带来冲击,美联储基准利率和美元指数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冲击效应较为显著,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性受到了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佟福全  
从2001年秋冬西方国家经济从谷底转向复苏以来,因受私人需求疲软和出口不振等因素的制约,西方经济一直一波三折。为刺激经济回升,美国、日本和欧盟等主要西方国家均采取了大幅降低利率等扩张财政货币政策。随着经济回升速度的加快,各国几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回升迹象,在此情况下,以往刺激经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文浩  孙薇  
后危机时代,我国货币政策在维护货币金融环境稳定和促进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多重目标下处于两难的境地。应对政策目标冲突,需要遵循"N种目标,N种工具"的宏观调控法则,引入新的政策工具,使之与货币政策搭配组合,确保调控目标实现。本文利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定量分析了2005年7月汇改前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对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影响程度,实证结论认为在汇率传递效应加强的条件下,提高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不仅有助于从根源入手治理当前通货膨胀,而且有利于解决国内的结构性问题。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1994年4月中国外汇调剂市场成立时,汇价是1美元兑换8.7元人民币.随后,亚洲各国(地区)货币普遍出现下跌,唯有人民币不断坚挺.1995年1月已升到1美元兑换8.4元人民币的水平.日本银行界人士估计,今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很有可能突破1美元兑换8.2元人民币的大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齐鹰飞  
当前中国正面临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货币当局必须寻求有效的政策工具驯服通货膨胀。在此背景下,升息反而会加剧通货膨胀的"Patman效应"尤其值得关注。本文将成本渠道引入一个标准的新凯恩斯模型并使用中国数据对模型进行校准和模拟,发现在数据支持的参数取值范围内,正利率冲击确实能够导致通货膨胀上升。基于中国季度和月度数据的货币政策冲击实证检验也发现,从数据中识别的正利率冲击同样会带来通货膨胀稳健的正初始响应。因此,货币当局应该将利率工具可能具有的Patman效应纳入考虑,在应对通货膨胀时谨慎使用利率政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程均丽  刘枭  
简单的最优货币政策是促使通货膨胀与产出二者之间达到"神奇巧合"的货币政策。本文立足于最优货币政策共识和预期的异质性,全面分析了中央银行预期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形成中的问题主要是信息问题,透明度与交流是预期管理的关键货币政策工具,着重于信息提供和中央银行的意图表达,能够盯住更多的目标。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依靠中央银行的政策行为作用于价格稳定目标,比较而言,通货膨胀目标制能够形成预期管理的内生机制。本文建议,当下中国在经济疲弱、价格剧烈动荡之际,应率先推出"准通货膨胀目标制",管理经济下行风险,从而推动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聂勇  
2010年以来,各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农产品价格上涨现象,部分专家和学者认为农产品价格上涨会导致新一轮通货膨胀。农产品价格作为百价之王,它的波动可能会导致连锁反映,并推动整个物价水平的上升从而造成通货膨胀。为了探讨后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文章借助Eview6.0分析软件,实证研究了农产品价格与通货膨胀的相互关系。研究认为,农产品价格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是显著的,并呈正相关且互为格兰杰因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树才  贾凯威  
文章将汇率引入到货币政策效应研究中,基于非限制性VAR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与产出、通货膨胀及汇率之间波动规律的数量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来检验我国这次实行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长期及短期影响、非对称性效应的大小、政策效应在时间、贡献率上的差异性等作用和特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拉尔斯·斯文森  康以同  
如果应用得当并且使用所有与预测通货膨胀和资源利用率相关的金融条件信息,那么灵活通货膨胀目标制不失为最佳的货币政策实践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彭京华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抑制通货膨胀彭京华(一)改革以来,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我国已发生过四次通货膨胀。第一次是在1980年前后,物价总水平上涨6%;第二次发生在1985年,零售物价指数涨幅达8.8%;第三次是1988年,零售物价指数达到了18.5%;第四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