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053)
2023(21424)
2022(18017)
2021(16735)
2020(13924)
2019(31575)
2018(31236)
2017(59895)
2016(32495)
2015(36439)
2014(36336)
2013(35958)
2012(33155)
2011(29991)
2010(30658)
2009(29248)
2008(28514)
2007(25584)
2006(23265)
2005(21314)
作者
(94188)
(77777)
(77637)
(73564)
(49661)
(37061)
(35245)
(30138)
(29592)
(28065)
(26621)
(26324)
(24860)
(24794)
(24078)
(23877)
(22987)
(22815)
(22472)
(22284)
(19562)
(19199)
(18824)
(17771)
(17528)
(17497)
(17484)
(17358)
(15649)
(15337)
学科
(135931)
经济(135743)
(107885)
管理(105351)
(93552)
企业(93552)
方法(53665)
中国(44114)
数学(43080)
数学方法(42632)
(40678)
(40509)
业经(37995)
(33152)
地方(31599)
(30845)
银行(30798)
(30772)
金融(30767)
(29674)
农业(27684)
(26893)
财务(26804)
财务管理(26758)
企业财务(25385)
(24682)
理论(24674)
(24510)
贸易(24485)
(23747)
机构
学院(466600)
大学(464459)
(190072)
经济(185773)
管理(180972)
研究(157926)
理学(153601)
理学院(151884)
管理学(149549)
管理学院(148669)
中国(126208)
(100786)
(94555)
科学(93501)
(79440)
(74475)
财经(73379)
(72186)
中心(72156)
研究所(70965)
(66391)
业大(65349)
北京(64494)
(61288)
师范(60757)
(58551)
农业(57795)
(57229)
经济学(57063)
财经大学(54121)
基金
项目(299326)
科学(236029)
研究(224478)
基金(215490)
(185606)
国家(183902)
科学基金(158708)
社会(142011)
社会科(134522)
社会科学(134489)
(117471)
基金项目(113497)
教育(102831)
自然(100421)
自然科(98032)
自然科学(98008)
(97835)
自然科学基金(96249)
编号(92963)
资助(88043)
成果(76921)
重点(66660)
(66291)
(65809)
课题(64701)
(63457)
创新(58751)
国家社会(57910)
(57560)
项目编号(57386)
期刊
(223821)
经济(223821)
研究(147257)
中国(98287)
(74827)
管理(72341)
(69965)
学报(67266)
科学(63689)
(56365)
金融(56365)
教育(54770)
大学(52181)
学学(48927)
农业(47266)
技术(41247)
业经(37889)
财经(36633)
经济研究(34374)
(31419)
问题(30187)
(25497)
技术经济(23271)
理论(22805)
现代(22748)
(22734)
图书(22311)
商业(21543)
科技(21073)
(20618)
共检索到7269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英骥  邓良  
在制造业产值长期增长路径上,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仅取决于技术进步率,但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意义不仅仅是停留在靠制造企业研究与开发这一层面上,其深层内涵在于制造业相匹配的发展战略。我国大城市的制造业应该采取"适度发展"原则,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建立和完善制造业的产业价值链,加强产业融合和推进产业集聚。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英骥  邓良  
在经济长期增长路径上,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仅取决于技术进步率,所以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发展路径应以技术创新为主线,基于制造业的层面,也应该是一条以技术为主线的道路。然而,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意义不仅仅是停留在靠制造企业研究与开发(R&D)这一微观层面,其深层内涵是与实际情况相匹配的发展战略。通过模型推导和实证分析可知,中国的制造业应该采取"适度发展"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制造业的产业价值链,加强发展品牌战略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明伟  
制造业仍然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金融危机对外向型的中国制造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应对危机的根本途径是在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取得平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中国制造业中,民营企业已经占据主体地位,但是国际竞争力并不强。增强民营制造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我国制造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摆脱困境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民营制造企业虽有一定发展,但总体上还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端,"硬竞争力"和"软竞争力"都明显不足,既受到技术、资金的硬件限制,又没有形成优秀的品牌和企业文化。要提高其国际竞争力,既取决于民营制造企业自身的努力,又要靠政府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民营制造业企业要自主创新、以质取胜、加强管...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韵君  孟祺  
"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以致命的打击,中国作为全球化的一员也难以独善其身。然而,金融危机在给中国带来危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在制造业方面,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但我国制造业主要是建立在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的轨道之上,产品附加值低、产业竞争力弱。金融危机在给中国外向型制造业带来危机,大量中小企业倒闭、员工失业的同时,也给中国制造业的结构升级带来了机遇。如何趋利避害,利用金融危机带来的难得机遇实现中国制造业加速升级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武魏巍  
