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19)
- 2023(8981)
- 2022(7128)
- 2021(6821)
- 2020(5548)
- 2019(12580)
- 2018(12518)
- 2017(23661)
- 2016(12719)
- 2015(14926)
- 2014(14833)
- 2013(14557)
- 2012(13139)
- 2011(12019)
- 2010(12129)
- 2009(11046)
- 2008(10814)
- 2007(9214)
- 2006(8452)
- 2005(7898)
- 学科
- 济(54153)
- 经济(54096)
- 管理(31615)
- 业(29738)
- 企(22006)
- 企业(22006)
- 中国(20544)
- 方法(18911)
- 数学(16624)
- 农(16612)
- 数学方法(16478)
- 贸(13656)
- 贸易(13644)
- 易(13366)
- 业经(12326)
- 地方(11519)
- 制(11314)
- 财(11143)
- 农业(10759)
- 学(9742)
- 银(9638)
- 银行(9628)
- 行(9294)
- 发(9221)
- 融(8877)
- 金融(8875)
- 环境(8159)
- 体(8058)
- 理论(7426)
- 发展(7388)
- 机构
- 大学(179149)
- 学院(178856)
- 济(80034)
- 经济(78561)
- 研究(69393)
- 管理(63088)
- 中国(54724)
- 理学(53051)
- 理学院(52375)
- 管理学(51530)
- 管理学院(51200)
- 京(40113)
- 科学(39702)
- 财(35057)
- 所(34738)
- 研究所(31473)
- 中心(30286)
- 农(28673)
- 财经(27748)
- 北京(26348)
- 江(26169)
- 经济学(26164)
- 经(25504)
- 院(25464)
- 范(25078)
- 师范(24865)
- 业大(23560)
- 经济学院(23510)
- 农业(22185)
- 科学院(21271)
- 基金
- 项目(116430)
- 科学(91578)
- 研究(87253)
- 基金(84964)
- 家(75230)
- 国家(74692)
- 科学基金(62542)
- 社会(56658)
- 社会科(53706)
- 社会科学(53690)
- 基金项目(43839)
- 省(41828)
- 教育(39575)
- 自然(38086)
- 划(37348)
- 自然科(37156)
- 自然科学(37143)
- 自然科学基金(36480)
- 资助(34877)
- 编号(34509)
- 成果(28861)
- 重点(26916)
- 部(26752)
- 发(26580)
- 国家社会(24963)
- 课题(24937)
- 中国(24790)
- 创(23875)
- 教育部(22908)
- 创新(22575)
共检索到2818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绍博 罗小龙 唐蜜
全球化发展浪潮下,中国部分城市尤其是超大城市早已进入或正在进入后郊区化发展新阶段。基于后郊区化理论审视中国郊区空间增长的同时,系统总结我国郊区空间开发模式的演进规律、后郊区化的内涵和特征及未来规划应对。结果表明:中国大都市郊区开发模式已经历4代,当前正处于特殊发展期,远郊空间变得相对独立,呈现“类城市体”的属性,后郊区化特性明显。与传统郊区化相比,后郊区化在空间分布、空间利用、空间关系、空间治理模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异质性表现,且特殊的制度背景使得中国后郊区化空间呈现明显的本土特点。未来应关注郊区空间的再定位、空间的高效利用、节点间的互动联系及空间治理的转型,推动后郊区化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后郊区化 郊区开发模式 重塑 空间增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龙茂乾 孟晓晨
城市经济学的理论表明,城市人口增长和交通改善等因素都会导致城市的空间扩张,但其作用的机理不同。结合中国的情况,将城市空间扩张的影响因素分为城镇化和郊区化2个市场化动力,二者都会推动城市空间扩张,导致城市边界向外延伸。历年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分析结果都表明,在中国城市空间扩张进程中,城镇化动力和郊区化动力都在起作用,城镇化动力占主导地位,与此同时,郊区化动力也有增强的趋势。人口增长和交通改善推动城市空间扩张,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的推动力远大于阻力。作为城市空间扩张速度变化的分水岭以及市场作用下收入水平显著性改变的分界点,1998年的住房制度改革对于中国城市空间扩张进程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俊芳
作为城市郊区化的有机构成与自然延展,大学郊区化一方面提升了郊区的文化品位,推进了郊区的城市化进程,同时亦导致城市文化生态发生剧烈的变动,表现为城市中心区域文化资本的削弱、大学与原城市社区生活的疏离、城郊社区均质化、城郊空间"公共性"的缺失等方面。为此,我们应从大学与城市社区互动的研究视角,重新估价大学郊区化对城市文化构建的影响,处理好二者间的互动关系,使现代大学建设与现代城市文化发展达至一个新的境界。
关键词:
大学郊区化 城市文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文 魏海涛
城市郊区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经阶段 ,对郊区化的研究有利于认识城市发展的过程。从已有的郊区化理论成果出发 ,以市场经济为背景提出了郊区化的定义和内涵 ,分析了郊区化的市场和制度改革驱动机制 ;郊区化的过程 ;城市郊区化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关键词:
城市 郊区化 机制 效益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秀媚 李志刚 冯健
中国大城市远郊地域城与乡的边界不断模糊,新型郊区聚落空间大量涌现。中国的郊区化进程是否已经走出了一般意义的"郊区化"而进入"后郊区化"时代?以广州萝岗为例,结合广州大都市区化进程,从空间扩张演变、管理体制变革、功能定位转型三个方面勾勒萝岗郊区成长的独特性,揭示其丰富的空间演进内涵,探讨在此过程中政府通过土地调控、管理体制、规划手段进行干预和作用的机制,进而展现其后郊区成长和发展进程。
[期刊] 求索
[作者]
徐晓军