一、城市碳金融悄然兴起2010年1月2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政策驱动的不同步复苏"为题发布了《2010年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2010年全球经济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期"。随着全球第一轮救市措施的效果显现,全球经济复苏超过了预期。很多国家都把发展城市碳金融作为走出金融危机阴霾、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和重振金融业的重点。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杰  徐艳阳  张玉春  
世界大都市,尤其是特大城市的制造业发展和疏解程度,对于城市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对于中国特大城市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本文进行制造业发展国际比较研究,并择取北京作为数据分析和观察对象。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决策的核心任务即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其中北京工业的疏解和提升发展对于北京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文献综述和世界大都市制造业转型提升经验借鉴的基础上,针对首都功能疏解,分类测算了2013年北京市规模以上制造业行业中类发展情况,进行了中类行业分类指标相关性分析和权重系数测算,并最终提出了北京市制造业疏解思路与提升路径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优珍  
在当前的国际分工背景下,国际制造业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和新趋势,文章从总结国际制造业的最新态势着手,探讨了国际金融危机对先进制造业的影响,并以上海为例展开分析,发现国际金融危机在2008—2009年给上海市的出口产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一度引起外商投资企业对上海的投资减少,不过,也为上海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蕾  
高价值制造(High Value Manufacturing)概念是由英国技术战略委员会提出,指制造企业应围绕制造产品生命周期提供服务,从制造和服务等多渠道获得收入。本文重点介绍了2008-2011年英国高价值制造关键技术领域发展战略的关键支柱即产品、生产工艺、服务系统和价值系统,以及在高价值战略下技术发展和创新的主要领域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战略给我国制造业转型带来的启示,即以创新为撬动我国制造业转型的着力点;发挥政府在转型中"桥梁和催化"作用;企业要擅长捕捉创新机会,以开放式创新参与高价值制造竞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福君  
从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日本、德国三国装备制造业在向海外转移中逐渐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但由于三国比较优势不同,美国采取"研发与生产→出口→进口"的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模式演进,日本通过"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燕行形态理论模式演进,而德国通过共生的产业族群模式来发展装备制造业。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低端制造业外流,使国内实体经济"空心化"严重,以资本市场为主体的虚拟经济开始占主导地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为了解决国内金融危机造成的大量失业问题,美国、日本、德国等海外装备制造业开始向本土回流,并取得实质进展。在装备制造业回流重振过程中,美国、日本、德国三国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美国将装备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熊国红  戴俊敏  
发展电子商务已经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我国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探讨了在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形势下,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机遇及前景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峰  
文章研究了中国制造业的结构与现状,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指出了中国制造业目前面对的环境问题和经济结构问题,特别是研发问题、市场功能问题和产业结构问题,提出了中国制造业转型的三个方向:一是注重研发,二是市场转型,三是产业升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婷婷  韩忠雪  李浩波  
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季度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和固定效应模型,探讨金融危机对公司投资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司的财务实力、竞争优势以及治理质量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表明,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下,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投资额明显降低,但是,那些拥有雄厚财务实力、良好竞争优势以及完善治理机制的公司,受金融海啸的冲击程度较小,其投资支出在金融危机中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振兴  程家瑜  王革  张俊祥  
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后主要发达国家在高技术研发投入上的变化,研究了各国高技术研发部署重点情况以及高技术研发组织方式的变化特点,并从我国高技术发展的需求、发展水平和下一轮科技革命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高技术发展面临的机遇,同时也从国际竞争等方面分析了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我国高技术发展的若干建议,包括进一步加大高技术研发投入力度、进一步突出高技术研发重点、进一步创新组织方式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