在集中型城市化战略导向下,农村人口向城市大量快速集中,中国城市的边界也快速向郊区扩展。但这种被动挤出而非居民主动用脚投票的郊区化现象,与西方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整体进程第二阶段的郊区化相比,在主导因素、形成动因、空间形态、阶层分布和产生阶段方面均存在本质差异,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类郊区化"现象,其实质是城市建成区为缓解人口过密而产生的日益严重的"城市病",有计划地向郊区扩散的郊区化假象。中国人口数量巨大、土地资源稀缺,无法遵循人口先向城市集中再逐渐郊区化的西方道路。因此,采用"内城集中+郊区疏散"的双向城市化战略,取代目前"内城集中"的单向战略,及时启动实质意义上的郊区化进程,吸引人口自觉向郊区流动,是当前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城市化 郊区化 类郊区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孟祥林
英美澳日四个发达国家分布在文化背景不同的四个大陆,其城市化进程的模式不完全相同,尤其是后城市化阶段表现出的特点更加鲜明。对比分析发现,四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在政府政策、城乡关系、不同规模的城市所起的作用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别,英澳日等国的政府在投资、规划以及法律建设等方面的介入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美国则是市场机制起主导作用的城市化模式。发达国家取得的这些经验对于我国的城市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郊区化 城市化模式
[期刊] 预测
[作者]
吴元波 吴聪林
通过分析西方国家郊区化过程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探讨上海郊区化过程中政府的职能定位,分析政府与市场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在郊区化进程中政府所面临的几大难题以及政府过度干预郊区化所带来的一些问题;提出在郊区化进程中要明确市场与政府的边界,以市场为主导,政府为补充,来促进上海郊区化的健康发展;要从郊区化的政府主导型转向政府引导型转变;从城市主导型向城乡互惠型转变;要从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向市场经济思维模式转变,进而提出促进上海郊区化健康发展的七大战略模式。
关键词:
郊区化 上海 战略模式 市场机制 政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晓平
我国正进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功能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都市圈化和效区化趋势在一些城市都有表现,因此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我国城市化规律有重要意义。利用19821、990、2000年三次人口普查中得到的广州市中心区和近郊区各街道、镇的人口密度资料,对广州人口密度分布进行模型研究。结果发现:1982年以来广州市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呈典型的克拉克分布,即城市中心人口密度最大,随着向外距离的增加,人口密度迅速降低,表现出城市发展早期阶段的特征;与此同时,中心区人口密度先升后降,近郊区人口密度持续上升,远效区人口密度缓慢上升,城市郊区化开始发展。
关键词:
郊区化 都市圈 人口分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吕拉昌
中国大都市的郊区化是在新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的,传统的经典郊区化因素和新经济因素都在起作用,新经济对郊区化的作用愈来愈显著。文章结合与美国郊区化的比较,对新经济下中国的大都市郊区化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在新经济等多重因素推动下,中国大都市郊区化的推力增强,推动了郊区化加速发展,需要政府部门高度关注这一问题,并对出现的问题采取有力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新经济 郊区化 大都市 中国 美国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贾育青 徐强
郊区化为郊区房地产开发开辟了广阔的市场,而郊区化的发展离不开郊区房地产所创造的物质空间,两者的关系日益密切,郊区化的空间扩展和外迁人口居住需求等影响着郊区房地产的区位选择和开发结构,而郊区房地产开发以其自身优势对郊区化也有着重要影响。城市政府、城市人口和工业企业以及城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共同影响着郊区化与郊区房地产开发的关系,只有深入认识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才能为郊区化与郊区房地产开发的协调发展创造所需的条件。
关键词:
郊区化 郊区房地产开发 关系 动力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方兵 吴瑞君
上海市人口郊区化和产业郊区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人口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城市之间缺少有效地协调机制,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相对滞后,造成郊区新城人户分离、产城分离问题日益严重。通过对社会、经济、政策等相关因素的分析,鉴于郊区经济发展对人口的导入功能将进一步增强,郊区人口还将持续增加,从人口郊区化与产业郊区化协同发展的角度对产业发展、人才引进、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谭江迪 郑有旭
全球城市迅速扩张、重构,城市周边区域成为一种独特的类型,以空间增长、地位强化、功能混合、形态异化为主要特征,是城市规划与管理最棘手的区域。全球城市化理论拓展了城市认识论,指出城市化是城市生活方式、城市功能的扩散,为重新认识城乡二元分界提供了新思路;后郊区化理论关注城市边缘功能的复杂性和异质性,将边缘区作为一个独特空间看待。二者启发了中国城市边缘区研究,也对国内城市规划方法进行了补充与强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和平 章征涛 王一波
快速城市化时期,我国一些大城市逐渐表现出郊区化特征。本文以城市郊区化为背景,从新自由主义的视角,分析了市场转型期间,政府分权、土地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是城市郊区化发展的基础;以转型为切入点,分析了"有中国特色"的新自由主义的政府企业性开发、竞争和再分配模式成为导致城市郊区化产生的主要动力机制;最后分析了新自由主义视角下城市郊区化所产生的空间特征和负面影响,试图从新的视角揭示中国城市郊区化更深层次根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